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六百七六章 电影院怎么赚钱?
想要知道咱应该做什么,贾鸿渐觉得先要了解一下电影院是怎么赚钱的,知己知彼百战不待嘛!调查了一下贾鸿渐得知,这美国院线通过历史更久的运行,逐渐确定了浮动、灵活、激励充分的分账机制,通过分账比例这种价格信号激励片方生产制作更多大片、系列片,亦依此“价格信号”激励院线和影院更长久地放映影片。除了票房收入,院线和影院的另一重要收入来源是食品、饮料和广告收入,根据资料显示,近年来美国放映业的票房收入约是食品、饮料收入的2.2~2.5倍,但后者的利润率远远高于需要与多方分账的票房收入,因此实际上食品、饮料是院线和影院的第一利润来源。我国院线发展至今,在这方面的表现与美国院线仍有较大距离,以12年上半年院线排名第四的大地院线为例即可印证——其票房收入是食品与广告收入的八倍以上!
对于主营电影放映的院线来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自然是票房收入。在美国电影的排映安排是由各影院单独与发行商商定的,而票房的分割也是如此。影院和发行商通常会签署两种协议,一种协议是长期的框架性协议,另一种则是每部影片上映时单独的“影片租赁”合约。这种合约会根据具体影片的放映做出各不相同的安排。但几乎所有的影片放映协议都会包括以下几项条款:影院固定成本。指影院的经常性成本,包括租金、维护费、公用设施的花费、劳力成本、设备费用、保险等。其数额放映商一般会和发行商基于电影院的地理位置、银幕数量、座位数量及电影预告播放情况等安排商定一个固定数额。
电影租金:发行商占票房毛收入的份额,通常会随着放映时间发生变化。并规定有保底份额。映影院数量:将上映这部电影的首周上映影院数量。保证上映周数:影院保证上映这部影片的周数。此外由于影院的票房收入需要与发行商进行分割,但餐饮收入则不必,于是放映商就比较坏的倾向于拟定较低的票价吸引更多的观众。因此,发行商往往会要求在放映合约中规定具体的票价,且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三种不同的票价。通常包括成人、儿童和老人,也会规定特价票的最高折扣,但由于规定最低售价在美国并不合法。会涉及到价格垄断等等问题,所以这些价格表面上往往由放映商提供。以规避相关法律。目前,美国电影的平均票价约为7.96美元。
在这些条款中,最关键的自然是放映方和发行方对票房的分配方案。一般说来,放映商对票房收入的分割大多采取阶梯式递减制。即其从票房收入中扣除影院固定成本后,再按照逐周递减的比例将票房返还给发行商。在主流影片上映时的第一周,扣除放映商相关支出后,发行商通常可获得90%的票房收入,放映商获得10%或更少。接下来,发行商可获得的票房收入每两周降低10%,而放映商相应地增长10%,放映愈久能获得的票房收入比例更高。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主流发行商通常会要求分成保底,即每周所获票房收入不能低于总票房的一定比例,通常是首周70%。然后往后一周可以降低10%。
举例来说,假设某家美国影院要求的每周固定成本为1万美元,首周取得的票房收入为5万美元。按照扣除放映商成本后90/10分割制,发行商可获得90%,也就是36000美元。按照总票房70%保底制,发行商可获得35000美元。发行商这时会选择按照第一种方式结算。收获36000美元票房。到第五周时,票房收入下降为3万美元。这时按照扣除放映商成本后70/30分割制。发行商可获得70%,也就是14000。按照总票房50%保底制,发行商可获得15000。发行商这时会选择按照第二种方式结算,收获15000美元票房。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票房分配的比率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放映商和发行商需要依靠自己的实力与对方博弈,如果是重磅大片上映,发行商通常会占优势,甚至可以对放映商提一些特殊要求,比如提前支付一定的“保证金”。而好莱坞几大公司之外的一些小发行商则会在票房分割中占弱势,大约最后能分到票房的40%到50%之间。一些在艺术院线放映的文艺片,其发行商最后分割到的总票房则可能低至35%到40%。通常在电影上映前至少3个月,发行商便会与放映商协定好相关的事宜,包括上映的日期和时间段,要上映的场次,提供的座位数量,票房分配的比例等。
