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舌尖上的大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48章:兼听则明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庄士恒是个聪明人,该谦卑的时候谦卑,他绝对也不会吃亏。

  庄文斌其实也不是很蠢,只是人还年轻,有些放荡不羁而已。

  实际上圆葱跟杨怀仁提到的关于庄家的一些信息里,让杨怀仁看到了他能用上庄家父子的地方,所以对于之前庄文斌的无礼,他在没有那么在意。

  换另一句话说,就是璞玉不与顽石语光。

  杨怀仁虽然自己不这么觉得,可实际上他已经是个大人物了,没必要和一个毛头小子睚眦必报,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不值当的。

  何况如果庄家能给他的重要计划里帮上大忙,这才是他最在意的。

  庄氏家族非常庞大,这也是在商业圈子里的地位而言,若论官场权势,他们庄家还差的很远。

  杨怀仁给他们一根树枝,庄家也没有理由不顺着往上爬,这就是利益相关了。

  杨怀仁还知道庄家长房无嗣,如今庄家老太爷年迈,整个家族的生意,恐怕也主持不了几年了。

  那么像庄士恒一样的偏房子弟,便要争夺庄家的大权了。

  庄士恒本身是有优势的,在众多出仕为官的庄家子弟之中,他如今算是官职和地位相对最高的一位。

  庄士恒除了庄文斌这个长子之外,另外还有三个幼子,可谓人丁兴旺,现在再加上杨怀仁的关系,庄士恒便有了最得天独厚的机会。

  谁能说庄士恒就没考虑到这些呢?

  答案是肯定的,升官对庄士恒的吸引力很大,但以庄士恒的自知之明,他应该清楚他有几斤几两。

  从眼下五品官的品秩更进一步,他还是觉得他大有机会的,但要说升到更高的官位,甚至入京为官,他自己都不相信他有那样的能力。

  钻营是一回事,会钻营也确实能给他带来一些好处,但不论哪个时代,真正能在官场上站在金字塔顶端的,还是最有本事的一群人。

  所以庄士恒必须爱财,起码应该从庄家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现在有一个大好机会让他们这一房有机会继承庄家茶叶生意的大统,他肯定不会错过。

  之前庄家老太爷肯把几个番邦来的大客户交给庄文斌来接待,从侧面已经说明庄家老太爷对庄士恒这一房还是很看重的,要不然也不会明着抬举一个纨绔子弟庄文斌。

  只不过这样的待遇还不足以让庄士恒继承庄家家族当家人的地位。

  现在情况便不同了,庄士恒能通过杨怀仁让庄家的茶叶生意更上一层楼,那么他在争夺庄家当家人的斗争中,便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

  庄文斌也清醒了许多,不管他爹以前教育他的东西他有没有听进去,听进去又有没有真正去理解,但今天经历了这些之后,他也有了一种忽然开窍了的感觉。

  男人嘛,总是要有所追求的,而男人追求的东西也并不复杂,无非是财色权势。

  庄公子以前只在意财色,现在才明白权势对他,以及对他们整个庄家的作者在哪里。

  面前的杨怀仁其实和他是差不多的年纪,可人家现在是什么地位?人家的一句话又有多么重的分量?

  以前蠢不明白,也没有心思去想,可现在他懂了,而且懂得很彻底。

  庄公子其实还有些后怕,后怕如果杨怀仁骨子里如果不是个生意人,他们庄家又不是江南的大茶商,杨怀仁会不会给他机会。

  说不定他现在已经被整治的没有人样了,丢掉小命都是有可能的,想起刚才他手下四五十人被人家两个人打的屁滚尿流满地找牙,想想就觉得自己太蠢了。

  其实到现在,父子二人也没搞清楚杨怀仁为什么突然对茶叶生意来了兴趣,还偏偏只做外贸茶叶的生意。

  庄士恒心中有个理由,可又不是那么太有说服力,但他知道有些事他这种层次的人没有必要去知道,更明白知道的越多不见得都是好事的道理。

  所以他极力劝慰自己,有理由就好了,大人物的事情,从来都是不好理解的,所以他笃定了心思,一定要把杨怀仁交代的事情做好,其余什么原因和代价,他一律不想继续琢磨下去了。

  杨怀仁也喜欢他们这样的性格,事情能做好了才是有用的人,想太多想太透彻的,反而容易被事情所反噬。

  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许就是这么个意思。

  庄士恒和庄文斌见事情有了结果,便告退了,杨怀仁站起身来,就算是用很高的礼遇送了他们。

  再坐下来,莲儿、王明远和羊父也坐不住了,特别是王明远,他知道有些事女儿能看明白,他却看不明白,不明白对他来说其实是好事,所以也跟着女儿告退。

  杨怀仁也知道有些事不需要让别人一起跟着他操心,也便让莲儿继续领着岳父和亲家公继续游湖。

  圆葱领着两位侍卫把门从外边一关,雅间里只剩下杨怀仁、老和尚和老道士三人。

  杨怀仁也早看出来老道士眼睛里的疑惑,拿起酒壶帮他斟了一盏酒,笑问道,“真人可是有什么问题要问我?”

  笑天老道笑得很奇怪,不过他还是开口了,“听刚才的王爷的意思,是想用这种方法来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杨怀仁很佩服老道士,这种事一般人还真很难领会到事情的本质,老道士虽然没有全部猜到,也起码猜对了大方向。

  杨怀仁并不觉得老道士知道了他的计划会怎么样,甚至冥冥之中他感觉凭老道士的智慧,他或许能提出一些不同,但对他来说是有益的意见来。

  毕竟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很多事情他都是一个人在想,在尝试,至于能不能起到他预想中的效果,能不能得到一个让他满意饿结局,他也是不能保证的。

  所以杨怀仁相信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道理,不论是老道士还是老和尚,他们从做人经验或者宗教思想的角度提出来的意见,杨怀仁也会去听,却思考。

  然后用他们的话中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去修正他的计划和实施方式。

  他尴尬的笑了笑,问道,“真人觉的呢?可行吗?”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