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糖战已打响
李善好说歹说,才劝住了崔秀芳今日去作坊试验秘方的念头,并与崔耕约好,翌日去李家的灰糖作坊一试秘方。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
江都县衙,内宅。
崔秀芳再一次破窗而入,揪着崔耕的耳朵,叫道:“大懒虫,快起来了,别耽误了今天的正事儿。”
“哎呦~~你这整天飞窗爬墙的,下次能不能敲门啊?”
崔耕揉着惺忪的睡眼,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五更刚过,怎么?本姑娘就爱飞窗爬墙,你管我?”崔秀芳浅嗔道。
“行行行,你爱咋咋的。”崔耕下意识地抻了抻被子。
“还睡?快些起来啊,不是说好,今早一起去李善家的灰糖作坊么?”
“这个……”崔耕脸色微红,道:“等会儿,你先出去!”
“为啥?”
“本官习惯裸睡……”
啊~~
一个尖利的女声娇彻县衙,给轮值的众衙役以无限遐想
……
……
扬州城内寸土寸金,一个不怎么赚钱的灰糖作坊,李家自然不会安排在城内。
崔秀芳和崔耕打马扬鞭,出城三十里,才到达了目的地。
但见一个小村外,无数精壮汉子头扎红巾,各带兵刃,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把一处独门独户的巨大院落围了个结结实实。
一个神色干练的年轻人迎了上来,道:“小的李大富,参见崔县令!您稍待,小的马上就去报知我家主人。”
不消一会儿,李善亲自出迎,将崔耕和崔秀芳让进了作坊内。
说实话,制糖作坊该什么样,崔耕只在荒唐大梦中有依稀印象,一见眼前这副样子,不由得脱口而出道:“这么简陋?”
“呃……”
李善解释道:“这个糖作坊老夫没怎么用心,都是下面的人乱鼓捣的。”
“本官不是说这个……”崔耕沉吟道:“本官的意思是,这个灰糖作坊如此简陋还能赚钱,看来咱们新开的作坊大有可为啊!”
李善眼前一亮,道:“此言怎讲?”
崔耕略微沉吟了一下,道:“现在还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咱们先试试黄泥水能不能制出糖霜吧。”
流程倒也简单,先找一个大瓮过来,挑进两担黄土去,然后加水用力搅拌。
等着搅拌均匀了再停下,安静等待。
最后黄泥水上下分为两层,上面是澄清的溶液,下面是黄泥,真正能用的还是上面这一层清液。
李善看着里面有些门道,感慨道:“崔县令昨日光说黄泥水,老夫还以为是搀和了黄泥的水哩,敢情还有这讲究。”
崔耕道:“现在就成了,可以把灰糖取来,用黄泥水淋上,糖霜就会出现。”
尽管昨天已经交代过了,李善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依言照做。
结果,奇迹发生了!
灰糖一遇到黄泥水,颜色骤然变淡,越来越趋近糖霜的眼色,功夫不大,最上面一层,已经于糖霜无异。
李善看完之后,若有所思道:“老夫知道丽竞门为何不肯扩大规模了。”
事实上,崔耕也一直有些奇怪,要说朝廷不在乎制糖的利益,还可以勉强解释。
但是丽竞门呢?他们开糖作坊就是为了赚钱,把白糖弄得死贵的,看起来利润是丰厚了,但哪有薄利多销赚得多?
