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清阳?清阳……”
宫人们纷纷低语着公主的名字,默默点头,“清阳”的确是一个听了就感到美好的名字。
只见皇上温柔的望着怀中的孩子,轻轻摇晃着幼小的身躯,宠溺轻声道:
“清阳啊,你来到这世上,父皇母后,真的很开心……”
说完,心中便感到一阵酸涩,眼框也渐渐泛红起来。
没人知道,刚刚在祠堂里的他有多害怕,身上一阵一阵的冷汗早已浸湿了里衣。他甚至不“敢求上天保佑母子平安,他只希望……能用自己所有功德来换取皇后安然无恙。
没想到……上天还是眷顾他的。
头轻轻埋在清阳身上,感受着小孩子身上特有的乳臭味儿,不禁在内心感叹:
“皇后,我们现在是父母了啊。”
周围人看到此景也甚是感动,皇上毕生,把他所有的温柔都给了皇后,如今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孩子,也算是圆满了。
正当众人沉浸之时,屋内的宫女便走出行礼道:
“皇上,皇后想看看孩子。”
对了,皇后应该也很想念孩子吧。
瞧他只顾着高兴母女平安,竟忽略了皇后的心思。
“好,朕现在就带孩子进去。”
脚还没挪动一步,就听见宫人太医们齐声惊呼道:
“不可!”
一旁总管急忙解释道:“屋内血腥之气甚重,皇上实在不宜进去。”
“朕若偏要进去,怎么,你们还要拦着不成?”
皇上一脸质问,他还偏不信这个邪,哪来的那么多破旧规矩,他说的,才算是规矩。
正要离开,看见周围众多僧人还在等候,脸色稍稍缓和一点说道:
“多谢小师父赐名,夜晚的宴席,劳烦师父们务必出席。”
还没等僧人们回答,便率直朝屋内走去了,只留下了一群无奈的宫人。
“师父们先去休息吧,房间已经备好,晚上自会又宫女传唤。”
总管轻声说着,面上没有一丝波澜,皇上这般行事,自己早已见怪不怪了。
“有劳总管。”
方丈也有礼恢复着,便带着一众僧人随着领路的宫女离开了。
路上师兄弟们纷纷夸赞着行止,称若不是他指不定还要出什么事呢。
“能出什么事,人无非就是死了或活着,除此以外还能怎样呢?”
行止一脸无所谓的回答着。
“你啊,就嘴硬吧。”
“谁看不出师兄你刚才有多紧张。”
师兄弟们纷纷附和,嘴上虽不停的笑着行止,可大家心里,都万分感激。
生命之珍贵,他们太懂了。
每天寺庙里有那么多人对生命渴求,很多时候,他们虽事佛门弟子也无能为力,只能默默的替那些苦痛之人念经祈祷。
今天他们好不容易求来了一份平安,一个生命,内心之喜,岂是用几句言语就能表明?
行止明了众人的心意,可仍嘴硬说道:
“我才没有紧张。”
说完,便跑到了最前处的方丈身边,随方丈一同往前走着。
“怎么了,被师兄弟逼问的不好意思了?”
方丈率先开口问道,这群孩子平日里嬉闹总是爱拿行止打趣,自己也是知道的。
“哪有。”
“刚才,害怕吗?”
短暂的沉默后,便听到行止轻轻的一声“嗯。”
两条人命,他怎会不怕?
他虽总是一副大彻大悟,对生离死别已经看透的样子,可其实,最放不下的,是他。
在寺庙待的越久,人生百态也就看的越多。
按理说应是渐渐麻木,继而劝导信徒放下那些过往。可他没有,看的越多,便越是对那些苦痛的人感同身受,对他们的痛苦万般心疼。
如若可以,能让他们的苦痛减少一份,对他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了。
这也是,他终生都愿意去做的事。
“功德深厚自有佛祖庇佑,一切随缘,切莫强求。”
方丈也耐心劝慰着,手不断轻抚着他的脊背。
行止这孩子内心敏感,看见信徒在寺庙因苦痛痛哭,都会躲到一旁悄悄抹泪。
今天,怕是快被吓坏了。
“弟子明白。”
他真诚回着,每次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只要在方丈身边,都会万分安心。
“嗯,明白就好。”
走着走着,便来到了休息的地方。
庭院打扫的干净,点心茶水也已备好,看得出宫人的用心,再想到皇上刚才宠爱皇后和公主的样子,不禁让人温暖一笑。
行止独坐在院子中间,品着茶水,静静的看着那些盛开的花,万分惬意。
世人所求众多,什么权力富贵,长命百岁,其实最后,都是在渴望安稳与幸福罢了……
晚宴时分,文武百官陆续入席,连刚刚生产的皇后都随着皇上一同出席。
雍容华贵,温婉得体,果真是母仪天下之容。
“今日设宴,主要是为了祝贺皇后平安产女,我平赵国也终于后继有人。”
皇上一边说着,一边也握紧了身旁皇后的手,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爱意。
“恭贺皇上,恭贺皇后!”
