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瘦马如柴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五章 时时事事,好坏自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昨天的闹会怎么样?”廖伯的车马行今天休了一天,但作为忙惯了的人,是闲不住的,一大早就来到了客栈。不一会儿,小雨也比平时早些来了。自我来到后,三人同时在客栈的日子就不多了,尤其最近,更是少见,客栈也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挺好。”见到小雨并没有要回话的意思,我便回应道。

  “嗯,那就好。”廖伯听完这句话,点头道。

  时间又回到了尴尬境地,如果在平时,互相之间什么都不说的就这么呆着倒也没什么,毕竟对于同为不爱没话找话说的我们三个来说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今天感觉却有些特殊,并且氛围诡异的很。

  “昨天内城出现了好多兵士,你们回来的时候看见了么?”廖伯说道。

  “看见了,后来外城也多了好多,我们本以为城门会关,不过还好没有。”我答道。

  “哼,有些人胆子小,但主意大。”小雨说道。

  “什么样才算胆子大呢?”我问。

  “你又气我!”小雨说道。

  “我没有,”我说。

  “你说没有的时候就是有了。”小雨说道。

  “我只是解释一下。”我说。

  “我不想说话,别叫我。”小雨道。

  “看来女生除了爱生气外,时间还会很长。”我默默低下头,不敢说话的感慨道。

  “我为什么要和你说这个?我刚才好像说的不是这个事。”我突然想到说。心里默默的又感慨一番,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找不到重点,或者,做着做着就会跑偏,这都是小事,但一点儿一点儿,大多影响很大,就像哪个古人说的一样,善始者繁,克终者寡。

  “廖伯,是么?”我问道。

  “你们的事,不要问我。”廖伯笑笑不说话。

  我其实问得是道理对不对,只不过走思了片刻,独独把这一句一不小心说了出来,却让廖伯以为我在问上一个问题。

  “爹爹知道是怎么回事么?”小雨问道。

  “据说是哪里出了人命案子,人犯在逃了,出动了好多兵士去搜捕。”廖伯说道。

  “不然。”我和小雨还未来得及回话,只听一个声音便穿了进来,顺着看了过去,原来是那个客栈的白衣公子。经过几次的交流,虽然和白衣男子还是实在算不上什么熟人不过的陌生人,但多少也算常见了些,所以平时进来进去都会打个招呼,以表问候。

  廖伯放下正在收拾东西的手,半抱拳施礼道:“客官起来啦。”

  白衣公子微微低头算是回礼,然后看看我们道:“我看这兵士不像是城防营的人,倒像是边军”。

  这话倒使我们没有想到,虽不至于说认为惊世骇俗,但也算一语惊人了。

  本朝的军人分为三大类,一是禁军,分驻京师和各个重要城关和交通要处,名义上皇帝亲统,算是最为荣耀的的一支了。二就是各地的城防营,城防营本质上属于地方的部队,主要任务是各个州县的防守,有时候也会协同地方抓捕盗贼,安定地方之用。

  其三,就是边军。边军分为五部,驻守北边十三镇的最为精炼,又因为北狄诸族太过强悍,战时最为紧要,故而十三镇由朝廷直接统辖。其次为西北五镇,因交通不便,又没有北边那么外压严重,所以上设了一个都督统辖,以便事宜。三就是西南三镇,比较特殊,因为虽属边军,却由高祖时期的义子、异姓王何家世代统辖镇守。四就是南军,主要防范南方诸蛮的骚扰。除此以外,还有水军,战力很强,却常常被认为不是朝廷的军镇之列,但也划归到了边军,主要做威慑东南两方的诸岛四夷,也兼顾保护出海之船和航路的差事。所以,边军主要是驻守边关,也常常打仗,最是辛苦,但也是最为有战力的军队。季城属于最为重要的北边十三镇之一,在周围除了城防营,也是有大量边军的,只不过边军历来不进城,只在城北五十里外的边关驻守,从不与地方过多联系,是以这次白衣男子说此处大量出现的是边军,让人深感意外。

  “客官是怎么看出来的。”我问道。

  “边军的衣服虽然和城防营的差不多,但因为常年征战,他们都习惯穿戴披风和随身行囊,穿戴披风一是保暖之用,二也有隐蔽和战备之用,只有临战时才会解下。而城防营因为不在边关,只是例常巡守,披风太过麻烦也没什么用,所以寻常不怎么戴的。行囊也是同样的道理。”白衣男子说道。

  “昨天的军士是都全副武装的,看起来好吓人。”小雨道。

  “看来是边军了,现在回想起来昨天见到的军士的确都有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不过,边军怎么进城了?”我说。

  “不知道”,白衣男子说道。

  “哈哈,搞了半天原来客官也不知道啊”,小雨笑笑道。

  “哼哼,嗯……”白衣男子也无奈的微微笑,然后告辞转身离开了,只是眉宇间不留痕迹的有些凝重感。

  季州镇守使府内,众多军士来来回回的巡视着。

  镇守使是边军的将军,也是实际上能够直接统领军队的最高职位了,每个边镇设置镇守一人,统领全镇边军。除了西北五镇边军,其上设置了唯一一位高一级别的总督之外,包括名义上的西南三镇都是直接由朝廷指挥的,也就是皇帝直接统领。每个镇守使在所在军镇都有一座府邸,只不过本朝军队从建国始都有‘将军在营’的不成文规矩,所以一般在军镇的府邸常常只是个幌子,各镇镇守使都是在边营左右另外辟府置家的。

