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紫鹃日常记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章 初见晴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来者不过十七八岁,风华正茂,一身鲜红明媚的衣裳,挽着朝阳五凤髻,头戴八宝攒珠凤钗,艳若桃李,俏过春花,一双丹凤眼似喜非喜,似媚非媚,眼波流转处,让人心神荡漾。还未进屋,便笑道:“凤丫头给老祖宗请安啦!”

  正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贾母听了这声音便高兴,笑道:“快进来快进来!新郎官和新娘子来啦!”

  王熙凤和贾琏双双一身喜庆的红衣,正是郎才女貌,二人一进屋,便端端正正地跪在蒲团上给贾母行礼,接着又给王夫人行礼,方才随邢夫人站到一边去。

  鹦哥站在后排看着,红楼十二钗,她已见过一半,李纨端庄淡雅,但早早守了寡,现在如槁木死灰一般,史湘云与三春尚未长成,不过小小稚嫩幼女,可爱是可爱,却远不如王熙凤青春美丽,明艳动人。

  在王熙凤登场的这一刻,鹦哥才真的有一种自己到了红楼世界的感觉。

  在她发愣的这段时间里,新郎新娘已经拜见了各位长辈,又敬了茶。

  王熙凤言笑晏晏,神态自若,全不似新婚小娇娘,惹得贾母大笑不止:“瞧瞧你这凤辣子,哪有一点新妇的样子。人家都是娇滴滴羞怯怯的,倒是你,大说大笑的,真真是个破皮落魄户!”

  王熙凤听了便装模作样地娇声道:“啊呀老祖宗!您这么说我可不依呀!人家……人家害羞嘛!”

  又惹得众人大笑不止。

  这时候又有小丫头上来通报:“赖嬷嬷来了。”

  贾琏便乘机告辞:“府里还有别的外客,我先告辞了。”

  贾母道:“去吧去吧,你这两天也忙,有凤丫头在这里就够了。”

  贾琏转身出去,正巧看到赖嬷嬷扶了一个眉目清秀的小丫头子进来,便躬身道:“嬷嬷好。”

  贾府的规矩,伺候过主子的下人比年轻主子还有体面。赖嬷嬷年事已高,侍奉过两代国公爷,现在又出府做了老封君,贾琏这样的小辈看见了她,也要恭恭敬敬道一声好。

  赖嬷嬷忙侧身避过这礼,笑道:“琏二爷好,二爷新婚大喜,祝二爷夫妻二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贾琏和凤姐正是新婚恩爱之时,听了赖嬷嬷的话忍不住笑道:“那就借嬷嬷吉言了。”

  两人说了两句客套话,赖嬷嬷便进了里屋。

  王家和贾家是老亲了,王熙凤素知贾家规矩,立马笑迎了上去,口中喊道:“嬷嬷好!昨日不见嬷嬷,您是积年有福气的老人家,还想着讨您一句好口彩呢!”

  “昨日大喜的日子,我们这些做奴才的,就算有心,又怎么好意思随意上前去?”赖嬷嬷笑眯眯地对众人行了个礼,“今日想着琏二奶奶必是要来老太太这儿的,老婆子就厚着脸皮来了,祝琏二奶奶早生贵子、夫妻和睦!”

  王熙凤听到这八个字,想起昨夜贾琏的温柔小意,脸上不禁飞红一片,又是甜蜜又是开心,“借嬷嬷吉言了。”

  这时有人送了个绣墩过来,赖嬷嬷告罪了一声,半坐在绣墩上,又道:“老奴我来道喜,也不是空手来的。这是给琏二奶奶的贺礼,简薄了些,二奶奶随便收着,留着赏小丫头罢。”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一个锦盒,命身边的小丫头子送上前去。

  贾母听了便笑道:“她一个小人家,还难为你这么惦记。前两天随意派个人送来便是了,还特意走这么一遭。”

  赖嬷嬷道:“我是哪个牌面上的人,哪里够资格给二奶奶添妆?只不过是一番心意罢了。”

  王熙凤笑道:“哟!嬷嬷这话岂不是折煞我了?嬷嬷送的,定是好的,趁着老太太太太在,快拿上来给我开开眼,我人小经不住事,别是等会儿被晃瞎眼了,有老太太太太在,倒是不怕了。”

  她说的有趣,逗得众人大笑不止,贾母素来爱她口舌伶俐,此时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快快拿上来,晃瞎了她的眼,省得她没大没小地到处乱编排。”

  那小丫头子抿着嘴笑笑,倒是不惧这阵仗,大大方方地将锦盒呈上来。众人打开一看,却是一套整整齐齐的镶红宝石头面,簪、钗、挑心、压鬓、耳坠色、色俱全,那凤钗栩栩如生,凤口衔着一颗拇指盖大的红宝石,其余镶嵌的红宝虽不及此,但都品质不凡,比起凤姐自己的嫁妆也不差多少。众人看了,皆啧啧称赞不已。

  王夫人笑道:“她一个小孩子家家,不拘送什么便是了,还劳嬷嬷破费。”

