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卸磨杀驴
陆镇川同样心生疑虑,猜不出张玄陵为何要放弃太原府?
好奇询问:“玄陵,你可有良策,为兄愚钝,不懂为何放弃太原府?”
孙逊误会,姬隆森,陆镇川疑惑,徐寅,书生及别的将领疑惑,全猜不出张玄陵何意
“兄长,韩部三支义军,从来只顾攻城略地,扩张疆域,而不顾治理,他们占领城池越多,兵力越分散,自身处境越危险
当前,韩青山夺取平城,依韩某人狂妄激进性格,定不懂缓称王的道理
林耘栋,韩武牧赫赫战功,超过韩青山,若领军夺取太原,他们自然脱离韩部,选择良机自立
韩部义军主力,多转移南方届时,兄长领兵南下,牵制林耘栋,韩武牧,玄陵带麾下精骑收复平城
韩青山领残兵败将逃往太原时,你我南北联军,配合朝廷讨逆军,可在太原府全歼义军,实现兄长聚而歼之策略”
张玄陵朗声道出自己计划,差不多类似以空间换时间,分化韩部三支精锐义军
他建议自己消灭韩青山,除建功立业外,还窥视平城储存的钱粮,军械
归降朝廷后,不可再从朝廷各地掠夺,这次平城沦陷,若他收复平城,夺取城内钱粮,军械,朝堂肯定无话可说
孙逊,陆镇川,姬隆森几人,获悉张玄陵提议,得知他设法歼灭韩部
“玄陵,此计可行,与其逐个击破,不如聚而歼之,一劳永逸
不过,为兄建议率先消灭韩武牧,林耘栋这两人狡诈,有野心,若韩青山兵败,他们未必收留,而韩武牧,林耘栋败北,韩青山肯定会收留
另外,太原靠近洛阳,若太原失守,京师危在旦夕,凭秦慕寒帐下喽啰,挡不住义军锋芒
所以,为兄提议你领兵南下,步步为营,设法蚕食林耘栋,韩武牧军力,迫使二将领兵北上,与韩青山汇合
届时,你我领兵在平城外,全歼韩部”
“嗯,陆将军提议稳妥,当前,必须快速节制韩部南下,保证洛阳安危”孙逊赞同陆镇川提议,满意的点点头
然而,张玄陵,姬隆森面色生忧,姬隆森焦急询问:“孙司徒,陆将军,把战场转移南方,家父,温将军及被俘虏的讨逆军,岂不身处险境?”
他没有料及陆镇川建议率先消灭林耘栋,韩武牧
“少将军,你且宽心,韩青山弑杀,然非蠢猪,为控制平城,为保证讨逆军归降,定不敢杀害太守大人
若玄陵发兵讨伐,恰好激怒韩青山,反逼迫,激怒对方,令太守,温将军陷入危机中“陆镇川解释
闻声,孙逊捋着花白胡须微微颔首:“陆将军所言不假,韩青山狂妄自大,没有多少能耐,让朝廷忌惮,真正棘手的叛将的韩武牧,林耘栋
歼灭他们带领的义军,韩部实力锐减,剩余义军怕沦为惊弓之鸟苟延残喘”
这时,陆镇川,孙逊,姬隆森,察觉张玄陵托腮沉思,默然不语,忽然间对战事失去兴趣
陆镇川端起酒杯满饮,询问:“玄陵,你有何顾虑?”
“兄长,玄陵仅有四五万兵勇,兄长控制六七万悍卒,合计不抵林耘栋,韩武牧一部,跋山涉水,长途奔袭前往河东,玄陵没有把握阻挡两支锋芒尖锐,气势如虹的义军”
没有犹豫,张玄陵道出他的苦衷,他多次指挥以少胜多战役,然规模极小,局面可控
这一次,领四万精锐,抵抗近三十万义军,乃人生第一次
可战
仍可战
然他没有十足把握
况且,纵然瓦解林耘栋,韩武牧军力,定是残胜
他猜不出陆镇川何意,会不会故意调集他前往河东,让几支义军自相残杀
有一点,他心似明镜
若他控制的军队损兵折将,力量锐减,朝廷中,秦慕寒必然撕下伪装,派遣南军,北军围杀他
陆镇川效忠皇上,可领兵死战,他不行,他需谨慎,需替追随的兄弟着想
“司徒大人,陆将军,我家将军顾虑没错我们遏制林耘栋,韩武牧兵锋,万事大吉,若无法遏制,大军惨败,于朝廷,于我家将军,后果不堪设想”书生首先猜出张玄陵顾虑,朗声附和
这时,徐寅据理力争,道:“陆将军,司徒大人,若我家将军南下,要么讨逆军辅助,要么仅牵制一部,不然,唯有留在北方,率先消灭韩青山部”
客厅内,陆镇川,孙逊面容凝结,各有心思
陆镇川根基在朔州,往大了说在河东,他暗暗希冀消灭林部,韩武牧一部,渐渐控制河东,再聚齐精兵消灭韩青山部
如此一来,平息叛乱后,他基本控制义军涂炭过的城池
孙逊想法简单,依然希望从河东遏制义军,保证京师无碍
犹豫良久,陆镇川转首抱拳向孙逊询问:“司徒大人,前线战事您了如指掌,可否向皇上上书,要么把赫连勃一部调集太原,要么重新调集军队前往太原,牵制韩武牧,好让玄陵聚精兵,全力抗衡林部?”
孙逊老奸巨猾,自然清楚义军,讨逆军各自优劣
他支持陆镇川死守太原提议,抗拒张玄陵弃守太原的安排
当前,向朝廷调兵有点为难,然可让张玄陵南下消弱林部稍稍踌躇,孙逊道:“陆将军,调兵怕有几分困难,不过,老夫会尽快向皇上,大将军上书,诉说前线战事”
发自内心而言,孙逊忌惮张玄陵,害怕陆镇川,担心双方在平叛中崛起
朝廷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击杀群狼,却引来恶虎
张玄陵,陆镇川说的又没错,南军,北军中,多为少爷兵,子弟兵,战力尚未成型,在骁勇善战的义军杀伐下,无法组建有利防线
平叛义军,斩杀韩青山,仍需依靠陆镇川,张玄陵之流
他所能做的,唯有让地方豪强与义军自相残杀,在平叛中消弱地方豪强力量,最终,卸磨杀驴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