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唯一战胜国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26章:二十年发展纲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亚洲内陆地区,有大片的沙漠,这些沙漠中有有绿洲。

  而以天山山脉一系的西部地区,这里的沙漠会少很多。

  西北军区正是从天山山脉以西地区展开进攻,在控制了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后,直接从乌兹别克斯坦地区攻入土库曼斯坦。

  中龘华帝国陆军的大举西进,牵动了世界的眼光。

  其中英国最为忧虑,因为中龘华帝国陆军攻入土库曼斯坦之后,将与英国殖民地伊朗和阿富汗接壤。

  同时,中国将对印度殖民地呈现出一个包围势态。

  东有缅甸果敢王国,北有中国西藏,此时西部,中龘华帝国又扩张到了土库曼斯坦地区。

  但英国对于大举西进的中队,却没有任何制止的理由。

  首先这些国家是苏维埃国家,虽然通过中东的铁路可以将物资运到这些苏维埃国家,但双方并未建立联系。

  为此,英国能做的只是沉默。

  ……

  4月,随着春季的到来,积雪开始融化了。

  中龘华帝国以无比效率的速度,连续攻占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两个地区的各大主要城市。

  如果要使这片地区迅速安定下来,最理想的办就是建立一个傀儡政权,然后对当地的民族进行统治。

  但显然中龘华帝国高层没有这个意图和打算。

  当刘效国被派遣指挥这场战争的时候,他就猜想到了那些人的命运,因为他是专门干这档子事的。

  他就是某些‘官员’,经常导致当地人口大面积消失的‘官员’。

  x光政策已经被刘效国运用得很熟练了,但刘效国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南洋共和国总统许垣所采取的那些措施,对他来说极有学习意义。

  因为通讯的不发达,信息传递的不彻底,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地区的人民很难团结起来。

  刘效国开始组织当地人民修建公路,以确保大军的供应能够跟得上,但修建这些公路的过程中,某些的‘官员’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很多年后,在亚洲内陆地区已经很难找到一些民族的身影了,全是这些官员做的。

  而此时,中龘华帝国的军队已经把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包围了,随着开春的到来,两个山地师和四个步兵师也攻入了这片地区。

  到四月底,中龘华帝队终于是控制了整个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这片地区,已经推进到了里海西部。

  中龘华帝国的铁路和公路也在紧急向这片地区修筑。

  ……

  巴黎和会召开了两个月也结束了,以国获得大部分赔款而告终。

  德国为此需要支付大笔的赔款,这为战争埋下了种子。

  国总龘理也看出了这一问题,他说:“这不和平,而是休战二十年。”

  事实上按照原定的历史,战争没有等过了二十年就爆发了。

  促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是英国,他们为了平衡欧洲陆权,没有让国如愿得到西德的工业区,这也就是说,德国的力量并未遭到多大的削弱。

  西线战争都是在国和比利时境内爆发的,德国的工业区并未遭到摧毁,这给德国日后的崛起提供了保障。

  夏钧则乐得看见如此,并且制定了一个挑动德国发动战争的计划。

  随着前线的一个个胜利的消息传回国内,中龘华帝国国民表示很淡定,没有在报纸上多加渲染。

  对于欺负这样的弱小国家来说,自然是沉默比较好。

  但国民心中,显然有窃喜之意。

  打了胜仗,这是每一个国家的国民都乐意看到的结果,至于打了败仗,那结果就比较严重了。

  因为打了败仗,国民都不愿意再让亲人上战场送死,所以革龘命就会爆发。

  说白了,战争这个东西,国民可以迁就,打上几场败仗也没什么,但不要一直失败,失败到国民对胜利都没有了信心之后,也就无人愿意上战场去了。

  若是国家能打胜仗,尽管很不愿意看到亲人走上战场,但起码形势很乐观,不一定死的就是自己的亲人。

  而且参与战争还有一些好处的话,那就更会支持战争了。

  不过此时的中龘华帝国国民也是有正义口号的,那就是为了压制苏维埃政权的扩散,才发动了这场进攻。

  在道义上是有优势的。

  世界舆论对于中国发动的这场战争,毁誉参半。

  有的认为中国具有极大领土野心,此时正在不断的向外扩张,西方国家应有足够的警惕。

  有的则认为,中国进攻苏维埃政权,是在扼杀无产阶级革龘命扩散的行为是正义的。

  前者是白人民族主义作祟,他们看到中国的崛起,本能的就会进行排斥。

  因为之前的世界是白种人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而此时中国的崛起,对这一体系构成了威胁。

