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坐而论道2
张儒笑道:“哎呀我等这个问题可是等了一段时间了奈何大家都太过矜持没办法我也只好憋着。
到了东南之后具体该如何处理问题那就是诸位的事情了。
今天叫诸位过来问了诸位意见之后便是要问诸位对策了。”
郭兴一脸赧然没认定一个人之前他可以缄口不言认定了一个人之后他做不到。
当然张儒这也只是打趣的话语不至于伤了郭兴的自尊心。
孟海侃侃而谈:“二位暂时没有意见那不才就先说说自己的意见。
公爷既然决定对东南官场动手那头一件事便是弄清楚东南官场的派系。明面上大家都没有派系实际上几乎每一个官员都是有派系的。
座师学师主考官曾经担当过这些职位的人都是有嫌疑的。
就算这些人本身不曾有贪墨行为可只要有人借着他们的名头行不法之事他们便脱不开干系。
这些人届时该如何处置是轻飘飘放过还是一视同仁这一diǎn公爷必须先现象清楚。
第二谁都知道东南官场等同于魏国公禁脔公爷就算跟魏国公私交甚密要在别人的后花园里栽种自己的青松只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一旦魏国公跟公爷之间产生嫌隙我等在江南将举步维艰。
第三江南官场盘根错节有地方失神、有富商大贾、有勋贵权臣、更有宦官。这些人谁跟谁勾结在一起谁跟谁有仇都是需要调查的。
不把这些事情做好很难对江南官场下手。
而且公爷还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查出一个贪官可能能够带出几十上百个贪官这是最头痛的问题。
官员俸禄本来就低这才是他们贪墨的根本这个根本性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谈。”
孟海说完之后咂巴着嘴看着张儒。
陈杨接口道:“孟兄说的额这些的确是不小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规整到一起之后就会变成更大的问题。
一旦下手便不会再有回头路走而没有回头路的我们便只能在一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京中官员势必大肆攻讦甚至罢朝来威胁陛下陛下压力陡增难免会骑虎难下。
一旦陛下难办咱们的东南之行只怕会胎死腹中。”
郭兴笑道:“二位说的这些问题只怕公爷早有妙计这些都是不用担心的。”
他倒是看得很开相对来说他对张儒的了解程度比另外两人要深一些。
从张儒籍籍无名到声名鹊起仅仅十年时间而这十年时间发生在张儒或者他身边的人身上的大事郭兴都有过一定的了解。
自从杜山白找他之后他便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所以他特意打听了张儒的不少消息。
不料张儒却道:“不瞒你们我现在是没有半分把握的。之所以想要整顿大明官场虽然不是心血来潮却也没有做过多的准备。
如果本公真的而已经准备妥当又何须要你们这些有识之士相助。”
这话让三人都皱起了眉头。
如果真的如张儒所说这般那他们这次还真不是傍上大树而是进了大坑了。
别说大明官场就是东南官场都是一个不小的坑。那么多年形成的习惯官员们没有高俸禄只能靠贪污去赚取养家的银子。现在张儒要杀住这种贪污之风却不从根本上提高官员的收入这跟太祖皇帝时期的剥皮实草何其相似。
不管是那些官员还是现在就坐在张儒身边的几个读书人都不希望再出现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情。
看出几人写在脸上的忧色张儒笑道:“放心你们都说要从根本上解决官员的俸禄问题我自然不可能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本公已上奏陛下请求从海运银子中拿出一成来贴补官员俸禄。至于勋贵那方面则是逐年减免。
今年是第一年暂时不能减免太多这些勋贵都不是吃素的一旦让他们察觉到什么风吹草动势必会鼓噪起来。
所以第一年不宜大动干戈。
现在整个大明的皇亲国戚不知道有多少每一个人都是伸手问朝廷要钱一个亲王一年的俸禄是一万石粮食十个呢?一百个呢?
至于其他的就要靠在座的诸位跟本公一同努力才行了。”
几人心中悬着的石头立马就放了下来只要能够把根本上的问题解决掉其他的到了江南之后见招拆招他们自问还是有diǎn能耐帮张儒解决一些小问题的。
郭兴问道:“公爷何时成行?”
张儒道:“再等等现在朝廷还没有确定颁布法令先看看各地藩王的反应再说。”
陈杨惊道:“公爷是怕”
张儒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可意会不可言传。”
大家都变得心事重重从定国公府出来之后陈杨和郭兴走在前面孟海一个人走在后面。
前面的两人刻意放慢速度等着孟海等他到了身边之后郭兴问道:“孟兄有何高见?”
孟海猛然抬头目光闪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也是一次挑战。成功了飞黄腾达失败了身败名裂二位可真的想好了?”
郭兴摇头苦笑:“暂时没有完全确定说实话这个机会我真的不想就这么放掉。因为下一次机会到来的时候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唯有陈杨立场十分坚定:“定国公看得起准备用我我便要物尽其用。不管二位是怎么想的反正既然我已经上了船我就不打算下来了。生死也就一搏苟活没有乐趣可言。”
孟海和郭兴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诧的看着陈杨。
各怀心事的三人分开之后陈杨回到家中便开始准备一切而郭兴则是去找自己的老师问道孟海回到家中闭门不出也不知道在家里干什么。
两次大朝会之后皇帝那边基本上已经给出了答案内阁也已经票拟结束只等大朝会再次开始便公布结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