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雄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83章修史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杀高慎一人不算什么……可朕要的是证据确凿明正典刑仓促斩之岂非是朕掩了他的罪行发回中书再议一议吧。”

  李破翻了翻厚厚的案卷几乎不加思索的就又踢回了中书冬天里闲着也是闲着还是再拖一拖才比较有趣。

  大理寺卿李纲听了却是满嘴的苦涩。

  他之前任职户部尚书太子少傅后来因事免职去到潼关辅佐太子李建成领军李建成死后他与王珪等人作为降人回到了长安不久转任大理寺卿。

  他这一辈子历任显职在朝中向有方正之名不然的话也不会坐上大理寺卿这样的职位显然新皇同样嘉许其德行……

  像高慎这样的大案也不是绝无仅有只要身在大理寺任上三五不时的可能就要碰上一起两起。

  像几年前刘文静案就在此列同样的三省会审结果就是刘文静人头落地之后的杨文干案也差不多只不过那次作为太子近人的他没有参与其中罢了。

  这些大案都牵连甚广皇帝和朝臣的倾向就很明显最后肯定是快刀斩乱麻不然那些死到临头之人胡乱攀咬起来根本无法控制事态的进展。

  哪像高慎一案拖来拖去好像除了他们大理寺就没有一个想着把案子快些审结。

  今次他亲自入宫见驾呈上案宗就是想要结案可皇帝还是不满意皇帝到底想要怎样一个结果呢?他第一千次的问自己。

  皇帝要杀鸡儆猴皇帝要震慑群臣皇帝要将此案办成铁案……拖的时间越长高氏掉在地上的脸皮就越无法捡起来很多人也都乐见其成。

  这些道理李纲其实都明白只是大理寺很难做啊。

  当高慎一案发作的时候一波波的人来求情都很好打发他又不是没有经历过后来求情的人少了可劝告他赶紧结案的人却多了起来。

  显然高氏在内外夹攻之下兵败如山倒从高慎到高恽等人也得了旁人的提点只求速死到了这种地步李纲认为便可以结案了。

  朝争引出的案子大抵上都是如此可把高氏挂起来示众……中间还有栽赃陷害比如说户部那些布匹没的就莫名其妙高慎等人明显不知情可却成了其最为严重的罪行之一。

  李纲自诩廉明却着实审了一次糊涂案更可悲的是结案怕也要糊里糊涂才成别说去查是谁栽赃了高慎了便是为高慎说上一句公道话都得仔细掂量一下。

  他曾经为刘文静说了几句最后是几面不讨好太子不满意秦王不领情皇帝李渊那里更是没法交代。

  于是他干脆的丢掉了户部尚书之职在家养病了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他学聪明了糊涂案一路审下来倒是很得各方赞许大理寺卿之职稳固得不得了就是把自己审的老了几岁。

  如今皇帝朝臣都不着急可他那些亲朋好友故旧知交们在别人请托之下越来也多的登门拜访渤海高氏的压力整个来到了大理寺头上。

  愁肠百转很想再次归家养病的李纲慢吞吞的行出了太极殿白发苍苍身子略有佝偻看上去很是可怜。

  迎面正巧碰上门下侍郎封德彝同样年岁不小可人家步履稳健身姿挺拔精气神上一下就把李纲给比下去了当然了李纲的年岁确实比封德彝大着一轮呢。

  两人相互施礼封德彝笑问“李公在此可是高慎一案有了结果?”

  李纲素来不喜封德彝为人表现的颇为冷淡“封侍郎身在帝侧怎还明知故问此案想要就此了结哪那么容易?”

  说完也不等封德彝回话便挪着步子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封德彝笑了笑心里却是暗哼一声背主之辈也不知还清高个什么?你晓不晓得能转任大理寺卿还有俺的一份功劳呢?