李善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其一,这个灰糖脱色变糖霜的法子太简单了,一搭上眼就会。朝廷或者丽竞门为了保持技术的优势,就必须限制产业的规模。
其二,制作糖霜的成本相当不低,上面的糖是变白了,但下面的糖更黑了,只能当废物去掉。要知道,即便是作为原料的灰糖,其价格不菲。
说完两个理由,李善微微叹了口气,道:“咱们虽然同样掌握了制白糖的法子,但现在看来,要一年百万贯可就难。”
崔耕摇头,道:“那也不尽然,其实保密什么的,也不单单是在这一个制作白糖的法子上。保密是要保的,不过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什么意思?”李善费解。
崔耕知道,在唐高宗李治在位之时,专属朝廷的制糖工坊就已经发明了淋黄泥水给糖脱色的工艺。不过却是一直秘而不宣,更是不向民间糖坊传授技艺。目的就是想要垄断糖霜工艺外,还要保持皇族宫廷优越性,糖霜特供给宫中皇族及朝廷达官贵人嘛。
制糖业真正得到发展,糖霜工艺在民间得到普及,是在宋朝。
如今丽竞门掌握了糖霜工艺,自己和李善也掌握了糖霜工艺,那这个秘方也算不得垄断。迟早有一天,这个简单至极的工艺秘方,也会作坊里的工匠流传出去。
所以崔耕的意思是,尽量扩大规模,至于保密方面,能保密就尽量保密,但实在防不住也没什么。
因为只要将工艺秘方守个几年,前几年赚了丰厚的利润,已经心满意足。
李善听完之后,面色一垮,郁闷道:“才几年时间啊……”
“怎么?李先生可是觉得这么简简单单的工艺流程,却要让出七成的分子,亏了?”
崔耕看了一样李善,道:“我们和丽竞门打擂台,上光靠本官和你那些弟子可不行。毕竟丽竞门开糖霜作坊,为的是获取经费。但丽竞门的后面站着来俊臣。我们若要朝廷不偏向他们,必须要有上官舍人的支持。所以送她三成份子,一点都不冤!至于本官么……”
“崔县令莫要再说了,李某没那个意思。”
李善赶紧道:“若没有崔县令,鄙人绝对想不到用黄泥水制糖霜的法子,愿赌服输,这没什么好说的。”
“爽快,李先生是个干大事的人!”崔耕竖起拇指赞了一下,又问:“不过一旦我们的糖霜面世,丽竞门就会知道他们已经不再拥有糖霜的独家优势了。届时,他们为求经费,肯会扩大规模,降低价格,与你直接竞争。到了那时,不知李先生又准备如何应对呢?”
李善如今的身份是扬州城最大的坐地分赃大贼头,可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生意人,所以对于做生意一道,他还真没泉州林知祥、张元昌这两个老家伙贼精。
见崔耕有此问,他稍稍迟疑了下,道:“崔县令的意思是,我们双方竞相降价?”
“竞相降价只是一个手段,我们从根子上来解决问题,把灰糖的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打起价格战来,丽竞门赔着钱跟咱降价,咱们却是赚着钱跟他玩!”
说着说着,崔耕自己都乐了:“这赔钱的买卖,价格战怎么打到底?到时候看他孟神爽能坚持多久?”
“降价兜售,还能大肆赚着钱?这可能吗?”一旁的崔秀芳睁大了眼睛,表示不信。
倒是李善听出了关键,急问:“莫非崔县令连这降低灰糖成本的办法也有?”
“当然,不然我平白拿你四成份子,你能甘心?”
李善哈哈一笑,拱手道:“莫要取笑在下了,还请崔县令讲解讲解,李某洗耳恭听!”
崔耕嗯了一声,徐徐讲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代,甘蔗制糖的原理,已经和后世差不多了,但是崔耕还是可以做一些工艺上的改进。
别小看这些改进,其节约的成本,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首先说甘蔗,这玩意儿耗水耗肥耗工,以至于一块地上一年种了甘蔗,下一年就只能种别的东西,否则甘蔗的产量必然惨不忍睹。
所以,甘蔗的价格相当不低。
那怎么节约成本呢?当然不是崔耕去指导蔗农种田,他也没那个本事。
但他有办法提高甘蔗榨汁的效率。
如今所有甘蔗都是通过石碾来碾压取汁儿的,这个效率非常低,大概只有三成的出汁率。
但崔耕知道用两个木辘或者石辘互相挤压来榨汁,这样出汁率就能达到六成!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甘蔗原料的价格降低了一倍啊!
还有,在制作糖霜的过程中,要澄清糖液有一个环节就是要加入牛乳或者蛋清。
先不说这两样东西的价格,真的大规模的生产糖霜,你上哪买这么多鸡蛋去?
