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末英雄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五十四章 内外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陆士第三期开始,复兴会就开始吸收会员,只是一开始这件事做的并不好。在1904年11月毕业之前,加入复兴会之陆士学员少之又少,而第四期开始,因为复兴军在东北抗俄之举,复兴会在陆士学员中的影响开始加大,不过这个时候他们都还在振武学校,其实这也就是士官预备学校,入校一年零三个月之后,再去日本联队实习半年,最后才入士官学校。

  为了保密,于右任并没有把会面安排在次日,而是在这一礼拜的土曜日——为了吸引士官生加入,复兴会专门成立了一个现代战争研讨会,此会每礼拜聚会一次,专门探讨现代战争中的武器、战术、战略等问题,研讨会由杨国弼主持,虽然是研讨会,但就是复兴会的外围组织,入会的士官生都是复兴会会员。

  这一日的午间,一场关于日俄战争的无声电影放完之后,几个高大的身影从屋子外面进来,等上了前台,之前在讲解电影的杨国弼清了清嗓子,道:“诸位同志,因为关于立宪问题,很多人心中都有疑虑,所以总会特别派人来东京解释这一问题。请大家欢迎总会过来的同志。”

  杨国弼是完全认识杨锐的,但他不好说这就是会长杨竟成,也不好说这不是杨竟成,只能以同志称呼。他先是南京陆军学堂上学,再从南非军校毕业,最后又在游击队呆了不少时日,学识、作战经验都很丰富,到东京是杨锐点名的,不派一个有能力的军官过来,不能显示复兴会的水平。

  军人的鼓掌向来是很热烈,但是正是因为热烈,所以听不出欢迎与不欢迎,长官一下令,下面就手就拍红了。杨锐站在台前。抬起手往下面压一压,示意掌声停止,道:“诸位同志一直学军,怕是对立宪为何物并非真正了解。我今日就在这里说说立宪为何物,满清立宪到底会出现什么结果。环世界诸国,立宪者有两种,一为英国,二为德日,哦,现在俄国也在立宪,应该算是德日俄三国,但不管哪种,都是分权。分皇帝的权。满清立宪的原因和俄国相似,都是*政府,都因为执政者屡屡犯错,政府威信扫地,为了挽回民心。这才不得不立宪。由此可见,这种立宪并不是他们一厢情愿,而是为时局所逼。

  中国之社会,向来是士大夫和皇权共治天下,士大夫就是士绅,以往朝代,其在地方极有权势。可是满清是异族统治,他不敢与前朝一样把地方让士绅参与治理,他反而要打击士绅,清初的时候,文字狱大兴,就是为了要打击绅权。除了杀人,为了防止后来的士绅干预朝政,更是明令禁止士绅干预地方政治,顺治九年就颁布晓示生员的卧碑文,禁止生员上书程言、禁止生员立盟结社、禁止生员干求长官、交接权势等等等等。地方上的一切权力,都是官员、书吏、差役、乡役控制。

  种种作为,完全只把士绅排斥在地方权力之外,如此才能保得大清江山万万年,可不料想洪杨之乱起,原先被压抑的绅权忽然间爆发出来,士绅不但干政议政,便是团练也办了不少,湘军、淮军说到底都是绅军,曾国藩解散了湘军,甲午湮灭了淮军,但不管如何,这绅权算是起来了,如今之立宪,便是绅权和皇权相争之势,即便满清用了日本这般的立宪,朝廷掌大权,士绅掌小权,怕也是不能让这些士绅满意。

  复兴会不是代表士绅利益的团体,革命也不是为了一百万士绅,革命是为了四万万百姓。我们乐于看见权力由士绅从满人那里夺过来,这是我们支持立宪的原因,但这不是等于说,权力到了士绅手里中国就会更好,以当今之士绅风气,权力在他们手里百姓不会好到哪里去。我们所要的,就是先帮着士绅夺权,然后再和士绅分权。

  孙子有云,兵者,诡道也,革命其实也是诡道。革命要成功,自然便要行诡道、壮势力,而在行此诡道的时候,为了保密很多话不能明说,作为会员,更作为军人,你们所要谨记的,只有一条,便是长官永远是对的。明白吗?!”

  杨锐说到最后忽然大声的喝问“明白吗?”,屋中近二十名的军校生顿时条件反射式的答道:“是,长官!”

