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路上有一束小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章 一束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余路没有和其他人一起坐大巴回到长明镇,向天远老师告了假。少年一个人清晨就独自出发了。

  李肖然终于如愿以偿坐到了束禾旁边。

  “束禾,你哥把你的冬令营费用给我了。”

  李肖然拿着一个纸袋子,对着束禾说道。

  “什么”

  束禾看着男生,

  “你说余路给你钱了吗?”

  “对呀”,李肖然侧身对着束禾,脸上亦有一丝诧异,

  “他就说是你的报名费,让我拿着,大概是从哪知道了我之前给你报名的吧。”

  “他,有生气吗”

  束禾低声的问道,脑海中,像是看到余路,站在李肖然面前的样子。

  “还好吧。”

  李肖然察觉到一丝束禾的失落。他想起清晨余路敲响自己的房门,当时自己还佯装镇定了一番。没想到这哥哥是来给了之前自己给束禾垫付的报名费。话也没多说就走了。情绪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束禾无言的看向窗外。余路除了学费,很久没有问家里拿过钱了。冬令营报名费将近3000块一个人。如若不是母亲给他,他哪来的钱。

  那天晚上他低沉的,卑微的表白,像是被刻进了自己的心脏。而他帮自己交上费用,又似在帮着她,不让自己在这段与有钱孩子开始的“恋爱中”,亏欠着别人什么。

  小年夜的傍晚,大巴车载着中学生们往家的方向。束禾陷入了一路的沉默。

  “这个混账东西,过个年居然一天也不回家了。”

  余子志在饭桌上骂骂咧咧的。余家老一辈都在北方,只有余子志年轻时来南方下海。多年不回老家过年。

  李玉瑶往束禾碗里夹着红烧肉,余子志头两年货运行情好的时候,家里还雇着阿姨做饭。到这几年,形势越来越差。家务全落到李玉瑶一个人身上,加上纺织厂的工作,李玉瑶也不再有时间穿的花枝招展了。

  还好束禾从小都学着帮做家务。元宵节的饭菜,便是母女俩一起做的。

  “这鱼蒸的不错。”

  余子志小酌了两杯,点评着。

  李玉瑶满意的露出笑容,“阿志,这是我们小禾做的。”

  “小禾做的?”

  余子志看向了少女,那份不明的意趣又浮现在了脸上,白色毛衣的束禾安静的坐在对面,

  “小禾现在不愧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

  “我吃完了,”

  束禾放下了筷子,沉着脸对着母亲说,

  “等会同学找我去看灯会。”

  “都有谁。”母亲惯例提问着。

  束禾眼尾注视到余子志投来的目光。

  “李肖然他们。”

  “又是那孩子啊。前几天不才和你那个同桌好朋友上家里拜过年。”

  李玉瑶看着束禾。“知道了,记得十点前到家。”

  “嗯”。束禾起身沉默着离开。

  “这丫头,叛逆期了吗。话越来越少。”

  李玉瑶对着闷不吭声走回楼上的束禾背影嘟囔着。

  “玉瑶,李肖然是哪个小子?”

  余子志拿着白酒杯,带着些许醉意的说。

  “不就是钢厂那个老李家的,你上回还不是陪着队书记陪老李打牌呢,”李玉瑶念叨着,

  “这小子整天跟着我们束禾,我看他挺讲规矩的,不用担心。”起身收着碗筷进了厨房。

  余子志喝下一口白酒,李厂的儿子,他盯着二楼的方向,嘟囔着酒话,

  “这个小丫头还挺会勾搭”。

  束禾进了屋,贴着门听着楼下的动静。

  元宵节的夜,外面一片繁华的光影,愈发衬的屋里女孩,也像一盏空心的灯笼。

  初二下学期,课业紧张起来。长明一中作为镇上最好的中学,每每几个市,镇统考,平均分也没跌出过前三名。

  束禾把一切的精力都放进了看书以及学习中。每每周末,都泡在镇里的图书馆。李肖然总是热情的,买着咖啡奶茶,一天天陪伴着她。男生给她送了很多礼物,束禾捡其中一些便宜的收下了。

  陈雨涵却不知为何渐渐与她疏远开了,吃饭上洗手间也结交了新的好朋友。有几次束禾见她和李肖然说着什么,走过去想叫她一起吃午饭,女生却转头就走了。

  四月末,南方的初夏就要来了,束禾常常觉得自己与热闹的世界仍是隔了那么一道透明的蝉翼。即使自己一直努力的自救着,在曾经抑郁漂浮的边缘,她努力抓着一切能上岸的东西。

  比如接受李肖然轻轻的拥抱,接受男生对每一个人宣称自己是他的女朋友。每个周末邀他和陈雨涵回去一起写作业。而不再是去期待那个少年。

  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余父打消那些念头。

  很多个深夜,束禾告诉着自己。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