  因此很多白种人都对中国抱敌视态度。

  后者则是以资本主义的角度去看这场战争,这种无产阶级革龘命对于资本主义来说的确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很多白种人,看这问题的角度两者皆有,较为矛盾。

  而中国年对外扩张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发动这次战争,以及新俄国的退让,中国已经在西部地区,攫取了近两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国自统一以来,先是攫取了印尼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又攫取了缅甸六十多万平方公里,接着收复了远东近两百万平方公里的版图,现在又攫取了中亚内陆的两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加起来,已经有七百万平方公里的版图陆续被中国占领。

  中国的版图面积已经暴增到了1600多万平方公里,当然,这是算上印尼和缅甸的领土面积。

  虽然这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但谁都知道,这两个国家实际上等于是中国的两个省。

  随着俄国的分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一个领土面积如此巨大的国家,而且还拥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其结果之恐怖,谁都想得到。

  而且此时的中国完全自成体系了,随着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中国已经初步构成了自己的世界体系。

  这个体系国际资本是进不去的,相比国际资本以美国为大本营,中国资本则是以庞大的领土面积和庞大人口作为大本营。

  双方的竞争是战后的主要矛盾。

  ……

  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夏钧和内阁定下了初步的大纲领。

  在经济发展上,走自给自足的路线,减少对商品的进口,并进口廉价原材料,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大自身的原材料开采。

  是否把境内的资源挖光此时已经不是问题了,只要中国能够获得国际霸主地位,就能控制其他国家的资源。

  因此加大自身资源的开采,在战争爆发之后,就能够迅速甩开对外的原材料依赖,而自身没有的原材料,则加大储备。

  储备到战争都挥霍不掉的程度。

  “我们减少了商品进口,贵金属也就不会外流。同时可以不断吸纳世界的贵金属。”夏钧在会议上重点提及这一要点,“因此帝国政龘府未来要对进出口商品进行仔细的分类,对于要依赖进口的商品进行重点名列,然后投入一定资源进行发展。”

  “在对外出口上,中国重点出口飞机、汽车、船舶等重工业产品,使我们的这些产业可以持续运转。因此我们不仅要走高档的路线,也不能放过低档路线。”

  高档可以赚钱,低档可以把其他国家排挤出这一市场。

  如果垄断了世界的飞机、汽车制造,那么中国将形成庞大的制造业规模。

  当然要想全部垄断那是不可能的,起码美国的国际资本不会让中国的这些产业长驱直入进入美国。

  在对内经济上,夏钧强大生产力普及。

  此时中国拥有强大的生产力,当然这种生产力被运用到了资本垄断之中,因为生产力的巨大提高,使得华东集团这样的垄断资本有了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那些华东集团不涉及的行业的生产力提高也是很重要的,夏钧指的生产力普及是将生产力普及到普通国民身上。

  即取缔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发展效率高的生产模式。

  同时加大民生建设,只有工人有了钱,才能推动市场的繁荣,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人的工资,特别是内陆省份的工人工资必须发展上去。

  整个中国不能再像现在这样经济发展太畸形。

  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内陆省份和北方省份的经济已经开始发展了,随着道路的通畅,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

  未来中国的经济,将主要依靠内部的拉动。

  毕竟中国国民四亿五千万,占世界人口的26,这么多的人口,何愁经济不能发展。

  而对外商品出口,主要是为了维持战争工业的运转,以及吸纳贵金属。

  此时中国面临的局势远不是后世的中国那样糟糕,因此中国的对外出口绝对不是主要的。

  中国未来走的不是自己制造别人消费的路线,而是自己制造自己消费的路线。

  要让自己的国民开得起汽车,用得起家电。

  汽车、家电等等商品的发展,与战争是有关联的,中国只要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内需市场,就能够使这些产业不断运转。

  而单纯的依赖出口不是明智的选择。

  因此未来中国的一个核心行政目标,就是提高国民收入,使国民能够用得起汽车,用得起家电等等产品。

  只有国民强壮了,国家才能强壮。

  想要内需拉动到可以普遍买得起汽车的程度,首先需要生产力的进步,使个人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个人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就多了。

  同时需要把财富比较平均的分配下去,这样一来才能使钱充分的发挥作用,以带动内需。

  生产力上不是问题,夏钧开的是外挂,生产力上绝对没问题。

  再有一个就是财富分配问题,垄断是存在的,华东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垄断集团,不过这些垄断的利润是上缴国家,并且用来配合战争的,因此这些财富不是个人攫取,而是平均分配到国民身上。

