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昭明传奇(2019重修版)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7章 第二部第四章无由公案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鹃儿见展昭不肯承认那和尚杀人,以为他想要推脱罪责,冷然道:“那和尚虽然看上去与你并不相熟,却非常在意你的生死,言语又对你十分恭敬,若非受你指使,他一个吃斋念佛之人,怎会杀人害命?”

  展昭道:“那位高僧绝不可能行凶杀人!其中必有误会。”心想:“师兄深谙佛法,仁善慈悲,连一只蚂蚁都不曾杀过,怎会杀人?”

  “我有证据,由不得你抵赖!”鹃儿从怀中取出一小片残布,扔向展昭道:“这是我爷爷跟他打斗时,奋力从他身上扯下的。”

  展昭扬手接住残布,让小顺子取来蜡烛,细看之下,大吃一惊,这竟是明远当日所穿僧袍的一角。

  展昭依稀记得,当日明远将他救出魔窟,安置在山下一间废弃的茅舍,之后便说有急事待办,要离开片刻,过了半个多时辰才回来。当时,展昭曾在无意中发现他的僧袍缺了一角,跟如今这块残布的大小、形状十分相似!

  握着手中的残布,展昭心中满布疑云:“当年师兄与我尚不相识,他见我被妖魔所抓,才仗义出手。他既已将我救出魔窟,何必又回到攀云洞?纵然师兄要斩妖除魔,杀洞主一人也就罢了,为何要灭杀洞中所有生灵?”

  鹃儿见展昭神色,似乎的确并不知情,探问道:“那和尚当真不是你指使的?”见展昭摇头,心中思忖:“他方才身陷箭雨之中,还一心要救他人性命,确实不像弑杀成性之人。”于是对展昭道:“我姑且相信你!”追问道:“那和尚如今何在?”

  “恕展某不能相告。”虽然展昭知道明远法力高强,鹃儿绝非他的对手,也不能将他置于险地。

  “灭门之仇,焉能不报?”鹃儿眼中戾气又起,冷然道:“既然你不肯说,我只有得罪了!”说罢,又向展昭攻来。

  未等展昭出手,扶亥的两名随从已飞身而至,不过数招,便将她擒住。

  扶亥怒道:“大胆妖孽!少主不计前嫌,饶你性命,你不仅不知感恩,反而又要加害于他,真是恶性难改!”

  公孙策见扶亥身为展昭的舅舅,竟然称他为少主,不由眉头轻皱。

  只听扶亥命令两名随从道:“杀了她!”

  “且慢!”展昭制止二人,对扶亥道:“她只是报仇心切,并非奸恶之徒。收了她的法力就罢了,何必伤她性命?”

  扶亥道:“少主有所不知,义父日前已颁下严令,无论何人胆敢谋害少主,一律就地正法!”即使玉帝并未下令,他也不容任何人伤展昭分毫。

  “外公的好意,我心领了。”展昭道:“只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岂能动辄要人性命?此等严令未免太过霸道,还是请外公收回吧!”

  扶亥见展昭如此坚持,若是杀了鹃儿,恐怕又要加深他对玉帝的不满,于是扬手挥出一道白光,光芒疾飞至娟儿心口,化去了她修炼数百年的内丹。

  鹃儿虽然失了法力,毕竟保住了性命,对展昭已无怨恨之心,但想到爷爷的死,心中仍是悲愤难平,黯然道:“爷爷的仇,我是报不了了!”抬头对展昭道:“但是,那个和尚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他身为佛门中人,竟然杀生害命,终有一日,会受到佛祖的惩罚!”

  展昭闻听,不禁为师兄担忧,但愿师兄并非凶手。

  扶亥见鹃儿的人形已若隐若现,须臾之后便要回复原形,忽然想到一个疑点,连忙问道:“既然你一心要报仇,为何时隔十八年才动手?”

  “快说!”两名随从厉声呵斥道。

  鹃儿被他二人吓得心中一凌,看看展昭,讷讷地道:“当初爷爷把他抓到洞中,只是听一个游方道人说,吃了他能够大大提升法力,根本不知道他是什么人。虽然这些年来,我做梦都想报仇,可是天下之大,我到哪儿去找他?”

  小顺子问道:“你既不知少主身份,方才为何能喊出少主名讳,还能找到开封府来?”

  鹃儿犹豫片刻才道:“是一个身着黑袍的仙人好心指点我来的。”心道:“连我都不知道那位仙人的身份,你们也别想找到他。”

  展昭心中暗道:“又是死无对证!”

  扶亥还想追问些什么,见鹃儿已褪去人形,恢复鸟儿之身,当即展开双翅,向攀云洞的方向飞去。

  扶亥转身对展昭道:“少主,人间险恶,还是随我回天庭去吧!”

