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拦路
赶车的小厮是个熟手,把马车驾驭得又快又稳。为了减少颠簸,让坐车的人更舒一些,马车的车厢四周都镶了柔软的褥子,色彩鲜艳夺目,既养眼又舒适。聂思芸斜斜靠着,思绪却在飞快地转动着。
方才在二夫人的院子里,二夫人一个劲的向她诉苦,说三小姐有多惨有多惨,就是想怂恿她出头,到老太太的跟前给三小姐说情去。前世的她如扯线木偶一般,被二夫人牵着鼻子走,二夫人一激将,她马上性子就上来了,冲到老太太面前,说二房如何如何的好,大房如何如何的坏,听得久了,老太太对于她老是掺和大房二房的事情很是不满,其自己却浑然不觉,以至最后老太太最终对自己失了望,放手再不管自己。
老太太一放手,她就真正成了威宁侯府的弃女,在二夫人步步为营的计划里,她被推到了悬崖边,最终堕入崖底,万劫不复。
这一世,她不会再做别人手中的扯线木偶了,她要把那根线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中,努力做到不让老太太失望,不让老太太对自己放手。
一想到老太太,聂思芸马上就想到二夫人还跟她透露了另一条重磅消息。
万寿山……
老太太不日将率府里众女着到万寿山进香!
老太太这个时候提出去万寿山进香,肯定与这段时间关于威宁侯府的不利传闻有关。
传闻说,三小姐的身子如此不济,淋上一场雨,便病得七萦八素,整整两个月才好转。继而波及到府里的各房小姐的健康状况,只怕再任这股谣言发展下去的话,府里头哥儿的身体也该受到牵连了。
所以这个时候,老太太当机立断,做了一个英明的决策:到万寿山进香!
万寿山,乃京城,以至于整个大戚第一险峻高山,山顶长年积雪,即便强烈的阳光照射也不融化。半山腰有一座寺庙,名唤光华寺,是一所有着百年悠长历史的寺庙,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曾拨重金修缮寺庙,给里面供奉着的佛像重塑金身,是以这座百年老寺至今仍然以一副崭新的面孔矗立于半山腰上。
愈是险峻的地方,物产愈是丰富。万寿山上,风景秀丽,空气清爽,绝对是避暑的大好去处。兼之四处奇花异草,珍禽走兽,应有尽有。
但是,要从山脚下爬上半山腰,到达寺庙,并非一件易事。单单从山脚下仰头去看那似乎悬浮于云雾之中的光华寺,就令人头晕目眩,何况这山路十八弯,环山而建,一层一层皆是石阶,马车根本就上不去。
想上山,绝对是对人的体力与耐力的极大考验。
或许考虑到了上山的艰难,修建山道的人很是心细,在几个转弯处修筑了亭子,供人休憩,补充些干粮什么的。
即便如此,这此险峻的山势还是令到很多人望而却步。
前朝有名女子,自小受到继母迫害,对外谣传她身子孱弱,连大门都出不了,以至及笄之年无媒人上门说亲,一直拖到将近二十。一日,这名女子突然灵感大发,广邀天下人做见证,说自己要登上万寿山山顶。女子登山那天,万寿山下来了近万人,见证了这名女子登山的壮举,至此,谣言不攻自破,女子由此收获了美满幸福的婚姻。
自那以后,万寿山成了破除谣言的一个有力的佐证,名声愈发显赫。
正所谓谣言,无非是以讹传讹,并没有事实佐证,你愈是想扑灭它,反而愈描愈黑。而击溃它最有力的手段,就是让事实说话。
在这一点上,聂思芸很佩服老太太的英明决断。
她早就料到老太太会有此一着。
早在两个月前,她就致力于强身健体。在伺候三小姐的同时,她还跟林伯请教了一些拳脚之术。
在大戚,文官与武官对子女的施教方式有着天壤之别。
威宁侯府这边,注重把女儿们培养成京城的名门淑媛,端坐有方有仪,行路如弱柳扶风,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琴棋书画,须得样样精通。至于那些刀啊枪啊什么的,是不允许女儿们碰的,说什么弄刀弄枪的,有失淑女的身份。
但聂帅这边,观念却完全不同。聂帅是久居军队之人,行军打仗,勇猛之师,士兵们的身体健康最是重要。在家里,聂帅也是这般要求,儿女们自小要习武,练好身体,不要像根豆芽菜般,让人不喜。所以三公子聂宇辰与五小姐聂思琴,自小就有意识的习武。
至于聂思芸,由于养在威宁侯府那一头,琴棋书画倒是学了个精透,就是不会武。而今她去向林伯讨教,众人知她是聂帅的女儿,倒也不觉得如何的奇怪。
两个月的勤学苦练,她也学得了一些皮毛,虽说不能与真正的军士较量,但对于一些小毛贼自是不成问题。
至于登山,那更不在话下。
聂思芸正想得入神的时候,忽地马车剧烈地颠簸了一下,她一时没有抓稳,差点就把她颠出马车外。
她极力稳住身形,掀开帘子,正想问个究竟,就看到车夫一脸茫然的转过头来,望着她,为难道:“七小姐,有个人挡在马车前,点名道姓的非得要见你……咱们要不要冲过去?”
聂思芸被这名车夫的话吓了一大跳:“冲过去?”这是要出人命么?
车夫苦着脸道:“这个看起来像个疯子……”
上段时间,一个疯子拦住伯爵府的十三小姐的马车,马车被迫停在路中央,马夫一不留神,那个疯子居然一下子蹿上马车,直接把十三小姐吓晕过去。当时车里还坐着十三小姐的大丫环,吓得当即跳了车,把一只脚骨给跳断了。至此之后,朝廷命顺天府派出衙役,将京城各大街小巷的叫花子,疯子等统统驱赶出京城去,还口授下面,如果再遇到此等事情,为了保全各府小姐们的闺誉,允许马车直接冲过去。
正因如此,车夫才有此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