但崔耕知道之所以用鸡蛋清或者牛乳的原因,因为它们本质就是蛋白质!
那好,可以用更为廉价含有蛋白质的东西来取代不是?
豆浆走起!
不仅成本低了一多半,而且更容易找着原料。
另外,在多个步骤上,都可以用类似的法子取巧。
……
通过崔耕这番讲述,李善仔细一估摸,仅仅制作灰糖,成本只需原来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哪怕是按照原来的价格出售灰糖,他都至少有百分之两百以上的利润。
一瞬间,对于打价格战,李善的底气满满。
他满面红光,暗忖着,哼哼,孟神爽啊孟神爽,你给老子等着,咱们新仇旧恨一起算!
……
风风火火,十万火急,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新的糖霜就被制出来了!
这一日,又是夜里。
江都县衙,内宅。
崔秀芳再次破窗而入,乐道:“二郎,你看!这是什么?”
半夜里睡得正香,又被吵醒,妈的,崔跟已经无力吐槽了。
尽管美色当前,他还是相当不痛快,不爽道:“什么啊?不就是糖霜吗?又不是没见过!”
“你见过?”崔秀芳撅着嘴,不屑道:“别吹牛了!丽竞门卖的糖霜妾身又不是没见过,哪有这么白的?咱们作坊的糖霜,可比他们的强上百倍!”
崔秀芳这话当然有些夸张了,不过,强上好几成,那倒是不假。
想想也不奇怪,崔耕的法子基本上就相当于后世明清时期的工艺了,制不出洁白如雪的白糖才算求怪呢!
崔耕道:“李善有没有说,咱们这糖霜定价几何?”
“还没定呢,不过起码得是丽竞门的两倍……啊,不,三倍吧?”
“不妥!”崔耕摇了摇头,道:“帮我转告李善,糖霜原来价比白银,咱们先按着丽竞门原先价格的一半来卖,一个子儿也不多要!”
“这…按着丽竞门一半的定价来卖?”崔秀芳误以为自己听错了。
崔耕重重地点了一下头,道:“你没听错,就是这个价儿!”
霎时,崔秀芳眼中满是小星星,略带几分崇拜的口吻,道:“崔县令,你知道妾身最佩服你哪一点吗?”
“愿闻其详!”
“为官一地,却一点都不贪财!一点都不像那些地方当官的,恨不得把地皮都扒掉一层。”
说着,她稍稍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微小起来,弱弱道:“你若是再改了贪色的毛病,就…就更好了!”
崔耕:“……”
这小娘们的脑洞开得……
这边,佳人轻笑一声,脸色羞红,跳窗而去!
望着远遁的倩影,崔耕喃喃道,妹纸啊,哥不是视钱财如粪土,而是惜命啊,钱财再多,也得有命享受不是?
很快的,扬州城中掀起了一股吃糖的风气!
谁不喜欢吃甜的啊?只是由于以前太贵,舍不得吃罢了!这一下子降了一半再不吃,岂不是亏大了?
于是乎,李家作坊的糖霜一出,顿呈供不应求之势。至于丽竞门那颜色发黄,还贵了一倍的糖霜,就完全无人问津了。
……
……
这一日,如意楼。
孟神爽面色阴沉地都快滴出水儿来了,冷冷道:“李善看来是铁了心与本总管为敌了,你们怎么看?”
在他面前跪着的,正是丽竞门糖霜工坊的掌柜白秋鹤。
白秋鹤道:“要不,咱们也降价?糖霜的利润很高,就是降一半,咱们也大有赚头。”
“降价?”
孟神爽来回踱步一番,倏地驻足,望着房间内的一副老人的画像,沉吟良久,遂摇头道:“降价,不行!”
“但是不降价的话,咱们的糖霜卖不出去啊!”白秋鹤道。
“莫担心,本总管自有办法。”孟神爽道,“咱们丽竞门是靠糖作坊赚钱,这不假。但我们既非正儿八经的商人,又何必以己之短,攻敌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