  “赵镇守使真是好雅兴,放着朝廷内,中枢里,二品的大员不做,居然主动外放做个三品的边关守将,而且看起来还挺惬意的很。”一个人坐在惟幔前,摆弄着烛灯道,仔细一看,说这话的正是客栈的那个白衣男子。

  “成王殿下说笑了,我朝是奉行重文抑武的,武职本就不比文职,就算那个朝廷唯一的总督,也不过是个与各部尚书同级的二品,纵观朝廷,在职武官的职位最高的也就是他了,却也,不过是个无人问津、边缘化外的苍凉之地的苦差,我的季州镇镇守使,可是比那个胡瀚之地的二品强多了。再说,呵呵,如今朝廷是那些人的朝廷,就算是我不主动请外放,恐怕也会被贬出来,还不如现在呢。如今的我好歹也是明面上二品的衔,三品的官,可比贬到岭南抓猴子的我那几个老兄弟们好多了”,那个白衣男子口中的镇守说道。

  “朝廷是朝廷的,不是那些人的,赵镇守慎言。”白衣男子说道。

  “是,殿下。”赵镇守说道。然后又道:“不过现在这是季州,还是能信得过的,没有外人”。

  白衣男子没有说话,权当是默认了他的话。

  “殿下来可有人知道么?”赵镇守问道。

  “你还要问我?昨天的事不就是你干的么?”白衣男子说道。

  “嘿嘿,那些巡检内司的谍子手段了得的很,不得不解决了才安心。殿下的踪迹估计早就被他们知晓了,我也不过是使了个笨方法,控制住城内的人的行动罢了。”赵镇守说道。

  “不管笨不笨,管用就行。文官作镇守,难得一见,到底比那些武将的主意多。”白衣男子说道。

  “殿下,我怎么觉的你没在夸我。”

  “多大的人了,还要我夸?”白衣男子说道。

  “……”,“殿下,我比你大不了几岁。”赵镇守苦苦地说到。

  “蒙古最近有了不少动作,探子也是紧紧盯着,把军队开进城,也是事先安排一下。”赵镇守说。

  “蒙古的事朝廷也知道了,但蒙古北狄虽然势大凶猛,可我北边也不是吃干饭的,怎么着也能是个势均力敌。所以,现在这个还不是最紧要的。”白衣男子道。

  “怎么,朝廷有变故?”赵镇守问到。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皇帝……特喜欢的那个拉闸,额……,忘了叫什么名字了,她死了,皇帝很颓废,她父亲很愤怒。”

  “殿下是说才拉卓玛?皇帝不是很喜欢她么,怎么会死?”赵镇守说。

  “嗯,皇帝很喜欢她,她也很漂亮,但皇帝总嫌弃她太瘦,而她怎么吃也吃不胖,郁闷死了。”白衣男子说道。

  “这难道是传说中的相爱相杀……”赵镇守说道。

  “吐蕃王要个解释,皇帝太伤心也不搭理他,那些当政的大臣们要么正在党争不理这茬,要么还在以夷狄论调看不起人家,要么想办事解决但没权力,总之,在吐蕃王眼中,他被遗忘了。”

  “后果很严重?”赵镇守问到。

  “后果很严重。”白衣男子答道。

  “那这个时候殿下来找我,可是有什么计划?”赵镇守说。

  “京城现在乱成一团,我只不过出来走走。”白衣男子道。

  “出来走走?”赵镇守惊道:“朝局这么乱,皇帝的弟弟,成王你,居然出来走走。”

  白衣男子沉了下去,突然叹口气道:“你以为我不想做些什么么,咱们那群人,这几年走的走,贬的贬,我在京城不也是日日被巡检内司的谍子监视着,我,现在连面见官员的资格都没有,我能做什么。”

  “殿下,你如今还未到而立,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虽然现在困住手脚,但也是潜龙在渊,养精蓄锐,蓄势待发,一鸣惊人啊。”赵镇守道。

  “你可以,你真行。一套一套的。”白衣男子说道。

  “嘿嘿,好歹也念过几年书的”,赵镇守笑笑道。

  “如今你偷跑出来,打算怎么办?”赵镇守问道。

  “偷跑,谁说我偷跑出来的?”白衣男子说道。

  “你不是?那怎么?……”赵镇守疑惑的说。

  “我都说了皇帝忧愁烦闷,不理朝政,所以我找个由头让那些辅政大臣们同意了我出来。你还不知道,他们其实早就盼着皇帝早点除掉我,可是皇帝只是圈禁了我,他们又退而求其次想流放我,让我远离京师这个权利中枢,可皇帝也没答应,还是把我放在眼皮子底下。这回趁此机会,那些老老少少巴不得我赶快离开京城。”白衣男子说道。

  “也不全是这些货色,也有不愿意让你出来的,不是么。”赵镇守说道。

  “哼,岂止不愿意让我出来,我如果不是王爷,再加上如果不是皇帝明确不让我死而是监禁,他恐怕早就杀了我一百回了。”白衣男子说道。

  “他现在在哪?”赵镇守问到。

  “他可是久红不衰的红人,除了皇帝,能有几个人见到他本人,可又有几处地方不是他时时刻刻在,茅山茅大人,神出鬼没,哪里都会有他的,就像,他的那些暗处的谍子一样。”白衣男子说道。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