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转折
一队骑兵在关中广袤的平原长驰骋着队列当中除了那一杆表示所属的三色旗帜之外另外还飘荡着一杆“荡寇校尉张”字的将领旗帜正是张济。
在雕阴修整了一天张济和张绣便在关下分头行进了。
张绣虽然知道此行凶险但是还是带着五百人先行出发拿着斐潜给的图册去走那一条赵云曾经走过的山道。
先不说其他首先张绣要在山路之间找到那一条山道其次在山道之上如果对方有所防备那么只需要两三百的兵力就可以打一个像模像样的伏击战一旦被伏击也就等于是彻底失败甚至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张绣表现得很淡定但是张济依旧很是担忧不过张济还是忍着什么话都没说。张绣是张济的族子严格来说并不是直系的亲属然而这么长时间下来张济也就将张绣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般眼见自家的孩子单飞了老一辈的心中多少也有些难言的滋味。
带着骑兵在平地上驰骋看着大地飞快的向后退去。这是张济最喜欢的状态但是他并不明白为何斐潜交代了一个奇怪的任务只不过再奇怪的任务也是需要去完成的……
雕阴城头之上斐潜远远望着关中心中也是不断的在琢磨。头顶上旗帜飘扬在寒风当中哔啵作响。
天气越发的严寒起来今年的冬天比起去年来的更早也更为寒冷。
凌冽的北风仿佛甚至可以吹透铁甲渗进身体当中一般就算是加了一层的细绒毛衣也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
要是有棉花就好了……
鸡毛鸭毛的脱硝工艺还不过关穿鸡鸭绒毛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时常翻晒也很容易生虫像斐潜这样需要长期在外不方便洗换的还是比较成熟一些的羊毛制品比较合适。
什么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关中也不例外。
这一片土地最大的价值便是从前秦就开始的修建的一整片水渠灌溉系统经历了几百年依旧还是非常的好用提供给关中土地源源不断的水源补充让整个的关中拥有了大量的良田。
只是可惜现在还不是自己出面完全占据关中时机……
不过么单单借着这个机会取一个左冯翊将关中和弘农隔离开来还是必须要进行的否则等待杨彪和赵温联起手来恢复修养生息几年之后必然成为斐潜的极大威胁。
至于京兆尹和右扶风最佳的状态就是让种邵和赵温一人占据一个然后这两个人相互争斗给斐潜稳固消化阴山争取时间。
所以徐庶得知斐潜有这样的决定之后便没有等斐潜的到来而是率先带着三千多人直接奇袭潼关……
三千到五千差不多就是一个不错的将领可以直接指挥的最大兵力了。再往上增加就必须分兵并且还需要副将协助统领和指挥。
很多人对于上万人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存在于脑海当中就像是耕田的农夫农妇们讨论皇帝会怎么生活一样只是依据自己经验去臆测。
实际上古代战争当中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繁琐得要死……
为何在古代战争当中尤其是三国总是会出现被断了粮道的情形其实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能通过辎重车补给的线路就那么几条不是这一条便是那一条反正辎重车就是四个轮子怎么也不可能多两个翅膀直接上天。
而且大军为了储备粮草一般都会在前沿阵地的侧后方修建一个专门转运的基地明明知道这样是一个极大的弱点却依旧不得不继续这样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粮草这个东西如果不一次运大量过来不在前沿修建这样的转运营寨那么大军在下一批粮草到来之前就有可能会饿肚子……
千人级别的部队好说一旦超过万人作战之时单单粮草一个月就要消耗一万八千石这个还是步卒若是像斐潜这样的骑兵则是还需加上草料和豆料那么一万骑兵一个月就意味着要消耗至少六万石的粮草数目!
斐潜也想直接刷一个十万二十万的兵力然后从北到南不用考虑粮草补给不用考虑器械损耗直接一路推过去完事……
但是明显是不可能的。
战场之上便是如此所谓大军压境其实也就是一个个小战斗组成了整个庞大的结构体系动辄十万二十万的所谓大场面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个笑话。
巨鹿之战项羽几万人灭掉章邯王离四十万大军。
赤壁之战曹军前方营寨起火后面二三十多万军队就自行崩溃。
刘备的夷陵也是。
北魏尔朱荣几万灭葛荣几十万大军也是靠偷袭。
土木堡之变明军二十多万人被几万瓦剌骑兵轮着上……
兵多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
斐潜现在兵力也并不多但是只要这些兵出现在战场上最为关键的位置和关中主要是由长安禁军和临时征募的普通步卒相比就像是一把钢刀和一个巴掌的区别虽然可能都会疼巴掌打了最多红一片但是钢刀却会要人命!
斐潜默默的站在城墙之上眺望着远方就像是看着关中的土地琢磨着自己这一把钢刀究竟要扎在何处。
现在就等着前方的消息了。
就像是两个人搏斗只有对手动起来的时候才有更多的破绽露出来也才知道那些是真的那些是之前假装出来的……
………………………………
粟邑县城。
也是站在城墙上巡查城防的赵温皱着眉头有些发愁。
粟邑的滚石檑木的存量几乎是等于没有虽然赵温已经派出大量的兵卒并且调动了城内的百姓一同去周边砍伐和挖掘但是没有多少趁手工具情况下这些物资的积累依旧非常缓慢。
但是不管怎么说毕竟还是取得了粟邑这让赵温心中多少轻松了一些。
至少自己驻扎在粟邑这个点上征西将军就不太好进军长安。大军开进重要就是补给线的安全粟邑便是卡在雕阴至长安的官道补给线上……
对于关中而言赵温更担心的是征西将军斐潜的干预。
种邵那个一个年老体衰的家伙赵温还不放在眼里。要不是赵温先要和几个关中士族取得默契早就找个机会动手了。
这一次的发兵的钱粮自然也是这几个士族提供出来的要不然在长安附近的耕地收的拿三瓜两枣的好感些什么?
