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极品皇叔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87章 七边土政,涨姿势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榆林镇确定了曹文诏的总兵官之后,朱常浩又给他们大力的支持,所以,曹文诏很快便站稳了脚跟,稳定了局面,并且和王府商号,驿站,大明皇家银行榆林镇分号确定了合作关系。以榆林镇的煤矿,府谷的铁矿,顺便朱常浩还发现,榆林这个地界,还有大量的石灰岩,这就说明此地除了煤炭,钢铁,还可以生产水泥,另外,前边就是鄂尔多斯大草原,那羊毛纺织也是不可不少的。相信以王府商号和众多商贾的眼光,这个生意项目是不会有人忘记的。

  走完了四个边镇,就榆林镇还有点生机,有点看头,但那也是曹文诏这员虎将维持住的,想在将他提拔成为总兵官,在自己这个北国经略使的照顾下,相信他也会干得不错。朱常浩心里想到。

  快五月份了,北国的土地上,山坡上也渐渐地有了一丝绿色,朱常浩的心里面也有了一丝喜悦,下一站就到太原镇了,太原镇的最前面就是大同镇。

  先到太原镇去看看,毕竟这个作为汾河谷地的府城,从未来的发展空间来看,不可小觑。

  五月初五,端午节,北地人都在门口挂上了艾草,手腕,脚腕,脖子都绑上了五色绳,手里还拿着花圈馍馍,稚龄童子都拿着花圈馍馍高兴地笑啊,蹦啊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进了太原城,山西巡抚仙客谨和太原镇总兵张任学出城十里迎接,记得在京师保卫战的时候,山西巡抚还是耿如杞,这才不到半年的时间,竟然换成了仙客谨,可见在崇祯手底下做巡抚,那真他娘的不安宁啊,封疆大吏就这样频繁地换来换去,好多的地方举措,都落实不下去,人亡政息,司空见惯啊。

  大军驻扎在太原城外,朱常浩只带有八百亲卫进城。太原这是一座大城,现在虽然称为是太原镇,但在它的北面的有大同镇存在,已经几十年了,都没有见到兵锋,现在,太原城里面由于受到土地变革政策的推动,已经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北地就大边镇里面,不管是驿站,还是皇家银行分号,或者王府商号,都是北地最强的。再说,太原镇总兵张任学进士第出身,他也是颇明事理的人,对于新生的事物接触能力比较强,在土地变革方面,他是极为支持的。

  仙客谨也是半个月前才成为巡抚的,刚到山西,他就清楚的认识到,在这个地方当巡抚,还是不要和朱常浩作对的好,因为朱常浩顺应了历史的发展,逆流历史而上,那绝对会粉身碎骨的。

  两人都是明白人之后,朱常浩就在巡抚衙门的后堂里面,接受了他们的接风宴。

  当然,从这一路走来,朱常浩算是看清楚了,大明官场上吃吃喝喝,那是免不了的。既然免不了,只要不是在损害老百姓利益的情况下,吃吃喝喝也是应该的,大明的变革,不是曲高和寡,而是要接地气。

  大明太原镇的边兵,朱常浩在第二天就进行了检阅,发现他们虽然脸上有一股彪悍之气,可惜,大多数都是虚的,被青龙军的三千人一冲,万人的太原镇边军竟然输了,气得巡抚仙客谨和总兵张任学吹胡子瞪眼。

  对于太原镇情况,朱常浩让其好好发展,每年要有练兵计划,需要什么,向北国经略使衙门发出申请文书即可。

  太原的商业发达,种植业也不错,毕竟汾河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那不是的。看着河谷上的小麦已经抽穗,遥远的山麓上,还有羊群点点,朱常浩知道,只要轻轻地的推动一下,这太原镇的变革就可以很快完成,毕竟太原充斥着晋商这类人,晋商可是大明朝嗅觉最灵敏的商人啊,他们不可能看不到变革以后,那巨大的利润。

  对于太原镇,朱常浩丢下了十万银元,又从太原府购置了一些粮食,开始朝北面的大同镇走去。

  从太原镇出来,过了北面的忻口,然后是朔州,山阴,应县,怀仁,最后抵达了大同府。

  大同府的总兵满贵,这会身上的伤基本上也还利落了。如果按照原先的历史脉络,这满贵就在去年腊月的京师保卫战就玩完了,想不到自己大发神威,将此人救了下来,看来历史已经改变了。

  满贵见到朱常浩很是感动,毕竟眼前的这位大明王爷是自己最佩服的人,文武双全,没有野心,不贪婪皇位,可以说是君子作风啊。

  满贵是不知道啊,朱常浩不是不想做皇帝,而是觉得做皇帝太累了。而且按照朱常浩的意思,以后皇帝只能是大明帝国的一个象征,自己会在大明变革完成之后,建立一个内阁,管理这个庞大来的帝国。

  既然皇上只是一个象征,按朱常浩是绝对不会去坐的,就像现在,自己在国内大肆推广土地变革,估计京师里面的那些大佬,言官们每天给皇上上的奏折,奏折纸估计就是当稚子的尿布都用不完了。但崇祯还不敢对朱常浩说什么,毕竟大明现在的经济命脉就在瑞王的手里,一旦瑞王停止供给京师,那大明的国库,绝对比御膳房都干净。

