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第258章 欧洲的坦克会战(上)
PS:晚了点,不好意思!求票票支持!
……………………………………………………
文德嗣这么急着放卫星上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军政机关对于世界情报的需求。正因为他们来自后世,所以越发了解人造卫星带来的好处,没有卫星真是做什么都不习惯。没卫星,再好的情报也出不来啊。
尤其是欧洲正打得火热,中国非常关心那边的局势,但如果没有侦查卫星的话,就不能掌握实时情报。虽然文总手里还有无人勘探飞行器,而且它们也有很多后世的先进探查仪器。但是这些东西的本职工作毕竟是用来进行地质勘察的,仅仅是用来当侦查工具就太浪费了。而且它们的速度也比较慢,要是需要探测较远地区的情况,这些东西赶赴现场的时间就比较久,当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是没有补充的,要是玩坏了就没得用了。
现在虽然有了预警飞艇,能起到一部分侦查的作用,但飞艇这种东西本身就有很多先天限制,也不能完全依靠。所以文总急需侦查卫星这种大杀器,现在中国发射的太白一号,绕地球一圈只需七十分钟,随便要侦查哪个地方,最多只需七十分钟就能赶到现场。其次,它的探测范围很广,一次侦查几十万平方公里对它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而且,以目前其他国家的技术,几乎不可能察觉它的探查。这几个优势是任何一种侦查设备都不能替代的。
当然卫星也是它的限制,比如受气象影响较大,不能分辨太小的目标,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技术提升加以解决。除了侦查之外,卫星在通讯、导航、气象、科研等领域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
说句实话,现在虽然把太白一号侦查卫星送上了天,但其性能并不能让文德嗣满意,它的分辨率只能达到三点五米(原时空美国在21世纪初的间谍卫星就具有厘米级分辨率,号称可以看清地面报纸上的标题)。这种水平的分辨率甚至还不如21世纪初期民用卫星(原时空的“数字地球公司”在2009年发射的“世界眼2”卫星,其成像精度据称达到0。46米)。
而且还有就是寿命问题。由于目前的电子信号传送技术不足,传送图像信号的分辨率较低,所以太白一号主要是采用胶片的工作形式,这种间谍卫星一旦胶卷用完基本上就废了,虽然它有八个返回舱,但也用不了多久。所以它的使用寿命尽管是三年,但如果一旦进行高强度的侦查任务,恐怕用不了两个月就没用了。
不过它尽管性能不理想,但在这个时期还是相当高大上的黑科技了。原时空美国在1959年发射的第一颗间谍卫星“发现者1号”,其分辨率才十五米。比起这个“发现者1号”,太白一号的三点五米分辨率已经相当先进了,文总觉得不满意,那只是因为他的眼界太高了。在那个年代,哪怕是最差的民用卫星分辨率也能达到厘米级。
太白一号是颗实验性的间谍卫星,在它成功发射之后,技术人员一边开始收集它的运行数据,并对原本备用的太白二号又进行了一些优化。
欧洲战场是现在的全球大热点,太白一号的运行轨道自然就定在欧洲,它以7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速度,昼夜不停的经过欧洲上空。它的工作异常出色,它在欧洲轨道上飞行一圈所收集到的情报,比一个最老练、最有见识的间谍花费一年时间所收集的情报还要多上几十倍,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仅限本时空的土著居民)。三军的将军们和国内四大情报部门的头头们,都被这种“超级间谍”给震到了,纷纷要求给本单位也配上这种牛叉的侦查工具。
………………………………………………………………
在7月25日早上,太白一号传回了一组照片,表明西线的交战双方有了大动作。在照片上可以看到,双方的军列比平时增加了很多,很多列车上都装载着类似车辆的东西。
此时的卫星分辨率还不够高,认不出是什么东西。不过,双方的密码电报在中国工程师面前却没有秘密可言,很快中国就从双方的电文中获悉,他们准备用一种新式武器来打破僵局。
英国对这种武器报以厚望,他们为了保密,用了一个代号来称呼它——“tank”,这个单词是指“水柜”。水柜当然不可能当武器,但这瞒不住来自后世的文总他们,后世的人都知道,这个东西就是装甲战车,俗称“坦克”!
