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不良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五章 雪山绝谷(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突厥骑后方,有骑手不断向空中抛射着箭雨。  这是突厥人独有的战法。  藏在后列的百余人,乃是突厥人的射雕手。  远距离用抛射,到了近距离,前方的突厥重甲骑做肉盾和刀锋,既杀敌,又挡住敌人的冲击。  后方的射雕手则看准机会,不断用手中重弓,瞄准吐蕃人中的将领,逐一点名射杀。  什么叫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这便是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马嘶声,人吼声,怪兽般的轰鸣声。  还有道般冰川暗流那持续不断的冰棱碰撞声。  战马的蹄声,一切声音混杂在一起。  “破~!”  前方的阿史那道真,陡然觉得浑身一轻。  眼前一蓬血雨绽开,浇了他满头满脸。  一身明晃晃的铁甲,瞬间变做了血甲。  向前狂奔出数十步后,他才有空用左手在覆面的面具上抹了一把,扭头看去,早已将吐蕃骑穿透。  吐蕃骑的骑兵阵型,险些崩散。  中间被唐骑凿穿的地方,形成一道巨大的沟壑。  “兜回去,兜回去!”  阿史那道真厉声吼道:“再来一次,就能将他们粉碎!”  轰隆隆~  马蹄拍打着地面的冰棱。  碎石泥浆飞溅。  一千唐骑随着阿史那道真,兜出一个大大的圈子,方才兜回来,向着聚拢的吐蕃骑,发动第二次冲锋。  重甲骑与轻骑不同,转弯半径必须足够大,才能提起马速,才能将重甲战马的冲击力,完全发挥出来。  眼看着唐骑即将如热刀般再一次插入吐蕃人的胸膛,突然——  呜啦~  眼前的吐蕃骑轰然崩散。  是真的崩散了。  没有建制,也看不出组织。  像是砸碎的水滴,四溅奔逃。  化整为零。  这个变化是阿史那道真万万没想到的。  对付一个整体的吐蕃骑,唐骑可以发挥铁锤砸铁锭的战术,一锤接一锤的砸向对方的军阵。  现在吐蕃的阵势直接崩溃了。  每一个吐蕃骑都掉转马头,亡命的逃向前方的雪谷,这还怎么打。  但阿史那道真的呆滞,只是一瞬,他的临机反应极为迅速,厉声道:“追,不要放跑了,能杀多少,就杀多少!”  “喏!”  冲锋的号角声吹响。  一千唐骑在阿史那道真的率领下,战意沸腾。  如一把出鞘的刀,狠狠追着那些吐蕃人的屁股劈砍。  只要跑得稍慢的,便被唐骑追上,被马槊给捅下战马。  迎接他们的,是上千唐骑,两千余匹战马,凌乱如雨的马蹄。  碗口大的铁蹄落下,轰鸣之后,地上的吐蕃兵,早就不成人形,被踩得稀烂。  这便是战争。  阿史那道真甚至连眉头都不曾动过一下。  他的双眼牢牢盯着前方的吐蕃人,不断追逐,不断超越前方的敌人,将其一一刺落下马。  这个过程,令他奇异的想起了小时候。  那时阿爷带着他一起找猎,有一次发现一个狼窝子。  他跟着阿爷和几名亲兵冲进去,里面的大狼呜的一声冲出来。  结果被阿爷一箭射死。  射下的小狼崽子四散奔逃。  阿爷带着他追逐着小狼,一边追,一边放箭。  将那些小狼崽子一一钉死在草地上。  多少年了,不知为何,在今天却想起了小时候的事。  眼前有些温热。  阿史那道真抹了一把,一手热血。  也不知是哪个敌人的。  追逐只持续了不到盏茶时间,便停止了。  吐蕃人丢下了数百具尸体,剩余骑士一窝蜂的冲入了雪谷中。  就在雪谷前,阿史那道真一个激灵,厉声道:“停!”  马上的骑士下意识勒紧马疆。  战马长嘶着,又向前奔出数十步,这才渐渐停下。  阿史那道真抬眼看了一下前方的地形,背后隐隐渗出冷汗。  “将军,敌人逃进去了,我们……”  “别说话。”  阿史那道真揭开覆面的面甲,一双眸子带着凌厉的审视之意,左右观察着。  两边都是高耸的冰山雪峰。  这就是地图上标注的大雪山了。  不到实地,实在不知,这座雪山居然从中一分为二,当中裂出一个巨大的雪谷。  “兵书上说,这种地形叫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阿史那道真喃喃道:“这种山谷地形,如果我们贸然冲进去,敌人万一设伏,后果不堪设想。”  “那我们等总管他们来了再说。”  “唔……”  阿史那道真道:“速派斥候去告知总管。”  ……  黑色的印戳,在苏大为的手指尖轻轻旋转着。  听着斥候回报,骑在龙子背上的苏大为微微点头:“道真现在用兵纯熟了,对了,他熟读《三国》当知诸葛孔明火烧司马懿的故事。”  他说的是《三国》里,计划亮六出祁山,设计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最后将准备好的易燃之物点燃,要把司马懿和魏军烧死在谷中。  李博和王玄策、安文生此时正在苏大为身边,李博含笑不语。  王玄策欲言又止。  只有安文生,撩起眼皮讽刺道:“阿弥又在说笑,那边是雪山冰谷,哪里有什么火能烧起来。”  “火虽烧起来,但地形不熟,这种关隘险地,不经斥候探明,哪能轻易进入,万一大军进去,敌人在山谷两头一截断,岂非瓮中捉鳖?”  “你这么说倒也形像。”  苏大为把印戳收起道:“传令加快速度,快点追上道真,总觉得吐蕃人没这么简单。”  “报!”  “总管!”  “我要见总管!”  前方,又有数名斥候疯狂打马过来。  被队伍前方的斥候拦住,对过口令,验过正身后,方才穿过骑兵军阵,来到苏大为面前。  “总管!”  带着的一名斥候,神情惶恐,在马背上向苏大为叉手道:“总管,阿史那将军,率军冲入雪山谷了。”  “什么?”  苏大为心中突地一跳。  附近的将领方才还在有说有笑,瞬时鸦雀无声。  “出了什么事了?道真刚刚不是说他在谷外等候?怎么又进去了?”  苏大为骑在龙子背上,神色不变。  但是熟悉他的安文生和李博等人,已经从他略显低沉的声音里,听到一丝压抑的怒火。  苏大为对这一战极为重视。  战前甚至召集众将,开了一次动员会议,言及此战的意义,关系大唐兴衰根本。  河西之地,乃是大唐的根本利益。  在会上,他还曾言令诸将,必须要按军令行事。  不可有任何疏忽。  阿史那道真方才才被总管夸了一声用兵纯熟,结果一转眼就率军入了险地。  总管不怒才怪。  “究竟出了什么事?”  安文生看了一眼苏大为,向脸色发白的传信斥候问。  “是……是赵胡儿。”  ……  薄薄的寒雾,如云烟般凝结在雪山谷中。  山谷入口缓缓出来一队人。  正在下马休息的唐军骑兵,以及更远处打扫战场的吐谷浑仆从立时警觉起来。  待这队吐蕃人走得近了,阿史那道真和身边的兵卒才看出来,那是数十名吐蕃人,骑着马,当中一辆马车,马车后似乎堆着箱子。  那些吐蕃骑手,簇拥着马车向这边走过来。  “上马!”  阿史那道真一声喝叱。  翻身上马。  身边的骑士,更远处休息的唐骑,几乎同一时间,翻上马背。  天天在马背上生活,早已融为本能。  只有骑在马背上,才能带来安全感。  才能进可攻,退可走。  这伙吐蕃人人数虽不多,但须提防敌人有诈。  近了,更近了。  涌过来的吐谷浑轻骑中,萨托丁轻骑驰到唐骑附近。  他站在马背上,伸直了脖子多看了几眼,变色道:“弓仁,那是论钦陵的儿子弓仁!”  乌延达不知从哪里骑马出来,失声道:“方才与唐军作战,吐蕃军就是弓仁率领的,他居然有胆就带这么点人……”  “老乌延,注意你的用词,要说我军!”  萨托丁不阴不阳的刺了一句。  乌延达转头向他怒瞪一眼,却是忍住没有说话。  方才的追击中,萨托部的人虽少,但表现却比乌延部好上不少。  这让萨托丁说话也多了些底气。  他们俩说这些话,当然也是想向唐军在场的主将,阿史那道真邀功的意思。  你看,我们认出了吐蕃人的大将。  只要抓到此人,以弓仁做为论钦陵儿子,禄东赞孙子的身份,那还不是大功一件?  一想到这里,乌延达和萨托丁暗自对了下眼神,彼此看出对方眼里的野心,俱是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出乎萨托丁的意料,阿史那道真并没有接他们的话,而是目光笔直的盯着马车上的人。  不是弓仁,而是在弓仁之后。  马车上立着一根粗大的木柱十字。  此时此刻,一个赤裸着上身,好似奴隶一样的人,被绑在木架上。  不,不是绑上的,而是被人将双掌,双脚,用长长的铁钉钉在木架上。  鲜血从伤口,顺着木架蜿蜒流淌。  那人的头颅低垂,头发蓬乱垂下,遮挡住了面庞。  一时让人看不清身份。  但阿史那道真无视迎面过来的数十名吐蕃人,甚至都无视了吐蕃大将弓仁。  一双眼睛,死死的盯在那名奴隶的身上。  久久,当马车晃动,微微露出对方的胸膛时。  阿史那道真的眼珠子红了,因悲愤而变形的声音,从他的喉咙里迸出:“赵、胡、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