  杨锐很满意他们的反应,待他们回答之后,又道:“每一个人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那复兴会就做好了全部事情,全部事情做好了,那革命就必定会成功。复兴会能有今日,便是因为我们能看透历史之大势,复兴会的立场虽然是百姓,但是为了屈从于大势,不得不做一些变动,在这种变动中,会员对于复兴会要的就是信任,这种信任便如士兵在战场上对长官的信任是一样的,我们不是乌合之众,我们不害怕牺牲,我们就是一支军队,你们若全都这样想,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杨锐的话只能说到这里,他最后的比喻让大家所有的疑虑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学生们走后,杨锐对着杨国弼说道:“这些学生怎么样,有出色的吗?”

  杨国弼笑道,“若是整体看,那是一期不如一期,但我们选的都是其中最精华者。这个现代战争研讨会还是挺吸引人了。”

  “哦,怎么会一期不如一期?照道理应该是招生面越大,学生素质越好啊。”杨锐奇怪。

  “照道理是这样,可是因为第一期一回国就当了官,所以后面的这些有很多都是关系户,他们求学不是为了学军,更多的是为了做官。国家之风气,已经是……”杨国弼说完就是摇头,他家虽然也是士绅,但越是如此,见的事情也就越多,社会风气如何,他心知肚明。

  “国弼啊,这便是我们要革命的东西,这风气不换,国家再怎么折腾也兴旺不起来。”杨锐对社会之风气早就知晓。都气过了,现在非常淡定。

  “行严如何,你来了之后又和他联系嘛?”杨锐又问起了章士钊。

  “他,会过几次。他对于我们复兴会越来越是认可,只是碍于乡情,不好加入罢了。”章士钊的变化也极为奇特,之前一言革命就疯狂的不得了,激进的不得了,可几次折腾下来,现在倒是心灰意冷了。

  “他住的近吗,我倒想去见见他。”杨锐不由的想的之前个意气风发的书生,若不是他激进的言辞,苏报案怕也不会发生。

  神田区是留学生的中心区域。章士钊的寓所在海州馆,杨锐和杨国弼至,杨国弼先去敲门问询,待日人房东说在家,这才和杨锐一起进了院子。屋内章士钊听闻有人找。出来一看,却是杨锐,顿时大惊,“竟……”一字喊出有连忙掩口,此时旁边的杨国弼连忙说道:“这是文嗣德先生。”

  章士钊连忙一揖,道,“原来是文先生。”

  杨锐也装模作样。笑着道:“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行严兄,他日沪上一别,当有两载,今日能在这异国相见,当时万幸万幸。”

  杨锐这边正在感叹,屋子里“砰”的一声。一个声音大喊起来,“他不入会,就是清廷的坐探!”

  另一个声音叫道:“我黄兴以人格担保,行严绝不会出卖同志!”

  杨锐听后问道:“谁这么没礼貌啊,在这里还大喊大叫。”

  章士钊苦笑。只是摇头,道:“文先生怕来的不是时候啊,若要叙旧,当改日为好。”

  本来客随主便,主人婉言相拒,杨锐倒是应该离开,但他顿时被屋子里的“黄兴”吸引,不知道这个黄兴是不是历史上的黄兴。当下道:“行严家有恶客,我进去正好把他们赶出来啊,便是不好赶,有我这个外人在,他们怕也不好太放肆了吧。”

  复兴会同盟会开始本互不相属,但传闻复兴会支持立宪之后,两会便立即势成水火,当然,复兴会没有在意同盟会的攻击,一幅不动如山的模样,中华时报也没有对民报的言论进行反驳。很多事情是不能争的,越争对方越起劲,影响便越大,小人物、小公司和大人物、大公司的纠纷不论结果如何,都是一闹成名。

  “文先生,这还是回避的好。你们两派见面怕是会……”章士钊正说着,屋子里又是一阵巨响,砰砰叭叭之后,像是有一个人被掀翻在地,地板震裂的同时有一声嚎叫,之前的那个大喊的声音忽然转变为白话腔:“丢你老母……”

  另一个声音道,“林生,不能动粗啊。”

  “走!湖南人帮着湖南人,我们没什么好谈的。”白话腔又响起,接着就是“嘣嘣嘣”的出门声,一会便有一个方脸汉子扶着一个摔了腰的清秀学生出来,走过章士钊的时候还很不屑的哼了一声,手上抓的棒子重重扔在章士钊的面前,这才出了院子。

  杨锐搞不懂他们在做什么,不过见这两个人走了,便道:“行严兄,现在可以请我入屋一叙了吧。”

  章士钊苦笑,因为他一心只想求学,不想参与政治,使得同盟会不时来逼迫他入会,今天这人是马君武,他手提大棒本想大闹一场,但幸好黄兴几个在场,没有得逞。“文先生请吧。克强和遁初都在,还有…还有弱男也在。”