  在大同府,当晚的膳食也是很丰富的,这大同的煤矿,铁矿,还有御河、十里河、口泉河、淤泥河四条河流,对于实行大庄园种植业,还有炼钢产业是非常有利的,水量也不较大。另外,涵养水源的山脉也不少,有阴山南下的余脉,燕山,吕梁山,还有太行山,四大山脉像四条手,将大同围拢住,效果很是不错。

  朱常浩心里将大同的天时地利人和过滤了一遍之后,吃着大同的、大同羊杂、浑源凉粉、莜面、大同刀削面、阳高杏脯、苦荞茶、画眉驴肉,赞不绝口。

  吃完饭在后,满贵没有将朱常浩请进青楼里面喝花酒,而是在总兵府的后堂里,朱常浩带着四人,和总兵府的协守以上的官员,进行了座谈。

  朱常浩给他们讲了一下自己的自己的想法,除了灌输土地变革以外,还有军事变革,要对军户制进行默认的荒废,以后九边,差不多都要进行募兵制,而且,还要提高兵士们的地位,以及高额的军饷。

  这些还不算,朱常浩又给他们灌输了苏武牧羊北海边的故事,要让他们主动招兵买马,恢复大汉的荣光,在北海边信马由缰。

  说起这北海,现在是喀尔喀人和通古斯的争夺点,要想将北海,也就是贝加尔湖给纳入大明的实际控制的范围,满贵的热血都沸腾了。

  朱常浩看大同府的军心可用,决定给满贵两个军,十二万人的编制,让他恢复“天下兵士看大同”的荣光。

  这一次,就给大同镇十万斤小麦,还有大量的羊肉,以及一个师的火器,包括火铳,还有虎蹲炮等。

  满贵看着那堆满小山似的火器,粮食高兴的只搓手。

  在大同府休息了三天,顺便巡视了当地的大明皇家银行,驿站,王府商号之后,朱常浩起身到这次最后的一个边镇,宣府镇。

  宣府,又叫做宣化府,过去,这里一直有一个宣大总督,但自从京师保卫战之后,宣大总督刘守岁竟然还在京师,也不知道是不是要谋划一个好一点职位,守在京师活动呢!

  宣府总兵候世禄和朱常浩在京师保卫战中也是老相识了,在欢迎完朱常浩之后,在总兵府里面,候世禄向朱常浩介绍了宣府的一些职责。

  “王爷,我宣府镇分为六路。东路:东起永宁四海冶,北至靖安堡,边垣一百三十三里,边墩一百五十二座,冲口二十处。下北路:北起牧马堡东际大边,西抵样田,南至长安岭,边垣二百一十三里,边墩一百九十座,冲口二十一处。上北路:东至境安堡边,北至大边,西至金家庄,边垣二百六十一里。边墩三百六十三座,冲口四十七处。中路:东起赤城,西至张家口,边垣一百七十九里,边墩二百二九座,冲口一十三处。上西路,东起羊房堡,西至洗马林,边垣二百一十四里,边墩一百五十三座,冲口七十四处。下西路:东起新河口,西至山西大同府平远堡止,边垣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百八十七座,冲口一十七处。宣府镇合计,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一百九十二处。”

  在按照宣府总的编制,不下十五万人,现在朱常浩决定也给候世禄两军的规模,也就是十二万人,乐的候世禄都不知道北了。

  毕竟在大明朝都知道,瑞王爷说话是一诺千金的,说给你两个军,十二万人,那就是十二万人的粮饷和军械,绝不会打折。

  宣府由于离京师只有四百里,自古以来,北上出关都是要过宣府,就在朱常浩待在宣府的三天时间里,外出边贸的商人已经不下十拨,除了晋商就是一些官宦人家的商队,可见宣府的油水是多么的厚。

  只是宣府的兵卒朱常浩还不是很喜欢,于是,决定让在宣府外围驻扎的赵率教为宣府总兵,大力编练新兵,让候世禄为固原镇总兵。

  用了一百多天的时间,从嘉峪关一直巡视到了宣府,这趟边关之行总算结束了,同时,吴克善要离开了,作为妹夫,还有战略考虑,朱常浩给吴克善五百柄亚克西战刀,一千颗牛皮筒子之后,拿着着北国经略使开得路引,踏上回归科尔沁的道路。

  当晚,朱常浩在写完这次边关之行的一些数据收获之后,突然发现一脸喜悦的海兰珠洗得香喷喷的,二十二岁她有着科尔沁女人的奔放和执着,就在朱常浩和平常一样,要满足自己的手足之欲的时候,突然海兰珠一个翻身,骑在朱常浩的……

  当晚,朱常浩被海兰珠逆推了,自古从马背上长大的海兰珠,那腰肢相当柔软,许多高难度的姿势,都是那样的撩人,朱常浩直接被融化了,第二天竟然晚起了。就在朱常浩还想懒床的时候,刘正送来了一份情报,说北直隶,豫州等地,白莲教泛滥,已经呈现出攻城略地的局势……

  骂那隔壁的,本王就不能享受一下吗?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