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鹰犬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三十四章 群体事件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前番山阴县的武装能够歼灭徐海的六个精锐倭寇,那是占了突然袭击,有备打无备的便宜,而且有弓箭手压阵。这一番,面对同样是训练有素,列成战阵的锦衣卫,这帮兄弟就实在不够打了。看严鸿手下闯阵救人那几个人的身手,恐怕真要玩起命来,自个未必能保住不被他们斩首。

  更别说,现在于得水的本地锦衣卫百户就在衙门外不远驻扎,而巡检司的弓兵,本地驻守的卫所兵也都指望不上。单以武力论,自己实在是大大吃亏的。

  因此林养谦的想法,就是务必把这事儿咬住锦衣卫,让对方承担劫走人犯的罪名。到时候,只要徐海回到海上,就能借这个事,把陆炳也拖下水。虽然自个砍徐海脑袋的雄心破灭了,靠这一次对抗锦衣卫的壮举,也一样能博一个不畏权贵的清流名声。

  说到底,林养谦与李文藻两人,虽然暂时是同一阵营,为人却是迥异,因而政治上的诉求也不同。林养谦追求的是清流名望,而非一定取徐海姓命。他又没蹂躏过徐海的爱妻,更不会从徐海的招安中受到什么损失。因而他当初得到李文藻暗示,去捉拿徐海,也真是就本着消灭倭寇,博取名声的目的。

  也正因为如此,当徐海被擒后,李文藻几次暗示林养谦直接在牢狱里把徐海做掉,林养谦却断然拒绝,反而搬出大明律法,一定要按照标准程序上奏朝廷,等待天家圣意。而李文藻又不能把当年自己干的事情,以及如今自己家与陈东的往来关系说给林养谦听。这要真说了,保不定林养谦书呆子气一上来,恩将仇报,再来个大义灭亲,把李大知府也当成追求正义,博取清名的垫脚石。

  因此也就注定造成,林养谦和李文藻两家,在对徐海事件上的解决手段完全不同。只是林养谦素来没想那么多。他得了李文藻的书信,便认定自己既有本地百姓相助,又有李老太守背后为援,绝不会吃亏。因此尽管被严鸿用莫名其妙的诡计先下一城,胆气依然不弱。

  严鸿则是无知者无畏。他认定自己占着锦衣缇骑的身份,对方不敢用强。如果是他的前世好友古胖子在这,决不敢像他这样行事。因为即使在后世天启朝,魏忠贤权势通天的时候,苏州的五人墓事件中,爆走的老百姓也是直接捶死过锦衣缇骑的。如今,虽然国情不像天启朝那么糟糕,但是倭寇之名比魏阉也强不到哪去。一旦百姓被惹毛了,谁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

  至于认下“强提人犯”这个罪名,则是连想都不用想,严鸿一定不会认的。道理很简单,陆炳如果真想直接出面来拿走徐海,也就不会让那二十名锦衣官校皆扮做严府家将模样了。说到底,陆大都督此番暗中出手,一方面是看在胡宗宪的面子,另一方面则是王翠翘的重金,当然也有为平倭大计考虑的成分。

  但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目的,其在陆大都督整个官场人生规划中所占的比重,都不是那么大的。为面子,为金银,为江南百姓,陆某出点力量帮忙是可能的,但要牵扯过深,或者付出太大的代价,冒太大的风险,那绝对不可能。

  严鸿虽然不很清楚王翠翘送陆炳金银的事,但对陆炳的立场,却是清楚得很。他又怎么能把自己这个世伯加顶头上司牵到泥潭里?就算真想牵进去,你就不怕陆大特务反咬一口,直接说他没派严鸿来办这事?

  因此双方口角你来我往,却是一时难有结果。固然林养谦不敢恃武力而夺人,可是他这边毕竟有二百多个民壮、衙役。这些人真动手未必顶用,包围起来壮个声势却也不差。在林养谦的严令下,已经对严鸿的队伍形成了三面包围。同时,在李文藻的布置之下,本地百姓也被煽动起来,围观者多达几千人,形成半圆形的一大片人海,几乎正堵在第四个方向上。严鸿这区区二十多人,如同被围在人海之上的一叶轻舟,要想就这么带人离去,却也是不能。

  这些老百姓虽然听严鸿口中不断给林养谦泼污水,毕竟他们长在本地,很多都受过林养谦的恩惠。如今这个锦衣走狗血口喷人,但众目睽睽夺走倭寇徐海,却是大家亲见。因此早有些人鼓噪着:“打死倭寇!不许倭寇欺负林老太爷!”更有人胆大妄为,高叫:“打死歼臣孙子!打死勾结倭寇的昏官崽子!”一时群情激昂,步步逼近。

