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茅元仪来投
此时的登莱,各部门绝对是无比忙碌,特别是培训部门,今年地盘猛增,管理人员却是远远不够需求。
丈量土地和登记户籍的工作一一展开。
莱州和青州的百姓听说赵岩要租地,那些自耕农都有些抵触,就连那些黑户都急匆匆的跑来登记户籍。
不登记也不行,田亩丈量工作已经展开,那些不在官府征税范围的百姓,他们的田地也在丈量范围。
秋收也如期而至,登莱各屯地顿时忙碌了起来,在登莱屯田的百姓,劳动强度是非常大的。
他们要做的事情远远比大明任何一个地区的百姓都要多,同时还要参加艹练,所得的虽然多,不过赵岩每当看到时刻忙碌的百姓,还是会不时的露出些愧疚来,因此每到夏收和秋收,各营士兵必定会到田间帮忙抢收。
今天秋收依旧如此,登莱军团和辽东军团两大主力部队,也都放下训练,参与到了秋收之中。
什么是军民一家亲?
在登莱看到收获的场景时,也就能明白了,这是不带任何做作的关系。
赵岩叫来宋汶原和张步云,对张步云交代道:“从明天开始,宣传部开始重点宣传美洲的富庶,务必让屯地百姓心生向往,另外加强思想宣传,强化民族意识。”
“若是把百姓都移民到美洲,屯地的发展恐怕会停滞。”张步云很不解,对赵岩提醒道。
“登州本就不太适合发展,这个我明白的。我们也不是一口气就要把人移出去,我们一步步慢慢来。”赵岩说道,然后对砖头对宋汶原吩咐道:“教育部加快速度培养教师,男女教师都要培养。再抽调一批教师,在各屯地青壮进行扫盲,可以让屯地减少一些军事训练。师资方面有没问题?”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主公昌平大胜后,招募文人容易了许多,这个月招募局就招到了一千多名文人,教育部就分到一半。”宋汶原回答道,“招募局招募到的人员还会继续增加,明年我们的师资就会比较充沛了。”
“那就好,我们只要在登莱完成扫盲教育,就可以向海外大规模移民了。”赵岩一想起这事就无比舒心。
以前招募人才,人家听说他是个小小武官,理都不理的。
自从昌平大胜清军后,赵岩在大明可谓是威名远扬,现在大明各地的精英阶层,几乎没有不知道他的。
名声大虽然目标大,容易遭人计算,但这好处也大,招募人才显然容易得多。
招募局的招募方式简单得很,凡是会写会算的一律招来,不管有用没用,然后再进行回炉重造。
先培训一段时间,兼思想灌输。然后分配到基层岗位上去,然后根据能力、忠诚度进行提拔。
忠诚度所占比重会比能力大一些,有些知识分子的能力再高,若是对登莱的各种制度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只会被裁汰。
并不是要求每个人刚到就有认同感,培训时会和他们讲道理的,各种制度有什么好处,都会给他们讲明白。
若还是冥顽不灵,那真是朽木了,只能弃置不用。
宋汶原和张步云走后,赵全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小声在赵岩耳边说道:“大人,茅元仪来投。”
“茅元仪?”赵岩惊讶的站了起来,“他怎么来了?”
