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业之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03章 矩阵结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企业组织这个词,源于本世纪初西方大企业的划分。具体分类有U型组织结构、M型组织结构、矩阵制结构、多维制和超级事业部制结构、H型组织结构和模拟分权制结构等等。”

  “企业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管理结构。合理的企业组织划分,对一个企业的管理有着巨大的作用。”

  听赵国阳说到这里,张志忠就插话道:“国阳,按照你的说,我们厂里的党&支部,是不是也应该划分到企业组织里?这是西方国家的企业没有的一种组织结构吧?如果换个国家,这样的组织还会存在吗?”

  赵国阳闻言,就点头道:“张书*记的这个问题问得好。事实上,在企业中,组织又分职能组织和非职能组织两种。西方国家的企业,虽然没有党&支部,但是他们也是有荣誉学院等类似的非职能组织的。”

  “而这些非职能组织,同样是西方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赵国阳说完之后,几个领导都纷纷点了点头,对他的介绍表示满意。

  沐爱军更是容光焕发的说道:“国阳你的说法很新颖嘛,职能部门和非职能部门的划分,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我们国企啊。”

  “没错,沐厂长!”马建也在一旁点头附和道。

  “国阳给咱们可是上了一企业结构普及课啊,真是长知识了。”

  王有昌听了赵国阳的这番讲述,态度也有了一些转变。

  他不由得冲坐在对面的赵国阳扬手说道:“国阳,你继续说啊,把西方这几种企业组织的分类给咱们好好讲一讲。”

  赵国阳“嗯”了一声,继续讲述起来。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西方的一些大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一种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纵向一体化的职能结构,即U型结构。”

  “其特点是,企业内部按职能,如生产、销售、开发等划分成若干部门,各部门独立性很小,均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即企业实行集中控制和统一指挥。”

  “U型结构保持了直线制的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并吸收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职能作用的长处。适用于市场稳定、企业组织结构产品品种少、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环境。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

  赵国阳顿了顿,继续说道:“由于U型结构对高层领导过分倚重,是得他们陷入了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缺乏精力考虑长远的战略发展。”

  “另外,行政机构越来越庞大,各部门协调越来越难,造成信息和管理成本上升。所以渐渐就被时代给淘汰了。”

  “20世纪初的时候,美利坚通用汽车公司,针对这种结构的缺陷,首先在公司内部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采用M型组织结构,取得显著成效,并渐渐风靡全球。”

  赵国阳讲完这一段之后,沐爱军就忍不住击节叫好。

  他用力一握拳头道:“没错,国阳你说的太好了。依依之前给我建议的时候,就想让咱们宏达机械厂,使用这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呢。”

  听了这话,旁边坐着的张志忠就是一乐。

  他转头跟沐爱军说道:“沐厂长,你家依依可是考文垂商学院的高材生,以后是要给世界五百强这样的大企业服务,你让她给你这么个小厂子出谋划策,是不是大材小用了啊?”

  张志忠说完之后,大家就都发出了善意的微哄笑。

  沐爱军则大手一挥道:“哎,老张你这话就不对了。高材生怎么了?高材生在国外学了一身本事,可是也不能忘本嘛。再说了,帮我出主意,也是她学以致用嘛。”

  “呵呵,沐厂长说的好。”

  张志忠乐呵呵的点了点头,对一旁微笑不语的赵国阳示意道:“国阳,打了你的岔了吧,没事儿,你继续说你的。”

  赵国阳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讲道:“所谓M型组织结构,在西方国家,又被称为事业部门型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分离。根据业务按产品、服务、客户、地区等设立半自主性的经营事业部。”

  “在这种组织机构下,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使高层领导从繁重的日常经营业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致力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决策,并监督、协调各事业部的活动和评价各部门的绩效。”

  赵国阳比划着双手,做出总结评价道:“与传统的U型结构相比较,M型结构无疑更有优势。无论是管理方面,还是灵活性方面,都更适合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要求。”

