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节 外蒙古攻略
明军高参有意卖弄向蒙古人介绍外蒙古情况如数家珍。
他说道:“从地图上观察外蒙古全境基本都处于蒙古高原平均海拔高地势西高东低……”
山地主要分布在外蒙古中西部地区占据了其全部领土二分之一。而南部则是广阔的戈壁。
戈壁来自蒙古语是独创的一个世界级词汇它兼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的地方、荒漠草原等意思可能是沙漠可能是石漠总之就是没水。
强烈的日照以及温差使得裸露在地表的岩石不断地反复崩解破碎形成碎屑。在风的作用下洪积平原上的碎屑物质中的细砂和尘土被吹到天空中其中尘土被吹到千里外的地区形成了黄土高原;而那些细砂则被风携带到附近形成沙漠。粒径比较大的砾石则被留在原地了就形成了如今的戈壁。
而且这个巨大的戈壁地带地跨南北把蒙古分为了漠南与漠北漠南条件远胜漠北其气候更温和还有呼伦贝尔草原和河套平原两大天府之国作为支撑以及近着的强力中央政府的托底扶持舒服!
漠北惨矣北部寒冷南部干旱这一地带仿佛一条巨大的内陆盆地除了没水更可怕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
这样的极寒、贫瘠之地多灾多难就不稀奇了。
对游牧民族来说最为严酷的就是的“白灾”、“黑灾”和“黄灾”。白灾指大雪覆盖草原地面积雪超过很深放牧无法正常进行牧区与其他地方隔绝。如果乍暖还寒雪溶化后又冻结就形成一层冰壳牛羊也找不到吃的。
黑灾就是相对于白灾的冬季无雪造成的灾害。看似什么都没有发生却在暗地埋下死亡的隐患。冬季人畜饮水都依赖积雪如果黑灾发生就会使人畜缺水甚至疫病流行。
即使积雪很厚动物尚且能在雪中刨食草根。
但如果不下雪即使熬过冬天明年春天可能连草都没。
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瑞雪兆丰年雪大不是件坏事。
黄灾就是沙尘暴。来时遮天蔽日裹携大量沙尘轻者可使人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会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致使牧草枯萎。
……
在大活佛法帐内听着高参一项项地介绍外蒙古的情况让大活佛、大汗与诸酋只觉得背脊凉浸浸的貌似那些南人很清楚自家的情况啊!
如果先前他们有三分的不忿现在只剩下一分了。
知己知彼人家对你知之清楚打起你来就容易了。
比方说待蒙古高原的黑灾过后他们出兵绝对能够步兵打骑兵。
黑灾过后来年寸草不生明军出击步兵发挥正常威力而蒙古人却是马瘦想跑都难。
看似外蒙古面积广大实际上适宜居住的好地方并不多就是那些水源地包括河流、湖泊而这些目标尽在地图上!
“此地以畜牲业为主看天吃饭。”明军高参顿了一下道:“十分落后!”
蒙古人进行传统的游牧生产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一个广大草原范围内周期性的迁徙他们驯养五畜即绵羊、山羊、马、牛和骆驼既是财产也是主要的食物来源。
“蒙古人单个草场的承载力很低这种环境下只能用游牧的方式维持可持续发展但也意味着多个草场才能维持一个部落人口上不去也难以形成定居城市。”高参说着用教鞭在地图上敲出一些位置让法帐内蒙古人心中瓦凉瓦凉。
蒙古人有“打草谷”之说就是去南人的地方发财花差花差。
来而不往非礼也南人则有“烧草场”之说就是南人到蒙古人的草场上放火。
中原王朝是否有进取之心就看军队敢不敢到蒙古人的草场上放火。
如今看来明军是做好了准备地头打探得一清二楚大家硬碰硬只要明军拿出“一个够本二个有赚”的精神态度蒙古人肯定退让。
因为他们拼不起!
事实上大活佛与大汗们就是看出了明军敢打敢拼的态度他们反倒是怂了。
更有一个原因就是同族比敌人更可怕!
一旦与敌人硬拼到底给予自己最后一刀的往往不是敌人而是同族。
败给敌人犹有一线生机输给同族则高层身死族灭低层全部沦为奴隶前景可怕至极。
“外蒙古初步可以两条腿来走路第一条路就是实行粮食自给第二条路就是发展牧草经济!”高参代表明军给出了建议道。
“必须发展种植业!”高参说道。
“可以种植麦子、土豆还有干草以及少量的油料作物还有水果与蔬菜事实上我们帝国户部早就作了试验验证已经准备了不少的种子可以使用。”高参娓娓道来教鞭在地图上随意点划处处不离河流与湖泊等水源地。
“……由于严寒的限制外蒙古的作物必须严格限制在5月中旬播种9月收割尽量提高单位产量……”
“在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以畜牧来赚取银元!”高参指出道说了一些畜牧赚钱的途径比如出售活畜、风干肉和奶酪业等。
“为了扶持外蒙古的产业链朝廷不但不收税还给予退税与补贴!”高参解释道。
……
待到高参说完了朝廷对外蒙古的攻略后甘辉亲自作了补充发言道:“我们中国人为人处事讲究的是一个勤劳致富不偷不抢。”
听到蒙古人脸色一变!
“我们中国人还讲究自食其力发展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不等不靠。”甘辉这么说了蒙古人脸色再变。
“朝廷对于外蒙古有大笔的扶持资金是扶上马送一程但蒙古人自己也要努力!”甘辉告诫道。
他莞尔一笑问回诸蒙古人道:“大家意下如何?”
三位大汗强笑道:“如此甚好!”
大活佛口宣佛号道:“善哉善哉一啄一饮皆有定数甘大将军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