“从漳浦偷偷跑来的。”赵全小声说道:“现在就住在会馆里。”
“我们现在就过去。”赵岩十分重视,直接朝会馆走去。
(茅元仪(1594—1640),字止生,号石民,别署东海臣、梦阁主人、半石址山公,归安(今湖州)人。博览群书,好谈兵,知古今用兵方略及九边厄塞形势,口述手画,了如指掌。明天启元年(1621)撰《武备志》,全书240卷,问世后,声誉鹊起,以边才荐授副将。充督师孙录宗幕僚,抵御后金南下,出谋划策皆得要领。崇祯即位,呈《武备志》,升翰林待诏。为权臣王在晋、张瑞图所中伤,以“傲上”罪名放逐定兴(今属河北)江村,缄口思过。崇祯二年(1629)冬,后金骑兵逼京,举朝震恐,随孙承宗出师,以副总兵署大将军印,督理觉华岛水师,又遭权臣梁廷栋所忌,被解职。后因兵哗下狱,以“贪横激变”罪名遣戍福建漳浦,忧愤而死)。
除讨论纯军事外,还包含科学技术、体育、交通运输等内容。该书240卷,附图738幅,图上记载地名500多个,是15世纪前中国记载亚、非二洲的地理图籍。该书《军资乘》、《占度载》两部分科学技术最引人入胜。《军资乘》中关于军械、战船、火药、火器、水利、漕运、医药、马匹等都与科学技术直接有关;《占度载》中有关方舆、海防、江防及航海涉及地理学、地图学、航运技术及火器使用等内容。《占度载》所载“郑和航海图”是中国现存最系统完备的古代海图,绘出了郑和15世纪出使西洋各国时庞大舰队的航程,所经地点的名称、方位、地形,以及以南京为,途经南海、印度洋沿岸各国至非洲东海岸的航线等茅元仪的一生,空怀一腔热血报效家国,却死在了党争之上。茅元仪是孙承宗派系的,这个派系已经被人一摁到底。
登莱军建立时,就研究过茅元仪的《武备志》,并且吸收了很多内容。
赵岩毕竟是现代人,对古代行军打仗的细节并不是太了解,而《武备志》与戚继光所著的兵书,也让登莱军少走了很多弯路。
当赵岩到了会馆,便见到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看上去有些风尘仆仆。
“茅大人,这就是我家将军。”赵全向茅元仪引荐道。
“茅元仪见过大将军。”茅元仪连忙对赵岩作揖行礼,赵岩连忙托住,说道:“茅先生乃是在下前辈,在下怎敢担此大礼。”
“不然,将军昌平一役大灭建虏威风,保得大明关内平靖,此礼自可担之。惭愧,枉我空有一身抱负,却全无施展之地,八月初我于漳浦听闻将军意三年复辽,特来相助将军。”茅元仪郑重的说道。
“得先生相助,三年复辽足以。”赵岩高兴的笑了起来,对赵全吩咐道:“让人准备酒菜,给茅先生接风。”
“在下罪人之身,将军以后叫我茅赴即可。”茅元仪说道,他被发配到漳浦,这次来投乃是偷跑而来,要是让朝廷知道了,可是个大麻烦。
“好吧!”赵岩点了点头。
……当天赵岩将军部和参谋部的人都请了过来,给茅元仪接风洗尘,众人知道他是茅元仪后,不由纷纷向他敬酒。
茅元仪受到热情接待,这些年他经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心里甚是感动。宴席散后,赵岩将他安顿在堡内的一间别致的小院。
这片地区是高层人员居住的地方,人人都住在这种小院之中。
第二天赵岩即带着茅元仪四处参观。
如何安排茅元仪的问题,赵岩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只能让他自己选择。
茅元仪是火器研究专家,同样精通兵事,到参谋部可以,到军器局也可以,甚至是带兵也行。只不过带兵需要进新兵营培训一段时间。
首先参观的就是军器局。
一进军器局,茅元仪就看到了极其忙碌场景,一条条流水线正在运转,不断制造着各种兵器和军火。
“这处军器局,供应着将近十四万名士兵的装备,从刀枪到枪炮,全都在这里生产。”赵岩讲解道。
“十四万!不是只有四万五吗?”茅元仪震惊问。
