返回

北雄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59章提议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太极殿偏殿。

  中书侍郎萧禹黄门侍郎长孙顺德封德彝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吏部尚书皇莆无逸兵部尚书屈突通户部尚书苏亶都在。

  人到的这么齐自然是为了设立折冲府的事情了若非鹰扬将军缺职这里还要多出一位卫府的代表。

  此时各处已经商议了几轮无论中书门下还是尚书省都没太多的反对意见如此看来离着发下诏令也就又近了一步。

  只是这种关于府兵制度的改革可并不那么容易过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府兵制度来到今日其实已经比较健全了中间加上一个折冲府那可不是小改动。

  比如在什么地方设立折冲府又设立多少合适权力有多大准确的权责又有哪些地方上的官吏是否愿意看到折冲府这种衙门折冲府的规模又得多大等等等等都需要事先商量好了才能去办。

  政令就是如此不能等诏令下去了大家匆忙行事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把事情办糟了再想补救的措施甚至是干脆停下来。

  这一次把人都叫过来不过是初步统一一下意见推动此事的屈突通心潮澎湃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他年纪已然老大不然一定要跟众人争一争。

  萧禹和温彦博都已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体上都是同意的只是萧禹并不赞同此时来设折冲府他觉着应该等平定了萧铣和窦建德之后再来考虑此事。

  起码起码也得等关西彻底平静下来……他还大致估量了一下最早也要明年秋末再来颁行为好。

  温彦博则比他更有信心觉着此事应尽快施行能够极大的增强各卫府的实力于之后战事非常有利。

  两人最大的分歧之处就在这里一个主张缓行一个则想把事情尽快办下来说的也都不无道理。

  按着顺序便轮到了门下省由封德彝来讲。

  彻底丢掉兵部尚书之职后封德彝痛定思痛觉着自己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看清皇帝的脾气就冒然觐见换句话说就是太急躁了同样也太自负了些。

  所以转任黄门侍郎之后就老实了下来职责内的事情他都办的清清楚楚除非皇帝亲口问询职责之外的事情他则很少再发表意见以免招致新主不喜。

  而有了他和长孙顺德两人主掌门下省也确实让李破省心不少与中书尚书两省的文书来往政令传递上都越来越顺畅了。

  所以说门下省的官长选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就是皇帝自己的舒适程度毕竟门下省当初设立的时候就叫内史省是专门为伺候皇帝而设立的官署。

  就算是现在门下省的副官们还要给宫门落锁依旧能看出门下省的一些初衷模样。

  这还少往小了说往大了说呢它是一个能够抗衡中书尚书省的机构同样也是皇帝手中的刀剑它的锋利程度则代表了皇帝的意志能不能够彻底的在外朝贯彻下去。

  “府兵国之干城亦国之大政也历朝皆有删改此次增设折冲府各处议论已有多日利弊之间多考量清楚臣不多言。

  只臣等商讨之后以为折冲府集募兵训练供给粮草兵甲等事之外甚至还有屯田之责监管之能权责太盛极易坐大挟持地方法纪稍有废弛便生祸患。

  有鉴于天下战乱已久眼见各处生灵涂炭人烟渐绝臣等思之不寒而栗。

  所以臣等以为设折冲府虽乃大善之举可为绝其祸需分其权柄防其独大难制再有应于折冲府中设学堂除教导府兵兵事也可教其有忠君报国之志辨别是非之能日久府兵自安地方朝廷亦安也。”

  其他人都静静的听着分权之事倒也平常毕竟折冲府设下之后肯定不会让卫府独占其权诸如兵部户部都要参与其中不可能不要求一些权责。

  而在折冲府中设学堂……这个可就有些新鲜了一些人几乎是本能的便产生了反感府兵们粗鲁蛮强他们听令行事便了还教什么忠君报国?有些人天生低贱学的会吗?

