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两处闲愁1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
**
这位大章国太子也叫陈浩贤……这会是巧合吗?
在去大梁国行宫的一路上,冷晴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却终究是无解的。
关于成亦影今日邀请了冷晴来他们大梁国的行宫游玩,并已在邀请帖中留了冷晴晚上一起吃烤全鹿一事,作为大梁国行宫目前的主人以及成亦影的夫君的梁笙德自然是知道的。
因为冷晴曾救过成亦影的关系,梁笙德自然是十分乐意冷晴来他们大梁国行宫的,即便冷晴天天来叨扰他们夫妻二人,梁笙德都不介意。
不过,因为男女之防,在用过午膳后梁笙德就去燕国行宫找燕博下棋去了,所以等到冷晴到大梁国行宫的时候,就只看见了等在大梁国行宫院门前的成亦影。
而冷晴就这么一路带着困惑到了大梁国行宫,打起精神与成亦影寒暄了几句后,在成亦影的安排下,冷晴跟着成亦影在大梁国行宫附近游赏了一番。
初时冷晴还能认真地陪着成亦影游赏景色,但后来见看来看去也就是些山山水水的,也没什么特别的,又因为心中一直揣着那个疑问,渐渐地冷晴也就开始心不在焉起来。
虽然冷晴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成亦影仍是发现了冷晴的心不在焉,不过成亦影只以为是冷晴觉得这么干巴巴的游赏太过无聊,便遣了宫人在林中的一条小溪旁摆了茶点和棋局,欲和冷晴借着对弈来消磨时光。
奈何冷晴心中始终揣着那个疑问不得解,导致冷晴下起棋来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好在冷晴的棋艺不错,而成亦影也只是想借着下棋来消磨时光,因此冷晴即便一直心不在焉也没有输过几局棋。
大半个下午的时间,冷晴统共与成亦影下了十余局棋,冷晴虽一直心不在焉,到是意外的胜多输少。虽然冷晴这胜多输少的战绩之中有成亦影并未尽力博弈的原因,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让成亦影感慨冷晴的棋艺之高超了。
冷晴就这么一直心不在焉地熬到了夜幕降临,熬到了梁笙德指挥着大梁国的侍卫宫人们将宰杀干净了的全鹿架到在大梁国行宫院子里堆起来的火堆上烤的时候……
话说梁笙德足足在燕国行宫呆了一下午,一直到傍晚时分,梁笙德才回到大梁国行宫。而随同梁笙德一起回来的,还有燕国太子燕博。
带着燕博一回到大梁国行宫,梁笙德就开始着手准备今晚烤全鹿的事情了。
等到布置好了一切,梁笙德才一脸柔笑地招呼坐在屋檐下的成亦影过去他那边。
成亦影回以梁笙德一个温柔缱眷的笑意后,便带着心不在焉的冷晴到了行宫院子里架着全鹿的火堆旁,和梁笙德、燕博一样,一人坐在一个小杌扎上烤火取暖。
虽然时下正值酷夏,但山林间的夜晚还是很凉的,白日里被太阳晒得出了一身薄汗,夜晚的山风一吹,那就不是凉而是冷了。所以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还是有必要的。
此刻,大梁国行宫内的空阔院子里,一头剥了皮去了内脏的全鹿被架在噼啪燃烧的火堆上。以那头烤全鹿为分界线,成亦影和冷晴坐在火堆的这一边,梁笙德和燕博则坐在火堆的另一边。
虽然梁笙德的身体不大好,不宜饮酒,尤其是不宜饮烈酒,但少量的甜酒还是能喝一些的。而梁笙德喝的这种甜酒是大梁国特有的一种果酒,度数极低,就是喝再多也不醉人。
