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神图书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五章 去英国领事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说到一些幽默笑话的时候,更是如此。

  “...就说城东的祝姥爷前段时间要娶妾,因为怕上当,被塞上个大脚丫头,还特意让媒婆仔细查验之后敲定婚事。

  结果,这祝姥爷把人娶进门,第一天上床一摸,就摸到个大脚,不由大怒,二话不说就摔门出去,然后把媒婆叫过来狠批一通。

  结果这媒婆也纳闷,说自己当时明明看得清楚,那做妾的姑娘家的脚缠得好好的,是地地道道的三寸金莲,怎么会变成大脚呢。

  双方觉得不对劲,然后把那小妾叫过来对质,结果发现那小妾小的时候怕疼,就在缠脚的时候偷了懒,只在一只脚上缠布,另一只脚就放着不动。

  结果,那媒婆婚前验看的时候,那小妾只伸出缠好的脚给人看,使得媒婆以为这就是个缠了脚的好姑娘。

  那小妾本来还想隐瞒几天再吐露事实的,没曾想那祝姥爷婚事那天喝了点酒,性子又急,一上床就直奔脚上摸去,还直接摸到那只大脚。

  这一下真相大白,祝姥爷大怒,觉得媒婆做事不稳重,害得自己娶了个大脚婆娘,要媒婆退钱,还要把先前花出去的彩礼都要回来。

  可是,那媒婆又哪会干那种赔钱生意,坚决不退钱,就是那小妾的家人也说人送进去了就是祝家的人,没有再退彩礼的道理。

  就这样,这事情就拧上了,据说这祝姥爷还想到衙门告去,还是他家里亲戚们懂事,七手八脚好歹拦住了,哈哈哈...”

  陈小二说完哈哈笑了起来,似乎自己讲了这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自己在那边抱着肚子大笑,甚至有要到地上打滚的迹象。

  赵大贵左近也有些吃饭的食客,听完这个笑话后也震天响地笑了起来,似乎觉得这事可乐无比。

  只是,赵大贵却听得一脸的莫名其妙,有关清朝人对女子缠脚的执着,赵大贵从书上看过,多少知道一点,因此也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这是个笑话。

  可是,这也就是个笑点不到五的渣级笑话,而且还对故事中的三个人都有一定的冒犯,就不明白为什么周围的人笑得如此乐不可支,难道这个时代的人的笑点都如此低吗。

  到了此时赵大贵也无法可想,也只能配合着冷笑两句。

  “话说回来,这段时间最有意思的,还是城西姚家弄的那些洋人的事情。”

  陈小二说了半天冷笑话,终于将话题转到赵大贵感兴趣的方向。

  “据说这些洋人就坐城外那艘硕大无比的船过来,还会妖术,那船动不动就会冒起黑烟,而且身侧有轮子,里面的人用脚一踏就能走动。

  这还不是最稀奇的事情,最怪的还是这些洋人的长相。

  我曾经远远地看过这些洋人一眼,长得就金发碧眼,鹰钩鼻子刷白的皮肤,就跟西游记里说的妖怪长得一模一样。

  不过,据说这些洋人还算良顺,不会突然暴起来商人,而且上街买东西还知道给钱,不会拿了东西就跑。

  不过这些洋人就是有点傻,买东西从不知道讨价还价,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随便买什么东西都要比市价高出两三倍的钱,还不觉得心疼,倒让一些菜贩赚了不少钱。

  这段时间,特意去看洋人的人多了去了,回来都说稀奇得很,据说其中一些还会说我们中土的话,很是神异。”

  “还有这种事情,就不知道这些洋人住在哪里,有时间能去看一下也好啊。”赵大贵觉得话题总算转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表面上却尽量平静地插一句。

  不过,虽然早先就有些预计,这时代的老百姓对洋人的了解也过于浅薄了些吧,如果知道今后百年,大半中国人都要给这些洋人做牛做马,不知道这陈小二会作何感想呢。

  “要去看那些洋人很容易。

  据说这些洋人上岸后,官府本来不想让他们在城里居住,结果城西的姚老爷可怜他们,就让出自己家的一半院子,借给那些洋人住。

  客观如果想看那些洋人的话,我可以带你去看,那姚家看后门的老王跟我很熟悉,给点钱就能放人去看。”意识到赵大贵比较感兴趣,陈小二急忙推荐自己。

  “那敢情好,今天有点晚了,过不去,就明天吧,明天早早地到那位姚老爷家去。”赵大贵呵呵一笑,点头说道。

  赵大贵曾经看过这方面的资料,知道英国的第一任上海领事乔治.巴富尔到上海之后,与当时的上海道台宫慕久商议开埠的事情,顺便提出在上海县城里租房子居住。

  结果,这位刚上任不久的分巡苏松太兵备道,也就是俗称的上海道台,答应按照南京条约的条款允许英国人经商,却死活不同意英国领事在县城内居住,反而希望英国人按照清朝对外夷的惯例,在城外租房居住。

  巴富尔当然严重不同意,但又拿宫慕久没办法,最后只能不欢而散,怏怏而去。

  结果,这巴富尔离开道台衙门刚到大街上,就遇到一位穿着得体的中国绅士,自称姓姚名书平,询问英国领事以后英国人带来的商品,能否全由他代理(知了注:威武啊,姚大爷)。

  巴富尔作为英国领事,当然严词拒绝,不同意这种垄断模式。

  那位姚老爷也不气馁,边说自己家就在上海县城里,院子很大,还有好多房间,询问领事先生愿不愿意租下来居住。

  这真是要睡觉就有人送枕头,巴富尔领事大喜过望,去验看房子后当即就拍板决定租住,解决了英国人到达上海后最迫切解决的居住问题。

  事后,巴富尔特意给宫慕久写一封信,说自己花了四百元在上海县城内租了一个院子,解决了居住问题,请道台先生不用挂念。

  宫慕久收到这封信后很是怏怏不乐,但最后无可奈何,只能捏着鼻子同意英国人在县城内租房子住。

  本来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就算圆满了,可是巴富尔等英国人搬进姚家后,才发现自己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原来,姚家的院子相对局促一些,跟巴富尔一起上岸的有传教士和洋行商人等二十多人,居住起来难言舒畅。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