但这些协定并不是铁板一块,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空间,就票房分配比例而言,如果电影上映时的票房远好过预期或者非常惨淡,放映商可以要求发行商提供一定的“奖励”或“补贴”,发行商通常也会同意,因为毕竟他们与放映商之间是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但这种灵活性也容易造成一些纠纷,比如2004年好莱坞影星梅尔吉普森自组icon公司发行了大片《基督受难记》,放映商regal娱乐院线起初同意按照好莱坞大片的标准分割大致约55%的票房给发行方,但最后却只按照艺术片的标准支付了34%的票房,于是愤愤不平的梅尔吉普森发起了诉讼。虽然最后双方以庭外和解告终,但从中也可以洞察美国电影的放映商和发行商之间复杂的利益斗争。
在电影上映时。放映商需要向发行商及时提供票房的数据,但向发行商支付票房收入则比较慢了,通常要在电影下档之后的1-3个月。不过总的来说,放映商还是会老实地把钱交给发行商,瞒报票房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如今美国大多数电影院都隶属于规模庞大的院线,这些院线都是上市公司,受监管方和投资者严密的监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瞒报收入变得更加困难,绝大部分电影院都已采用联网电脑售票系统。发行商不但会委派第三方公司监控这些系统。在某些时候还会委托一些公司对售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如tns媒介情报集团的影院娱乐服务部就提供这样的服务,它们会按发行商的要求派人秘密到影院清点某场放映的观众人次。之后发行商则可以将这个数据与放映商提供的售票数进行对比,看是否存在瞒报票房的情况。
在票房收入之外,院线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是食品和饮料收入,而且由于这部分收入不必与发行商分割。且爆米花和汽水等的利润率甚高,可高达80-85%。因此食品和饮料收入实际成为了院线利润最主要的来源。如表25.2所示,据统计,2009美国院线的食品和饮料销售收入为38亿美元。而为了进一步挖掘这方面的赢利潜力,近些年来,美国各大院线采取了很多新的措施,如多开设柜台减少观众的排队等待,开设餐饮自助服务,观众自助选好食品饮料后再统一结帐。更有院线开始在影院开设正式的餐厅。而不再仅仅设一个小卖部卖一些简单的食品。
如美国最大的院线regal娱乐,从2007年开始便开设附有餐厅的高档影院,目前已开设5家。统一命名为,计划发展为一个高端的子品牌。而amc院线也计划将旗下约375家影院中的10%改造成此类影院。据美国影院主协会2011年初公布的数据,在旗下5750家影院中,已有400家影院设有餐厅,提供更精致也更贵的食物。影院的算盘是,对观众来说。可以在影院就餐,是比较节约时间的。如果价格合适,应该会受到欢迎。因此食物的价格并不会贵的离谱,如amc影院餐厅与院外的快餐厅食物价格相当,尽量不使观众因为价格而打退堂鼓。餐厅会布置的很有情调,墙上装饰艺术品,爆米花通常是免费赠送的,还往往配有吧台。
广告也是院线日益重要的一个收入来源。根据美国影院广告委员会的报告,2012年,其旗下会员影院取得的广告收入约为6.36亿美元。影院广告包括银幕广告和银幕外广告两种形式。银幕广告是指电影放映前播放的商业广告,2011年银幕广告取得的收入约占影院广告总收入的90%。目前全美电影院的银幕广告业务主要由两家公司垄断:al-dia和al-dia由美国前三大院线及其他伙伴共同拥有和运营,到2012年底时,覆盖了全美19700张银幕。而截至2013年3月覆盖了14200张银幕。相形之下,银幕之外的广告形式更为丰富,从爆米花、饮料的纸杯,到影院大厅里的陈列品,从批准促销员进入电影院向观众推销,到配合其他品牌举办商业宣传活动,都能成为电影院广告收入的来源。但总的来说,银幕外广告收入较为有限,仅占影院广告收入的9%。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收入来源外,为了应对放映业不景气的态势,各院线也在努力发掘新的收入增长点,例如充分利用影院的闲置时间段将场地出租。例如上面提到的al-dia公司便与各地的教会合作,出租影院的影厅用做星期天早礼拜,到2009年时已与180家教堂签约。不过总的来说,此类收入来源的规模相较于前几类收入仍是微不足道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