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之雄霸海外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19节 进藏难!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千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少将军杨璟新念叨着这句话不由地脸上微现苦涩。

  他率领一万山地步兵从海拨几百米的四川乐山老家出发过雅安二十天走了一千五百华里准备进到海拔3600米的西藏昌都。

  关键这1500里可不是平原上的1500里而是穿过整个气势磅礴的横断山脉渡过汹涌金沙江、澜沧江和无数冰河的1500里。

  中间翻过40多座海拔超过三千米的山口其中海拔超过4800米的山口有12座!

  海拔4800米是啥概念?

  在某个时空里的1800年拿破仑进攻意大利翻过阿尔卑斯山的圣伯纳隘口海拔就是4800米。

  拿破仑只翻了一座这样的山就从此被载入欧洲军事史被吹了几百年大画家画了好几张油画记录这个事。

  而这样的山杨璟新和他的军人们在20天里翻了12座!

  在西进的路途上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一座座摩天接云、高不可攀的大山。

  说起来真是不堪回首

  首先要翻越二郎山这是进藏路上第一座高山之前过的也是山但与二郎山真是没法比。

  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横断山系之间有一条狭长的过渡带即盆地边缘邛崃山脉的中山丘陵再往西行就是有着“青藏高原第一道屏障”之称的二郎山。在这东西距离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海拔从近500米陡升到5000余米构成了我国地理格局中第二台阶向第三台阶的过渡带也成为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天然的地理、人文分界线。

  一山还有一山高过了二郎山就是折多山折多山为大雪山一脉最高峰海拔4900米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县城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它是川藏线上第二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

  百里之内荒无人烟山上空气更加稀薄尽管内地艳阳高照此地却冰冻三尺寒风凛冽雪峰林立!

  不光有景观上的冲击强烈的高原反应也在这时突然袭来--呼吸急促、心跳过速、嘴脸干裂、脸肿、流鼻血、头晕等症状如鬼魅附体让人猝不及防。

  部队做了大量的准备配有“红景天”药剂大家嚼服。

  红景天对于缓解高原反应有一定的疗效用起来还是可以的!

  就算不可以心理安慰也成。

  同时部队还准备了大批从朝鲜进口的人参切片后分发官兵所有的人都有!

  真是不惜血本一些官兵拿到分发到手的一包包的人参切片在那个年代药材匮乏人参是非常昂贵的有吊命药之称如果阎王要谁三更亡吃下朝鲜人参可以活到五更天才上西天。

  有的老军官非常感慨比如杨展这个军头。

  他掂着一包上等人参里面还有珍贵的鹿茸这是发给高级军官的补给品!

  他唠唠叨叨告诉儿子杨璟新道:“以前别看你劳资是个军官实际上在文官那里被视为奴仆动辄呼来喝去被叫去站班一个四品知府就敢喝斥三品参将下跪!伙食都是发臭发霉的陈粮别说有人参发有菜头给你吃都不错了兄弟们受了伤近着县城的去找个郎中来看军官还有人照顾小兵就是在那里等死!”

  不止是人参还有冬虫夏草和辣子!

  冬虫夏草的功效已经被中医发掘在进入西藏一带之前大明的官府已经有意识地大批量地买入冬虫夏草然后制成药剂分发官兵。

  效果多少先不说至少士气很受鼓励。

  至于活血的辣子也有不少大家带有辣椒粉吃饭的时候就洒一些洒下去行血发热有利于对抗寒冷。

  除了药材吃的更重要军部要求保证进藏部队有得吃这是头等大事。

  别看“有得吃”要知道这可是西藏的天路!

  主食准备的是米、面、压缩饼干、炒面副食则是菜干和干肉条。

  在高原地区水很低度就开了开着的水你可以把手放进去不用被烫着。

  此时明军有了件大杀器高压锅!

  作为穿越小强如果不把一些简单易行的东西给弄出来那就是白穿了。

  使用纯铜制锅东南亚出产橡胶做成密封胶条然后锅盖处加减压筏并不是件难事关键是有了橡胶密封条。

  因此在高原处明军一样有了可口的米饭在雪线上行军热呼呼的米饭能够极大的鼓励士气。

  米饭不常吃主要喂给病号吃因为燃料携带不易都是牲畜托着煤炭包运输。

  进藏路途中明军少有的不做“蝗虫”就是说不把沿途的动植物一扫而空今上给出的要求是不动地方分毫结果明军做到了。

  不打动物和飞鸟不捕鱼是照顾藏民的宗教信仰。

  西藏路上的自然环境险峻很可能你砍掉一片树林当柴火这里的自然环境就被破坏掉了几百年都不能恢复藏民会骂的。

  与攻打外国不同今上给予了藏民是大明子民的待遇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自己人不杀自己人不能先发制人抢先动手杀人要象诸葛亮一般收蛮人之心结果明军也做到了。

  进军西藏绝非小事这是今上制订的大战略的一部分而他重点在于军队的伤亡率他说要让军人们笑嘻嘻地进入拉萨而不能让军人们垂头丧气地行军。

  所以为了保证军人们的健康朝廷花了大价钱朝廷做到了。

  有了充分的准备但在翻山的时候依旧遇到很大的困难原来觉得二郎山高和折多山一比就不行了折多山海拔4300多米比二郎山高了1000多米。山上空气稀薄寸草不生。大家背着几十斤的负重头疼、胸闷、喘不过气来呼吸明显困难……哪怕你吃什么人参鹿茸下去顶多好受一点但依旧困难。

  杨璟新的部队还是山地步兵!

  都是本地川人行惯山路可是在高原上也比平原兵好一点而已。

  爬山绝对是个费力的事儿折多山很奇怪几座山峰排在一起好不容易翻过一座海拔低了点正要喘口气没想到前面又一个大雪峰。每天都是不断地爬有的地方直线距离只有五六里路却要从头天走到第二天。先是下山然后上山一天过四季。

  在最低海拔两三千米的地方气候还比较热好像春末夏初的样子爬到半山腰气候变成了深秋天气。最后就是高山缺氧、滴水成冰。

  大家都很清楚呆在冷热交锋的气候环境里最易得病哪怕是身材结实的山地步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战斗减员!

  不仅人顶不住就连一向吃苦耐劳的滇马和黔驴都受不了死在雪路上的马驴不是少数。

  好在有一万头牦牛及时赶到当起了运输队!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