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浮生若萤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 11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次到县上开碰头会,曾诚是和村长一起坐车进县城的。会上,曾诚总算把各单位的代表给认了个遍。不算大的会议室里坐着十个人,大家轮流汇报着自己的工作进度,预定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需要协调的事项。

  曾诚介绍完自己一个星期的走访工作,便观察起其他参会人员来。

  会议由县长楚有天主持,王主任作记录。自己身边坐的是陈村长,陈村长的边上坐的是两位测绘人员。这两位测绘人员,曾诚倒是知道,和他一起住在陈氏宗祠里,只是大家都起早贪黑,这一礼拜,竟没有怎么碰面。桌子对面,正在讲话的是电信公司代表,电信公司代表边上依次坐的是道路基建代表,医药公司代表和军队代表。这使得曾诚忽然记起,这项工程还有军队的参与。

  会议开得十分高效,没有多余的寒暄和废话,一切就事论事,王主任整理了各代表的发言,汇总后,又跟各位代表进行了确认。对各代表提出的问题,老粗一一作了回答,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要求。

  散会时,小王拉住了曾诚,“走,到老粗那里坐坐。”

  曾诚笑道“我也正有这个打算。不过,我得跟陈村长说一下。”

  当曾诚走进县长办公室时,就看见老粗和小王正坐在沙发上等着他。

  “跟陈村长约好啦”小王问。

  “好了,中午的车回去,正好陈村长也要去学校办点事。”曾诚回答。

  “小曾,来,这边坐。”老粗热情地招呼曾诚坐下,“下村一个星期了,村里的生活还习惯吧”

  “还好,陈村长很是照顾,就是没有电,每天都很早睡,不超过九点,以前在城里十一点前都不睡觉的。”

  “这样好啊,早睡早起身体好,村里的节奏比城里慢得多。”老粗打趣道,“那吃的方面呢”

  “陈村长安排了一位大娘,说给我多煮一份,随着她家吃,省得我一个人自己煮。我也觉得这样方便,每个月交点伙食费给大娘,倒能省下不少时间。这段时间,由于跟着陈村长四处串门,午饭多是在乡亲家吃。”

  “和陈村长”小王问。

  “是啊,我还想着到时候再拿些东西送给麻烦过的乡亲们。”

  “嘿,这老陈还是跟得挺紧的。”小王笑道。

  “小曾啊,你也待了一个星期了,跟我们说说你了解的村里的情况和你的感受。”老粗问。

  “这几天陈村长带着我挨家挨户地串,大致对村里的人口构成和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村里只剩老人和小孩,青年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的经济不是很好,土地少,基本无法自给自足,村民的收入基本靠外地年轻人的汇款,数量应该是不少,但村民都没有再新建或翻修房子。我估计很多人是不想再留在村里了,这对我们搬迁来说是有利的。村里民风淳朴,人又少,基本没什么太大的纠纷,遇到事,也就找村长评评论,都沾着亲带着故,抹不开的面子。通过这几天的走访,和村民的交流,给我的感觉是村民对陈村长很是敬重,陈村长对村里的情况也是十分地熟悉。”

  “那你有所不知,陈村长不仅仅是村长,也是塔下村陈氏的族长。”老粗一语点破,“陈村长在村里威望很高的。”

  “难怪,我们去乡亲家的时候,大家对陈村长都相当的客气,陈村长说话的时候,他们都不插话,也不表达意见。”曾诚点了点头,心中的疑惑有了合理的解释。

  “陈村长要是能跟你配合好,他的一句话,有时顶我们的十句话,”老粗说,“这次的整体搬迁,也涉及到他,他的态度很重要。”

  曾诚心中思索,对老陈有了新的认识,看来老陈是个工作重点。

  “你对陈村长这个人印象如何”老粗接着问。

  曾诚沉思整理了一下“他人很热情,办事很周到,你想到的他也想到,你没想得的他也能想得到。刚到村里时的接触,给人感觉很体贴,这几天的走访,他也安排得很妥当。正如您说的,他在村里很有威望,这几天我也感受到,他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就是,觉得他有点守旧,思想比较传统。”

