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农补新策、粮产赶超南朝。
眼见到小公主那副模样,种雁翎与杨凌儿丝毫不顾她公主的身份,仍然向她投去了一个凶狠和怨恨的目光。
反倒是刘行淡然一笑,撇了撇嘴道:“好了、好了,是我自己忘了我现在没有半分自卫能力,没等赶在你落下之前找到安稳的地方,这怪不得你。”
这话一说完,刘行抽出被种雁翎拉住的手,对着赵金珠招招手道:“来吧,跟着哥哥一起去看看那家农人为何要将田中的水全都淘了出来去。”
耳听眼见此情此景,赵金珠的心底里忍不住一阵感动,暗暗想道:刘哥哥对我真的很好,我险些让他坠入水中,他却如此不以为意地善待于我。如此一个能够善待给他带来威胁的人,无论日后父兄谁坐上龙椅,我都要因爱、因情、因谊确保他万全……
心中暗想过这些,赵金珠抬起脚步、快速地奔到了刘行身旁。
她才一站稳脚跟,刘行便将从种雁翎手中抽出的那只手搭在了她那柔弱的肩上。
起步朝前走起时,刘行含笑说道:“我不怪罪你,但是公主日后行事可千万要三思而后行、不可再如此莽撞哦。你要记得,你是公主、未来将是我大宋的股肱女臣。错一步都可能对这天下万民、朝廷社稷造成很大不好的影响,知道吗?”
重重地点了点头,赵金珠一脸仰慕地抬头望向刘行道:“刘哥哥的教谕珠儿铭记在心,日后行事我一定会学哥哥你尽量三思后行、谨慎行事,绝不敢再鲁莽了。”
“你呀!方才若是给我师哥弄进水中出了意外,怕是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了,千万要说到做到哦。”毕竟是她的师妹,在赵金珠的话说完时。另外一侧杨凌儿还是忍不住跟着一起教训了她一句。
赵金珠听到师姐的教训,讪笑一下、挠了挠头说道:“师姐,奴家知错了、您就不要跟着刘哥哥一起再教训我了嘛!你可是我师姐。是师傅和我父兄之外我最亲的人呐!”
“太傅,您是要去那农田问一下。为何那些农人要将田中的水弄出去嘛?”
赵金珠这次的话才落音,快速奔来的梁兴和雷震一追上四人,梁兴便先开口在身后对着刘行问了一句。
没有回头,只是点了点头,刘行道:“据我所知,山东该是白梁粟与稻米混种之地。种白梁粟是需要旱田,可若是种植稻米则必须地是水田。所以我很奇怪,为何那家人要将可做水田的地。给变回到种白粱粟的旱田。”
白粱粟,粟米的主要品种,是当今大宋朝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稻米,亦是后世称为水稻的那种作物,因其需要充足的水源作滋养才能成长得很好,所以当今这天下只是在江南一带广为种植。虽然产量不低,但在北朝境内却不是主要的粮食来源。
这两种作物,白粱粟因是旱田耕作、其自身产量在亩产一石二斗到一石半上下。而稻米的亩产,则可以达到二石甚至三石。
康王赵构那个小朝廷之所以能在刘行接连不断的打击中虽摇摇欲坠、仍然可以维持,其实很大原因便是得利于南北两朝在粮食产量上的差距。让他可以在获取粮食上略占一些优势才没被刘行轻易打趴下、搞死搞残搞解散掉。
而山东、尤其是兖州这一带的地理位置算是很优越的。
这里虽有大片的半山和山麓盆地,泗水的充足水源还是让这里有许多农户选择了种植产量远比白粱粟要高的稻米,以求获取更充足的粮源和让自家早日过上富裕的生活。
民以食为天。食以田为本。放弃种植高产的水稻、去变水田为旱田,这种做法实在令人费解。所以方才刘行一见到那个农户在朝田外淘水,便想要下船来去看一看是什么情况……
梁兴当然也很清楚这些内情,跟着刘行继续朝前走时,他再次开口道:“太傅,我想定是那户农家的水田水源并不充足,那户人家才想要去改水田为旱田。而且在兖州这样的地方,种植白粱粟亩产事实上也能在风调雨顺好年景里达到二石。”
见到刘行回头看了他一眼,梁兴从脸色知道刘行在等他说下去。他也含糊继续说道:“可是官督商办与官办的粮商在收购的时候,也在刻意压低稻米收获量与收货价。所以。那户人家改水田为旱田,应该是出于卖粮容易这个考虑。”
“雷震。我说你记。”听完梁兴这些他通过天策卫的情治网络探知情况说完后,刘行停住了脚步了。
待雷震快步赶到身旁,刘行道:“第一,凡我朝之内,无论何种商家在收粮时,日后不得再抬粟压稻。第二,即日起,山东、河北、河南、京兆四地驻军优先供给稻米,所需采购渠道也要优先给予重点保障。”
低头稍做思索,刘行马上又道:“第三,着令户部议定新策,为确保军粮供应,让他们给我尽快弄出一套农业补贴政令来。为鼓励农人多种水稻、确保军粮和皇储粮充足,最高可以按产粮本地售价的三成给予额外奖励性补贴。”
又一次停下略作思考,刘行接着道:“第四,以我名义号召各地商人全力发展粮食深加工行当。作为鼓励,我将全面对我朝全境开放、推广猎人谷中的风车碾房,畜力链式碾坊和水力新型碾坊技术。”
“第五,在各地粮食加工企业中,必须立即优先由各地官府牵头、督导,建出足够支撑当地跑马场饲料、军马饲料的饲料生产行当来。不能只让马儿吃远道的饲料,更不能只让马儿跑、不给马儿上好是吃食。”话到此处,刘行脸色变得异常庄重起来。
声音微微提高几分后,刘行大声道:“总之就是一个目标,我要以农业补贴、行当技术襄助的政策,让我朝粮食产量在三年之内追上南朝。五年之内,要让南朝的百姓见到我朝真正富到流油的我朝万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