  赖嬷嬷笑道:“我也没什么孝敬琏二奶奶的,只这一个还勉强拿得出手,况我们家也没人配戴这个。”

  王熙凤拍手笑道:“全赖嬷嬷惠赠,如今我也有一套体面的首饰了。平儿,还不赶紧地收起来,省得嬷嬷反悔,到时候我可就没东西戴了。”

  后头上来一个高挑身材,面若桃花,温婉秀丽的姑娘,笑着应了一声,忙接过锦盒。

  贾母又笑道:“好你个凤丫头,你这一身上下都是什么,还说没东西戴,倒说得人家多小气似的。”

  王熙凤便道:“都说礼多人不怪,礼轻情意重,嬷嬷送的东西,不拘是什么,都价比千金,我心中感谢都来不及。偏老太太和太太还心疼嬷嬷,可不是辜负了嬷嬷的一番心意?我便先做主,赶紧收下了。”她一脸正经,让人挑不出错来,又转口道:“改明儿我做东谢嬷嬷,到时候请老太太太太们一同赏光,可千万别推辞。”

  赖嬷嬷听了忙起身称不用。

  贾母就爱热闹,王熙凤此话甚合她心:“你也别推辞,你送了她这么贵重的东西,她谢你也是该的。凤丫头到时候得好好安排一下,没有好酒好菜,我是不依的。”

  王熙凤就笑:“听听,老太太现就打量着吃穷我了!嬷嬷这首饰送的可真及时,等明儿老太太把我吃穷了,我便只有嬷嬷送的这一副好首饰了,还是嬷嬷想得长远,佩服佩服!”

  一席话说得众人哄堂大笑。宝玉笑得滚进贾母怀里,贾母搂着宝玉笑得前仰后合,几位小姐有喊奶娘丫鬟帮揉肠子的,有笑得直不起腰的,丫鬟们也都笑得站不直身子,你一个我一个互相靠着,各个东倒西歪。唯有邢夫人和王夫人强撑着,但脸上的笑意也挡不住。

  笑完了,贾母又仔细打量了一下赖嬷嬷带来的小丫头,笑道:“你身边也添了新人了,这丫头不错,长得水灵。走近给我瞧瞧。”

  那小丫头回头望向赖嬷嬷,得了嬷嬷的允许,便也不怯场,款款向前几部,任由贾母戴着眼镜仔细打量。

  宝玉素喜美人,自赖嬷嬷进门后便一直打量不停了,只是今日主角毕竟是王熙凤,便又丢过去了。如今见贾母提起,忙又转过眼睛瞧过去,只见这小丫头不过十岁,瞧着比鸳鸯还小一点,然已见风流婉转之态,眉眼精致如画,尤在诸婢之上。

  贾母不由赞道:“你去哪里淘换来这么精致的人物,倒显得我们府里的丫头们越发地像烧糊了的卷子似的。”

  赖嬷嬷道:“也是卖身进来的苦命人,父母都没了,跟着一个表哥却是个酒糟之人,我一时心软见她可怜,便把这兄妹两个买了进来。谁知她哥哥不行,她人倒是机灵,也不似那些买进来的丫头们那般缩手缩脚的,言谈举止都爽利,针线活也不错,在我跟前学了一两年,已是我那里针线上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贾母点点头:“是个有造化的,回去好好服侍嬷嬷罢。”

  这时又有人来报:“姑太太家来人了。”

  姑太太指的便是林黛玉的亲生母亲贾敏,此时她正随着林如海在扬州赴任,虽地处江南富贵温柔乡,但离京城甚远,一来一回都要几个月的时间。自鹦哥来到这里,也只见过江南来人不过两次,每次都是送年节礼物兼来信。

  贾母平素最疼这个幺女,一听到江南来人,忙唤人进来。

  来者是一个青衣婆子,穿着干净朴素,连贾家三等仆妇都不如,只是自身有一股不俗气质,非寻常仆妇能及,到让人不敢小觑。她恭恭敬敬地行了礼,递上礼单和来信后,便垂手在一旁不言语。

  贾母好久没收到女儿的来信了,早就等不及,粗粗看了看礼单,便忙不迭地要拆信来看。却见心中只寥寥数语,只道贾敏病重云云。贾母担心女儿,忙细细问了那婆子,又打发人去库房找出了上好的药材,要回礼送去。

  待来人退下,她又不禁泪流满面:“我生的这三个儿女里,最疼的便是这个小女儿。如今她才丧子不久,又病重起不了身,实在是让人放不下心来。”

  王熙凤并刑王宝玉等人忙上前劝解,好不容易才劝住了。

  等上房散了,贾母又悄悄唤了那婆子回来,问了些旁的问题。鹦哥好奇,下来后便偷偷找玻璃问:“旧年姑太太也有来信,怎地不知她还有个儿子?”