又因燕博是梁笙德邀请来同食烤全鹿的,那燕博自然就是客人,梁笙德无论如何也不能怠慢了燕博这位客人。
为了陪燕博“把酒言欢”,梁笙德便也应景地捧了一只成人拳头大的小酒壶,坐在火堆旁的小杌扎上,一边和燕博谈古论今,一边浅饮小酌壶中的甜酒。
虽然对于梁笙德而言,饶是他们大梁国特有的这种度数极低,丝毫不醉人的甜酒,梁笙德若饮得多了,依然会感到头晕目眩,但这种甜酒对于出生天成大陆北地,喝惯了驱寒烈酒的燕博而言,就跟喝白水没什么区别了。
因为燕国地处天成大陆北地,夏季短促而凉爽,冬季漫长而严寒,所以燕国的酒都酿得极其烈,不是那种喝一口能烧喉咙的烈,而是那种丢点火星下去能直接烧起来的烈。
燕国的酒不只是烈,而且醇,若是让没沾过酒的人喝燕国的烈酒,三口酒足以让人醉上一整天!同处天成大陆北地的赤冰国的酒亦然如此,既烈且醇。
然,大梁国的甜酒入口虽寡淡无味犹如白水,但这甜酒毕竟是梁笙德这个主人给他准备的,燕博秉承着客随主便的思想,也就没提什么异议,只管闷头喝了。
不单甜酒让燕博如饮白水,又因为地域与人文文化的差异,使得燕博饮起酒来也显得没有梁笙德那么的“斯文秀气。
燕博饮酒不斯文,到不是燕博为了突显他的大男子主义,而是燕国一年十二个月里有八九个月都是气候严寒冷冽,因此燕国人喝酒大多是为了驱寒,而不是为了什么怡情雅兴。即便是那种烈的能点火的酒,燕国人喝起来依然是一口能喝下多少就喝多少。
燕博虽贵为燕国太子,从小学的是皇室礼仪教养,但这种从祖辈传下来的习惯,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燕博的骨子里,轻易无法改变。因为这些原因,燕博喝酒的姿态就显得相当的豪迈爽快,至于浅饮小酌什么的……燕博是真的完全不会……
不过好在燕博还记着他这是在梁笙德这里做客呢,到也没有太过豪放,还是比较收敛的。
毕竟梁笙德这个主人饮酒如此斯文,燕博自觉他这个做客人的没理由抹了梁笙德这个主人的面子,也就没有敞开了喝。倘若真让燕博无所顾忌地敞开了喝,一只有成人四个拳头那么大的酒壶,燕博只用三四口就能喝掉一壶!
然,燕博虽没有敞开了喝,但毕竟是习惯了大口喝酒的,燕博就是再怎么收敛控制,也仍旧掩盖不了他骨子里那豪迈粗犷的本性——这全鹿还没烤熟呢,燕博脚边就先堆了三个有成人四个拳头那么大的空酒壶了。
对于燕博如此的饮酒速度,手握一只成人拳头大的酒壶,尤其是壶中酒还没喝两口的梁笙德在一旁看的是直皱眉头,几次欲出言提醒燕博喝慢些,不要拿酒当水喝,却都被燕博那豪迈的饮酒姿态给憋了回去。
最后,梁笙德看看燕博脚边的三只大空酒壶,再看看他手里那只简直是小巧玲珑的小酒壶,梁笙德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
坐在火堆这一边的成亦影看着自家相公那有话不能说只能摇头苦笑的憋屈样,在火光的映照下,成亦影很不厚道地抿唇笑了笑。
从梁笙德和燕博那方收回视线,看像坐在她身边盯着熊熊燃烧的火堆沉默不语的冷晴,成亦影笑着柔声唤道:“冷姑娘。”
这方,盯着她身前的火堆神游天外的冷晴听见这一声唤,有些恍惚地回过神,迎上成亦影那温柔而专注的视线,冷晴低低地应了一声:“太子妃。”
看着冷晴那被火光映照得有些泛红的面色,成亦影唇畔笑意不减,声音轻缓温柔依旧:“看姑娘的面色,似乎有心事?”
冷晴闻言,默然了一瞬才若有所思地答道:“心事到没有,只是有些问题一直想不通,心中困惑难解罢了。”
听闻冷晴如此言说,成亦影反到用一种颇为不信的语气笑道:“冷姑娘心胸豁达,竟然还有冷姑娘想不通的问题?到是怪哉!”
