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秦二世欲要言和
项庄以为霸王听闻曲遇丢失,自会心中动怒,直接发兵攻打荥阳,谁也没想到项羽竟无动于衷,还邀请众人饮酒,颇有些昏聩,不管怎么说,反正自己的消息已经带到,随项羽怎么处理,已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既然邀饮那便尽兴。
咸阳城中,诸位公卿皆在殿上,胡亥面色欣喜,扶苏等人不知何意,皆是面面相觑,蒙毅最先上前问道:“启禀陛下,莫不是前方战事传来?”
胡亥并未言语,而是稍微摆手道:“正如公所言,曲遇被我军占下,令孟防死守,大梁定陶有英布,朕更是放心,如今天下可算无事矣。”
然而胡亥话音未落,扶苏便有些于心不忍地反驳道:“陛下,中原未定,何来无事矣,况曲遇小城,不应该以此沾沾自喜也。”
听到扶苏的训斥,胡亥稍微整整衣衫,随即将目光看向了陈平,本来在下面昏昏欲睡的陈平,忽然被胡亥注视着,当即打起十二分精神,胡亥则是有些随意地问道:“陈爱卿,汝且说,当今天下有事乎?”
陈平愣了一下,试探性地问道:“陛下以为有事乎?”
“朕觉无事。”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当今天下虽四分五裂,但各自太平,不算有事,况荥阳危急已解,且秦军勇武,占据各地,其实各国贼人所能比拟的,故而小国自立,大秦可谓太平再至矣。”听到胡亥的回答,陈平当机立断地说道,丝毫没有思考,引得殿上胡亥一阵大笑。
扶苏听闻这般言语,脸色又严肃了几分,“陛下,殿堂之上,何以玩笑耶?”
这话还是有些分量的,胡亥不敢反驳,立即端坐身子,思量片刻方才正色道:“而今各国罢兵,岂能任其展翅,齐燕赵朕无忧,唯楚汉也。”
总的来说齐燕赵各国国君都是匹夫,吃喝玩乐最为擅长,赵王歇手下除了陈余张耳之外,还有李牧之后李左车,不过陈余张耳霸权,李左车虽然帮助赵王歇谋得一席之地,仅仅被封为广武君,不被重用,大有重言叹楚之意。
齐王田詹,仅靠田横、田市等人苟延残喘,毕竟当初秦统一六国的时候,齐国并未发生战争,故而没有什么可治理的地方,一切如初即可。
燕王广,手下并无能臣,却有为其开疆扩土的大将藏荼,纵使匈奴也要让其三分,因此燕国虽乱,但也不至于灭国,藏荼完全可以解决所有的事情。
汉王刘邦被分封在九江,也算是养兵蓄锐的好地方,但共敖在秦汉之间,所以一时半会儿两者也难有任何交集。
楚国就比较麻烦了,虽然表面看上去很强大,但内部却分为三股势力,其中一股便是衡山王共敖,对项羽和楚帝的态度反复无常,不过两者都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剩下的势力便是楚帝熊心和长沙王吴苪,毕竟现在得吴苪是有名无实,他只有靠楚帝的帮助才能成为伊尹周公一样的人物,而成为这样的人,霸王项羽就是他眼前的绊脚石,反观项羽,他心中的隐患自然也是楚帝熊心,至于吴苪他从来没有放在眼里,但吴苪却比他想象中的聪明。
项羽倒不是反感熊心,而是楚帝熊心的存在让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区屈居第二,任何事情别人都有权利先禀告楚帝,再告诉他,这使得他攻打下的土地多数都是向楚帝报喜,当初立楚帝的愿望不过是聚拢民心,现在愿望实现,楚帝未免有些碍眼。
这个事情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因此刘邦早就想将楚帝接过来的打算,兵力不够,民心来凑,这般勤王定能获得民心。
胡亥两句话将事情说的明明白白,蒯彻在殿中央,颇为认真地走了出来,有些试探地问道:“陛下欲要和楚求和?”
“卿言如朕意。”
如果直接说明和楚国求和,众位公卿定会有一半人反对,为了让大家同意,胡亥才这般委婉说出,未曾想下方依旧有些人摸不着头脑。
公子高等人乃是嬴氏族人,最希望恢复先帝疆域,今秦军兵力强盛,忽然说要投降,自然站出来反对。
将闾首先出列说道:“启禀陛下,如今楚军撤退,吾等应乘胜追击,况且占据楚军曲遇,这番投降,楚贼定然不愿,另以其叔父墓冢威胁,讲和并非儿戏,三言两语难以成功啊。”
这让胡亥有些惊讶,他本以为会是一些前朝老臣反对,没想到却是内家兄长,胡亥有些讪讪地说道:“穷兵黩武,朕最为忧虑。”
公子高直接补充道:“今楚犹如虎狼失爪,苍鹰失翅,今放虎归山,撒鹰与空,实乃留患而已,秦楚不相上下,不如一决雌雄!”
不待胡亥回答,庭上的栾步早一步出列道:“启禀陛下诸位公子,微臣以为现在求和倒也明智,今楚巧有二王,与秦战,则内患为外忧,楚更团结,倒不如不站请和,内患为大,更可免遭列国分食秦楚。”
众人皆是颔首,这个时候只需要一个人说话即可,自然是秦相扶苏,胡亥也是自觉的看向了兄长。
扶苏并非庸人,刚才胡亥说明求和的时候他就在揣摩原因,这会儿也是瞬间明白胡亥的企图,那就是从内部分裂诸国,虽说不是上策,但也算的上中等决策。
想到这里,扶苏力排众议,缓缓认真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求和稳妥,免得黎民因战而堕入水火。”
“况且楚国内部与会稽楚帝略微不和,陛下能够明察秋毫,乃是吾等之荣幸也。”
公子高和将闾见扶苏也同意胡亥的意思,便不再多说,只得默默退到队列之中,见诸公不再反对,胡亥也是长舒一口气。
“求和乃是大事,就交由前丞相李斯责办,至于繁琐之事则有陈平责办,礼仪制度叔孙通责办,韩信与蒙毅调用兵马,扶苏留在咸阳,朕亲自与会,诸位以为如何?”
“谨遵陛下之命!”众臣高声道。
蒯彻这时却再次出列,“启禀陛下,不知何人出使楚国议和?”
胡亥微微一笑,“就由爱卿与王陵内史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