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之极品的美满生活

报错
关灯
护眼
古代世界真千金8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接下来在周家的日子, 周念夏过的有点不太舒心。因为作为一个本性懒散的人, 周念夏却非得一直逼迫着自己奋发向上,与同处一处的周瑶菁做着日复一日的比较、切磋, 毫无意义却又非做不可。

  但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高压下的学习, 对于周念夏而言不是没有一点帮助的。至少, 单从技艺上, 因为在各个世界悠闲度日以至于只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各项技艺,在这段短短的时间内有了巨大的进步与提升。

  若说之前的水平是初学者的水平, 现在就是出门表演也能被说一句看的过眼, 也不算丢人现眼了。

  具体就表现在,被周母带着出去交际时, 周念夏表演才艺, 也能获得一些人真心实意的夸奖了, 当然, 与此同时, 周念夏始终没能比得过周瑶菁, 也是一个悲惨的事实了。

  好在两人相距不大, 再加上那些过往,周念夏也不算输得一踏涂地,嗯, 至少周念夏就曾在宴会的偏僻角落里,悄咪咪的听见别人议论。

  女甲“你看,那你看那周家后来才接回来的小姐, 才情样貌也还算不错的了。”

  女乙“也就那样吧,到底是后来才接回来的,与我们这种在大家族里长的的肯定不如。但这才几年,这程度也勉强过得去吧。”

  言语间,对自己深深的褒扬就不评述了,但其中不可否认的是夹杂着一丝口气勉强称为赞扬的一句肯定吧。

  周念夏对自己本人的表现倒是挺满意的,因为人家花费的是十来年,而她花费的只是这四五年,光从时间上来说,你看她的成就肯定是比不上其他人的,但是她快速的学习效率和进步,就是众人眼看得见的。算不上后来居上,也能说一句不输于人了。

  至少在不知情的人看来,周念夏也是个合格的大家小姐,礼仪仪态都中规中矩。

  明白的人都知道,这场阴差阳错造成的误会,后果是多么的大。甚至于此,周父和周母,这对面上本很严肃,严格的父母,对于周念夏都多了那么几分宽容与理解,这也是意外之喜了。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过着,总归,生活的物质条件要比原来在另外一个周家要好一点,但是对于感情的获取就是要差上一点的。好在,这段时间周念夏也并没有被完全的限制住。

  也或者是周家觉得人言可畏,怕两个女儿的名声被外人说做不知感恩、不念亲情,所以,她和周瑶菁也能时不时被安排去村里的周家,偶尔住上两三天,权当给外人看。

  但这恰好合了周念夏的意,她很是欢喜,因为她一直都是很享受在村里的生活的。至于同去的周瑶菁,作为他们的亲生女儿,感受却并不如周念夏这么好,不过这就不是周念夏需要担心的问题了。

  或许是打从心底嫌弃,这种恶劣的物质条件;又或者,害怕自己被同化、被从周家分离,似是刻意要与这个家划开距离一般,周瑶菁的态度一直表现的淡淡的。仿佛只将自己当做原来那个周家小姐。

  一开始周家父母还有点在意,后来可能是想开了,也不再强求两个女儿太多了,很多时候,亲情不止看血缘,也要看彼此间缘分的,强求不来。

  眨眼间三年时间已过,周念夏与周瑶菁也已经到了15岁,也到了相看婚事的年纪。

  其实这个时间都有点晚了,但是没有办法,周念夏被接回来的时日太短,贸贸然许出去,不论是对周家、对周念夏本人、还是对周念夏未来的婆家,都算不上一件好事。

  嗯,这就类似于,周念夏以前听过的一个笑话,如果你想害谁家,就把没有教养好的女儿嫁过去,所谓的娶妻不贤祸三代吧。

  总而言之,周家势必周念夏教养成合格的大家闺秀才会谈及婚嫁的,这也给了周念夏成长的时间。

  但到了这个年代,躲也是躲不掉的。在古代,嫁娶是女人的必经之路,无可反驳。听说上一任朝廷还有女子年过十八尚未婚配的会被强制婚配、还要另处罚金的,好在本朝建立后就没有继续强制执行这一项规定。

  但在很多人家看来,女儿到了年纪还没有人家上门提亲,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相反的,一家有女百家求才是好女儿的待遇。就说周念夏姐妹俩,这几年也不是没有人家上门来提,但基本都被周母给婉拒了,理由就是一句家中女儿年纪尚幼。

