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 降阶恭迎
李二陛下率领文武群臣在太极殿前的玉阶上迎候善德女王的到来。
大唐纵然从不曾将番邦异域的国王放在眼中即便是曾经笑傲草原纵横大漠的突厥可汗就不知俘虏了多少但如同新罗女王这般既非战败、又非俘虏的异国君主亲至长安又是献上国书玉玺愿意内附却是前所未有之事故而鸿胪寺与太常寺、礼部共同商议之后决定予以最高规格之待遇——皇帝亲至太极殿外御驾亲迎。
秦汉以降从未有任何一个异国君主能够享受这等待遇……
李二陛下站在玉阶之上头顶黄罗伞垂着流苏璎珞文武群臣分列左右再远处太常寺的乐队奏响宾礼之乐锣鼓喧天礼仪隆重至极。
太子李承乾引导着一众新罗王族、官员沿着玉阶拾阶而上抵达李二陛下面前。
善德女王万福施礼李二陛下笑容满面:“卿远道而来朕率大唐文武群臣降阶恭迎惟愿大唐与新罗永结盟好亲如一家!”
善德女王俏颜肃穆恭谨道:“偏邦小国久慕天朝威仪今日有幸踏足长安觐见大唐皇帝天颜得见大唐盛世繁华实乃新罗万民之幸运下臣惟愿皇帝陛下千秋万载万寿无疆万岁万万岁!”
李二陛下龙颜大悦开怀大笑。
“万岁”一词后世多有误解。
实则上古以来“万岁”之词不绝于史册屡有出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蔺相如奉和氏之壁人秦“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可见此时的“万岁”只是一种欢呼语。这一时期“万岁”还有另一种意思即作为“死”的讳称。如《战国策·楚策》载楚王游云梦仰天而笑日:“寡人万岁千秋后谁与乐此矣?”《史记·高祖本纪》:“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及至汉武帝这位霸气绝伦的皇帝登基为帝其登华山“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十五年后汉武帝又称自己“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自此“万岁”成为皇帝的专用称呼。
即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亦没有“万岁”之称呼。
秦始皇“皇帝”之起源汉武帝“万岁”之肇始这两位代表了汉家丰功伟绩之伟大帝王对于华夏民族影响之深远由这两个贯穿史书之称呼便可见一斑……
新罗番邦本是大唐藩属但在此之前只是名义上的从属之国新罗之王登基需要中原皇帝之册封实则只是政治意义并未有多少约束力难道中原皇帝不同意人家就不能登基了?
顶多是在将来出兵讨伐之时多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然则善德女王这一句“下臣”一句“万岁”彻底决定了新罗藩属之地位自今而后新罗内附大唐成为定局要为大唐屏藩一方而大唐身为宗主亦要帮扶新罗抵御外侮。
满朝文武此刻尽皆俯身恭贺:“吾皇英明神武大唐千秋万代万岁万岁万万岁!”
纵然有不少大臣反对皇族子弟敕封为新罗之王但是对于新罗内附满朝上下却无人质疑。
此乃开疆拓土之丰功伟绩青史之上必然笔墨浓重恰逢盛事这些大臣免不得在史书之上留下只言片语对于名声重逾生命的这些人来说怎么可能拒绝?
周围的官员、禁卫尽皆躬身恭贺。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声震四方!
*****
宴会进行的愉快而欢畅宾主尽欢。
李二陛下的威严之下没人敢在这等场合搞什么幺蛾子那些对于敕封皇族子弟为新罗王同意亦或是不同意甚至于各怀鬼胎的大臣宗室们都偃旗息鼓场面其乐融融。
当然那等严谨之事亦非这等宴会场合上应该谈论的稍候会择取良辰吉日进行善德女王敬献国书玉玺、请求内附的正式仪式再之后才会由大朝会商议新罗之请求。
当然宴会之后小范围之内的商议还是必须要有的……
接近黄昏宴会告终李二陛下将芙蓉园之旁的一处奢华庄园赐给了善德女王并且赏赐了大批宫女内侍随其前往该处名为“锦绣园”的庄园侍奉起居。
实际上这便是皇帝隐晦的表达了意思——自今而后善德女王便居住在长安不得返回新罗。
这亦是应有之意……
而在太极宫内则进行了一场讨论。
李绩、长孙无忌、萧瑀、岑文本、马周、刘洎、程咬金、尉迟恭、房俊等等大臣河间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李道宗、荆王李元景、韩王李元嘉等等宗室甚至于致仕的房玄龄尽皆在座。
李二陛下端坐在御座之上一张方脸因为刚刚饮了酒而略显红润眼神却清澈明亮环视一周开门见山:“今日留下诸位乃是商议新罗内附之事众位爱卿但有建议畅所欲言。”
众位大臣尽皆沉默。
说是商议新罗内附之事谁都知道内附已成定局没有人会反对也没有人敢反对。
重中之重唯有是否敕封皇族子弟为新罗之王……
程咬金大嗓门道:“开疆拓土乃是不世之功勋新罗内附若是不能由大唐敕封皇族子弟为新罗之王这份功绩难免打个折扣。况且人家新罗女王亲自上门甘愿为质咱们焉能寒了人家这份心?依某看来就在陛下诸子之中择取一位睿智宽厚者敕封为新罗之王为大唐社稷屏藩一方。”
尉迟恭立即附和:“卢国公所言甚是。”
这两人平素势若水火谁也不服谁但是同为武勋集团利益诉求在很多时候一致不得不捏着鼻子彼此附和。
况且在武人的眼中“扩张”是永恒不变的追求唯有不断的扩张不断的征战武人的利益才能够保证否则若是如那些大儒们唠唠叨叨什么以理服人武人们岂不是要喝西北风?
将新罗纳入版图以皇族子弟敕封为新罗之王那就势必要派遣大批唐军前往新罗驻防这正是武人的利益所在纵然两人不睦也没理由相互攻讦为了拆台而拆台。
那是蠢货才会干的事情……
大臣们尽皆缄默无人答话。
李孝恭、李道宗老神在在无欲无求。
事实上他们两个心里清楚无论是否敕封皇族子弟前往新罗为王他们都绝无可能成为人选。
昔年征战天下两人军功赫赫在军队之中的威望皇族之内无人能及。这等军方重臣一旦成为新罗之王谁敢放心会否野心滋生用不了几年便率军反噬?
所以他们两个已然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当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就好任何决议既不反对更不赞成皇帝咋说就咋办认准一条路跟着皇帝走既不去平白得罪人更不会背负什么责任……
总之用房俊的话来说打酱油就好了。
事实上一贯“沉默是金”的李绩事不关己的岑文本早已致仕的房玄龄都是打着同样的心思。
殿上最紧张的莫过于荆王李元景……
见到诸人尽皆不语李元景有些沉不住气一旦决议已定皇族之中最有可能被敕封为新罗之王的便是他。
到了那时自己多年经营将要尽付流水重演当年玄武门之变的野望将会成为一场空这如何使得?
干咳一声李元景道:“某认为不妥。新罗内附乃是仰慕天朝威仪新罗女王心怀赤诚而来大唐何不展现气度准许其返回新罗依旧为王并且赏赐其钱财珠宝极力笼络则四夷观之莫不心服。以德服人方才是长久之计动辄以武力震慑甚至窃取国祚恐怕自今而后四夷番邦视大唐为洪水猛兽大唐军队征伐天下所到之处势必拼死抵抗以防国祚陷入大唐之手……区区新罗取之无益反倒给自家套上一个镣索殊为不智。”
李二陛下不语却淡淡的瞥了李元景一眼。
李元景瞬间冷汗袭身一颗心简直要跌落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