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0章:顺化渡(上)
八月初的中原依然还留着夏日的炎热西北的顺化渡这里却已经刮起西北风了。
这天的风依旧很大人站在空旷的野地里会感受到砂砾划过脸庞的感觉。
黄色烟尘总是一阵阵的飘过挡住了人的视线。
已经是过午守在渡头的孙掌柜的左手打着扇子右手端着一个小号的茶壶伸着脖子向西北方向望一望然后失望地坐回来对着茶壶喝一口茶水。
西北之地嘛总是缺水的天上很少下雨地上就干燥得开始龟裂加上风一吹那沧桑的感觉便让人心里发慌。
地缺不缺水其实不打紧反正这里的土地很贫瘠就算种上粮食一年也打不了多少分量所以地枯不枯的也没人在意。
地上缺水人也跟着缺水别看临着黄河但照样是缺水。
倒不是打不出井来可井水的水量不算很足而且那个味道还发苦。
就说孙掌柜喝的茶水就是从黄河里打的水井水要是煮了茶那这茶就没法喝了。
黄河水是不苦的黄河中游的水也不像下游那样和黄泥汤子似的多少还能看出来原本的颜色。
只是这样的水打上来也要在大缸里沉淀上三天等两指厚的黄泥全部沉淀了上层的清水才能用来喝。
孙掌柜又举起小茶壶喝了一口显得很着急按说今天就是约定的日子那十几个派出去的管事该带着不少牧民拉着他们几年剪下来的羊毛运回来了。
其实早在三天前就回来一个管事给孙掌柜说了半天说是带回来近两千人以及这些人押送的羊毛。
足足有一百万斤!
孙掌柜其实并不算太吃惊甚至这么点羊毛还不够东家所需数量的十分之一。
但羊毛这东西和其他的货物还不太一样就说粮食吧一百万斤算算也才一万多石那也没有多少。
可一百万斤羊毛不论牧民们用什么方法去打包光是体积就是粮食的几十倍不要说把这么多羊毛再转运回东京了光是眼下要储存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好在顺化渡城里的地有一半是被杨家买下来的货场有的是孙掌柜还临时又从别的商家那里租回来不少货仓一百万斤羊毛算算应该能储存得下。
孙掌柜的很重视这件事这段日子的准备搞得全城都知道杨家的商行在准备收购羊毛。
其他商家搞不清楚杨家收购羊毛是用来做什么的在他们的意识里羊毛就是用来擀毡的。
蒙古人最会擀毡其他的部族擀出来的毛毡质量就差一点不过毛毡这东西不值钱他们在顺化渡放消息说一文钱一斤收毛毡有的是牧民上赶着来送。
不过其他商家倒是不太奇怪杨家商行收购羊毛的事情因为在大宋几乎做买卖的都知道一个叫杨怀仁的人要么是搞出点什么新鲜玩意儿来赚了大钱要么就是使劲地败家。
杨家忙活起来了那些做的生意是季节性的这时候还不算忙的商家大概是为了和孙掌柜的搞好关系还免费送了自家的伙计过来帮忙。
连顺化渡的县令刘大人也郑重其事的把县衙里仅有的六个捕头和七八个小吏都带来了也说是来帮忙的。
其实孙掌柜觉得刘大人很好笑就算要要巴结自家主人也没必要做这些事因为顺化渡的县令说是县令其实治下笼共也就几百户人好像怎么干都没有多少前程。
就这几百户人家还大都是从中原过来做生意的商户。
说起顺化渡这里原本连个县都不是顺化渡以前在西夏的时候就真的是个渡头而已。
黄河这一段上前头五百里加上后边五百里都没有合适当渡口的地方所以这里自然而然成了渡过黄河最佳的地方。
以前从顺化渡渡过黄河的就是那些做买卖的商队顺化渡的渡头用来过河在渡头往东五里地形成了一个小镇子这就是顺化渡了。
后来西夏完了宋朝接收了顺化渡的治理开放了商贸顺化渡才真正成了一个县。
当初为了安抚辽国把西夏东北边很大一块地方给了辽国作为利益共享顺化渡就成了大宋的一座边城。
这就让顺化渡从一个小小的渡口变成了一个类似外贸口岸的地方在这里做生意的对象其实就是那些辽国西边的各个部族。
牧民们的生意其实不大真正大的生意都控制在契丹人手里再就是走丝绸之路北线的一些西域商队了。
作为边城大宋边军在这里驻扎了一千兵马说起来这一千人几乎快占了顺化渡人口的三分之一。
原来的镇子不便于防御于是边军以镇子为中心用黄土夯起了一圈四四方方的城郭。
城郭不高大约有两丈的样子这么低的城墙其实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真打仗的话是屁用不顶的但有城墙却很容易给来往的商人带来不少信心。
顺化城以北和以东二十里外大宋的边军又建立了十几座土堡每个土堡可以容纳百人平时也就留下三四十人作为岗哨罢了。
但从有了城墙以来顺化渡就从来没出过什么事连小贼都没有几个大概是这地方太偏了像点样的贼嘛估计也看不上这里。
可今天的顺化渡不一样差不多半城的人都来到了渡头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大家也跟孙掌柜的一样不时的面向西北方向一副翘首以盼的样子。
可惜的是盼了很久眼看着太阳向西而去了除了偶尔被风掀起的沙尘什么都没有盼来。
孙掌柜的也不知喝了多少壶茶了又屙了多少回尿他的心情变得焦躁起来。
他扭头冲着那个早先回来报信的管事嘀咕了一句“唉你说三天前大队人马就到了黄河边了怎么现在还没到呢?”
那管事站在他身边还在脚下垫了快冬瓜那么大的土坷垃好似没听见孙掌柜的和他说话似的没有半点要搭理的意思。
孙掌柜的哼了一声“哎哎问你话呢!”
却听那管事忽然大叫道“掌柜的!你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