有了支持自然也要有所回报赵温答应这些士族将来等他掌控关中之后会售卖一些土地给这些士族当然这个价格么自然就是半卖半送的性质了……
反正这些也是那些逃离了关中之人的土地也算是无主之地了让给这些士族赵温也不用自己掏腰包何乐而不为呢?
前提是斐潜不插手。
赵温还记得当初西凉李郭二人霸占朝纲的时候就是因为斐潜的骑兵突然出现在关中瞬间就改变了整个的局面……
对于斐潜手下的骑兵赵温真是羡慕嫉妒恨什么感觉都有。
西凉兵一走关中的腿就短了一截。
没办法。
骑兵太难养了。
就算是赵温有心但是战马来源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周边士族多少贡献了一些给赵温凑起来倒也能凑个一千多但是这些骑手么……
也就凑合着用吧。
这两天赵温将手头上仅有的这些骑兵斥候都派出去老远为的就是今早探知斐潜的动向。
因此此时的赵温心中既是期盼期盼着早些能够得知斐潜军队的动向同时又担心如果斐潜的兵势太大自己能不能守得住等到夏牟或是杨彪的支援……
正当赵温思索着的时候忽然几骑从北面急急奔来!
赵温凝神一看心中不由得猛地一跳因为他看得在其中一人的左肩上颤巍巍的插着一只白翎箭鲜血已经染红了一片!
“……来了!来了!”扑到城下的几名斥候滚下马来狼狈不堪的叫道“百里在北面百里左右我们碰见了征西的骑兵!一个照面小黑子就死了!小黑子就死了……”
“征西来了有多少人马?”赵温皱着眉头按压着火气沉声说道。尼玛什么小黑子老子管你小黑子死不死给老子带回来消息才是最重要的。
“……好多好多!比我们多得多!”这个原本是坞堡内的骑术好手现在刚刚转职为骑兵斥候的家伙语无伦次的叫道。
赵温阴沉着脸要不是担心损伤士气甚至连让人将这几个没用的家伙拖下去砍了的心都有了。
幸好不久之后后续而来的原本长安禁军的其他骑兵斥候带来了最新的消息征西将军的部队出了雕阴大约八百骑兵正往粟邑而来!
“可是征西将军统领?”赵温急急追问“可有看见征西将军旗号?”
“回禀使君未见征西旗号只见一个‘荡寇校尉张’的旗号……”斥候回答道。
闻言赵温莫名的松了一口气:“来人速速传令让周边的兵卒全数回城!拉吊桥关城门!”
百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也就是一个时辰左右的事情而且又是跟在赵温斥候身后来的因此没有过多久赵温就看见北方掀起高高的尘土如同一根巨大的烟柱一般滚滚而来。
“全体戒备!弓箭手列队!”赵温高声喊道然后左右看了看不由得又喊道“箭矢呢?怎么就搬上来就这一点?城中库房当中不是还有万余只么?快快搬来!”
万只箭矢听起来挺多但是实际上分到人头上一个人也就二三十只的数量撑不过一个时辰就能全数射光!
但是也就只能是讲究用了毕竟箭矢虽然是守城利器但是这个玩意不管是箭头还是箭杆制作起来都比较麻烦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因此除非领军的将领实在是粗糙到一定程度或者说被逼到绝境一般来说都不会随意的砍根木头或者是砍下竹子就随意削削当成箭杆来用。
弓箭手已经被训练成为了射击固定重量的箭矢如果粗制滥造的箭矢重心不是靠前一些的射出去之后就会乱飘要想射到人真的是要靠运气了……
杀伤力不足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也会浪费掉许多攻击的机会毕竟人的体力都是有限的每开一次弓都需要花费体力如果不能给予杀伤也就是等于白白消耗毫无价值。
“回禀使君!城中箭矢尽数于此!”一名军侯禀报道“仓禀当中只有上面几层是新制的箭矢其余的都是早些年头的陈朽之物不堪用了……”箭矢如果不使用也会逐渐的腐烂就算是刷上漆也撑不过几年毕竟箭头也是铁制的会生锈箭杆什么的都有缝隙潮湿和虫子对于箭矢存放来说都是致命的。
“……知道了先戒备吧……”赵温气结却也无奈眼见北面而来的骑兵越来越近也顾不得再说其他了便只能是先顾及眼前再说。
在这个时代骑兵就是向来就是战场之上的王者当骑兵集结在一起滚滚而来的时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震撼和威慑。
马蹄踩踏着大地数百骑兵在那杆三色旗和“荡寇校尉张”的旗帜之下散开了一个扇面徐徐而来。离得近了都可以看见这些骑兵长枪上的红樱飘飘铁甲粼粼人马喷吐着白气如同一个巨大的怪物一般张牙舞爪的带来死亡的气息。
粟邑城头赵温手下的兵卒当见到这一幕的时候都不由得有些骚乱起来得了军侯曲长的前后奔走才渐渐的安静下来。
“……这征西将军的骑兵啊……”赵温紧紧的盯着轻声喃喃的念叨着不知道是真的这么想着还是说在安慰自己“……果然真是不凡……不过要攻城么……呵呵……难倒你们还能飞上来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