  以垄断形式来消除贫富差距,这是夏钧当前所采取的一种方。

  同时一定上加大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特别是那些高收入群体。

  这些高收入群体已经很有钱了,钱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数字概念,个人所得税收得高一点,也无妨。

  对于资本家们来说,他们的收入主要也就是企业的盈利,不过这些盈利若是投入到研发之中,则这部分钱是不算税的。

  而分红的那一部分,才是要收税的。

  把上层阶级的钱收来,然后政龘府再用这些钱去建设一些工程,把钱在花出去,以带动国民就业。

  在财富分配合理的情况下,汽车、家电等商品就会逐步发展为生活必需品。

  “同时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点。”夏钧在会议上说道。

  随着中国的福利越来越好,一些消极的现象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得没压力,变得不做事了。

  福利好有其好处,当也会有消极的地方。

  变懒不做事,这是一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手就是增发货币,让工资增长永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以此来鞭笞人民前进。

  此时帝国暂时不需要用这种手段,此时中龘华帝国已经形成了民族主义,而且是一个民族主义高度复苏的程度。

  只要多加号召一番,就能够有不错的效果。

  公产报国的模式在中国也已经出现了,这主要是借鉴日本如今社会的模式,自中日战争日本战败之后,公产报国迅速普及。

  日本作为一个民族主义复苏程度很高的国家,这种公产报国非常容易普及开。

  而中国此时也是一个民族主义高度复苏的国家,公产报国自然也就出现了,而且很多国民加入公产报国的行列。

  对于这样的公产报国,帝国政龘府并非是完全提倡的。

  只要人人努力做事,多生产,多制造优质的商品,对于帝国政龘府来说就足够了。

  因此今后将对国民进行号召,努力形成一种勤劳的社会风气出来。

  后世的欧洲人福利好,所以就特别懒,这是一个通病。

  而此时中国要想避免走上后世欧洲的那种道路,首先就得让国民勤劳一些,这样才能制造更多的财富。

  当然,国民的勤劳,会使他们的收入增加。

  因为增加国民收入可以扩大内需,若是变勤劳了收入又没增加,那么可能造成商品过剩,从而引发一些不好的后果。

  总的来说,就是号召工人多干活,多挣工资。

  同时未来中龘华帝国政龘府要保障就业率,在生产力高的情况下,就业是一个问题,要想有足够的就业率,就得有足够的消费。

  因为生产力上去了,你不消费就无继续制造。

  要消费的前提就是就业,第二个就是提高收入。

  此时中国还有很多国民没有加入这种高效率生产的队伍,或者是没有完全的加入,就业上依旧是一个要面临的问题。

  这时候就是一个政龘府发挥其作用的时候了,可以通过增加税收,然后上马一些工程,以带动就业。

  而在未来的建设上,中国将是一半是人围着建设转,一半是建设围着人转。

  也就是一半一半,围着建设赚的是军备建设,围着人转的一半是民生建设。

  军备建设中,经济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大致的建设纲领也就是这样,这是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内需要坚持的一个路线。

  而在经济领域,未来二十年,依旧是华东集团的垄断时期。

  华东集团的垄断,可以给政龘府带来非常大的便利。

  同时能够更好的约束中国的民族资本家,也正是华东集团的存在,才让此时的中国将资本家的力量整合了起来。

  “帝国的前途,在未来是充满希望与光明的,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就能够让中国站在世界之巅。”夏钧在会议结束时对众人说道。

  可以努力的东西很多,对于中龘华帝国政龘府来说,有做不完的事。

  因为整个国家走的是精细化管理路线,因此总会有做不完的事,如果把每一个领域都精细化管理得井井有条,就入奔腾入海的河流网络一般,又越多的支流,就能有越多的力量。

  夏钧的讲话结束,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内阁与各部门的部长们一个个使劲的拍着手,在中龘华帝国,并非是所有会议都必须拍手,而是你觉得好就拍手,觉得不好大可不拍,就算是对上级也一样,中龘华帝国几乎不搞什么形式化的东西。

  开会就是开会,讲话就是讲话,要有实质内容才行,搞些假大空的东西消磨时间是谋杀他人生命的行为。

  因为走的是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官员也没有时间去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官员的能力高低,取决于干了多少事,而不是取决于开了多少会,发表几次冗长无聊的讲话。

  没能力的官员,只能滚蛋。

  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是这样。

  特别是地方上,官员不能回避民众的监督和质问,面对素质越来越高,眼界越来越高的人民群众,对于那些能力不行的官员来说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

  第二更到。

  今天是两章五千字的,所以也就没有第三更了。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