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雄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25章决心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萧禹有点后悔很想把之前脱口而出的话给收回来。

  他在年前已晋中书令以不到五十的岁数于仕途之上再进一步来到了一个人生巅峰不过他这人毛病可不少。

  李破能用他主要是身边人才太少所致再有就是他的家世……嗯不得不说的是他沾了萧皇后的光。

  萧皇后在晋阳和李破一家相处的不错她的亲弟弟自然也就成了优先选项其本人的才干却要排在最后了。

  此时萧禹就试图挽回一下他这心直口快的毛病已经犯了无数次好像还要继续犯下去。

  “依臣之见不管使人前来所为何意今年也必平定河北所以不需顾忌其他按照之前商议行事便了。”

  其他两人都微微颔首萧时文转弯倒挺快的……

  温彦博道:“窦建德向来奸狡即便有意降我也定不肯轻易俯首确实应该随时准备过河击之不能予其喘息之机。

  哼划江而治……窦建德若存此心那可是大错特错了。”

  封德彝也再次开口道:“臣也以为当整军备战天气渐暖窦建德自知途穷可能一边示弱于我一边引突厥南下与我相抗……看来得让前方各部将领小心行事了。”

  李破沉吟片刻心意已定召几位重臣前来是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当了皇帝之后这已经成了习惯。

  看短短几句的工夫三人的意见就已经渐渐统一了起来于是便道:“即是如此不如传诏代州总管宇文歆率兵走飞狐道进兵幽州先切断窦建德北去之路突厥人若有南下之意也能把他们挡在幽州你们以为如何?”

  几个人愣了愣之前确实有人提议由并州出幽州可却被兵部否了。

  显而易见的事情一旦代州成军走飞狐道过了太行山便呈孤军之势幽州乃河北重地城池坚固若不能快速攻陷城池站稳脚跟的话时间一长便有腹背受敌之忧。

  还是萧禹嘴快“还请至尊三思飞狐道臣虽没有去过但据闻……”

  说到这里立马顿住他此时才想起来皇帝走过飞狐道可能还不止一次那里是什么状况不用他来解说。

  讪讪一笑间跳过废话接着道:“至尊是否急切了些?窦建德盘踞河北日久不会不提防太行狭道一旦有所失利并代两州震动之下极易为突厥所乘啊。”

  封德彝也同意萧禹所言但他还是瞅了瞅萧时文心说这厮说话总是这么不中听估计什么时候就又被贬出京师了。

  以后离这厮尽量远些以免沾了晦气。

  其实他和萧禹不合已久萧禹觉得他贼眉鼠目惯会谄媚君王他则觉着萧禹自诩出身名门气量狭小谁都瞧不起。

  于是这两位在李渊时期就你来我往的较劲秉承着晋末的官场风气两个人只要找到机会便会在李渊面前说对方的坏话。

  萧禹两次被贬出京师都有封德彝的功劳在里面。

  现在也没怎么变封德彝借着门下侍郎之便在李破面前没少说了萧禹的短处只是李破没李渊那么小气萧禹在其位子上坐的很是稳当。

  时日久了封德彝便也不敢轻易说人小话了君心难测哪天烦了反而就成他的错处了也说不准。

  萧禹就比较耿直还延续着以前的作风谁不招他喜欢了就要嘀咕两句处境确实比封德彝危险的多。

  温彦博没他们那么多心思他只就事论事。

  “臣赞同萧中书所言突厥与我交好多年其西方汗还能率军南来可见突厥之心性并代之兵为备突厥不可轻动啊。”

  其实这也正是李破忌惮的地方可他主意向来很正做出决定之后不会轻易更改。

  “你们想过没有一旦窦建德与突利汗阿史那多闻相勾结河北便不复华夏之土也自前隋以来丢了多少地方你们算过没有?

