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瘦马如柴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章 灯笼翠湖,月照高树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收拾了摊位,这街上的人已然是三三两两。

  “咱们要去哪?”我问道。

  “跟我走就好啦。”小雨答道。

  顺着清河一路向南走,在走出两条街的地方,赫然出现了一个小湖,湖边白柳随微风轻轻摇摆,湖面上戏水的白鹭成群,湖中心有几个小岛,每个大概只有一间房子一座院落的大小,由木桥相连。湖水清澈,如翠玉一般,在微风下水拨水草,荡荡散散然然。

  “到了,就是这儿,我就说不会走错的。”小雨高兴的说道。

  “咱们绕了两条街才找到,这……不算迷路么?”我说到。

  “不算啊,找不到才算,既然找到了那只能算走差了路而已啦”小雨说道。

  “好吧好吧,你说的对,不过,我其实挺愿意和你在一起走一走的,如果不背着这一大包东西,感觉应该更加美好。”我望着这一大包陶瓷小偶,说到。

  小雨看看我,努力憋住笑,不说话。

  “这里人好多啊”我望着熙熙攘攘的人,感叹到。

  “当然了,这里可是季城的一大景观,尤其是湖心岛上的那个水晶琉璃灯,长明不灭,多少人慕名而来的。”

  “哦,原来是这样。”我答道。

  “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小雨问。

  “很好。那个白鹭很漂亮。”我说。

  “啊,那个叫白鹭啊,我只知道它是鸟。”小雨答道。

  我:“……”。

  虽然时节已到秋末季节,天气很是冷的,但真算起来却也远远不及冬日,虽有寒意,却未见一处冰封。连岸边柳叶也只是有些黄绿,并未全零谢了。翠湖上小舟游动,船帏上附着花花绿绿的绸子,很是好看。湖岸左右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你经常来这个地方么?”我问。

  “也没有,来过几次而已。”小雨说到。

  “你喜欢吃糖葫芦么?”我问。

  “还可以,怎么?”小雨问道。

  “等等我。”我说。

  之后,转身去入口处的柳下找到那个卖糖葫芦的,买了两个。这个东西,我很爱吃,不过在这季城里面待了也小两个月的日子,却不经常见。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这个不好吃。”小雨说道。

  “你没有吃过糖葫芦?”我疑问道。

  小雨白了我一眼,说道“你是不是傻,这是北方的吃食,我怎么会没吃过,只是……这个不好吃而已啦,这家做的不行。”

  “呃……我倒是觉得还不错。”,吃了一口糖葫芦后,我很不合时宜的说出来我自己的想法,显然小雨会不高兴,然而我还是神经大条的说了。话一出口,也觉得欠妥,连忙找个说辞折说过去,于是又道:“你不喜欢吃可以给我”。虽然语气平静的说出来,但感觉这句说出来更像是不耐烦小雨的话一般。然而,为时已晚。

  此刻我才明白,有时候,有些人,并不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只是没有管好自己的想法,依然做了不该做的,说了不该说的罢了,或者说,没有做自己觉得该做的样子。我本是想弥补一下刚才的过失话语,却成了另外一个意思,说是弄巧成拙,一点儿都不过分。

  小雨并没有说话,而是把糖葫芦交给我,然后默默地走着,显然经此一节没有了来时的兴致。

  拿着小雨的糖葫芦,凑过去让了几次,却都没有再吃,兴致难在,败兴而归。看着这不知道该置于何处的东西,是扔也不是,拿着也烦心,转念一想,索性错到底,吃了它。刚吃上一口,就发现小雨的这个的确寡淡无味,好像被水泡了好久的感觉,味道如水,口感也极差,料想小雨原来说的是对的。而我,真是做了错事了。不禁想到,虽是小事,却也映射出了不做调查就妄加论断的错误做法,更可惜的是伤了小雨的心,可惜已是于事无补。

  “小雨,对不起啦”,“你这个原来真的不好吃,是我错了啦。”一路上,我很愧疚的、尝试性的和小雨说话,可小雨仍然不理我,心底暗想,这下真的糟糕了。直到之后,一个叫吴天的家伙道出的那句话才让我明白:“对于小雨而言,这件事其实当时就不再是事情了,她所生气的,是我的态度。所有女生,在所有诸如此类的问题上都是如此,他们所关注的常常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发散性的,会联系到或者转移到其他问题上。所以对男生而言,常常搞不懂问题所在,以至于认为成不可理喻,而女生呢,也因此认为男方不懂自己,因此生气,甚至认为不爱不喜”。

  小湖的人越来越多,虽不到比肩接踵的地步,但说是人头攒动一点都不过分,仿佛整个外城的人都集中到了这翠湖来了。我和小雨就这样随人流而动,不说一言,静静走着。

  尴尬的场景总是过去的很慢。最可气的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好这尴尬诡异的氛围。一个人的笨是不分场合时间地点的,并且常常笨的很全面。比如说此时的我,想法笨,做事笨,嘴也笨,虽然很想和小雨承认错误,可着实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就这样……就这样……

  走着走着,我和小雨不约而同的走向了水晶灯的那个岛,谁也没带谁,就莫名其妙的走到了,也许是天定吧。虽然说是到了水晶灯的岛上,可是水晶灯却是看不到的,灯前聚集着层层包裹的人,把那里堵得严严实实,要想挤进去着实不容易,而且显然我和小雨都不愿意去挤来挤去。

  “此去城东三十里,群山深处有佳禽。十面八方争相见,为恐后到昨动身。”

  正在此时,突然听见有人说了这么一句,抬头一看,原来是个读书模样的人,我一看他,发现他也在看我,于是略显尴尬的点头示意,微微作抱拳施礼,道:“仁兄这诗是自己作的么?”