  公孙策听扶亥提到“天庭”二字,心中又是一惊。他虽不懂三界中事,却也知道九重天界之中,以天庭的地位最为尊崇,心道:“幸好大人此刻不在府中,否则,恐怕又要劝展护卫离开府衙了。”

  展昭尚未回答扶亥,却见展忠急匆匆上前,抓住他的胳膊道:“小少爷,不能跟他回去,天庭的人不能信!”

  展昭心中暗暗吃惊:“莫非忠伯知道我娘的身份?”生怕展忠一时冲动,在公孙策等人面前说出些什么,赶忙道:“忠伯放心,我不会随他回去的。”

  展忠听了,这才安心,于是不再多言。展昭让他与小顺子一同送老妇人回房,又吩咐小顺子给展忠准备一间客房安歇。

  公孙策知道扶亥与展昭有话要说,便让四大校尉各自回去休息,自己也回房去了。

  扶亥待众人离去,继续劝展昭道:“少主,还是随我回去吧!我虽有些法力,却不善降妖,若非鹃儿修行尚浅,我未必能将她擒住。”叹道:“如今二郎真君又被禁足在灌江口,无法前来救你,万一……”

  “禁足?”展昭惊道:“表舅为何被禁足?”话一出口,又觉不妥。自重逢以来,他从未与扶亥舅甥相称,如今却在扶亥面前称杨戬为表舅,让扶亥情何以堪?

  扶亥的神色果然有些黯然,展昭正欲开口叫他一声“舅舅”,却听他道:“日前,二郎真君奉旨去冥界办事,因轻慢阎君,被他告上天庭。义父大为震怒,当即降罪二郎真君,不仅收了他的法宝缚妖索,而且罚他十年之内不准再踏足地府。”

  “轻慢阎君?”展昭心中暗道:“表舅的神位虽然不及阎君,但他毕竟是外公的外甥,阎君多少也要让他几分。据《三界通史》记载,阎君为人素来恭谨,即便表舅行事随性不羁,无意间对他有所轻慢,阎君也不会将他告上天庭?除非……是外公的授意!”

  当日在山洞之中,表舅与他初见,便有意将缚妖索送给他,他被立储以后,表舅又主动来府中保护,甚至帮他到阴间寻找爹娘的魂魄,纵然他与表舅都襟怀坦荡,也难避朋党之嫌。外公对表舅的惩罚,分明是在告诫他,不要与天庭众臣走地太近。

  展昭本有心与扶亥冰释前嫌,像当年一般,与扶亥甥舅相称,此刻他却不能这么做了,他已然连累了杨戬,岂能再连累扶亥?

  扶亥不知展昭在想些什么,以为他在担心杨戬,劝道:“少主不必担心,二郎真君虽然被罚,却未曾受苦。这几日义母与老君都在为他说情,想必过些时日,义父便会解除对他的禁足。”

  展昭叹道:“但愿如此!”想到王母,问道:“我离开天庭之后,外婆一切可好?”

  “义母一切安好!”扶亥道。

  虽然外婆十八年来未曾给他任何关怀,但只要外婆安好,展昭已然十分安慰。于是继续问道:“小狮王在外婆宫中过得可还开心?”当年展昭下凡,并未将小狮王带走,只希望它能在外婆身边无忧无虑地生活。

  不料扶亥却道:“小狮王它……在少主离开天庭不久便失踪了。”

  “失踪了?”展昭惊道。

  扶亥道:“当日,义母宫中的仙娥带小狮王到瑶池玩耍,一时看管不利,令它走失,义母得知此事,十分震怒,当即将那仙娥贬下凡间。义父获报之后,即刻下旨众神全力寻找,可是寻遍整个天界,也不见其踪影!”

  展昭道:“天庭众神何等神通,竟找不到一只毫无法力的小狮子?”

  扶亥心中也十分不解,叹道:“老君有未卜先知之能,也无法算出小狮王究竟去了何处!”

  “连太师父都找不到它?”展昭更加难以置信。想到小狮王当年是为了救他,才触碰了童颜花,以致无法长大,心中越发觉得对不起小狮王,黯然道:“我不该将它只身留在天界,是我害了它!”倘若当年他能带小狮王一起下凡,小狮王如今也不会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扶亥不忍见展昭如此自责,对他道:“少主放心!小狮王虽然寿数有限,但它曾饮过瑶池仙水,可强身健体、延寿百年。它虽然失踪,却不会有性命之忧。而且十八年来,我从未放弃寻找,有朝一日定能将它找到!”

  展昭见扶亥对小狮王的事如此上心,深感扶亥对他的关爱与赤诚,此时此刻,更想叫扶亥一声“舅舅”,然而话到嘴边,终是没有开口。沉默良久才道:“天界之险,不亚于人间,你虽贵为神君,也要处处小心!”

  扶亥不知展昭为何突然对他如此关切,怔怔地望着展昭,心中感动莫名。

  回到房中,展昭换下染血的官服,坐在桌旁,凝视着鹃儿留下的残布,良久无语。

  小顺子低声问道:“少主当真相信攀云洞群妖乃是明远大师所杀?”