  长城之外几乎尽为突厥所据若其再染指河北……山东河南甚至是江左将皆无宁日矣。

  你们都乃朝中重臣不会不知道各地残破无以为继吧?战事还能打几年?一年两年许还支撑的住拖个三五年拖也把人拖垮了。

  你们不会想让人管咱们叫西唐吧?割据一隅仰人鼻息朕是受不得那样的委屈的此战必胜若窦建德还敢顽抗引突厥南下朕不惜亲身临阵也定要斩其首级而还……”

  三人面面相觑封德彝率先起身躬身道:“至尊有此志气何愁天下不定?臣等能随至尊左右万幸也。”

  其他两人慢了一步却也起身相合。

  李破笑道:“不用如此此战虽险却也不无胜算当年我去幽州杀了罗艺移幽州之民充于代州这才几年过去?想来窦建德也没那个本事让幽州恢复过来。

  朕专断一回卿等可莫要怪朕不纳人言啊。”

  皇帝谈笑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确实能够安稳人心这个时候他们想的就是皇帝在登基之前常常率大军作战用世之名将称呼也不为过在战事上应该比他们看的要透彻的多。

  萧禹终于口吐人言笑道:“至尊如此英明神武臣等可不敢放肆……”

  其他两人听了立即侧目而视可这厮话锋一转就又叨咕上了“宇文总管疏于军事当年就不很得力……嗯莫如遣一上将去并州领军以免误事。”

  封德彝暗自一笑萧时文果然还是萧时文当年宇文歆曾骂过他他还记得呢真是气量狭小不足与谋。

  李破笑而不答他觉得萧禹这人真的挺有意思他难道不知道宇文歆降了以后很受重用吗?

  至于宇文歆当年献晋阳那属于弃暗投明怎就不很得力了?萧时文头真的很硬啊是不是借机敲他两棒子让他说话时小心些?

  那边温彦博已是摇头道:“萧中书此言差矣宇文总管在雁门多年劳苦功高也很有智谋臣以为以其领兵正得其人只是还需派一良臣赴雁门暂代并州总管之职。”

  封德彝在旁边瞅了瞅萧禹若是李渊在位他一定趁机荐萧禹去雁门上任可现在嘛也只是想想罢了皇帝明显很信任萧时文暂时肯定动不了他。

  倒是宇文歆当年也只平平不想去到晋阳之后却是生发了起来在代州总管任上好像也有些年了听说还屡次出使突厥乃皇帝心腹之臣无疑。

  此次若真领兵东出立下些功勋可能就会召回朝中任职了吧?这是皇帝在给他立功的机会?位置已经想好了吗?

  就凭他这心思也不愧能经历几朝而不倒闻到点湿气就晓得哪边要下雨了你说绝不绝?

  萧禹试探着踢了宇文歆一脚见被人挡住却也没有继续争执因为如今已经晋为尚书左仆射的温彦博确实不太好招惹。

  而且温大临和封德彝不同他确实有几分敬重。

  李破点头“卿所言甚是可有举荐之人?”

  温彦博稍一沉吟便道:“兵部尚书屈突通可堪大任。”

  李破轻轻皱了皱眉头屈突通才能上没有问题可他已经六十多了去了还能回得来吗?若非了解温彦博的脾性不然一定会认为他和屈突通有仇。

  再有就是并州总管陈孝意也已年近八旬把两个老人放在北边于心何忍啊?

  不过还是点了头因为屈突通除了年纪大些之外确实是合适的人选再有就是折冲府的设立已经停滞了半年多了。

  此议是屈突通提出来的让他去雁门边塞改革府兵制度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了成效对于防备突厥会有很大的好处。

  心里是这样想的嘴上却道:“屈突尚书年事已高怕是不耐远行……不如你们回想思量一下举荐些合适的人上来从中选一选。”

  三人都是点头称是代州总管可不是别的什么总管那是既是北边的军事重镇又乃朝廷牧马之所在它和后面的并州相互依存几可联为一体。

  以前能任职并代总管的人都是皇亲国戚外人根本无法染指就怕有人受突厥蛊惑致使晋地门户大开。

  而且前人还有“有并无代有代无并”之说也就是说两州总管只设一人以免相互掣肘衍生祸乱。

  到了现在情形就不一样了李破没什么亲族而且并州总管陈孝意代州总管宇文歆已经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并代两州总管的含金量都有所下降。

  但代州总管这个职位自有其特殊性只要有人能在此任上待两年便足以证明他的才能和受宠信的程度。

  所以人选之上确实要斟酌再三不然的话温彦博也不会提议屈突通去担任此职。

  屈突通这人性情稳重熟知军事才能上没有任何的问题至于忠诚之上只要长安别被别人抢了去屈突通还是值得信任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