  李纲没能影响他的好心情外间捷报频传皇帝心情一直很好作为皇帝近臣的他们心情也就不会太差。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而高慎一案跟他没什么关系虽然他在其中做了不少手脚可那都是奉命而为可不是他封德彝真的想跟高氏的老乡们为难。

  进了偏殿见皇帝正像往常那样在殿中四处溜达便收拢了一下自己的表情凑了过去。

  听见脚步声李破抬头看了看招了招手笑道:“你来的正好秘书监送来了隋史初订卿来帮我瞧一瞧看有没有不妥之处。”

  封德彝的心大跳了两下修史修死的人可不老少作为前隋旧臣给老东家盖棺定论很容易出错的。

  初订就是一个大的方向性框架先定下功过然后再填充内容一般来说过去的时间越长史书的评判越是公正离的时间越近倾向性便越明显。

  而懂史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没有绝对真实的史书所以观史之时当求借鉴不需太过计较其真伪。

  接过宦官呈上的书册封德彝小心的问道:“至尊为何急着修订隋史?要知道……前朝之臣犹在定其功过怕是有些早吧?”

  李破不以为意的笑笑“年初时秘书监窦琎把前隋李渊修订的隋史拿来给我瞧了瞧看了着实让人气恼。

  杨广在时耗尽民力写到史书里就都成了他的功劳那么多冤魂缠绕不去他也不怕死后难安昏聩到他那种地步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李渊倒是还成没把自己吹上天去就是把朕弄成了逆臣贼子现在我入了长安那自然要赶紧来修一修还自己以及天下人一个公道。

  而且朕也是前朝之臣若按你的说法有生之年难道就修不得隋史了?”

  你瞧瞧你瞧瞧俺还没说什么呢就已经有了罪过这要是再来说三道四怕是要吃大亏啊。

  不过皇帝的直白还是让他吃了一惊皇帝干预修史并不出奇但明言告诉旁人朕就是要按照自己的喜恶来修史的可不多。

  封德彝觉着李纲在这里的话会更好些那厮脾性颇为执拗一定会劝皇帝收敛些然后就会被皇帝的怒火所淹没多好的事情。

  轮到他自己嘛他便老实的低头去读史了文帝的功绩显而易见晚年杀的功臣有点多却也不都是文帝自己的原因。

  功臣大将们持功自傲自有其取死之道而且很多人还都掺和进了杨勇杨广兄弟的皇位之争当中去了。

  杨广……封德彝眼前不由浮现出了这位他曾经侍候过的君王那是一位对近臣们很不错却又太过好大喜功的人。

  他的志向太大了大到了需要无数人赴死才能成就的地步于是前隋也就亡了按照这个说法那他的近臣们在史书之上也不会落下什么好名声。

  想到这里封德彝后背有些发凉一个个名字划过他的脑海他们的下场大多都很凄惨比如说被乱军斩成肉泥的虞世基病死在洛阳的宇文述还有他那两个倒霉儿子他们都死在了河北。

  段文振病殁在征伐辽东的路上樊子盖病殁在了洛阳卫玄病殁于长安麦铁杖战死在了辽水之畔阴世师被李渊所杀一张张面孔浮现出来又一个个的黯淡了下去。

  他们几乎都有着非凡的功绩却都陆续殁于君王最为昏聩的时期现在给他们下定论的人……

  封德彝暗自叹息了一声因为有所触动所以便也有了开口的勇气。

  掩卷之时犹豫再三才道:“杨广无道致使天下大乱吾虽曾为其臣下却无法也不愿为其张目……可那些……辅佐之人无论才干还是德行皆有目共睹臣请至尊……手下留情在说起过错之时也能显其功绩……给他们留些脸面。”

  一番话吞吞吐吐的说出来越说越后悔最后咬着牙说完身上已经出了不少虚汗这实在与他的为人和行事准则有着很大的冲突。

  李破则是诧异的打量了他一下对其人简直刮目相看。

  “不错卿家颇有人情味……只是修史的又不是朕什么手下留情不留情的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各人之功过自有修史之人评判只要别把杨广弄成圣人把朕写成逆臣贼子朕也不会多说什么。

  你道我闲的不行想去当个史官吗?”

  封德彝偷偷抹了一把汗连连点头陪笑“至尊说的是臣情急之下口不择言还请至尊恕罪。”

  李破哼了一声心说确实得恕罪一下要是传出去说我篡改史册那咱的名声还要不要了后来人不得把我骂死?

  李破心情其实不错没给封德彝记入账本说了两句封德彝忐忑的摸了摸袖口藏着的纸张最终还是翻了出来呈给皇帝。

  “前户部侍郎武士彟上言商六策臣看了看以为颇有见地今上呈予至尊还请至尊品评。”

  武士彟……这个名字好耳熟啊李破不禁想道。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