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9章战略
尉迟信手中的木棍划向地图的西南那里标记的是几座城池相对于整个西域来说那里的城池足可称之为密集。
“臣以为若阿史那可达向西退却应在苏对沙那陈以重兵此地位于疏勒之西昭武九姓之地可为门户。
苏对沙那之西有十余城据此而守联合突厥铁勒诸部足可做困兽之斗突厥人向来不善攻城在这里拖住阿史那求罗大军。
即便不敌也能沿乌浒水退入沙漠保全自身以图将来。”
尉迟信说的其实还是兵部的意见他们觉得西突厥残部退到康曹之地是有拼死一搏的机会的。
那里背靠沙漠沿水建城那里的人们在西域自成一体一城一国大部分皆为康居之后也就是如今人们认为的昭武九姓。
昭武之人在汉时居于祁连山北建昭武城其源已不可考遂以城为名。
后来昭武城为匈奴所破昭武之人西迁数千里一路去到了西域之西建康居城子孙渐渐繁茂国力也强大了起来。
数百年来昭武九姓之人四处行商根基却还是在康居旧地只不过如今他们已经分裂成东曹中曹西曹等十余国。
这在中原的史书当中都能够断断续续寻找到踪迹将来后人编辑唐史同样会对这些做出标注。
虽然准确度有所存疑却能让这些小国留下些痕迹比那些人型生物编造的神话和史诗要靠谱的多。
康居之地方圆数百里比之京兆差相仿佛周围沙漠山地丘陵环绕只东边是一片片的戈壁和草原绿洲。
环境嘛也就那样说不上有多优越当年昭武人来到这里可能是因为这里是中亚和西亚以及南亚次大陆的交界之处有不少水源宜于定居行商于是他们便在此地建城定居了下来。
另外这里是着名的汗血宝马的产地而当地土着的胡旋舞更是传遍西域非常的有名气。
…………
尉迟信并没有高谈阔论谁也不很清楚遥远的西域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况影响战事进程的因素太多根本无从把握所以他本着多说多错的原则简短发言就好。
等其语毕王智辩开口道:“就这么几座城池想来也不是什么坚城大邑城中能有多少人马?仓促退守于此粮草够不够用?
而且打仗还得要个军心士气当地的人能不能跟突厥人协力守城?要俺看啊大军一到围起来都不用攻打孤城难守就苏对沙那这地方你看看孤城一座困也被困死了吧?”
尉迟信当年也是领兵将领可战绩实在有点拿不出手战略上不好说战术上一直趋于保守和名将二字不沾边。
王智辩常年领兵只在战术上说了这么几句就几乎推翻了尉迟信的猜测。
尉迟信笑笑也不以为意数千里之外发生的战事谁也说不太好突厥人领兵打仗和唐军能一样了?
以突厥人的智慧玩不出太多的花样来说什么军心士气……西突厥在劣势之下还谈什么军心士气?
但这不是相互争辩的时候他其实只是想告诉其他三位这是兵部的看法几位还请口下留德王智辩明显没听出他的意思。
此时李破笑着摇头道:“和突厥人打仗往往不能用常理视之他们没读过咱们的兵书耍弄不出太多的花样来。
能懂得避敌锋芒已属不易在哪里交战什么时候交战合适朕相信他们没有那样的智慧。
要是阿史那可达等人稍微聪明一点我看以天山为界与阿史那求罗相持才能稍稍稳住局面。
若只打算在一处固守以突厥人习惯的战法实乃舍长取短之策。”
几个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不是拍皇帝的马屁而是这话确实很有道理突厥人不善攻城同样他们也不善于守城。
如果阿史那可达率军退到这么一点大只有十余城的康居旧地在中原的兵法当中能够找到的论述只有自陷死地四个字而已。
皇帝也很狡猾加了个突厥人脑子不太好使的前提那么尉迟信的猜测也就有了发生的可能。
这个猜猜看的游戏非常有意思连李靖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徐世绩年轻干脆的从尉迟信手中要过木棍指点着地图开始发言“南边就是吐火罗再往东是于阗都是西域大国。
西突厥在西域经营已久也不晓得能不能在危亡之际联合他们若还能指使得动两国之人那阿史那求罗便无法全力攻打苏对沙那。
当年射贵可汗率十余万众东征阿史那求罗是怎么应对的?不择手段只一心求胜其人行事可见一斑。
若臣是阿史那可达就以苏对沙那以及西部的这十余城再与疏勒城遥相呼应拖住阿史那求罗的脚步。
让吐火罗于阗等国依靠山地进行袭扰不用太多时日阿史那求罗攻势受阻必然急躁。
到时是屠城灭国还是纵容部下肆意劫掠都将激起西域各族仇恨使他无法在西域长久立足……”
李破“欣慰”的看了妹夫一眼这厮人是鬼了些可大局观向来不错只这么一会功夫就找到了阿史那求罗的弱点认为人民战争才是胜利的法宝。
更为可贵的是他还想依照阿史那求罗的性情来设定战略战术这明显是名将们必备的素质。
李靖早已手痒难耐不客气的一把从徐世绩手中夺过木棍还看了看皇帝见女婿没有说话的意思这才胸有成竹的在地图上一个地方点了点。
众人顺着看过去却是地图的西北方向那里有一条河流在沙漠和戈壁之中蜿蜒而去尽头在地图之外北边则是大片的空白说明唐人的足迹没能到达那里。
“诸位说的都有道理可为何对这里视而不见?突厥人向来逐水草而居有水源之处便可供其游荡放牧。
作战之时其实也同样如此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