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腊月
封德彝惊魂未定大风大浪都闯过来的人差点在阴沟里翻船确实得惊慌一下。
跟温彦博唠叨了半天诸如京师的道路有些差了当年文帝建大兴城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四五十年了也该彻底的修整一下了嘛。
还有就是今年风雪确实比往年大了许多好在也冷不了几天了。
年关将近宫里宫外连带着长安城中都没什么年节的气氛百姓们都在担心吃不饱肚子哪有什么心思过节?
像封德彝这样的老人不免就回想起了文帝时期的长安城自己其实也晓得承平时节的长安和这会不能相提并论却还是忍不住唠叨。
而人年纪大了就是这般时不时就会陷入到回忆当中去温彦博和李破不同李破喜欢听封德彝唠叨是因为能听到以前的一些趣事。
温彦博能听得进去是因为有更好的教养礼仪更加周到更因封德彝身份的关系他会给予对方更多的耐心。
世事多变有些事就很奇妙比如说封德彝和温彦博两人不论性情还是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都完全不同。
可这两位相处的却很不错尤其是温彦博对封德彝观感极佳也就是同殿为臣又都身在要害有着这样那样的忌讳不然两人相交为友是大概率事件。
…………………………
“长安书院?是想建一座藏书楼吗?”
封德彝终于说起了正事他已经在外城选好了地方也得到了皇帝的首肯观文殿的藏书也整理了出来只能长安书院建好之后就可以送过去了。
国子监那边也好说有诏令在身跟各处打个招呼就能暂时把国子监置于门下省之下进行必要的整饬。
这些事都不为难唯有长安书院的事情有点困难。
如何把长安书院跟宏文馆国子监联系起来就大费周章大臣们可不是傻子他封德彝听得几句长安书院会用来做什么就能联想到科举之制旁人亦能如此。
之前设立折冲府时有学堂之议就和萧禹闹了点意气萧禹是明面上的还好说不定就有其他人不满只是没说出来而已。
这次又是长安书院……他晓得自己名声不佳许是被至尊当做了刀剑来用可话说回来了天下多少人想做人刀枪而不可得呢所以不用在此事上自寻烦恼。
他以后该极力避免的是别让至尊把刀剑砍向石头……
见温彦博不明就里的样子封德彝终于有了点优越感不管怎么说皇帝都把事情交给了他封伦来做而非是其他人这就是信任嘛。
“差不多吧书院书院自然要有藏书的地方观文殿中藏书颇多我已报请整理并移出宫禁……大致有十几万卷藏书预计在明年三四月间送入长安书院保管。”
温彦博没有掩饰自己的惊讶“宫中藏本为历代之所集竟然要移往别处这……至尊是怎么说的?”
他不仅仅是惊讶心里已经在说着宫中的藏书啊十几万卷……可真是舍得……换了自己肯定不成过后是不是入宫劝劝至尊别要如此呢?
他已经开始想着从中作梗了封德彝若是晓得他的心事一定是哭笑不得……你这眼睛啊也不瞧瞧俺封伦是能做出此事的人吗?
嘴上却道着“至尊大度当即就允了还说书之一物本就应为人观览藏书之初衷也是想善加保管更好为人所用而已不能本末倒置以藏为先。
还说宫中藏本众多难道是为了给皇帝看的?不过是显富于天下而已并无可取之处。”
温彦博连连点头觉着这话确实是皇帝才能说出口的歪理不过还是心疼。
“至尊英明所言发人深省极有道理……可藏书搬运易于损毁尤其是其中很多都乃珍本世间并无遗存稍有损坏岂不可惜?
不如抄录一番再行转运?”
书卷在当世是如此的珍贵以至于一位宰相听闻此事后也是不由自主的提起了建议。
封德彝摇头“说的有理可没那么多人可用再说了观文殿重地如何敢让太多人入内?依我看啊还是得送到书院之后再行挑拣抄录。”
书院绝对是个新鲜东西温彦博咂摸了一下十余万卷藏书送入到书院当中几乎可以肯定之后这所长安书院必将成为长安城中最大的藏书所在。
“听公之所言是不是还可以任人入内览阅?”