  “唔,国阳说的,我们大概也听懂了。你的意思,还是倾向于咱们厂也搞这种M型结构吧?”一直没有说话的工会主席连红军问了一句道。

  连红军这话,基本上问出了几位厂级干部的心声。

  在赵国阳这么一番竭力的讲解之后,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是希望厂里搞M型组织结构的。

  赵国阳缓缓摇了摇头,开口道:“不,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实际上,相比M型结构,矩阵结构可能更适合我们厂里当下的情况……”

  “哦?矩阵结构?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国阳你继续说!”沐爱军饶有兴致的看向赵国阳道。

  赵国阳对沐厂长报以一笑,不紧不慢的解释道:“所谓矩阵结构,它其实也是在M型机构的基础上的一个衍变。”

  “它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项目划分的小组,两者相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使小组成员接受小组和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

  “矩阵结构的特点,就是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任务完成后就可以离开。”

  赵国阳的目光在几位领导身上一一滑过,若有所指的说道:“之所以觉得咱们厂里现在的情况更适合这一种结构,是因为咱们厂里正处于转型期间。”

  “车架,以及其他铁器件生产,我们可以看成一个项目;摩托车整车生产,又可以看成另外的项目。在现有部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加入项目小组,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的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了。”

  让诸位领导消化了一下后,赵国阳又接着说道:“至于西方企业还存在的几种结构形式,如多维制结构、超级事业部结构、H型组织结构,以咱们厂里目前的状况,都不太实用。在这里,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说得好,说得好啊,国阳!你这番讲述,可是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啊!”赵国阳说完之后,沐爱军第一个带头鼓掌。

  看的出来,沐厂长对赵国阳的这一番讲解是颇为满意,十分欣赏。

  张志忠和沐爱军的观点一致,也夸赞了赵国阳几句。

  虽然他和赵国阳这个年轻人打交道的机会不对,但是每一次打交道,赵国阳都能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除了这两位老大之外,马建更是赵国阳坚定的支持者,每每对他都是力挺的态度。

  至于王有昌,虽然之前确实不太认可沐厂长大张旗鼓,对厂里部门进行调整的思路,但是在赵国阳这么一番讲述之后,这位也终于被说服了。

  但是,王有昌还是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想要问清楚一点。

  看着神色镇定的赵国阳,王有昌直截了当的问道:“国阳,你觉得咱们厂里,真的需要进行部门整合与改革吗?”

  赵国阳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是的,王厂长。对于部门改革,我是持赞成态度,至于理由嘛,我个人觉得有三点。”

  赵国阳伸出右手,掰开手指给王有昌一一说道:“首先,咱们厂里正处于转型的大好时期。乘着这股东风,咱们如果能够把这个部门调整给顺在里面推动下去的话,对厂里接下来一个阶段的发展,无疑是有利无弊的。”

  “其次,咱们现有的组织结构,确实有值得诟病的地方。就好比说我们技术部吧,张朝阳、常远他们几个,既负责车架,又负责油箱,有时候还客串一下踏板车的整车设计。这样的多头分配,其实是很不合理的,很容易产生矛盾分歧。”

  “如果能够通过部门的改革,添加一两个工作组。这样他们虽然都是技术部的人,但是你在这个工作组,他在那个工作组,这样谁负责什么项目,谁承担什么责任,就一目了然了。”

  赵国阳说完这两点之后,办公室里的几位领导就是满脸的认同之色。

  显然,赵国阳的这番话,是说到他们心坎儿里去了。

  王有昌自己也附和道:“这两点,国阳你说的很对。就好像咱们技术部的黄晓华吧,名义上他是负责风力灭火器的,可是实际上,风力灭火器早就是成熟产品了,根本不需要他怎么过问。”

  “现在让他做点其他方面的事儿,他就推三阻四,如果能重新将每个人的任务分配清楚的话,无疑对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一个很好的遏制。”

  赵国阳则继续讲道:“除了这两点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理由,事实上,在我看来,咱们厂里到底需不需要改革,有这一个理由,也就够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