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8.4第2492章
第2492章</p>
1649年8月,阔别家乡多年的李淏终于重新回到了朝鲜半岛。他在海汉官员的陪同之下先回了一趟汉城,但李凒却并未准许他入城觐见,而是在城外的行宫召见了他。</p>
两兄弟阔别多年,如今再次相见,却全无亲近感,反倒是都抱着明显的戒备之意。李凒担心海汉送这个兄弟回来的目的是夺权,而李淏也怕兄长将自己视作了威胁,下手对付自己。</p>
好在有海汉从中斡旋,两兄弟倒是没有起冲突,假模假样地会谈了一番,然后李凒宣布封赏李淏为镇北王,封邑平壤城,统领北方的平安道和咸镜道地区。</p>
这当然不是李凒自己的意思,而是海汉对他提出的要求。他虽然不太甘心被分权,但这总比被李淏直接取而代之要好一些,把他支到平壤去,也能避免让他留在汉城结交朝廷大臣。而且平安、咸镜两道毗邻满清,边防压力不小,要是今后出了什么差错,到时候再拿捏李淏也会更容易一点。</p>
而这样的安排对李淏来说也是好事,他如果留在汉城,那恐怕时时刻刻都会被李凒监视,迟早会寻个由头将他软禁起来,以免威胁到王位的安稳。离开汉城去平壤,就意味着终于有了能让他发挥的空间,这些年在海汉国所见所学,也总算是有了派上用场的机会。</p>
李淏的辖区内以山区地形为主,适合进行农业开发的平原耕地面积有限,主要都集中在平壤附近的临海地区。但这并不会影响他治下地区今后的发展,因为朝鲜半岛上的自然资源,也有大部分都是分布在这一地区,特别是煤铁矿藏,几乎全都集中在半岛北部。只要海汉今后给予扶持,北方的发展前景并不会比南方差。</p>
当然这李氏兄弟在此时还根本没有意识到,海汉此举的目的就是要在朝鲜国内造成南北分治的局面,并且这种状况会长期存在下去,直至在后世逐渐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国家。</p>
在接下来的两年当中,执委会将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消化和治理两广福建地区,没有再主动发起对外的军事行动,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也暂告段落。</p>
不过在海汉国统治区内的移民活动仍在频繁进行,特别是从人口较多的新统治区内向各个海外殖民区输送移民的规模,最高峰一度达到了每月近万人的水平。</p>
这些人口迅速填充了包括台湾、济州岛、日本佐世保及南海各地在内的海汉殖民区,仅官方统计的数据,在1649-1651年期间,至少有近二十万人从大陆地区迁出,移民到海汉治下的地区。</p>
这些移民人口不但极大地缓解了海外殖民区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且也解决了原大明统治区内一部分穷困人口的生计问题,大大减轻了这些地区的社会压力。</p>
而迁居海外的这些移民人口也并不是全部来自于已经被海汉吞并的地区,其中还有大量与其毗邻的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等地的民众。</p>
在同一时期,位于黄渤海地区的辽鲁殖民大区也迎来了一波人口增长的大潮。由于自然灾害和贫富差距加剧等原因,大量贫苦民众开始主动往生活相对富足的海汉统治区迁徙,同时一些老家在关外的民众也开始向海汉统治下的辽东地区回流。</p>
大明朝廷当然也注意到了这种不好的趋势,但他们对此所能采取的措施着实不多,一旦动作大些,搞不好又成了海汉动手吞并自家领土的借口。但眼睁睁看着对手挖自己的墙脚,又实在心有不甘,崇祯便下旨让各地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试图通过这种限制来阻止人口流向海汉统治区。</p>
不过这种措施的效果显然十分有限,海汉对此也早有准备,崇祯下达的旨意,终究还是不如海汉给出的银子管用,很多地方都是阳奉阴违,对涌向海汉统治区的民众睁只眼闭只眼,并没有起到崇祯所期待的作用。</p>
在此期间,大明与满清的战事依然没有完全终止,小规模的零星战事仍在频繁发生,不过双方都忌惮有海汉这个虎视眈眈的旁观者,很有默契地控制了交战规模,不再轻易投入大量兵力,以免万一己方战事不利,又会被海汉趁火打劫一番。</p>
海汉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停止了对满清的进一步攻势,也不会主动与大明合作发起针对满清的军事行动。维持目前的局面,不管是对海汉还是对位于北方的辽鲁大区来说,都是最为合理的选择。</p>
这样既能让大明的军事重心继续放在北部边疆,无暇与海汉作对,又能给满清留个念想,让他们继续与大明缠斗,同时也为海汉在北方保留大规模的驻军提供充分的理由。</p>
时间进入1652年,王汤姆主动辞去了海军司令的职务,开始专心筹备他的跨洋之旅。重返北美洲一直是王汤姆心中的夙愿,但执委会并不支持王汤姆的想法,即便是现有的航海技术能支持他建立起跨越太平洋的远洋航线,在北美洲建立起殖民点,也会因为距离的原因很快失去对海汉的归属感。或许一两代人之后,缺乏约束的北美殖民区就会独立建国,而这并不是执委会乐于见到的发展远景。</p>
执委会所期望的发展路线还是要以东亚大陆为中心,沿海岸线向南、向西扩张地盘,同时逐步吞并大明的统治区。但王汤姆的目标实在太跳脱,而且要在北美建立殖民地,所需耗费的资金和物资都是天文数字,执委会认为性价比太低,并不适合在当前这个时代实施这样的计划。</p>
王汤姆此时已经五十多岁了,他深知自己可能等不到海汉将扩张方向转到大洋彼岸的那一天,而海汉海军此时在东亚范围内已经堪称无敌,对他而言这个海军司令的职位也不再具有挑战性了,由此他也成为了海汉建国之后第一位主动辞职离任的海汉军高级将领。</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