封德彝道:“就是如此不然从观文殿中取出藏书岂非多此一举?实话说吧老夫已经上奏以宏文馆学士国子监教授博士之类入主长安书院掌教化之责。
如此取纳贤才之举兹事体大还得各部相助才能成事所以才来此间与温仆射商量一下该如何来做嘛。”
温彦博不由抬头瞅了他两眼心说你说话能不能别绕这么大的圈子说了半天原来是想办学堂嘛长安书院名字倒也新鲜大气……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想着想着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封德彝料的一点都没错这些庙堂之上的高官们谁都不是傻子你看只是稍稍提了提温彦博就有些困惑了起来。
“官办学堂以前是太学如今有国子监长安书院又为哪般?前些时封公还想在折冲府中设学堂来着……”
他觉着封德彝办这些事情有些吃力不讨好可能会受到很多人的攻讦。
可说到这里温彦博顿住之前折冲府学堂的事情一看就是至尊的意思那长安书院会不会也是至尊授意?
想到这些他当即就把相劝的话给咽了回去。
接下来再谈的时候就顺利了许多封德彝其实是有皇命在身的只不过顺序要颠倒一下这事不是皇帝诏令他去办理而是他上奏皇帝建言办学。
顺序一改牵头之人便是门下侍郎封德彝了出了什么问题都得他来担着可你也别埋怨替皇帝受过是不好受但回报之丰厚足以令人眼红。
只要能避开那些会掉脑袋的黑锅多少臣下都希望替皇帝顶罪呢儒家的指导思想之一忠君也正是鼓励大家来给皇帝背黑锅嘛。
而在他们笔下有时你不背都不成。
所以封德彝来温彦博这里不会拿诏令压人而是跟温彦博讲一下道理讲通了最好讲不通也就只能拿出诏令来按流程办事了。
而建长安书院这种“小事”皇帝专断一下也就足够了可以不经中书尚书两省的批驳和设立折冲府铸造钱币等等国朝大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性质。
如果不是需要六部配合行事门下省自己就能把事情办的妥当估计等大家回过神来不定长安书院都建成开业了。
和温彦博商议了足有一个多时辰封德彝才被温彦博送出来在尚书省借了一顶轿子回去门下省了。
……………………………………
冬天里各部衙的事情都渐渐少了起来尤其是进入腊月因为这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月份官府的许多职能也便陷入了休眠当中没有大事的话这是官员们最清闲的一段时间。
长安的各个衙署也开始准备放年假了和后来一样七天假期到时官员们便纷纷封衙而去等七天过后再回来上班。
只是如今百姓们对年节没了兴趣官员们也不能过于松懈毕竟诸侯们可不管你过节不过节的谁脑子一抽冬天来攻你正在家里休假坏了事谁来负责?
谁家也不曾张灯结彩更不曾走亲访友大排宴宴于是也就没了多少年味所以大唐元贞元年的第一个年关就这么冷冷清清的过去了。
不知关西人怎么样反正李破已经习惯了从他南下马邑开一直来到现在他何曾关注过什么年关?
只是当了皇帝到底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到了除夕皇帝和皇后召集有品级的贵人聚到一起吃了一顿饭。
按照当世的风俗喝了屠苏椒柏酒吃了牢丸(也就是饺子)大家就都年长了一岁对于贵人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年关年关大家现在过的都是关。
女人太多就算皇帝皇后在座也是叽叽喳喳个没完没了尤其是难得见到皇帝一次自然要加倍献媚争宠起码要让皇帝记住自己才行。
嫔妃们从来不缺才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很有那么几个而且能歌善舞者更多到了除夕宴上便都拿出准备许久的绝活来给皇帝欣赏。
从汉王府出来的女人们于是开了眼界时不时打着拍子赞叹不已可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像阿史那天香这样的过后持着棍棒去寻人麻烦也不稀奇……
可李破就不一样可谓是大饱眼福这些年光顾着和李渊较劲了没怎么享受过所以他这个除夕夜过的比较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