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黑衣人
赵玮走出灵隐寺大门,李进立即牵着一白一黑两匹马走来。
见到赵玮,白马脑袋向上一扬,仿佛跳跃一般舞动着身体,李进放开缰绳,那马儿便哒哒的跑起来,一直跑到赵玮的身边才停下。
赵玮用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白马脖子上如雪的鬃毛,便一跃骑上马背。
静谧的山麓中,马蹄声清脆。
“公子,你见到陈谨初了吗?”李进说罢觉得似乎不妥,立即改口道:“我是说,静空大师?他还好吗?”
“嗯。”赵玮说:“他很好,一入佛门,四大皆空,他活得很超然。”
“公子,谨柔的哥哥都放下,您也应该放下了,不要继续活在回忆里了,开始接纳崭新的生活吧。”
放下?开始?万事理性,唯有在这件事上,他做不到。赵玮沉默着,无言以对。
“小心!”李进忽然大喊一声。
说时迟,那时快,赵玮迅速一闪身子,迎面飞来一支箭如流星般从他耳边划过。
顺着箭飞来的方向,有六个黑衣人,正骑马呼啸而来。
“不好,有刺客!”李进立即策马向前,挡在了赵玮的马头前,“公子,你先走。”
说罢,李进抽出随身的佩剑,用力挥舞起来,一支支飞箭被李进的长剑拦截,发出“铛铛”的撞击声,数不清的飞箭弹落地面,如花瓣四散。
眼见漫天箭雨嗖嗖袭来,赵玮立即拔剑与李进一同挥舞抵挡。
李进见赵玮非但没走,反而过来助阵,他心焦如焚大喊道:“公子,你快走啊!”
“小心!”赵玮话音未落,一支飞箭已经插在了李进的左臂上。
黑衣人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赵玮绕过李进,以命令的口吻说:“你先走,让我来!”
说罢,赵玮便主动策马迎上了黑衣人的挑衅,李进立即跟上赵玮,与他并肩作战。
六名黑衣人来到眼前,他们各各黑布遮面,只露出冷酷而凶残的双眼,他们亮出明晃晃的长剑,如闪电一般劈头盖脸朝这边袭来。
论武功,李进和赵玮都算得上是高手,但这六个人实力完全不弱。他们出手极狠,过了几招,赵玮便知对方的厉害,敌众我寡,二人毫无胜算。
一阵拼杀,消耗着他们的体力,赵玮回头再看李进,他也只有拼命防守,而根本没有进攻之力了。
赵玮知道,他们不能再继续耗下去,不然他们都会死在这里。
忽然,一把锋芒的利剑从背后袭来,刺破了赵玮的衣衫,他感到背后一阵撕裂般的痛楚,差点跌下马来。
他咬紧牙关,努力稳住自已的身体,然后回手将剑猛朝对方刺去,这一剑扎在了对方的胸膛,那黑衣人倒下时,眼里充满了意外和惊恐。
赵玮感觉到身后的衣衫温热而湿润,粘粘的贴在背上。
“殿下,你受伤了!”李进看到赵玮身后的那一片血迹,立即策马过来。
赵玮明白,这些黑衣人是冲着自己来的,每一剑都带着浓重的杀气。
赵玮忽然朝李进使了个眼色,示意自己去把他们引开。不等李进回应,他便掉转马头向远处狂奔,几个黑衣人迅速尾随赵玮而去。
赵玮对这一带地形十分熟悉,他把黑衣人引至乱石林中,他躲在一块巨石的背后,那六名黑衣人在石林中转了几圈,没有看见赵玮的踪影,便向远处寻去,待他们跑远,赵玮立即顺着原路悄然折返。
殷虹的鲜血浸湿了大片衣衫,白马驮着赵玮穿过石林,走上一条小路,当他看见李进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才松了一口气,顿时两眼一黑,便昏死过去。
冷风过境,夜幕降临,客星依然如太白闪耀在天边。
那些黑衣人是谁?跟着赵玮这么多年,李进不用想,也能猜出一二。只是这一次,比以往下手更狠。
因为不想惊动皇上,李进把赵玮带回郡王府之后,就去请来史浩,史浩得知赵玮遇刺之事大为震惊,立即派人悄悄去请来太医。
“幸好救治及时,没有性命之忧。”太医道。
史浩问:“那刺客的剑上可曾下毒?”
太医见史浩一脸担忧,连忙说道:“大人请放心,剑上无毒,只是那剑刃极其锋利,伤口颇深,郡王失血过多,大伤元气,需加以时日好好静养。”
吕太医看过赵玮之后,又为李进拔出他左臂上的那支箭,将伤口处理好,妥善包扎起来。
“有劳吕太医了,这点小意思还请收下。”史浩说罢,将一只锦盒塞进吕太医手中。
“这个我不能收。”吕太医的手微微一抖,知道那盒中必定是珍贵之物,欲退回给史浩,却被史浩用手挡了回去。
“吕太医尽管收下,这只是一点小小的心意,请不要客气。”吕浩悄声说道:“这件事乃郡王府的私事,郡王殿下自会处理,切勿声张惊动了官家。”
“请大人放心。”吕太医恭敬的行了礼,然后递上一个药方,“只要按时换药,再照这个方子进行调理,郡王的身体会日益好转的。”
吕太医为人忠厚老实,史浩其实并不担心,他只是做了必要的叮嘱。真正令他担心的是那些黑衣人背后的始作俑者。
吕太医离开后,史浩便对李进说:“李进,幸好有你保护郡王,又及时带他回来医治,才能度过这个难关。你也受了伤,这两天好好静养吧。”
“大人,我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可是郡王的伤……”李进竭力压制着内心的愤怒,“那帮龟孙子,他们分明是要置郡王于死地!”