百官齐声呼喊,共同举杯,随着皇上一饮而尽。
僧人们也拿起了面前的酒杯,本有些犹豫,却意外发现酒壶里全装的是水,内心颇为动容,也跟着众人一同饮尽。
本来他们也不算臣子,不该受邀出席宴会,即使受邀,也应坐在末尾。可没想到他们刚一进来,宫女们就安排他们坐在了最前方,即除了皇上皇后之外,最尊贵的位置,让人受宠若惊。
后面才知道,一切,都是皇后的旨意,是在向他们表示感激。
行止安静坐着,内心对这一对璧人更是多了些好感。这样的人为君主,又怎会不受到上天庇护?
“今皇后身体不适,按理说不应出席这种场合,但皇后执意要来,就是为了感谢一些人。”
皇上望着皇后,微微一笑,便小心搀扶皇后起身。
“今本宫产子,危险重重,多亏安华寺的师父们念经祷告,这才让清阳顺利来到世上。”
说着,二人还有些哽咽,别说孩子,当时连皇后自己都心灰意冷,差点放弃了。
方丈连忙带着弟子们起身,礼让回答道:
“皇后言重了,这本就是僧人的本分。”
的确,不管是不是皇后,他们都是会去祷告的。
“方丈客气了,此次为了表示感激,本宫与皇上商议许久,最终觉得万般奖励不如传播佛法。”
说到此处,夫妻二人还相视以笑。
“宣传佛法?”
僧人们低语着,不甚明白皇后的意图。
“皇后的意思是?”
方丈也甚是好奇,到底如何传播?怎么传播?
“安华寺以后直属皇室,定期在宫内为百官讲解,从而影响百姓,如何?”
行止听了眉头直皱,小声在方丈身边讲道:
“不妥,直属皇室,那让那些信徒该当如何?”
安华寺信徒众多,深受百姓喜爱,若是以后只为皇室服务,又怎对的起那些百姓?
方丈也明白这个道理,却又不知该如何拒绝,面露难色说道:
“皇后,安华寺若是专属了皇室,那些百姓,可就真的没有地方去了……”
“方丈放心,只是请师父们定期来讲经文罢了,专属皇室也只是个名头,平日里还是待在安华寺内的。”
总管见师父们似乎有些误解,连忙在一旁解释起来。
“原来如此。”
僧人们纷纷松了一口气。
“那,方丈可否愿意?”
“当然,贫僧代表安华寺,多谢皇上皇后美意。”
“太好了。”
皇后欣喜笑着,身边的皇上也望着她笑,轻轻拍着她的手,温柔说着:
“现在放心了吧。”
“是啊,本以为师父们不会答应的。”
皇后也笑着坐下了,突然,她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问道:
“对了,不知行止是哪位?”
听闻今日顺利生产多亏这位小师父,刚一时高兴,竟将向他当面表示感谢这件事情给忘了。
行止听到自己名字也怔了一下,但随即平静回道:
“贫僧正是。”
“本宫听闻今日生产多亏了小师父,内心甚是感激,不知小师父可愿担任主持一职,日后专门负责在皇宫内讲解经文一事?”
“主持?”
他有些震惊,安华寺多年来只有方丈没有主持,况且他资历甚浅,前面还有那么多师兄,这么突然的让他当了主持,怕是......不妥吧。
这次不止僧人们,连一旁的文武百官也悄声议论起来,若是这小师父当了主持,怕是有史以来年纪最轻的主持了。
所有人都开始对面前这个面容尚轻的孩子产生了质疑,只有方丈静静的看着他,轻轻点了点头。
论悟性,论品德,没有人比行止更合适的了,本来主持一位就是要交到这孩子手上的。
如今皇后提出也好,年少担此重任,或许对这孩子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磨练。
行止看着方丈,内心仍存有疑虑,但既然方丈都这般肯定自己,说不定,他的确是可以的呢?
况且,传播佛法,为天下苍生祈福,本就是他踏入佛门的心愿。既然如此,答应又有何妨?
“贫僧多谢皇后。”
语气肯定,也带着坚决。
“那,就恭喜主持了。”
“恭喜主持!贺喜主持!”
文武百官皆为之恭贺,声势之大,遍及朝野。
少年主持,年仅十三,名号一出,轰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