  玻璃听了,忙上前掩了她的口,悄悄道:“这话莫要说出来!可忌讳着呢!”见鹦哥仍是一脸不解,转念一想便道,“是了,那时候你还小,才进来还学着规矩呢!不记得了也是有的。因不是什么好事,老太太也并未到处宣扬。”

  原来贾敏自嫁给林如海后一直无所出,后来陆陆续续给林如海纳了几房姬妾,家中仍未有新生儿降世。六年前贾敏得了一个女儿,夫妻二人爱若珍宝,后来又得了一个哥儿,可把贾母高兴坏了,说女儿总算熬过来了,谁知养到三岁又没了。自那以后,贾敏便有些心灰意冷,身体一直不是很好。

  鹦哥听了玻璃的科普,和她记忆中的都对得上,又问道:“那姑太太生的那个表小姐呢?”

  玻璃想了想,道:“听说那个表小姐身子弱,但十分伶俐。姑太太的来信里常夸她聪明异常,姑老爷也对她十分疼爱,如今说要把她当做儿子教养,特特请了进士老爷来做先生,每日上学读书写字,比咱们家的姑娘也不差多少了。”

  荣国府的下人们都自视甚高,贾敏虽然得贾母疼爱,但见到林家来人都是衣着简便,不似他们穿着豪华,心中难免对林家看轻几分。饶是玻璃这样算是有见识的人,也难免觉得自家小姐天下有一无二,并不觉得身为表小姐的林黛玉有多特别。

  鹦哥讪笑,心中却不以为然。元春如何她并不知道,单看贾家这三个养在贾母跟前的姑娘,每日也不过是跟着教养嬷嬷和李纨识几个大字,学点针黹女工,妇德规矩。如今迎春也有八九岁了,也未见有谁说要专门请个先生来教导他们。宝玉还比林黛玉大一岁呢,只去了学里一个月,便不去了。

  “我听说姑老爷可是巡盐御史,怎地林家来人穿的还不如茶水房里的陈妈?”

  “我们这里是天子脚下,府中几代的荣华,林家上代就断了爵位了,到了姑老爷这里,是考科举晋身的,远不及咱们。”玻璃道,她从小便被灌输着荣宁二府何等富贵、权势何等滔天,并不清楚当年林家的情况,在她的认知里,贾敏是低嫁了,“也是老太爷慧眼如炬,看中了姑老爷的人品和前途,才将姑太太许给他。果然姑老爷高中探花,一路高升。不过仍比不得我们府里。”她想了一想,似是觉得这样说太过无礼,便又补充道:“不过可能各家规矩不同罢了。姑老爷家也是四代列侯的,想是也有积淀,只不过外面的事我也不太清楚了。”

  二人就林贾两家闲话一通,便也散了不提。

  却说王熙凤三朝回门后不久,王夫人便叫她过去,道:“我近来年纪也上来了,府中家大业大,外出应酬交际也多,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如今你来了,我也有个臂膀。家里的事虽多,但慢慢管着也就熟了。”

  王熙凤心中大喜,面上却矜持道:“我年纪轻、见识浅,又是刚进门的新媳妇,哪里懂什么管家?二太太尽是别交给我的好,就怕我帮忙不成反添乱。再说上面还有珠大嫂子呢,总不好越过去。”

  王夫人听她提及李纨,出了一回神,道:“珠儿媳妇是寡妇,怎么好出面管家。你是大房嫡长子媳妇,管家名正言顺。再说你的本事我还不知道?”

  王熙凤又谦虚了几回,直到王夫人有些不耐烦了,坚定道:“咱们娘俩儿也不用说那么多客气话,你从小在我跟前,和元丫头一样是我看着长大的,就像我的第二个女儿一样。虽说你定了琏儿后不太来这里走动了,但府里上上下下都识得你的,也不怕无人可用。如今府里上上下下好几百号人,我有心却乏力,正是需要你的时候。”

  见王夫人执意如此,又立马让身边的丫鬟把账册、钥匙交到自己手上,王熙凤心中激动,忙又表决心又称颂王夫人不迭。回到房中又和贾琏大肆称赞了一回王夫人的慷慨放权。贾琏读书不成,却颇通庶务,成年后一直帮忙着打理家业,今见凤姐刚嫁入自家王夫人便放权给她,心中十分感激王夫人。年轻人一腔热血,想着自己夫妇二人迟早有一天要管着内外诸事,又有诸多计划要大展拳脚一番,和凤姐讨论至三更方歇下。

  凤姐受王夫人之令,开始管理诸多细务。虽未完全总管内务,却也做得有模有样。每日请安完毕,便至上房听事并发放对牌,午后又理一回诸事,捡重要的回给王夫人知晓,又挑出几件请教王夫人,谦虚谨慎、并不敢擅专,令贾母和王夫人都十分满意。她虽年纪小阅历少,却自幼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言谈应对尚在贾琏之上,管事至今,诸事妥帖,也并未因管家耽搁侍奉婆母、逢迎贾母、友爱诸姐妹,贾府上上下下都对她夸赞不已,又都说王夫人最是慈和不慕权力,唯有贾赦听到后,冷哼一声,不置可否。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