“郡王宅心仁厚,吉人天相。” 见李进情绪十分激动,史浩努力稳定住他的情绪,继而又不放心的嘱咐道:“这件事事关重大,你莫不可冲动,等伯宗醒来之后,再从长计议。”
“就是因为郡王宅心仁厚,一再姑息,才会令他们变本加厉。”李进越想越气,眼中冒着怒火,他深深的为郡王感到不值。
“这毕竟是伯宗的家事,况且我们也无证据。”史浩认为这事情不宜扩大。
这老头就会讲什么道理啊,证据啊,李进听得头大,他默默的点点头,以示谈话结束。
再和这老头说下去也没什么意义,李进不自觉的攥紧拳头,在心里打定了主意,我一定要找到证据,为郡王报仇!
这个晚上,余鸿影在房间里,借着微弱的烛光,她在整理身边的一些物品。雅园此时寂静无声,大概古人的习惯都是日落而眠吧,她却很不情愿这么早入睡。
她把干净的衣服叠整齐,连同那件穿越梦境的白披风,全部都收进柜子里,又把赵大哥送她的玉佩以及身上的耳环手镯一同放进首饰匣子,唯有脖子上的宝珠项链,她没有取下来,她很钟爱这个貌不惊人的浅蓝石子。
散开了长发,余鸿影拿起檀木梳子坐到铜镜前,小心的梳理起这三千烦恼丝,她在梳理头发,也在梳理自己的心情。
镜子中的自己,是真实的自己吗?
这些天她一直没太在意,但也隐约的感觉到有一些奇怪。她们长得的确是一模一样,但总觉得又有些不一样。看上去,镜中人的年龄无疑更加年轻,水嫩的皮肤充满了弹性,就像她高中时期的模样。
难道穿越可以减龄!
想起高中时期,那曾经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时候,她刚认识晴朗,虽然只是通过网络交流互动,可是他们天南海北,无话不谈,他们坦诚相待,心灵相通,以至于,她觉得自己好像活在另一个不真实但却十分美好的世界里。
直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他们之间感情的日益加深,当她发现自己爱上了他,她便开始学会掩藏内心,而他竟也愿意配合她,敬她如女神,惜她如知己,却从不言爱。
他不爱她?
他爱她?
这个答案,她还有机会知道吗?余鸿影暗自伤感起来。
余府中,吴九请来了医馆的姚大夫,一针施过,余老爷终于醒来。
姚大夫对余老爷又是宽慰,又是嘱咐,连带着话了一番家常方才离开,吴九跟着姚大夫出门拿药去了。
此刻大夫人吴彩云和五公子余华陪在余老爷身旁,管家老张和几个下人在屋子里守着。
“哎呦,我的老爷诶,你可醒了,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叫我可怎么办呀?”吴彩云已经开始哭天抹泪。
“别哭!”余挺用命令的口吻对吴彩云说道,“我没事,别搞得紧张兮兮的。”
“哎,哎!”吴彩云立马转悲为喜,露出笑颜。
“爹爹,您终于醒了。”小宝虽然年纪不大,却十分懂事。
“小宝啊!”余挺看向余华,十一岁的少年眼睛清澈如水,令余挺感到舒心,“你三姐回来了没有哇?”
余华看着躺在床榻上的父亲那张憔悴的脸,心中感到担忧,于是安慰道:“三姐她就快回来了。”
余挺回过神来,知道鸿影还未找到,脸上有一丝怅然,继而,他又淡淡的问道:“余曦和余珍呢,他们在哪?”
“大哥去幕府了,四姐……”余华正准备说‘四姐不知道被谁招惹了,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生气呢。’这时吴彩云轻咳一声,冲他使了个眼色,余华硬是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珍儿……她受了点风寒,我让她在房里休息呢。”吴彩云连忙解释道。
“找大夫看过了吗?”余老爷问。
“看过了,没有大碍,休养几天便可。”吴彩云说得风轻云淡。
余挺没有再往下问,看着夫人的表情,他也猜到了几分,那丫头准是又娇蛮任性了。他既没有力气管,也懒得管了。
“有刺客!”院中忽然有人大喊一声。
紧跟着是一阵骚乱。
余挺一惊,“腾”的一下从床上坐起来。
“啊!”吴彩云顿时脸色惨白,大叫道,“老爷,有刺客,有刺客!这可怎么是好啊!”
管家老张马上跑出去打探情况,屋内的几个下人都老实本分的守在一旁,静待消息。
“怎么会突然就来了刺客呢?”吴彩云惊慌失措的说。
“行了,你这吵吵嚷嚷的,成何提统!别惊吓了华儿。”余挺说着朝小宝看过去,却见那孩子静坐在一旁,如泰山般沉稳。
不一会儿,老张便急匆匆的回来禀报,“老爷,那刺客已经跑了。”
余挺问道:“来者何人,可曾看清楚?”
“听侍卫说,是个蒙面的黑衣人,看不清楚长什么样子。”老张递过手中的一把匕首,上面插着一封信,“这是那个人留下的。”
余老爷接过匕首,取下信件,仔仔细细的读起来,他的表情十分严肃,众人站立一旁都不敢吭声。
读罢,余老爷的眉头忽然舒展开了,脸上竟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鸿影有线索了!”余挺高声道。
“太好了!”管家激动的说:“三小姐终于找到了。”
下人们纷纷点头,每个人都面露喜色。
余华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是一片灿烂的笑容,太好了,三姐终于要回来了!
整个房间里的气氛像被点燃一般活跃起来,没有人注意到大夫人吴彩云的脸上正掠过一抹阴郁。
“老张!”余老爷吩咐道:“给我准备厚礼,明日随我去接三小姐回府。”
“是!”老张笑着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