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杜淹
从段纶这里出来苏亶又去各处转了转。
新年伊始官员休沐了十多天吃喝玩乐弄的一个个油光满面的可和后来一样都不太能打得起精神来。
众人见到顶头上司前来纷纷起身给他施礼拜个晚年什么的。
苏亶端着架子大部分人根本不用理睬有的则会回个笑脸能让他回礼相见的在户部也就那么几个不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就是品级足够。
到了各处苏亶都会说上两句稍作督促也不多做停留。
去到自己办公地点的时候后面就跟了不少人都是要向他禀事的官员。
苏亶也就进入了工作状态随口吩咐着“今日开衙迟来者罚俸一月略作薄惩让部判记下。”
处罚的力度有点重罚俸一月对一些人不算什么可这事一旦被记录于纸张之上那就要转给吏部成为每年官员考核的一部分。
看来查考勤这事是自古皆然也是立威的重要手段之一。
跟在苏亶身后的人听到这个有那聪明人心里便想着今年看来咱们户部举措不小。
……………………
来到了自家的地方苏亶先饮了两杯热乎乎的茶汤让属官捋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才开始见人。
大多都是上一年钱粮上的首尾没什么争议之处最后由苏亶画押允准便可在户部入档。
另外一部分则是关于今年的规划上一年年末的时候定下来今年就要施行。
最重要的几样不在讨论之列因为还得等唐典修订完成户部这边才能放手施为不然做的越多错的也就越多。
而自窦诞离职户部侍郎的位置还缺着这是苏亶有意为之吏部那边催促了几次连备选都送到了苏亶案边都被苏亶挡住。
他最属意的其实还是王庆因为户部要跟兵部打很多的交道所以历来都有兵部侍郎或者郎中转任晋升户部侍郎的习惯。
就是为了两边能沟通的顺畅一些各路大军需要户部的支持但最终做事的肯定是兵部两边要是各做各的那可就坏了。
前方大军吃了败仗后面的人乱作一团兵部户部互相扯皮的事情没少发生过。
可惜的是王庆……和他一起共事的时候产生了些隔阂那人也很倔强始终不愿意和他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这些年下来王庆渐行渐远苏亶已经拿捏不住人家并州总管……别说拿捏了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爬到他苏亶头上去了呢。
而且除了人选不合苏亶心意之外如今正是唐典修订完成的关键时刻关于户部这边的一些事务的争论非常激烈。
他作为户部尚书自然要保证户部上下一心来应对时局若是新上任的侍郎与他政见不合那才叫个糟心。
比如说吏部那边将礼部侍郎杜淹列为了备选那人现在上蹿下跳的厉害又与门下侍郎长孙顺德兵部侍郎唐俭等人交好到了户部肯定要另立门户比窦光大还要难缠几分。
若是让其人来到户部那还得了?
而像户部侍郎这样的官员任免其实还是得皇帝说了算其他人只有举荐之权。
只要皇帝没有主动问起苏亶只需去跟温彦博坐一坐说服了温彦博这位朝廷首辅便完全可以将户部侍郎的任命拦在尚书省。
………………
缺了一位门下侍郎坐镇苏亶身上的担子一下就重了许多而且还会招惹一定的非议而在苏亶的考量之中这些压力完全是值得的。
经过高慎一案的风波现在段纶又能给予他鼎力支持的话可以说这段时间在他看来极为宝贵且大有可为。
见了几个人他缓了缓命人传令下去明日召集四品以上官员到户部正堂议事。
他打算等午饭的时候去亲自去司农寺走一趟现在关于田亩之事可不是只有户部说了算了还要跟司农寺达成共识。
正琢磨着怎么去跟窦光大说话的时候有人来报礼部那边派了人来说礼部侍郎杜淹有事求见。
苏亶皱了皱眉头还真是不禁念叨正月十五刚过这人就寻了上门可见其急切。
苏亶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杜淹想要调任到户部年前就在走动不然也不会出现在吏部备选名单之上。
杜淹的来意苏亶差不多都能猜得到倒也不用细细琢磨心下先就冷笑一声杜执礼上下钻营但新年之际都不来他府上拜会一下难道真以为靠着长孙顺德等人的支持就能予取予求?
杜淹的来历又在苏亶心里过了一遍。
出身京兆杜氏前隋时担任过御史中丞为官资历上不存在问题。
这人当年还闹出了一段笑话作为武功苏氏子弟当初苏亶跟族中兄弟们谈论时还曾欢乐的讨论过因为这段笑话涉及到了他们武功苏氏。
杜淹和前隋内史舍人韦福嗣既是同乡又是好友两个人年轻的时候聚在一起饮酒说话说什么呢他们认为皇帝喜欢隐士比如说当朝的大管家苏威就是隐居于山林才为朝廷征用居于高位不如咱们也仿效一下不定就有所得呢。
于是两个异想天开的家伙就辞官到太白山结庐而居吟风弄月去了很明显的沽名钓誉之举。
这事传到文帝杨坚耳朵里深厌两人之行感觉影响很坏若是官吏们都这么想他娘的山里岂不住满了人?和晋末那些混账东西又有什么分别。
只顾着自己逍遥于国无益不说却还对朝廷极尽诋毁之能事此风绝不可长于是一纸诏令下来把两个家伙都赶去了江南。
若非朝中有人给他们求情说他们年轻不懂事云云不定就要被流放到岭南让他们到那烟瘴之地好好“隐居”去了。
这段笑话弄的杜淹很狼狈而且是要跟随他一生的污点。
不过这人还是有才干的思想成熟起来之后又有了在地方上为官的经历被人举荐回朝为官升迁很是迅速不久便为御史中丞那可是朝中正经的高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