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大战(一)
周法明深明大义安抚了部下们并叫来江州司马高士廉商议一番。
高士廉出身渤海高氏迁居洛阳多年与长孙氏联姻他是长孙无忌的舅舅长孙无忌兄妹少年丧父长孙氏的亲戚们对他们不好高士廉便将妹妹一家接到了自己府中。
后来高士廉因受斛斯政牵连外贬交州因为路途遥远去的地方又乃烟瘴之地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于是便将家产都留给了母亲和妹妹自己孤身上任去了。
如今算是杀了个回马枪跟着交州总管丘和回到了江州如果能带兵去到洛阳的话也算是“荣归故里”了。
作为江州总管丘和的心腹之人他代表丘和来到襄阳其实就是想跟黄州总管周法明好好说一说的。
就怕周法明觉得他位卑言轻不想见他。
丘和那边的情形要比襄阳这里复杂的多丘和算是地道的外来人而且并不得朝中重臣们的信任。
丘和军中不但派有督军而且还有两位大将军坐镇可谓是掣肘极多。
丘和与心腹们商议了一番一致认为应该尽早起兵直奔洛阳到了那里依有坚城再好好整饬军伍理顺上下才有一战之力。
他们最怕的是半路遇敌这种临时拼凑起来上下各自为战的军伍根本无法与人野战一旦遇敌恐有一触即溃之忧。
换句话说他们需要周法明率大军先拖住敌人然后才能稳住军心士气在洛阳坚城的保护之下跟敌人相持。
不管周法明答不答应丘和所部都会如此行事其中有很多无奈的成分争功争权的考量也不是没有。
从交州到江州丘和以及他的心腹们算是摆脱了阴湿的天气密布的丛林蚊虫的叮咬以及各种各样的土著的袭扰。
一旦从几近于流放的状态下解脱出来那他们就绝对不想再回去了于是争取在此战中立下功劳得到更多的权力也就成了他们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
如果上有周法明节制下有督军将领们的掣肘那还有何前途可言?
所以见到周法明之后高士廉备述东路大军之详情请周仆射体谅丘总管之处境等等半真半假的说了好一通的好话。
周法明也好言相慰并无半点责怪之意宽宏大量的让高士廉都有些羞惭了。
可等到送走了高士廉周法明的第一道军令就是暂缓向洛阳输运粮草并把押运粮草并准备进入洛阳的长子调了回来。
周法明本来算计着在洛阳囤积好粮草再引大兵向前做好久居洛阳的准备当然了这也是他看准了唐军想与梁军决战于河南在大军未曾北上之际不会轻易来攻而设定的战略。
可丘和那边的情况让他改变了想法。
可丘和不受自己节制也就罢了却还受到了朝中的诸多掣肘看上去非常的危险给他们准备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还不如把家底多留一些在手中说不定能有大用。
高士廉来周法明军中走了一趟取得了周法明的“谅解”不假可也让周法明对丘和所部彻底失去了信心。
而萧铣的诏书“适时”来到军中正如吴瑾所言是来催他进兵的因为丘和所部更易受到朝中影响周法明这个尚书左仆射反而落了下风。
萧铣令他尽快提兵北进到南阳郡配合丘和北上洛阳这不但显示出丘和积极配合梁国朝中方略得到了皇帝以及大臣们的赞许。
还显示出皇帝的耐心正在消失之中周法明所提出的更为稳健的策略由此濒临破产。
这无疑是这一年河南战事的一个转折点。
大唐元贞二年五月末梁军分为两路大举北进。
东路大军由江州总管丘和率领急速向洛阳进兵到了六月初左御卫大将军武元进率军入驻虎牢。
丘和率大军主力入洛阳。
相比丘和所部周法明所率大军慢的就像蜗牛一般直到丘和率军进入洛阳周法明才率军进至南阳顿兵于此再不动弹了。
至此河南西部战云密布大战有了一触即发之势。
斥候在方圆数百里的地界上纵横来去厮杀声渐渐响彻于山川旷野之间。
探报像流水般来到弘农的唐军中军所在在得知丘和所部进入洛阳之后尉迟恭终于下令潼关大军立即拔营到弘农做好出兵的准备。
别看梁国三十余万大军浩浩北来声势不小可在唐军将领们眼中少了两条腿的梁军简直处处都是破绽。
实际上梁军只要进入河南战场在战略之上就是唐军赢了更何况梁军来的还早了些给唐军留出足够充裕的作战时间从六月到十月足足五个月的时间尉迟恭等人觉着萧铣简直太贴心生怕大家厮杀的不够尽兴。
又是一次军议尉迟恭只是让人简单的说了说当前的状况又稍稍讨论了一下便定下了战术。
这么多时日过去了将领们无聊之下除了整编军伍训练将士让各部之间更有默契之外战术是制定了一套又一套。
将领们唇枪舌剑之下闹出了不少麻烦尉迟恭极力调和熬到现在他是一天也不想再将这么一群人聚在一处了。
唐军的这些将领们一个个的都是个性鲜明有心眼多的有胆气壮的有家世好的有朋友多的而且各个争先唯恐落于人后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跟这些活祖宗待上些日子估计也只想一巴掌拍死他们了事。
战术上根本不成问题此次临战之前的军议无非就是确定个主攻方向而已尉迟恭主掌大军的权位终于起到了作用。
不容商议的将周法明作为了主攻的目标周法明在南边号称名将从一直以来的表现看倒也不负盛名用兵极为谨慎到了现在也只驻兵于河南西南谨守荆襄门户之外唐军一旦出兵洛阳他还能威胁弘农。
这样的一支大军无疑是梁军主力不如尽早破之以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