  说了这么多,周念夏只是要安慰自己,早晚的事。她对于嫁人这件事,并没有太多的排斥,她排斥的始终是嫁给不喜欢的人。

  而现在,茫茫人海,她作为女子不能随意出门,又能到哪里去找他么随缘吧,周念夏想,这么多世界,他们都相遇并且一起走过来了,她现在也寄希望于虚无飘渺的缘分二字了。

  希望能相遇吧,周念夏充满侥幸心理想到,至于遇不到怎么办,这个问题周念夏还不敢去想。

  但是吧,完全放任自流也实在不是周念夏做人的风格,始终不甘心的她只得暗戳戳的在周母后面紧盯着,她有细心在看见对方的第一眼就认出对方来。

  最近,周母的日子也不悠闲,两个女儿同时处于婚嫁的年龄段,周母日常带女儿出门,家中青俊年的画册介绍不知道攒了多厚,周母都得从中挑选出合适的来,再派人出去一一打听。因此周母也就格外的忙碌。

  不过,这种时候,周母也没有完全忽视两个女儿的态度,因着自家情况复杂,她对于两个女儿的考量也是有和两个女儿协商过的。

  大原则上,肯定是就上门提亲的人家择优选择,但可以预料到的是,可挑选的人家里,人品家世,都要比正常的低上那么一级半级。

  因为真正论起来,周念夏和周瑶菁都称不上合格的大家闺秀,一个是出身家世比不上,一个是教养水平达不到。

  就比如大家族里面的长子嫡孙,是绝对不会考虑聘娶周念夏和周瑶菁的,无他大家族的嫡长媳基本都要承担一个家族宗族祭祀的一切事宜,这个周念夏和周瑶菁,都还达不到水平。通常,这类宗妇都是大家族里自小精心教育起来的女儿,其在家里受重视程度,不亚于大家长对于家中男子的教养。要知道有时候一个女儿,对家族起到的作用丝毫不亚于一个男儿句号。

  所以,这也意味着,周家两个女儿的亲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被别人挑选的。本质上,从一开始两个人身份的错误交换,就摆明了这是一件不论过程如何、结果都是双方受损的事情。

  好在来上门提亲的人,虽则都稍次了一等,但也都是不错的人家,基本的门户也算相当,周母这才有可挑选的余地,不至于被人说一句,癞蛤蟆也想吃天鹅肉了。

  要一连给两个女儿挑选未来对象,周母的工作量很是巨大,几乎一段时间内都扑到了上面。

  好在同时两人的结婚对象也不在一个水平线的选择对象上,亲生女儿和收养的女儿,在外人想来受重视程度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如此,既是为了家族联姻,肯定是选择亲生女儿更有保险,故而,周念夏实则比周瑶菁更有市场行情一点。

  周母就看的很清楚,给周念夏提亲的基本都是同等人家的嫡次子,属于不大受宠但也不会太劳累的一个地位,给周瑶菁提亲的则是稍次一等人家的嫡长子、嫡次子,两人选择的人家范围并不重合。前面周母拒绝的那些人家,大多也就是些家世不匹配的人家。

  显见的,这种选择也更符合现实,周念夏更多的是在其家世出身上,而周瑶菁则重在其德行教养上,也不好简单评价说孰优孰劣了。

  当然,这也免去了周母被自己私心影响而有所偏移的可能性,同时也避免了两姐妹之间出现更多的矛盾。

  周念夏和周瑶菁都对此心中有数,也都默认了这种状况。

  而待周母将那些人家简单的筛选过一遍,仅留下一些合适的人家,这时候剩下可挑选的也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更为细致和深入的了解。

  简单的到个人的品行、才学、前途,复杂到家庭内部的人员情况、受宠程度、资源分配等等,都是需要暗地里去进行考察的。

  在这个时候周母甚至都没有遵循一贯的,女儿家不参与婚事的过程的默认规则,反而周瑶菁和周念夏也参与进来,本意也是为了让他们更清楚的认识到,后续嫁人后的一系列问题。

  虽说这几年间,周瑶菁和周念夏的关系始终不是特别亲近,但是因为有周父和周母在中间调和、对待两人也没有特别特别的偏颇,故而两人的关系一直维持在一个很是巧妙的平衡上。不得不说这中间,周母出自真心的为两个女儿考虑,也占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而这种平衡,也有可能会在嫁人后被打破,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这一章略有点啰嗦,主要是想体现两个身份所造成的差异。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