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祸国妖僧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章 第2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平赵十三年,百花齐放,喜鹊在天上成群飞翔,百姓自发闭门停工在家中祈福。

  一切,只因为皇后要生产了......

  宫内乱作一团,皇上焦急的在寝殿外等候着,不安的看着太医们来来往往。从昨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个时辰,皇后怎么还没有出来?

  “去把安华寺的师父们请来祈福,快!”

  皇上急忙差遣着身旁的公公,他本不是个信佛之人,平日里还会嫌弃皇后整日吃斋念佛,可若这次佛祖肯保佑母子二人,他定会重修寺庙,镀佛金身。

  此时,正好有一太医匆忙跑出 ,被他一把拽住 ,急忙问道:

  “皇后如何?为何没有一点叫喊?”

  被抓住的太医支支吾吾,半天才叹气一声道:

  “臣等,只能尽力。”

  说完便匆忙离开,人命关天,哪还顾得上君臣之仪。

  太监宫女听见太医的话掩面啜泣起来,平日里待人和善的皇后,如今竟入了这鬼门关,真是上天无眼啊。

  哭泣声渐大,好像皇后已经薨逝一般,扰的皇上心烦,怒喝道:

  “哭什么哭,皇后尚且安在,再哭一律问罪!”

  哭声顿时止住,众人们面面相觑,只能用一双泪眼望着殿内,盼着皇子早些出来,莫再折磨他的母后。

  皇上虽装作镇静,但内心也是慌张不行,生怕母子二人出什么意外。

  手心已全然湿透,面色也开始透露不安,在一场漫长的等待过后,他终于站不住了,吩咐完宫人们一会儿安排好来的师父后,立马赶去祠堂,亲自替皇后祈福。

  他夫妻二人怀子不易,还望上天,莫要断了平赵国的基业......

  安华寺内

  僧人们都正在为进宫做准备,只有一人不为所动,继续坐在他的禅垫上念经。

  “行止,你为何不动啊?”

  询问的声音悠悠从后方传来,原来,是这里的方丈。

  行止听见是方丈前来,转身行礼说道:

  “师父,师兄弟们都去了,也不差我一人,我还是留在寺里守寺吧。”

  “皇后功德深厚,平日里帮了安华寺不少,如今她处于为难,作为安华弟子,岂有不去之理?”

  方丈一再规劝,行止终是说了心中所想,道:

  “可众人都去为皇后祈福了,谁去渡外面的信徒?”

  “外面的信徒也都是为皇后祈福的,好了,不必多言。一会我和众人先走,你关闭寺门后,再来找我们汇合。要是不来,以后就别说是我安华寺弟子。”

  说完,便直接离开了。

  行止这孩子太有主意,除了方丈,寺庙里的师兄弟们,谁拿他都没办法。

  “好了,我们先走,行止自会前来。”

  方丈对着庙外等待的弟子们一番解释后,便连忙赶往皇城了。

  城门外的士兵早已收到指示,遇到僧人不必阻拦,直接放行。可等了半天也没看到一个僧人的影子,宫内不停的派人来询问,使得他们的心中也万分焦急。

  “怎么还不来?”

  “不知道啊,会不会是出什么事了?”

  “呸呸呸,什么时候你还说这种丧气话?”

  “对对对,不能说这种话,不能说。”

  士兵们窃窃私语着,其实内心依旧不安。

  正在这时,一个年级尚轻的小兵望着远处喊道:“他们来了,他们来了!”

  只见一群僧人浩浩汤汤走了过来,士兵连忙将城门大开,单膝跪地。以往这种礼遇,也只有打了胜仗的将军才会见到,可今天,着实特殊。

  僧人们径直往前,畅通无阻的来到皇后殿前,忽视周围扰乱的氛围,安然打座,默念经文。

  众人看见僧人这般,不安的心中似有了一剂强心药,慢慢平静下来,也加入他们的队伍中,跪地为皇后祈福。

  殿内的太医们听见外面的经文声,紧张的心情也得到了几分缓解,手中更是有条不紊起来。

  “要出来了!要出来了!”

  突然,殿内的一声高呼打破了此刻的宁静,外面的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僧人们不为所动继续念经,宫人们面面相觑眼含热泪。

  正当大家期待着小皇子的出生之时,一位太医面色沉重的推门走出,扫视一遍问道:

  “皇上呢?”

  总管太监连忙迎上前去回复道:

  “太医,皇上去给皇后祈福去了,您怎么出来了?”

  太医叹了一口气,无奈说道:

  “胎儿胎位不正,皇后......可能要难产。”

  “什么!”

  众人皆怔在原地看着太医,明明刚才不都说要出来了吗?怎么又难产了?

  “太医,求您一定要保住皇后母子二人啊。”

  总管哀求着,若是二人出了事,皇上往后该怎么办呀......

  太医摇着头,低沉说道:

  “我自会尽力。”

  话落,转头进殿。

  此时,安华寺内的行止正慢慢关闭着寺门,不急不躁,想着自己这般悠闲,也许不一会儿师兄弟就回来了。

  可他尽管这般磨叽,也没能听到那边结束的消息,看来,一切都是天命了......