  “哦。”杨锐笑了起来,他只觉得来的真巧。

  章士钊却以为他取笑自己和吴弱男之关系,脸上羞赧,忙道,“请进,请进。”

  章士钊的寓所不大,内中陈设也很老旧,怕他在东京过的并不如意,即进屋内,榻榻米上的桌子周边坐着三男一女,其中宽脸粗壮、身着西装者,当时黄兴;另外两人年轻的很,一人身着西装,神情适然,另一人身着和服,戴着眼镜更显清秀。

  杨锐一进门,吴弱男便惊的跳了起来,正要说话章士钊已经抢先说了,“这是文先生,刚从沪上而来。”

  吴弱男就是吴葆初的女儿,当初在沪上的爱国女校,见过杨锐的,这一次忽的见这个复兴会的会长出现在眼前,很是惊讶,也幸好太惊讶。所以没有说出话来。章士钊介绍完杨锐,又介绍着其他诸位,“这位是黄克强,这位是宋遁初。这位是刘林生,都是我的同乡。”

  章士钊还没介绍的时候,黄兴等人看见杨国弼便知道这是复兴会中人,念及当年在沪上的援救之情,当下都起身见礼。杨锐也顺势和他们客套了一番,尤其在宋教仁身上打量了几番。诸人坐定,吴弱男便起身说去备茶,杨锐倒不在意这小丫头去干什么,压下心中的微微波澜,对着黄兴等人道:“克强、遁初、林生为当世豪杰。一直闻名,但却为亲见,今日真是有幸啊。”

  杨锐一上来就是高帽,黄兴只觉得他是客气,宋教仁、刘揆一两人只觉得是瞎扯。其实杨锐说的豪杰是有黄兴和宋教仁两人。刘揆一是附带的,不过此时宋教仁名声不显,只是组织了一个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民报前身),其他更无建树,所以两人只觉得杨锐在吹牛。

  “文先生可是复兴会中人?”自从传闻复兴会支持立宪之后,黄兴等人就没有亲会过复兴会的人,这次能遇见杨锐。立即就想到质问支持立宪一事。

  “在下确实是复兴会中人,克强兄是想问立宪一事吧?”杨锐反问。

  “正是,复兴会为革命之组织,怎么,怎么可以支持立宪呢?!”黄兴本对复兴会期望甚高,甚至想和复兴会和并。一起高举反清大业,谁料想这复兴会半路却拐弯了。

  “呵呵,克强兄不要激动。革命排满是一,救国是二。立宪虽不是杀满,但也是排满啊。试想国会议员就那么几个,汉人进去了,那满人就出来,这难道不是排满吗?”

  杨锐说的似乎有道理,但是在诸人听来却有诡辩的味道,旁边宋教仁道:“文先生所言的这种排满,不是真排满,而是要和满人以议院为范畴,做口舌之争。此排满乃伪排满也,真要排满当举义革命,此才是真排满。”按照穿越小说的说法,宋教仁是个议会迷,想不到现在就明白议会之争是个什么样子。

  “遁初所言确有道理,但是排满说到底还是要把满人赶下台,革命是一夜之间把他们赶下台,立宪是逐步把他们赶下台,便如英国,现在上院的权利怕也是不剩多少了吧。”

  “可英国那是几百年之成果,更有多次战争,这才有了当今模样。”

  “这个也不是问题,如今全国各处都是民乱,举旗造反者也不少,华兴会之前不是有计划举义吗。届时各地举义,那动荡之下,议会里的满清势力将会更少,如此到了最后,满人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君主,所有的实权都在汉人手里。同盟会、复兴会一外一内,相互运作,这排满只会更快啊。”

  “你……”杨锐说的极为和蔼,但刘揆一总感觉不那么对劲,他怒道,“噢,我们在外面流血举义,你们就乘势夺满人之大权,这不就是坐享其成吗?!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杨锐还是微笑,道:“那总要有个人在里面做内应吧。同盟会诸君都是热血汉子,难道也能支持立宪?”

  杨锐内外结合的计策虽然不对味,但是湖南骡子黄兴却没有刘揆一那么反感,就在他沉思这个所谓的‘内外之策’的时候,旁边宋教仁道:“同盟会可以在外举义,但复兴会是否能给予一些支持,最少举义之枪械粮饷,这些都是我们缺少的,若是有复兴会支持,怕是能事半功倍。”

  看着宋教仁要把自己套进去,杨锐笑道,“内外之策,不可言传只能意会。一旦被满清发现复兴会为假立宪,那一切辛苦都付之东流了。是以枪械粮饷复兴会怕是不好提供,”宋教仁要枪械粮饷的时候,黄兴和刘揆一的眼睛顿时都亮了起来,再听杨锐说不好提供,又暗了下去,“不过,帮助还是要的。届时我将汇报到总会,尽早想出一个稳妥的办法来,可好?”