  那人也同样回礼,然后笑然道:

  “作嘛倒是自己作的,不过是随便一说,真真算不上什么诗”。

  听他这么一说,对于我这个不懂什么诗的人来说,真不知道是应该顺着他说还是怎么说,于是只好不理会他应的这话,转移话语道:“仁兄说的三十里、佳禽,是什么意思?”

  “唔”那人把扇子一合,说道“此去城东三十里处,有个代中山,山上的同闻寺据说养着一个彩凤凰,全身异彩羽翼,多少人慕名而去,结果后来彩凤凰死了,人们也就不再去了,转而又到了这琉璃灯,真是好不热闹。”

  “呵,人都是这样,随波追流,趋之若鹜”。一直沉默不语的小雨突然说道。

  “姑娘好见解,不过仔细想想,大多数人不过是凑个热闹,至于这什么灯,他们,其实并不是怎么在乎的,”那个读书模样的人笑道。

  看着这一波一波的人像浪一样来回攒动,真是和说的一样。不过还是想不明白这热闹有什么好凑的。转念一想,貌似我和小雨也可以算是凑热闹的人,不觉也稍微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又一想这个人既然能在这遇见了,不也算是凑热闹么。只不过是对于其他人更疯狂的举动不屑一顾罢了,不过也是五十步笑百步,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凡人,包括我们在内,只怕也都是如此。

  “小雨,你这样说……咱们俩也算是来凑热闹的……”我支支吾吾的提醒道。

  小雨噌的转过头看着我,恶狠狠又十分可爱的说道:“说的就是你。”

  “可是,是你带我来的……”我试探性的解释说。

  “你,你,哼!”说完转过身去。

  “小雨,别生气了”我赶忙赖皮似的说道。

  “生气?小狗才生你的气。”小雨道。

  “那……你不就是小狗了?”我欠欠的说道。

  小雨一看说来说去居然说的是自己,气不过,抬脚就要踢我,幸亏我躲的及时,屁股方才得以幸免。旁边吟诗那位仁兄见此情景笑道:“仁兄夫妻恩爱如此,真是羡煞旁人了。”

  小雨听此一句,竟然比我说一万句还要好用,也不去辩白,只是忙定住脚站立好,扮起庄淑的样子,倒是真的好像是入对出双的人一般。刚才的烦闷全然烟消雾散,荡然无存了。倒叫我感觉恍如隔世似的。

  对于这个仁兄,我倒是觉得还不错,至少,他的出现让我的尴尬逝去,距离拉近,心情复来。而且刚才他误会我和小雨时,小雨并没有辩解什么,我当然也不会说什么,觉得这样自然而然就很好。和他闲聊几句,竟然还很投机,便约了一同逛逛。他原叫朱秀,字林杰,如我所料,的确是个读书人,此次为的是考取功名,远路而走,路过到季城,准备去幽州府考个秀才。若能得中,来年再继续去定州的道司府参加秋围,进考举人,可算一路上考。

  对于逢上闹会佳节,尤其还是夜景上,灯火是最为美丽壮观的了,也是最为有看头的了。对于舟桥景色,夜晚来看的人多半亦是为了看灯的。灯火辉煌,把各式各样的景物装扮的格外纷呈。我和小雨的二人组合由于朱秀的加入变成了三个人,也变得更加热闹,作为一个读书人,朱秀却没有一点架子,说说笑笑,甚为畅快。

  “林杰兄,你还要在季城停留多久,”我问道。

  “也没几天了,府学考试在即,也就该去了。”朱秀道。

  “那祝林杰兄能够考中。”我说到。

  “承适平兄吉言了。”朱秀释然似的道:“天下一京十四道司,五十二州府,人才济济,天外有天,我是自认为不才的,只不过家慈望子心切,希望我能挣个功名,这才出来求学”。

  “嗯,原来如此。此去幽州府,林杰兄是要在府学学上多久?”我问。

  “若能考上生员,可以在府学,也可以归家,不过我是在府学的,若是明年秋围得中,那就是一年,若是不中,就是两年。这段时间适平兄都可以去州府府学找我,必当把酒言欢。”朱秀道。

  “那就先多谢了。”我回礼道。

  “我听适平兄的谈吐,应该也是读书人?”朱秀问道。

  小雨听到这句,噌的一下竖起耳朵听,虽然不是很明显,却也让我很不好意思,便答道:“我自幼在村子里,小时候读过几本书,不成器,”。

  “适平兄过谦了。”朱秀道。

  “没有,确实是这样。”小雨道。

  “呃……哈哈哈。”朱秀大笑着侧过身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