  进了皇宫,守们的将士一看是个僧人,连普通的询问都没有,便直接让他通过了。

  行止深感奇怪,再往进一走,发现连巡逻的侍卫都旁若无人般的低声呢喃,便明了,是皇后出事了。

  脚下步伐加快,内心也开始感到不安,毕竟是两条人命,既然来了,总得为这两个生命做些什么。

  果然,一走到殿外,就看见师兄弟们紧闭双眼念诵经文,宫人们面色沉重跪地祈求,氛围甚是紧张。他迈过人群,径直走到方丈身旁,打坐在地,开始默念经文。

  屋内此时开始传来阵阵惨叫,平时与皇后亲近的宫女吓得直接瘫软在地,大哭起来,僧人们脸上也已有了一层薄汗。大家虽不言明,但心里都明白:皇后,怕是不行了。

  总管更像是失了魂般,低落着吩咐身旁的小太监:

  “去叫皇上回来吧。”

  接着又对僧人们说道:“今日,有劳各位师父了。命数自有天注定,师父们还是请回吧。”

  话音一落,气氛瞬间跌入冰点,带来无限沉默。

  僧人们渐渐停下了动作,唯独行止不肯放弃,继续默念经文。

  殿里惨叫声渐弱,时不时还传来宫女们的啜泣和太医的叹气声。总管看着这个不肯放弃的僧人,哽咽规劝道:

  “小师父,还是请回吧,一切自有命数。”

  “行止,停下吧,你尽力了。”

  一旁的方丈也拍背安慰着。

  师兄弟们也走上前劝慰,可他不愿意停下,若是连这样的人佛都不渡,又让他该如何相信佛祖会普度众生?

  他呢喃道:

  “上天有好生之德,世人皆说我佛慈悲,如今世间功德深厚之人正遭遇苦难,若佛祖看见,请赐其平安,莫负民心,弟子在此谢过佛祖。”

  说完,双手合十,向上天跪拜,以示虔诚。

  许是诚意真的感动了上苍,明是早春,太阳此刻竟热的有些毒辣,飞禽也开始从空中飞过,发出特有的叫声,引来成群的喜鹊,在皇城上方盘旋。

  众人被这异象惊了眼,方丈和僧人们也都望着空中诧异,唯有行止一人,不为所动,仍跪地祷告着。

  许久,喜鹊开始散去,温度开始降低,可人们还是没从这种诧异中出来。直到屋门被人推开,宫女喊着热泪出来,打破了外面的沉默和诧异,笑着哽咽说道:

  “皇后......生了,母女平安!”

  人们先是怔在原地,随即便传来声声欢呼“皇后生了!皇后生了!”,宫女们抱在一起,太监们连忙跑去通报皇上,僧人们也暗自松了一口气,纷纷望着行止。

  只见他停下了动作,徐徐起身,漫不经心的对方丈说道:

  “方丈,既然皇后已顺利生产,那我就先回去了。”

  “小师父止步!”

  总管听见行止要走,立马一个跨步到他面前,笑着说道:

  “小师父为皇后祷告,功德无量,此番为多谢安华寺的各位师父,皇上特意要宴请,小师父不妨等到宴席过后再走?”

  “不必了,寺庙外还有信徒等候,不敢耽误。”

  他正准备绕过总管离去,就听见总管急忙说道:

  “小师父不想看一下这个孩子吗!?”

  迈出的脚瞬间停在原地,看一下这个孩子?

  总管看他有所犹豫,进一步说道:

  “小公主也算与师父有缘,与佛祖有缘,师父若是不见一面,实在可惜。”

  此时,正好嬷嬷抱着小公主走出寝殿,行止看见孩子出来,望了一眼,总管便立即使眼色,让嬷嬷将孩子交到行止手中。

  嬷嬷将孩子小心翼翼递到他手中,皱着眉头说:“公主没什么问题,可就是不哭,我们拍也拍过了,打也打过了,实在没办法了,不如师父你试试吧。”

  “小师父你试试吧。”

  宫人们一旁附和着。

  行止局促的抱着那个孩子,感觉怎么抱都不对,不安说道:“这,贫僧也没办法啊。”

  “小师父你试着拍一下这孩子。”

  “试试吧。”

  连师兄弟们也在一旁附和道。

  无奈下,他只好“啪”的一声打在这孩子的屁股上,果然,公主立马就嚎啕大哭起来。

  总管见状,笑着说道:“公主和小师父还真是有缘分啊!”

  正当众人沉浸在欢乐之时,皇上也急匆匆赶了过来,抱过行止手里的那个孩子,面露欢喜,乐不可支对着身边的总管说道:

  “女孩好,女孩好,长大后像皇后,漂亮又乖巧。”

  “是啊,皇上。”

  皇上抱着孩子,回过了神,看着行止说道:

  “朕刚看天现吉兆,听闻多亏一位小师父,母女二人才能平安,不知可是面前这位师父?”

  “回皇上,正是。”

  总管悄声说道。

  “皇后平日功德深厚,佛祖自会庇佑,贫僧也没做什么。”

  “师父客气了,既然这孩子与师父那么投缘,不如请师父赐个名字。”

  行止不知所措,看着不远处的方丈。直到方丈点了点头,示意他不要拒绝,他这才慢慢开口,说道:

  “那,就唤她清阳吧。”

  清澈明朗,向阳而生。

  想来,日后也是一个明媚的姑娘。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