被成亦影这么一说,冷晴有些无奈地笑了笑,语气亦十分无奈地说着:“太子妃说笑了,我也是人,是人就总有想不通的时候,没什么好奇怪的。”
也许是觉得冷晴的话说的有几分道理,就见成亦影朝冷晴点了点头,而后微笑着如是与冷晴道:“不知冷姑娘可否与梓檀说一说是何事困扰着冷姑娘?”
之前成亦影与冷晴说过,梓檀是成亦影的字,而今日冷晴到了大梁国行宫后,成亦影便一直以“梓檀”自称,更主动让冷晴也称呼她为“梓檀”。
虽然冷晴以成亦影身份尊贵,她区区一名琴师直呼成亦影的字于礼法不合婉拒了成亦影的要求,但冷晴其实是知道的,成亦影既然能让她直呼成亦影的字,这代表着成亦影是真心承认她这个救命恩人的。
只是……大章国太子陈浩贤究竟是不是现代社会那个陈浩贤一事不仅仅是关乎陈浩贤的身份问题,还关乎到冷晴的身份来历,如此两相叠加,绕是冷晴也不知道该怎么去与成亦影解释她的困惑。
那方,见冷晴一直沉默不语,成亦影以为冷晴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便十分善解人意地柔声笑道:“若是不便与梓檀说便不说罢,冷姑娘不必为难。”
冷晴闻言,却是缓缓摇了摇头,低声苦笑道:“到不是为难,只是事情有些复杂,我是在想该如何与太子妃说才能不显得那么乱。”
听冷晴如此说,成亦影那颗心到是放了下去,只要不是冷晴不愿意与她说就好。
于是,成亦影笑看着冷晴,声音轻缓温柔地笑道:“若是如此,冷姑娘但说无妨。”
成亦影都如此说了,冷晴又哪里还有推拒的理由呢?
在短暂的沉默中将她与陈浩贤之间的恩怨纠葛大概地整理了一下,冷晴便斟酌着言词地说了起来:“是这样的,我本是大章国人,三岁丧父丧母,我父亲的至交好友可怜我年幼无依,便将我收养了。我算是被我的养父母抚养长大的。
我的养父母有一个女儿,年纪比我小几个月,与我的关系一直很好,她一直拿我当亲姐姐看待,我也拿她当亲妹妹看待。去年我与一人定了亲,原是预备今年年末与那人举行婚礼的,只是……那人却和我养父母的女儿……”
虽然从决定将这些事告诉成亦影的时候,冷晴就已经整理好了所有的说词,可真的话至此处,冷晴却忽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了。
然,冷晴的话虽未说出口,可无论是坐在冷晴身旁认真倾听的成亦影,还是坐在火堆另一方不知何时沉默下来,也在安静地听冷晴说话的梁笙德和燕博,他们均已经猜到了冷晴那未说出口的话是什么。一时间三人心中都不免有些同情起冷晴来。
只是成亦影没有开口接冷晴的话,梁笙德和燕博这两个大男人就更不会贸然开口了。
而这方,冷晴并未去理会成亦影等人的反应,冷晴只是兀自这么纠结犹豫了半晌儿,才语调涩然地吐出四个字:“……珠胎暗结……”
冷晴这四个字一出口,除了成亦影依旧唇畔带着一抹微笑,神色依旧无比认真外,坐在火堆另一方的梁笙德和燕博都不由得露出来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在成亦影那认真的注视下,但闻冷晴用一种怅然的语调低声往下说道:“后来,我养父母的女儿自缢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那么单纯的一个姑娘为什么会突然抛下父母双亲,就那么草草地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直到我发现了我养父母的女儿留下的手札,上面清楚地记着她与那个人从相知相识,到她自缢之前的一切,其中包括在她有孕后,她将此事告诉那个人,那个人却让她去打掉孩子,并让她去死的所有经过。
我用那份手札将那个人告上了官府,那个人气恼之下找人杀我,却被我躲了过去。那个人不死心,又继续买凶欲杀我灭口。后来我一路逃到了大梁国,在命悬一线时被一位好心的朱姓公子救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