  复兴会一向有钱,这是同盟会一贯的看法,而和复兴会合作不但能有一支强军,更有钱财支持。杨锐本只是会会黄兴、宋教仁,但看到这些人对于革命矢志不渝,再想及在天津之时炸的粉身碎骨的唐群英、方声洞,心中不忍。这才有后面之言。不过他只打算用个人的钱财,和复兴会无关——两年前卖版权给日本什么出版社的时候,似乎是有销售分成的,杨锐就打算用这笔钱。

  见杨锐居然肯提供帮助。黄兴几个都是感谢,同盟会初立,孙忠山身无分文、犬养毅向来抠门、法国人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财政紧张的很,若有复兴会之助,那便可以度过难关了。杨锐拦着他们道:“我们两会虽做法不同,但都是救国为民,革命是为了排满,立宪也是为了排满,届时满人不在朝堂。天下之事都是汉人说了算,那中国就可以救了。同盟会牺牲多人,我甚是钦佩,今……”说到这,杨锐把厅外的陈广寿喊了进来。再道:“英雄殉国而死,但后事却要料理,今囊中羞射,特赠六百金以表崇敬之心。”

  陈广寿听说要钱,忙的在夹带里取出六百日元递交给杨锐,杨锐则交与黄兴,黄兴本不想接。但杨锐刚才说这钱是给诸位烈士料理后事的,方声洞、曾醒、吴樾还好,唐群英、曾昭文、张继三人家中却并不富裕,同盟会虽然在留学生中发起募捐,但因为这些人是炸五大臣、阻止立宪而死,捐来的钱很是寥寥。其他不说,怕是连托棺回国的费用都是不够,便只好接过。

  杨锐见他接过又道:“我的建议若是总会同意,但复兴会用款也不少,所援款项怕也是不会太多。但有总比没有好。到时候还请诸位海涵了。”

  杨锐说的客气,黄兴等人都是道谢,然后说话片刻便是走了,他们一走,章士钊便道:“竟成兄,你是要支持革命还是支持立宪啊?”

  “革命和立宪都支持啊。”

  “你相信那帮士绅能救国?”章士钊激情过后,看事情都很冷静,立宪风气,他并没有什么欣喜,又道,“我很是不明,复兴会兵强马壮,怎么还不举义反清呢?”

  “呵呵,”杨锐笑了起来,“行严兄是考我吧。夺权其实是一件在简单不过的事情,这就像一杯茶,你要把它变成酒,不是换一个瓶子就能做成的时候,复兴会要的是酿酒,不是换瓶。即是酿酒,那自然就要准备酿酒之工人、酿酒之器具、酿酒之配方,这些都要时间,此为一;再则当下之中国,不管你是酿酒也好,换瓶也好,都是要看洋人的脸色行事,洋人一个不高兴,那不但酒酿不成,瓶也换不了,所以啊,我们要找一个洋人力量最薄弱的时候,不动则已,动则快如疾雷、迅如闪电、将满清一击毙命,到时候不待洋人做出什么反应,我们事情就办完了,如此才能让出最少的利益,以获得洋人的认可。”

  “可若是要先有一块立足之地呢,那这酒酿之准备不是更快了吗?”

  “呵呵,有洪杨前车之鉴,不敢妄动。一不小心不是救国,而是乱国。所以只能因势导利、趁势而为。”

  杨锐说的章士钊以前都不懂,但是他到东京之后,他忽然很明白革命有多难,治理好一个国家有多难,这他不问政治悉心求学的原因,“那照此说来,复兴会之立宪怕不是这么简单吧,也应该时因势导利之作为吧?”

  “立宪之事,刚才已经说了,这其实也是排满,到时候内外结合,满人下台,国家可兴。”杨锐差一点就把自己套进去了。

  “呵呵,竟成兄你一定是在哄我。”章士钊不太相信这就是复兴会的策略,但这只是一种猜测,没有证据。

  见他不信,杨锐只能干笑,道:“你若不信,那我就没办法了。”复又问,“克强他们似乎过的不容易啊?”

  说到黄兴等人,章士钊摇着头,深深叹了口气道,“竟成兄捐钱当属好心,但是这只怕会坏事。”

  杨锐奇道,“这怎么会坏事?”

  “哎……”章士钊再是一叹,又道:“竟成兄不是外人,本说说也无妨,但毕竟是一些阴事,说了不好。还是罢了罢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