  这隐隐的已经算是碰触了贵族们敏感的神经线上贵族之所以为贵族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资源知识等东西然后又设立起了高高的藩篱拒绝新人加入。

  于是世界上也就有了贵族平民贱民之分一旦府兵人家懂了道理知晓了兵法也有了可以传承下去的经验和教训那么贵族的优势便会被削弱直到消失。

  在座的人都是聪明绝顶之辈可限于时代他们并不能清楚的说清楚这一切可反感却肯定会出现。

  九品中正制废除已久却还在隐隐影响着贵族阶层有些人甚至死死抓住不放其实就是因为贵族们是九品中正制的受益者。

  即便它的弊端分外明显可还是能得到很多人的拥护因为利益决定了这一切。

  这还是因为大业年间以及隋末战乱冲击了贵族们的统治让贵族们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些庶族平民出身的官员和将领开始跻身于贵族之中同时削弱了贵族们的话语权。

  比如说李破就成为了他们的皇帝而他的出身就是贵族们平常时节所无法接受的可现在呢他们也只能拼命掩饰李破的身世带给他们的耻辱感而已。

  所以朝堂上才会出现这样新鲜的提议不然即便是在杨坚年间政治比较开明也断不会有人提出要教给府兵人家一些东西。

  只要一想到他们可能会有机会与那些卑下之人为伍很多贵族就会成为天然的反对者现如今阻力应该也是不小。

  你看萧禹便在封德彝坐下之后似笑非笑的道了一句“封阁台果然还如之前一般想人所不敢想佩服佩服。”

  萧禹嘴巴很臭封德彝自然晓得只是这次实在是代人受过只是笑眯眯的装出很受用的样子道:“过奖过奖哪及萧中书于万一啊。”

  李破只作壁上观当时屈突通提出此议之后李破便有了主意他那会没有想的太深只是觉得罗士信步群等人官越来越大却还是一个大字不识连文章都看不下去实在不该。

  不如教导府兵们点知识然后顺便给他们洗洗脑军队一旦有了忠诚这个骨架那么将来祸乱总归要少上一些。

  可谨慎如他从来不会一拍脑门弄出个主意来就觉着自己很了不得所以当时也就没有开这个口。

  后来细细一琢磨不定就是个坑那不妨让封德彝这样老狐狸先跳进去试试深浅再说。

  这还只是对府兵制的小小革新如果这样的事情都遇到极大的阻力那恢复科考岂不要闹的天翻地覆?

  也是这些年他接触了太多的贵族自己也渐渐加入其中也便晓得了贵族们的生活喜好以及他们的忌讳。

  不与卑贱之人同列是最基本的贵族信条什么是卑贱之人?九品之外皆身有污秽天生低人一等。

  这不封德彝才刚出口萧禹便有了反应这是一位当世最正宗的大贵族他的反应也很符合他的身份。

  其他人都没说什么也别以为他们都没意见像苏亶这样的家伙十有八九就会在此事上站在萧禹一边。

  而吏部尚书皇莆无逸乃典型的儒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而忠君报国正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所以他很可能会表示支持。

  他们都没有说话一来可能是没想清楚二来是在意皇帝的态度毕竟门下省乃皇帝近侍门下省主官发表的意见很可能就是出于皇帝的授意这个时候去找茬很容易把自己装进去。

  大家都不是官场新丁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

  而萧禹脾气和嘴巴都很臭这次只能算是稍稍展示了一下而已。

  三省都有人说话了大致上也就定下了基调设立折冲府可行之后就是填充各种细节朝廷大政就是这样一个节奏。

  至于能不能把折冲府的学堂开起来……李破暗自冷笑他娘的这点小事若都办不下来这个皇帝俺也不当了。

  接下来屈突通和苏亶也说了几句李破做了下总结小朝会的一个议题也就算完了。

  下一个议题则是苏亶的提奏也经过了大量的磋商到了这会该出结果了那就是新朝的钱币问题。

  同样也是一件大事重要性上犹胜于设立折冲府。

  可这件事要比设立折冲府简单的多关西地面现在流通的还是五铢钱其中有前隋发行的大部分则是李渊发行的唐五铢。

  可以说李渊的很多政治军事经济举措都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李破熄灭于萌芽之中而钱币上的事情尤其如此比如晋地现在发行就是开元通宝小铜钱。

  比五铢钱要轻巧的多一枚便是一钱十钱为一两从之前的十六进制变成了十进制。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