“登莱的确只有四万五,不过颍州和邯郸各有五万二线部队,本是用来剿贼之用,不过最近流贼倒是消停了许多,没有大举东犯。”赵岩说道。
“洪承畴在秦地疲于应付,东犯只是早晚啊!”茅元仪叹了口气,“不过将军有十四万兵马,只需指挥得当,三年复辽把握甚大。”
赵岩只是笑了笑,继续带着茅元仪参观军器局。
茅元仪在军器局越看越是吃惊,这里每个作坊的专业程度都高到超出了他的所见,制造出来的清一色都是上号的刀枪,铠甲方面更是专业到了极点,竟用水力来打造板甲。
这种板甲穿在身上,就等于是身上裹了一层钢板,其防御力可想而知。
“军中可是全有板甲?”茅元仪问道。
“我们在邯郸有产铁基地,这种板甲想造多少都行,不过也就长枪兵和骑兵才装备板甲,火枪兵和炮兵这类的用的是皮甲,只是耕牛需要留做耕作,二线部队皆无皮甲。”赵岩讲解道,今天财政收入已经狂飙,板甲自然是想造多少都有。
然而让茅元仪真正震惊的还是火器实验室,火炮实验室的火炮有一个专门的小组进行打造。
各种新型制造技术让茅元仪看花了眼。
“我虽擅长火器,然并不比这里的工匠高明,留在这里并无太大用处。”茅元仪参观了火炮实验室后,对赵岩说道。
“那我们到新兵营去看看吧!”赵岩对他说道。
两人来到新兵营,看到的却是更加忙碌的景象,将近四万新兵正在接受训练,新兵营的招募一直都未曾停止。
炮兵营内训练最多的就是骑兵,骑兵的数量占到了两万,这些骑兵训练用的都是次等的马匹。
茅元仪目瞪口呆的看着两万正在集体前进的骑兵,他参加过多次与后金军的战争,什么样的大场景没见过,但这两万骑兵却是不同。
这些骑兵身穿被涂成黑色的板甲,所有马匹整齐划一的前进着,那整齐的队形,是茅元仪从未见识过的。
原来骑兵可以被训练成这样!
接下来茅元仪又参观了长枪兵、火枪兵和炮兵的训练,那森寒的枪阵,以及火枪的齐射和火炮、火箭的轰炸,让茅元仪震撼到麻木的地步。
茅元仪从参观的细节中知道,登莱军已经自成体系,像他这种旧体系造就的人,根本无法胜任带兵的任务,除非是进这新兵营训练一段时间,但登莱军中并不缺乏他这种人才。
最后茅元仪提议到参谋部看看。
参谋部的人员共有五十多名,主要的参谋人员达到十二人,其余都是打下手的。
参谋部内也比很碌,此刻正在对辽东和朝鲜的地图进行汇聚编册,茅元仪看着地图,发现这些地图测绘得十分细致。
“将军,在下就在这里做事吧!”茅元仪决定道,对于地图测绘,以及出谋划策也是他擅长的地方。
“好,那就在参谋部就任副参谋长吧!”赵岩说道。参谋部其他人员不由愣了愣,仔细的打量起茅元仪,不明白这是何许人也,竟然一进参谋部就升到了副参谋长。
知道茅元仪身份也就是刘衡和另外两个副参谋长,对于赵岩的这个任命,他们并未感觉有什么不妥。
茅元仪著有《武备志》一书,后担任孙承宗幕僚,其军事素养远远不是他们这些野路子出身的文人能够比较的。
刘衡这时赵岩报告道:“主公,辽东特战大队传来情报,建奴在损失了五万兵马之后,正在加紧编练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还派出兵马到北部大规模抓捕野人,已有八个野人部落被攻破。”
“同时他们加强了辽东半岛的防御,旅顺驻兵达到三千,金州驻兵也达到三千。”刘衡在地图上标注出了许多清兵驻守的标点。
“那他们明年是否还会进犯朝鲜?”赵岩问道。
“这个不好预测,只能说是五五之间,有可能因为大败,推迟他们攻朝的时间。”刘衡说道。
“黄台吉必定攻朝,清军当中许多人都跟随努尔哈赤征战不断,战功显赫。若是黄台吉现在显然还难以服众,加上昌平大败,黄台吉虽然可以推卸责任,但必然加剧这一现象,他若是想要服众,就必须打出点战绩,自会挑朝鲜这个软柿子捏。”一边的茅元仪预测道,他虽然不知道围堵计划,但他却对清军上下甚是了解,“更何况大败之初,更需要打一场仗来重振他们的士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