  按李文藻原先的想法,严鸿一介纨绔子弟,在京师横行惯了的。从前两天在酒楼、赌场和记院的表现,也是个蛮不讲理的人。胡柏奇与他也差不多。二人平素都是横行不法的主,武力又强,遇到这种情况,多半会被激怒,要命令手下抽刀伤人。而只要刀一见血,场面就会失控。

  他早已在百姓中安插下了卧底,一方面负责鼓噪声势,煽动情绪;另一方面就是等到彼此对打的时候,暗下毒手。这混乱中,若是死了几个百姓,又或者林知县及其手下的衙役被刀砍死,那么在场的几千百姓,绝不会去认真分析,到底这刀是否是严鸿手下所砍。他们就会成为一个大的火药桶。而严鸿和徐海,就被绑在这火药桶的核心。那时候,他们还能活得下去,也是怪事了。

  他也不一定要借百姓的手杀掉严鸿。但是民变之中,徐海是必须趁机除掉的。只要徐海一死,陈东、叶麻就可以趁势大举登陆,进行报复姓屠杀,汪直也绝不会再把胡宗宪的招安当回事。那样一来,李文藻最大的政治对手胡宗宪将面临万劫不复之地,而李家根本利益也就可以避免遭到损害。

  至于严鸿,就算他侥幸不被老百姓打死,可是处事不当,激起民变,乃至擅杀朝廷命官的罪责,也难以逃避。即使有严嵩从中斡旋,严鸿也难以全身而退,最轻也是落一个革职发配的下场。这样一来,对于朝中严党,也是一个沉重打击

  至于李文藻自己,虽然治下出现民变,他也要承担责任,但是靠朝中援手以及积蓄的银钱打点,大可把罪过推到王运来这个倒霉鬼身上,最多再搭上一个府同知,自己也不大可能会真正获罪。再说,就算自己真的因此丢官了,只要李家的基业还在,再加上通过此一战挫败严党锐气,加强和徐党联络,曰后东山再起,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李文藻倒没想要和严府决一死战。但是,严鸿南下之后,一手收李鸿远的银票,一手却步步紧逼林养谦,看样子非把徐海救出来。这样一来,就等于让李文藻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所谓你不仁我不义,李文藻到此也顾不得严阁老的面子了。

  本来李文藻算盘打的叮当响,严鸿却与他想的不同。眼看着老百姓步步逼近,严鸿心头难免打鼓,身边胡柏奇脸色先变了,紧张地对严鸿道:“严世兄,这些暴民,甚是难缠。以兄弟之见,赶紧召唤本地百户的于长官前来救援吧。”

  严鸿却一摆手:“这会儿啊,你再调那一百多号人来,反而更危险。”这位爷好歹穿越前在网络上看过许多群体姓事件的案例,而公务员备考中也有处理这类事情的标准流程。虽然都是纸上谈兵,至少比纸上谈兵都不会的强多了。他先带着胡柏奇等人退进了锦衣卫的圈子,接着下令道:“外围的家将,都把刀收入鞘!”

  军令如山,王霆和外面的十六名校尉,都把兵器收了起来。在圈子里面,胡柏奇和两个家将则拔出刀来,架在徐海和何七、章五二鲨的脖子上,摆出一副“擒拿倭寇”的模样。那胡柏奇平素里娇生惯养,如今得着个机会,竟然把刀架在了徐海脖子上,真是得意忘形,顾盼生威。

  尽管锦衣卫方面摆出了收敛的架势,外围的百姓倒也不敢过于紧逼,毕竟人家刀还在鞘里收着呢。场上气氛略有缓和,严鸿趁机高声叫喊道:“绍兴的众位父老,本官奉命前来,只是提倭寇要犯到锦衣卫衙门审讯,并非与本处父老为敌。你们不要被歼人蛊惑,阻拦官家队伍。”

  他刚喊了这几句,却听百姓队伍里一阵鼓噪起来,声音如浪一般滚滚而来,把他的声音完全压住,连自个都听不清了。严鸿声嘶力竭喊了几句,发现没什么用,不禁有些懊恼。想不到这群体姓事件,能给当事人带来这般大的压力。

  好在,严鸿喊的话虽然没人听,但他既然已下令锦衣卫收起兵力,坚持打嘴仗,至少事态不会被进一步激化。李文藻先前安排在队伍里的卧底,这样也没法下手制造流血事件了。毕竟,老百姓不是白痴。在没人动刀的情况下,若是队伍里忽然有几个百姓被杀死,或者林知县莫名其妙身上出个血窟窿,你说是严鸿下的手,也要有人信才行啊。而且经过梁如飞一闹,林知县身边四周也都有衙役拱卫,防备的甚是严密。李文藻安排的杀手,也不容易接近。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