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成都回三国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二九四章 传说级的乐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洛阳距离曲阜还是有着一段很长的距离,而且又不在刘鑫返回成都的路线上,刘鑫估摸着自己怕是在黄巾起义之前,是没有机会前往曲阜,或是见到孔融的。

  而且现在可没有什么电话视频,可以远距离实现通信,所以刘鑫才会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和孔融进行交流啊。

  苏佳当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不过苏佳之所以会提建议找孔融,那自然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主人你说的很对,按照历史的原定轨迹来说,孔融我们在黄巾起义之前可能是见不着面对的,但是主人你可别忘了,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大汉世界,和历史上的大汉世界可不一样了,十常侍都快被扩编成二十常侍了,曹操现在也没有被逼出洛阳,王允也有可能提前进入洛阳,甚至当上司徒了,连诸葛亮现在都能打酱油了,所以我觉得这孔融很有可能也会提前进入洛阳为官,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便是找机会与孔融取得联系,如果实在不行,孔融并没有在洛阳为官的话,那我们完全可以改换一个目标,将孔融换成蔡邕。首先蔡邕现在的名气也不小,是大汉屈指可数的文学家,书法家,经学家,在大汉的文士圈子里算的上是领军人物;但是蔡邕这人并不在乎仕途,这也是因为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因此得罪了十常侍,所以现在应该是赋闲在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的第一建议并不是蔡邕而是孔融,毕竟蔡邕与十常侍出现了矛盾,而现在主人你明面上又算是十常侍势力中的一员,所以主人你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两头不讨好,十常侍认为主人你有异心,而蔡邕也会觉得你有所图谋。“

  ”当然了,如果我们无法和孔融搭上线的话,蔡邕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虽然刚刚说了选择蔡邕可能会出现的麻烦,但是这些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也算是一种优势,主人你可以向蔡邕直言自己是暂时委身于十常侍势力之中,这样就能取得蔡邕的好感与信任;而蔡邕这人的爱好是经学与书法,在这方面我们是很有优势的,毕竟在我的资料库中记载着大量的经学资料,而且后人的各种字体也是我们和蔡邕谈话的资本,比如颜体,柳体之类的书法字体,绝对能和蔡邕说上话,不过这就得需要主人你多加练习了。“

  听到最后,刘鑫不禁眉头一皱,从小到大刘鑫最讨厌的便是练习书法了,因为刘鑫的爷爷从小就教授刘鑫毛笔字,让刘鑫用毛笔字来默写各种汤药方子,中药的性味归经,总之那是一段刘鑫不堪回首的过去,不过也是因为从小练习书法的缘故,刘鑫的毛笔字功底非常不错,而且一通百通,刘鑫的钢笔字与粉笔字都很不错,学校里的黑板报基本上都被刘鑫给承包了(这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从小学开始写到高中,所以我自认为我的毛笔字还算不错)。

  不过现在这也成为了刘鑫的优势,毕竟投其所好是拉近关系的不二法门,而颜体与柳体刘鑫也是有短暂的接触过,最近只要多加练习,应该还能忽悠到蔡邕这个没”见识“的汉代人。

  不过刘鑫其实还是很喜欢蔡邕这个人的,当然了,重点还是因为蔡邕有一个好女儿蔡琰。。。

  蔡邕出身于公元132年,算算如今也有四十八岁了,而蔡琰生卒年虽然不详,但是根据蔡琰的第一任丈夫卫仲道的死亡时间推算,以及相关资料推测,蔡琰应该是在公元174年到公元177年之间,也就是蔡邕四十岁之后才有了蔡琰,而且根据记载,蔡邕并没有蔡琰以外的子嗣,所以蔡琰应该是蔡邕唯一的子女。

  所以刘鑫觉得,只要”拐卖“了蔡琰,那就有机会将蔡邕也”打包“带回成都了。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城人,也算是曹操的半个老乡,而蔡邕在历史上也和曹操算是忘年之交,在曹操还没有展露头角之前,蔡邕利用自己在大汉士林的名气,就经常提携与举荐曹操,帮助曹操打开了自己的名气。

  正因为如此,曹操才会在统一北方之后,不惜花费重金将蔡琰从匈奴人手中赎了回来,这也算是曹操报答了当年蔡邕的提携之恩,让九泉之下的蔡邕得以安心。

  话说回来,刘鑫这才想起来蔡邕也算是东汉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所作赋绝大多数为小赋,取材多样,切近生活,语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其中代表作品为《述行赋》。

  所以现在大汉歌赋的代言人,便是蔡邕了,如果刘鑫能想办法让蔡邕认可唐诗宋词的话,那效果可比孔融还要大得多,毕竟蔡邕这为汉赋界的大佬都开口支持了,相信其他文士也不会开口自讨没趣了。

  不过按照历史上相关的记载,如今的蔡邕应该已经赋闲在家了,刘鑫想要去拜见蔡邕也不算什么麻烦事,而且说道蔡邕,就不得不提蔡邕的音乐天赋了,蔡邕可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蔡邕还亲手制作出了两件华夏传说级别的乐器——焦尾琴与柯亭笛。

  而根据苏佳这两天打听到的情报,蔡邕在三年前因为十常侍的陷害,被迫离开了洛阳,到了去年才在洛阳众多大儒文士的帮助下回归洛阳,而在历史中,蔡邕正是在这几年里将焦尾琴与柯亭笛给制作出来了。

  焦尾琴的就不需要多说了,毕竟这算是世人皆知的故事了,而且版本众多,但是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蔡邕将一块被误当做烧火木头的梧桐木从火中抢救了出来,然后制作成了古琴,不过因为一端被烧焦了,所以才会被称为焦尾琴。

  而柯亭笛的名声就不如焦尾琴了,所以柯亭笛的故事就不如焦尾琴那么流传甚广了。

  却说有一日蔡邕全家到了会稽高迁,这里竹子成林,引起了蔡邕的逸趣,想取竹制笛以消除旅途之劳累,于是在一天午后,蔡邕独自到竹林里挑选制作笛子的竹料,可是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只好扫兴而归,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柯亭——一座小巧玲珑的竹亭子。

  就在柯亭,蔡邕发现了搭建柯亭的竹子中,有一节非常适合制作成笛子,于是蔡邕找人将这节竹子取了下来,并且亲自制成了笛子,果然音色不同凡响,由于笛子取材于柯亭的缘故,乃取名为“柯亭笛”。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见识到传说中的焦尾琴与柯亭笛,刘鑫就有一种迷之激动了。(未完待续。)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