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唐锦绣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百七十一章 黑锅已备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房玄龄略作沉吟问道:“这是你的想法还是太子的意思?”

  房俊摇头道:“太子仁厚岂能愿意大动干戈落人口实?这种事情自然是要孩儿出头。借着这个机会也能让那些意欲追随晋王的人看看让他们行事有所顾忌如此才能够将争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至于没了底线沆瀣一气。”

  他太了解关陇贵族了这些人平素根本不将王法放在眼内唯实力论高下你若被他得势必然竭尽全力不择手段将你彻底击溃反之若是撞在石头上则立即偃旗息鼓有所收敛。

  他将关陇贵族得罪得最狠结果怎么样?那些人如今了叫嚣的声音都没有只敢暗戳戳的想一些阴谋诡计却也并未下狠心实施。

  那就是一群欺软怕硬的货色

  房玄龄叹息道:“你参与得太深了。”

  他素来奉行的便是不偏不靠在储位争夺之中保持中立只向皇帝效忠将来谁继承了皇位谁就是真命天子绝对不会掺和进争储之中。

  起先的时候房俊也是如自己一般的政见结果后来却渐渐发展成为太子的坚实拥趸这令他深感忧虑。

  虽然不明白儿子为何悍然维护太子甚至不惜将自己张贴上“***”的标签誓将自己与太子统一阵线共同进退但房玄龄一直以来都未曾予以制止他相信以房俊展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做出这样的选择自有他自己的道理。

  必将将来这偌大的家业需要房俊去继承是一帆顺遂也好是经历挫折也罢都要他自己去感悟去经历。

  可支持太子是一回事去报复那些反对太子的人又是另一回事。

  朝堂之上政见不合乃是常事许多人在朝堂之上为了利益争斗不休寸步不让私底却私交甚好。立场各有所需这是大家都默认的道理可一旦涉及到私下打击报复则完全变了性质。

  房俊却不以为意解释道:“这事儿若是旁人去做势必要得罪一大批人毕竟有些超越了政治斗争的底线就如同孩儿与关陇贵族那般已经接下死仇。但由孩儿出面大家却只是认为此事惹恼了孩儿棒槌脾气发作报复一番实乃理所应当。只要控制好方式与后果就算是谢偃那些人本身也不会将孩儿视为仇敌不死不休。”

  这就是暴脾气的好处。

  谁都知道他是个棒槌一心一意支持太子结果被人从中作梗挑起储位之争岂能不发火?暴脾气发作只好不做的太过分大家都能够理解并不会将之联想到太子身上。

  毕竟太子仁厚天下皆知仁厚祥和的储君怎么会报复臣子呢

  只要不将报复联想到太子身上此事便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既能够起到惩前毖后的效果更不会引起大面积的不满与惶恐。

  房玄龄仔细斟酌认可了房俊的做法却警告道:“一定要注意控制千万不能造成不可收场之后果否则舆情汹汹别说太子护不得你就连陛下也会责怪于你那时候可就当真成了孤臣除非太子顺利继位否则你所有的前途尽毁。”

  房俊自然知道轻重:“父亲放心孩儿自有分寸况且孩儿也用不着自己出手。”

  房玄龄奇道:“你欲何为?”

  “咳咳先前孩儿在九成宫魏王殿下前去寻我急着与我一起下江南。上次华亭镇震天雷失窃一事江南士族逼着诸多关陇贵族对孩儿做出了补偿孩儿觉得那些不义之财并不适合接收正巧魏王殿下亟需资金开拓县学乡学孩儿便将这些产业钱财转手赠予了魏王殿下也算是为大唐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这事儿办得不错世间最无用便是黄白之物吾家如今金银满仓何必再去贪图那些别人家的产业?凭白让人心生嫉妒。不过你确定魏王会按照你的意愿行事?”

  “父亲放心如今魏王一穷二白兜儿里铜钱都没几个谁给他钱他就听谁的。再者说有了筹钱这个幌子谁也不会认为他是倒向了太子这边他做起事来自然无所顾忌。这位殿下可从来都不是个怕事的为达目的更是不择手段。”

  “你想法倒是不错就是有点缺德啊。”

  “父亲此言差矣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况且如今的魏王根本不在乎什么储位而满天下的办学却又给他带来盛极一时的声望他正需要做些事情来自污一下阐述自己的立场。”

  “那行吧反正你自己斟酌别将殿下坑得太狠。这位殿下虽然有些骄傲自负、骄纵任性但本质却绝对上佳只看愿意为了大唐教育事业四处奔走竭尽全力便值得钦佩。”

  “谨记父亲教诲。”

  “走吧既然魏王殿下登门为父自然要去拜见不能失了礼数。”

  “喏!”

  两父子从正堂出来到了客房却见到魏王李泰正拈着茶杯站在西侧窗前将窗子推开凝神眺望。

  有隐约的童子诵读声传来。

  见到房玄龄父子李泰连忙将茶杯放到身边茶几上抬手施礼:“学生见过梁国公。”

  作为朝廷大佬当中经义造诣最深的几人之一想当年李泰也是向房玄龄求学过的不仅对房玄龄的学识深感折服更是敬佩房玄龄的为人一直以来在房玄龄面前都是执子侄礼。

  房玄龄不敢托大连忙还礼:“见过魏王殿下。”

  叙礼之后三人分别落座房玄龄瞅了一眼窗外问道:“殿下在看什么?”

  李泰道:“不远处那几栋镶嵌着玻璃的房舍便是农庄的学堂吧?”

  房玄龄抬眼向外一瞅这个角度正好能够见到学堂一角且有孩童的诵读声传来便颔首道:“正是。”

  “本王听闻房家农庄早已施行强制教育所有庄里的适龄孩童必须去学堂上课由庄子里支付一些杂费束脩。梁国公在朝中之时心系万民勤于政务致仕告老亦不肯闲下来不计投入的教育后代延续国学如此心境着实令人敬佩。”

  李泰慨然说道。

  谁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想要冲破阶级阻碍要么习文治理江山要么修武建功立业可是又有谁能够强制性的命令家中奴隶亦要习文修武却承担昂贵的学费?

  一则是这笔钱完全没必要花再则奴隶就是奴隶为主家卖命便是学那么多有什么用?

  房玄龄捋着胡须道:“殿下过誉了不过是教授孩童一些粗浅的知识将来能够识字计数于愿已足。”

  话语虽然谦逊但眉宇之间的得意却无法掩盖。

  虽然设立私塾令庄中适龄孩童强制入学乃是房俊的主张可若没有自己这个当爹的支持他玩得转么?

  儿子的功劳由当爹的承担自是理所应当

  李泰衷心道:“本王之所以成立‘大唐文化振兴会’起因便是受到二郎的指点之后更见到贵府在教育上做出的变革与努力这才下定决心。如今各地县学、乡学设立颇多所有花销由父皇的内帑以及本王四方筹措虽然捉襟见肘倒也可以勉力支撑唯有这师资却是严重不足还望梁国公能够多多帮衬共建千古未有之教育盛世。”

  房玄龄虽然执政之时并不拉帮结派但十余年宰辅担任下来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尤其是其背后的山东世家更乃国学之根源若是能够让这些七宗五姓的子弟去往天下各地的县学、乡学充当教谕眼中缺乏的师资迎刃而解。

  至于如此做法会否是的山东世家趁机壮大打破朝廷眼下的权力平衡却并不在他的考量之内。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