在本位面,“坦克”这玩意儿当然不算首次出现,中国早在中日癸丑战争前就已经成建制的装备了装甲战车。不过在当时,并没有在军事界引起太多的重视,这不奇怪,任何一种新东西出世,都是会遭到质疑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中日癸丑战争中,中国的装甲部队并没有得到太多发挥的空间,因为当时的交战地点,很多都是山地、丘陵和林地,都不适合装甲战车发挥。除了在抢滩登陆时,海军陆战队的ZZC-1型1911年式“水獭”两栖战车有很出彩的表现之外,其他几种战车都成了配角,仅仅在解放平壤和汉城的巷战中挣回了一些面子。
而且,更令人诟病不已的是,战车们的可靠性存在严重问题。经常掉链子,非战斗损失比战斗中损失的多了好几倍。整个癸丑战争中,中国一共投入了720多辆各型装甲战车,经过两个月的战斗,其中被日军击毁的战车不到30辆,但因为机械故障以及道路等等非战斗原因趴窝扑街的战车却超过了450辆之多,当然这些战车绝大多数都成功回收了,但这种故障率实在让人无语。
好吧,其实二战之前的早期坦克的故障率都很惊人,当年苏军自己统计,他们的IS-2行进200公里后,就会有一半以上的坦克会趴窝。至于三德子的坦克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虎式平均跑上100公里就得扑街。一战的坦克就更不用提了,一场战斗打下来,能有一半坦克不趴窝,就算是烧高香了。比起这些,这些中国坦克的表现已经算不错了。
其实在当时的列强眼里,装甲战车这种东西并不是多么出乎意外的玩意儿。在一战之前,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研发计划,只是早期履带车辆那坑爹的可靠性,和吓人的故障率,让大伙心里都没底,不知道这东西的作用能不能抵消那些缺点,因为实在没把握,所以这些东西长期都停留在各国实验室的图纸上,或者是模型状态,完全没有进行装备。
中国坦克的表现也说明了这种武器的故障率很坑人,不过它们在战争中的作用却引起了不同争论。很多国家的军事专家在对中日战争中的装甲战车表现进行了评估之后,觉得它们是一种比较好的巷战武器,可以在巷战中作为移动堡垒,充分的保护己方步兵。同时,它们也是一种不错的登陆武器,可以有效的突破海滩阵地。但也仅此而已。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可以改变战争的武器。
本位面的装甲战车虽然比起原时空有了更快的发展,但对于它的作用有多大,各国军队的高层还是很怀疑。哪怕是和中国进行了很多军事合作,并且引进了战车技术的德国,也同样如此。不用奇怪,军队其实是一个很保守的组织,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大佬们,但这些大佬偏偏又是掌权的。
事实上,在本位面的一战爆发前,各大列强都已经开始加快研制和装备装甲战车了,同盟国和协约国都有,但因为上层的不信任,这种武器并没有怎么发挥作用,大伙基本上都把这玩意儿当步兵的辅助武器。哪怕是得到了中国的相关战术资料的德国,也没有把手里的坦克集中使用。
因此,在战争爆发后的很长时间里,步兵炮兵航空兵都出尽风头,却一直没有出现令人热血沸腾的坦克大会战。
不过这个遗憾到了今天总算要结束了。
“他们到了现在,才总算想到用坦克集群作战吗?”文德嗣脸上露出一股无可奈何的笑容。
辛杰也笑道:“是的,文总。根据我们的情报,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才想到使用坦克来打开僵局……”
因为现在卫星还不太给力,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情况,还是动用了无人勘探飞行器。此时,文德嗣等人就在观看无人勘探飞行器从前线传回的照片。
德军采用的装甲战车,就是中国的ZZC-2型1912年式“狼獾”战车,也就是T-80的魔改版。这种战车德国从中国买了200辆,并且同时购买了图纸和生产许可。现在照片上可以,正在集结的这批战车数量达到了550左右,显然德国自己也生产了不少。
而另一方的英法联军,则是和原时空差不多。英国军队使用的坦克,看起来有些像是原时空的那种马克4型,数量大约是500辆。而法国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雷诺FT-17,数量约有400辆。
“文总,现在两军战场还在集结,根据情报,双方的战车总数会在1700到1800辆左右。”
文德嗣笑了笑:“好啊,算得上一场坦克大会战了。让前线的观察团多注意,另外再抽调一台无人勘探飞行器,我们要把这次战役拍成纪录片,今后会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是很好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