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崛起香港1949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48章 风雨中的香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83年4月中旬,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1982/1983年度(1982年4月1日至1983年3月31日),港府财政收支出现39.35亿港元的赤字。

  过去三年,港府售地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80/1981年度的35%,降至1981/1982年度的29%,及1982/1983年度的15%。

  1982年,住宅楼价普遍比高峰时期下跌3成至4成,如北角住宅楼价就从1981年底每方尺1067元跌至1982年底的每方尺664元,跌幅达38%。

  中区甲级写字楼月租亦从1981年中最高峰期的每方尺28元至30元,跌至1982年底的每方尺21元至24元,跌幅约20%至25%。

  李华龙旗下的地产企业持有大量写字楼,租金下跌了,他并没有心疼,想到自己将来低价购入大量地皮,还有收购有潜力公司,他心里就偷着乐。

  市道低迷,令成交萎缩,楼宇空置增加。

  1982年各类契约(包括楼宇及私人土地买卖)登记总数为16.5万宗,总金额为994.7亿元,分别比1981年下跌13%和21%。

  1982年底,香港私人住宅空置单位为3.17万个,空置率达6%,其中大型住宅单位更达9.1%;商业楼宇空置面积达586.6万方尺,空置率为10.7%,其中办公室更达17.6%;工业大厦空置面积达1312.1万方尺,空置率达10.5%,都处于历史上最高或极高水平。据一个研究小组的调查,当时香港地产业积压的资金,可能高达500亿元。

  ……

  在这一次地产危机中,受到自大冲击的是老牌英资地产公司——香港置地。

  70年代,大量华资地产商利用地产市道低潮大量吸纳廉价土地,再趁市道复苏、繁荣时推出楼花。在低买高卖中赚取厚利,令以租金收入为主的置地相形见绌,“唯我独尊”的地位逐渐丧失。

  这时,置地才意识到地产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加强地产发展业务。

  从1976年开始,置地公司与远东发展、佳宁、恒隆、长实等约30家公司合作发展超过70个地产项目,投资策略转趋冒进。

  自从李华龙完成了对九龙仓的收购,怡和集团失去“一翼”,怡和系的置地公司投资策略发生重大转变。明显放弃了一贯奉行的保守、稳健、持重的作风,转向冒进、急躁、投机,成为当时香港地产界的“超级大好友”。

  1981年初,置地与信和地产合组财团,以13.08亿元购入港岛大潭道白笔山地段,计划兴建别墅式豪华住宅。同年8月,置地再与新鸿基地产合组财团,以28亿元从李华龙的手中购买了尖沙咀大量旧楼,计划发展成时代广场式的高级商厦。

  1982年2月,置地更以47.5亿元的天价。投得中环的地王。

  一个多月后,置地公司还先后发动“破晓突击”,斥资35亿港元购入香港电话及港灯集团各34.9%股权。

  这时,置地决策层对香港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已严重脱离了客观现实,并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1982年9月以后,香港地产市道崩溃,置地仅中区交易广场、美丽华酒店旧翼、白笔山发展计划三大投资项目,损失就超过30亿元。

  1983年5月1日,星期天,怡和置地两家公司的董事长纽璧坚主动联系李华龙。问他是否原因收购置地公司手中香港电话公司的股份,开出了14亿港元的出售价。

  之前,置地公司花费近20亿港元买入了香港电话公司3.499亿股股票。

  香港电话公司总股本为10亿股(杜撰),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每股4.1港元。以此价格计算,置地公司手中的3.499亿股,市值为14.3459亿港元。

  李华龙没有多想,就答应以14亿港元的总价收购香港电话公司3.499亿股。

  李华龙很清楚,就算他不买下香港电话公司股票,也有有其他感兴趣的卖家。他不希望外资控股香港电话公司。

  李华龙依稀记得2000年的时候,李超人家的二公子并购了香港电讯公司,香港电话公司就是香港电讯公司的前身,当时香港电讯公司作价两千亿港元,现在这家公司的市值只有40亿多港元,也就说,未来十几年,香港电话公司的市值有五十倍以上的增幅,而且,每年能够拿到分红。

  在此之前,李华龙持有香港电话公司1.5亿股股票,他增持3.499亿股,持股比例达到了49.99%,触动了全面收购的条件。

  李华龙和香港置地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后,他对外公布,愿意以每股4.1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香港电话公司的股票。

  显然,香港电话公司的小股东们都不愿意以每股4.1港元的价格将手中的股票卖给李华龙。

  5月2日至4日,香港电话公司停牌。

  5月4日,李华龙完成了从香港置地公司手中购买香港电话公司3.499亿股股票的手续。

  5月5日,星期四,香港电话公司股票复牌,这一天,该公司开盘价为4.4港元,收盘价为4.5港元。

  李华龙暂时不打算继续增持香港电话公司的股票,他觉得持有49.99%的股份,他完全可以控制这家公司了。

  香港置地公司卖掉香港电话公司的股票,获得14亿港元的资金,这笔资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家公司的债务危机,此时,这家公司总债务超过了一百二十亿港元,负债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不仅香港置地公司日子难过,很多香港百姓日子也很难过,可以说,香港正处于大风大雨中,当然,李华龙等有远见,早做好准备的人,日子则过得很逍遥。

  ……

  7月初,李逸松八十周岁生日,李华文和李华虎都带着家人来到逸松园,为李逸松贺寿。

  其实,早在去年,李逸松就过过八十岁生日了。

  吃过晚饭后,李逸松等人来到院子里纳凉。

  闲聊了一阵,李华文把话题扯到了新城市广场上。

  李华文说道:“老三,新城市广场就快建成了,而沙田火车站尚未完成扩建,我估计没什么人愿意入驻新城市广场开店。你旗下有这么多零售企业,可都要入驻。”

  “大哥,你看这样行吗,家乐福集团租下整个新城市广场,租期为十年,每年租金增长百分之十,刚开始,租金少点。”

  “这样也行。”李华文笑道,“你觉得租金多少合适呢?”

  “呃……”李华龙沉吟片刻,“每平米每年1000港元,如何?”

  “是不是低了一点啊?”李华文说道。

  “新城市广场有没有外人参股,家乐福集团是三哥一个人的,租金低点就低点吧。”李华虎说道。

  “那好吧。”李华文点点头,呵呵一笑,“说实话,每平米每年租金1000港元,不算低了,每年还有百分之十的增幅。”

  “为了方便计算,商场每平米租金每年增加100港元吧。”李华虎笑呵呵道。

  “行,行。”李华文点头道。

  “那说好了,就这么定了!”李华龙笑道,“对了,大哥你旗下也有连锁超市(惠康),要不要,也在新城市广场开个分店呢?”

  “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我发现经营连锁超市,利润并不高,可能把店铺重新装修一番,分拆成多个单位,出租给别人的话,可能租金更好一些。”李华文说道。

  “大哥,你不会打算放弃经营连锁超市吧?”李华虎好奇问道。

  “暂时没有这个打算,也就是想想,我经营惠康,对阿龙有好处。”李华文笑呵呵道,“阿龙,我没有说错吧!”

  “没错,谢谢大哥!”李华龙微笑道,他心里很清楚,若是家乐福垄断了香港零售业,肯定会很多麻烦事情,若是让惠康“抢占”去一定的市场份额,也算是盖上了一层遮羞布。(未完待续。)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