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黄巾神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26章 六万山民已安置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五千重甲步兵,每天的训练都非常的苦。

  即使他们的伙食,已经是全军最好的,他们的身体素质,也是全军最好的,可是训练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人受伤。

  五千重甲骑兵,都是从军中挑选出来了,是军中最为强壮的士卒。

  可即便如此,他们身穿重甲,如今最多只能够战斗一炷香的时间。

  一炷香后,身上的重甲,就一会压垮他们,他们会倒在地上,无法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但即使只能坚持一炷香的时间,这支重甲步兵,也能影响一场战争的结局。

  不过赵徽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坚持半个时辰。

  孙策并没有爽约,六万三民,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赵徽也是将五艘战船给了他。

  六万山民被廖化带到辽东,由石韬安置。

  从温暖的南边,到苦寒的辽东,这些山民自然怨言很多。

  可他们本来就是被孙策从山中给掳来的。在江东,他们也没有人权。

  过的日子很不好,每天有做不完的苦力,而吃的,也仅仅只是够他们果腹,不会饿死。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早就反抗了。

  可是一路上,都在货船中,茫茫大海,他们都被关在船舱中。

  周边全是手持刀剑长矛的士卒。

  不过虽然从扬州到幽州,这一路上,他们失去了自由,可是他们也不需要做事。

  不过在船上伙食,还是很差,和他们在扬州的时候差不多。

  货船有限,六万人,一艘货船满载二千人,一共需要三十艘。

  另外物资放在另外五艘货船上。

  还有五艘战船作为护卫。

  这是海上船队规模最大的一次。

  以往最多不过就是十艘商船,外加几艘战船。

  这一次,出了已经外出的商船货船外,徐晃将能用的,都用上了。

  他摆明了,就是要孙策看着。

  他可以一次性将六万山民运走,也可以一次性运送六万战士登陆扬州。

  就是在震慑孙策,即使冀州隔着很远,可是赵徽想要攻打扬州,并不是没有办法。

  为了避免船上生乱,六万山民这一路上的日子,真的很不好过。

  犹如奴隶一样,被囚禁着。

  只是徐晃每天会让人去告诉那些山民,告诉他们只要到了幽州,他们就有好日子过了。

  只是以这些山民现在的处境,徐晃说的那些话,却是没有半点可信。

  这些山民,本就是被孙策掳来的,对于外界的人,充满了怀疑。

  一路上,他们被关在船舱内,不见天日。

  六万人,有男有女,也有小孩。

  有的人神色茫然,有的人惶恐不安。

  他们显的很是无助。

  不过好在,一路上没有出现风波,船舱内也没有因为人群太密集,而出现疫病。

  在船上的时间也不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只是其中有很多人,并不习惯坐船,有些水土不服。

  进入辽东之后,六万山民交到石韬手中后,并没有被统一安排。

  而是被分成数十批,分别安置辽东五郡中。

  最小的以家庭为单位,不会被拆散。

  徐晃并没有骗这些山民。

  石韬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准备安置这六万山民了。

  他们一到辽东,就有了住处,食物也不缺。

  虽然每天只能吃两顿,可是吃的却比在扬州,以及在船上的时候好太多了。

  住处也是,虽然简单,但是却不透风,住在里面还算暖和。

  六万人刚来,石韬也没有办法就给他们最好的生活。

  六万人的安置,要他们不生乱,也是很大的挑战。

  至于他们的生活,只能他们自己以后靠双手去创造。

  石韬只能保证,他们有田可耕,有房可住。

  但是自身懒惰,那就没办法了。

  不过在大汉,懒惰的人还是很少。

  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他们都必须要努力用双手去耕种,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财富。

  不过这些山民,原本躲在吴越的山林中,基本也不靠耕种,更多的是在山中狩猎捕鱼为生。

  现在到了辽东,不仅是气候要适应,其他方面也需要他们慢慢的适应。

  他们想要再回去,几乎没有可能了。

  他们会在这里生活,他们的子孙,也将会在这里一直生存下去。

  六万人,被分散在辽东五郡中,和原来的百姓混居在一起。

  不像在货船上失去自由,也不像在扬州时,他们每天都要做苦力。

  这里没有人逼迫他们,只是给了他们工具,分了他们田地。

  刚开始时的惶恐、茫然,几日后,他们的眼神,终于有了希望。

  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他们自然能感受到。

  “原来,在船上的时候,那些人说的是真的。”

  这里虽然寒冷,可是他们在这里不会受欺凌,有人帮助他们,他们劳作所得,也都归他们自己。

  在石韬这些官吏,以及辽东原本的百姓帮助下。

  从扬州来的六万山民,在辽东安定下来。

  随着他们在辽东住下的时间越长,大多山民都不再想着回去。

  因为他们对辽东,对幽州,越来越了解。

  他们知道在这里,他们会有希望。

  不仅他们有希望,他们的孩子日后还可以去学院上课。

  在这里生活,将会比他们在吴越的山林内更好。

  六万山民的安置,赵徽全部交给石韬。

  只是让石韬将结果汇报给他。

  对于辽东百万人口来说,突然增加六万人,也是很大的压力。

  不过只要熬过这个冬天,等到明年,这些压力就轻了,反而可以给辽东带来更多的粮食。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人口多好,可是那么多流民,却没有人想管?

  因为要安置流民,首先要付出无数的钱粮。

  另外,那些县城周边的田地,都已经是有主的了,他们无法给流民田地,也无法提供其他工作给流民。

  不可能一直白白的养着数千上万的流民。

  任何一个县城,都没有这个能力。

  但是辽东没有问题,辽东有广袤的土地,一直空在那里,没有人耕种。

  即使离城池远了点,可是土地却很肥沃,只要没有天灾,必然都是丰收。

  而且如今,草原部落都已经被压下去,无人敢在丰收的季节,来劫掠粮食。

  即使田地距离城池远一点,也没有关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