  展昭叹道:“难以置信,却不得不信。”

  “是啊,毕竟人证、物证俱在。”小顺子道:“不过,即使是明远大师所为,也无可厚非。斩妖除魔乃是佛家的本分,何况群妖掳劫少主,本就是死罪。”

  展昭道:“掳劫我的只有洞主一人,其他妖魔并不知情,纵要论罪,也不该株连洞中所有生灵。除魔卫道虽是佛所当为,也不能滥杀无辜。妖魔在三界之中,虽然地位低微,但它们与神、鬼、凡人一样,都是天庭的子民,他们的性命又岂容轻贱?”

  “少主所言甚是!”小顺子道:“妖魔身为异类,苦苦修行千百年,才能修得人形,若想得道成仙,更是不易。然而仙佛两界素来对他们十分轻视,甚至随意杀之。”叹道:“或许明远大师他也……”

  展昭放下手中的残布道:“等忙过这一阵,我定要回趟少林,当面向师兄求证此事。”

  小顺子道:“既然如此,少主就别再为此事费神了,一切等证实之后再说!”正要劝展昭早些休息,却听得四更梆声响起。

  展昭道:“大人去南清宫这么久都没回来,不知会不会出什么事。”起身拿起巨阙道:“我去看看!”说着已走出房门。小顺子连忙跟了上去。

  主仆二人刚出府门,便望见不远处八名侍卫护着一顶官轿缓缓行来,一名太监跟在轿旁,似是八贤王府的吴公公。展昭立即上前相迎。

  吴公公命人停下轿子,对展昭拱手道:“展护卫,奴婢把包大人安然送回来了!”转身掀开轿帘,请包拯下轿。

  展昭道:“有劳吴公公了。”

  待吴公公等人离开,展昭正要随包拯入府,却听包拯问道:“方才府中是否有事发生?”

  “大人如何知晓?”展昭诧异道。

  包拯笑道:“以本府对展护卫的了解,若非府中有要事发生,令你无法分身,你早已到南清宫去接本府了,此刻怎会还在这里?”

  小顺子心中暗道:“大人果然明察秋毫!”

  展昭道:“方才的确有事发生,不过已经过去了。”

  包拯见他隐晦其辞,想起先前法空之言,忙问道:“莫非抢夺佛珠的凶徒来找展护卫了?”

  小顺子叹道:“来的要是那人就好了!”

  包拯奇道:“莫非还有其他人来行刺展护卫?”

  展昭道:“不过是一场误会罢了。”

  包拯见他如此轻描淡写,更加忧心。

  公孙策与四大校尉得知包拯回府,立即到书房相见。

  展昭问包拯道:“王爷深夜急召大人,究竟所为何事?”

  包拯道:“为了一件案子。”

  “什么案子这么重要?”马汉问道。

  公孙策道:“莫非与皇室有关?”

  “此案无关皇室。”包拯道:“只是十分离奇。”

  “离奇?”众人不解道。

  包拯道:“昨晚,王爷回府途中,忽然寒风骤起,一名冤魂闯入轿中,求王爷相助。据那冤魂所言,他于三日前无故遭人杀害,死无全尸。昨日他偷偷逃出地府,本想到开封府鸣冤,奈何法力微弱,敌不过门神,无法进府。徘徊之际,被黑白无常发现,仓皇奔逃之中,巧遇王爷一行,于是躲入轿中,求王爷代他向本府鸣冤。”

  “那冤魂后来怎样了?”王朝问道。

  包拯叹道:“他匆匆向王爷申诉了冤情,便被黑白无常抓回地府去了。”

  公孙策问道:“他究竟有何冤情?”

  包拯道:“此人名叫王石,年约四十,徐州人士。三日前,他在来京途中,突遭袭击,中了贼人的迷药。醒来之后,发觉自己已被绑在树上,不知贼人使了什么手段,竟令他口不能言,目不能视,只能听到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那男子口口声声说要杀了他,为死去的儿子报仇,随即便用锋利的匕首将他凌迟而死。”

  众人听到“凌迟”二字,无不骇然。

  又听包拯道:“可怜王石至死都不知凶手是何人,更不知凶手所谓杀子之仇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在王爷面前对天发誓,他一生从未杀过任何人!”

  展昭问道:“王石可曾说出他的尸骨如今何在?”

  “凶手杀人之后,便将尸首就地掩埋。”包拯道:“据王石所说,就在城西十里外的密林之中。”

  公孙策拈须道:“虽然此人言之凿凿,但鬼魂告状毕竟非同寻常,须得先调查一番,证明他所言非虚,方能立案。”

  “公孙先生所言甚是!”包拯道:“有劳先生行文徐州府,证实是否有年约四十,名叫王石之人。若真有此人,命徐州府将他的卷宗呈报上来!”又吩咐王朝、马汉道:“天明之后,你们立刻带人去林中寻找尸体。”三人当即躬身领命。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