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江山

报错
关灯
护眼
1435章:自信江山千万世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这种情况下,刘禅也没有固执己见。青年帝王刘禅能从长远着眼,如此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也可谓亘古少有。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对于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三国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话说:“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以上重重,足见他并非昏庸之辈,再说他乐不思蜀,《三国志》记载,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掉下了眼泪。只有刘禅看得喜笑颜开,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乐不思蜀”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一直陪伴刘禅的大臣郃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回到刘禅的府里,郃正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指司马昭)。”刘禅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说呢?

  ”郃正说:“以后如果晋王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去。”刘禅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我记住就是了。”

  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说:“我们这儿待您不错,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想起郃正的话,就把郃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司马昭看了他这个模样,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好像是郃正说的啊!”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郃正教我的。”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

  刘禅也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便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未必如此,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宽松。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用后人的话儿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所以说,后主刘禅不失为“通明智达”的一代君主。“

  陈鹄道:“姑娘是让我学刘禅?”

  小翠儿点了点头道:“陛下聪明过人,未必就输了那刘禅,能舍了一切,还有什么好怕的呢,退一步说,陛下如此苟活着,最多的结局也逃不过是一个死字,未必有比这更坏的结局,既如此,陛下为何不试一试,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若陛下真是雄主,大可韬光隐晦,静观其变,待到天下有变,陛下未必就重新获得这一切?纵天下安定,此时陛下效仿刘禅,未必就不是一条活路?“

  陈鹄让对方一张小嘴说得怦然心动,心道,若果真这样,倒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如其做一个担惊受怕的皇帝,还不如做一个逍遥的王侯将相,比起乞丐可要好多了。

  可想起黎家父子,不免有些担心的道:“这一切都是你再说,你怎么能棒保证,我舍了这一切,不会舍了性命呢?黎家父子可不是什么宽宏大量的人?没准儿等朕舍弃了这一切,如杀畜生一样,杀了我?”

  小翠儿目光闪射了几下,道:“陛下还看不清楚眼前的形式么?“

  “形式,此话怎讲?“陈鹄似有些领悟,可心有又着实看不明白,一听这话儿,迫不急的问道。

  小翠儿心头为眼前的这个男子感到一阵悲哀,身为皇帝却于国事一无所知,这个皇帝未免当得太窝囊的些。

  陈鹄似看出小翠儿眼里的惋惜,叹了声道:“非是朕不想理会国事,实则是朕没这个机会,朕的身边多是黎家父子的人,平日里只让朕留在皇宫,天下局面如何,从不提起,朕没有心腹,没有耳目,便是书籍也不曾诵读,试问如何得知这天下大事?”说到了这儿,他又是一叹道:“其实这里面也有朕不想知道的原因,常人道,一个人知道的越多,死得越快,朕还年轻,不想这么早死,所以……?”

  小翠儿恩了声,理解地点了点头道:“奴家明白,陛下的处境,能做出这般举动,可谓是明智之举,陛下既迈出了第一步,何不舍弃了这一切,彻底来个干净呢,眼下黎家父子的心思,陛下也未必不知,王爷身经百战打下的江山,自是不能给他人做了嫁衣,再者,大明早已放弃了和谈,如此黎家父子无需再给大明一个交代,如此一来,陛下最后的依仗,陈氏后人这张大旗,也不能用了,这个时候,陛下若在不知趣,下场如何……?”

  “怕是逃不过一死吧?”陈鹄哈哈大笑了一声,泪流满面。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罢了。

  许久,陈鹄才双眼望着远处,重重地吐了口气,道:“说吧,黎家要什么?“

  小翠儿叹了声,今日她来除了奉命来陪人说话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劝说陈鹄退位让贤,所以听了陈鹄的话儿,倒也不否认,沉吟了片刻,道:“让陛下禅让皇位?“

  “是时候禅让了?“陈鹄自言自语了声,两行泪水再一次顺着眼角流了下来,晶莹滚烫。

  “你帮朕准备文房四宝?“陈鹄淡淡的道。

  “是!“小翠儿应了声,忽得想起了什么,刚刚站起来的身子,又重新落了座道:”陛下不会有事的?“

  陈鹄苦笑了声,道:“但愿你的主子能如你所说,当真给朕一个快意的后半生,只要不杀我,这把龙椅,便是让给他们黎家又何妨呢?“

  小翠儿嘴唇动了动,想要说什么,终究是没出声,轻轻叹了声,便起身去准备文房四宝。

  “陛下……?“不多时,小翠儿将文房四宝放在书桌前,轻轻喊了声。

  陈鹄目光有些落寞的看了看墙上的画卷,画卷上的李朝最后皇帝满脸愁容,可面对虎视眈眈的陈朝太宗皇帝,不得不忍着眼泪,让出了那把椅子,此时此刻的他不正是如此,天道循环,报应不爽,陈太宗当年一定想不到,他的后人也有这样的一天。

  陈鹄扬天长长叹息了声,缓缓收回目光,提起朱笔,沾染上笔墨,这才写道:“三才剖判,百王代兴,治天静地,和神敬鬼,庇民造物,咸自灵符,非一人之大宝,实有道之神器。昔我宗祖应运,奄一区宇,历圣重光,暨于九叶。德之不嗣,仍离屯圮,盗名字者遍于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主杀朝危,人神靡系,天下之大,将非魏有。赖齐献武王奋扬灵武,克剪多难,重悬日月,更缀参辰,庙以扫除,国由再造,鸿勋巨业,无德而称。逮文襄承构,世业逾广,迩安远服,海内晏如,国命已康,生生得性。迄相国齐王,纬文经武,统兹大业,尽睿穷几,研深测化,思随冥运,智与神行,恩比春天,威同夏日,坦至心于万物,被大道于八方,故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外尽江淮,风靡屈膝,辟地怀人,百城奔走,关陇慕义而请好,瀚漠仰德而致诚。伊所谓命世应期,实抚千载。祯符杂沓,异物同途,讴颂填委,殊方一致,代终之迹斯表,人灵之契已合,天道不远,我不独知。朕入纂鸿休,将承世祀,籍援立之厚,延宗社之算,静言大运,欣于避贤,远惟唐、虞禅代之典,近想魏、晋揖让之风,其可昧兴替之礼,稽神只之望?今便逊于别宫。

  平吴王黎利,天纵圣德,灵武秀世,一匡颓运,再造区夏,固以兴灭继绝,舟航沦溺矣。若夫仰在璇玑,旁穆七政,薄伐不庭,开复疆宇。遂乃三俘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故四灵效瑞,川岳启图,嘉祥杂遝,休应炳着,玄象,华裔注乐推之愿。代德之符,着乎幽显,瞻乌爰止,允集明哲,夫岂延康有归,咸熙告谢而已哉!昔火德既微,陈祖底绩,黄运不竞,三后肆勤。故天之历数,实有攸在。朕虽庸暗,昧于大道,永鉴废兴,为日已久。念四代之高义,稽天人之至望,予其逊位别宫,归禅于黎,一依唐虞、汉魏故事。”写完,已泣不成声。

  ^^^^^^^^^^^^^^^^^^^^^^^^^^^^^^^^^^^^^^^^^^^^^^^^^^^^^^^^^^^^^^^^

  第一更送上,有点事情耽搁了,所以来得晚了,请见谅!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