  “老人家嘛,这正常,这老陈啊,还是比较强势的,做事也有一套。”老粗对曾诚的分析表示赞同,“这几天跟他相处呢”

  “还不错,他对我还挺客气,”曾诚答道,“到村里的那天,他还请我到他家里喝酒,为我接风,那天喝得很开心。他还请我帮忙问问,有没有好的师傅能修缮房子。”

  “修房子”小王疑惑地重复。

  “是啊,他们家的房子、屋里的雕刻破损了不少,当地没有好的师傅会修,”曾诚答道,“不过他要我帮他写信到文物局问问有什么好的专家,这牵扯太大,我没答应,不过也没有拒绝。”

  “文物局”小王不确定,转眼看着老粗。

  老粗回看了眼小王,示意他不必着急,“小曾啊,做的好,向上级请示,还是要通过县里,我们将各方面的情况汇总后一起报。”

  “是,这我知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村里的情况还是要多摸摸,多了解,为下步动员群众搬迁作准备,你了解得越多,对群众越熟悉,那么工作就越好开展。还是那句话,有困难尽管提,能解决的我一定想办法帮你解决。”

  “好的,谢谢领导关心。”

  老粗抬手看了下表,“时间也差不多了,小王,跟我去下工地。小曾你就在这里休息休息,离发车还有一段时间。”

  小王向外走时,向着曾诚,一手指了指桌上的电话,一手比着打电话的手势。曾诚会意,微笑着点头表达了谢意。

  待众人出了屋,曾诚拿起电话,拨出了那组熟悉的号码。这时的妻子,应该是下了班,刚刚到家。漫长的等待音后,电话那头响起了慵懒的询问,一听到是曾诚的声音,立即有了些生机。

  曾诚感觉到了她的不适,急忙询问起她的状况。隔着细细长长的电话线,心里满满的关切,却是无处释放,他无力地握着电话听筒,才感觉到距离的遥远,思念之情的浓烈。

  妻子却笑着宽慰,“这几天不知怎么的,身体容易累,不过也就是劳累,倒没有生病,晚上早点睡,应该没什么大碍。”

  曾诚再三地叮嘱,有什么事就打这个电话,一定要跟他说,让他知道。

  妻子却吃吃地掩着笑意,“老公,我好着呢,你现在怎么啰嗦了。”

  回村的车上,曾诚与老陈闲聊。不经意间,他向老陈求证,“我还不知道你不仅是塔下村的村长,还是塔下村的陈氏族长”

  老陈倒是坦然,“曾书记,你也别见怪,族长是旧社会的称呼,早就没人提了,现在大家都是民主选举,选的是村干部,能者居其位。唉,要不是年轻人都我也就帮着照看祖祠,多给祖宗们上了几柱香,乡亲们也就给点薄面,还敬重我。”

  “说起这宗祠,倒是难得,维护得用心,大门上的门神彩绘颜色鲜艳,看着还是新的。”曾诚问。

  “村里还有一位师傅会,虽技艺已大不如从前了,但还能画,现在都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好,也不知道下次能不能干。”老陈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可要花不少功夫吧”

  “那是自然,别看门面显眼漂亮,其实花的功夫不大,屋里头那些看不见的地方,修起来花的功夫才叫大。”

  “那是要专门请人修吧”

  “是啊,都要到县上请,手艺不行,但也没有办法,只能保证它不倒,好东西倒是越修越少了。”

  听了这话,曾诚默然,一时的感慨。

  一星期的走访,村里人对曾诚也有了些了解,都知道村里来了位城里的书记。走在路上,便有人迎着面向他打着招呼,礼貌中带着敬意。曾诚按部就班地随着老陈走访,随身备了些从城里带来的糖果、糖条,见到家里有孩子的,便分给他们吃。村里的孩子,一见是城里的糖果,左右邻里的都围了过来,伸着手,安静地等着分糖,待糖果入手,便一哄而散,又围在不远处,互相品尝着,辨别着果味,交换着喜好。

  轩怡偶尔也随着她爷爷,陪着曾诚串门,却没有同其他孩子一般围着曾诚要糖吃,一副知道了然的样子。随着几次的接触,曾诚和轩怡也渐熟识了起来。小姑娘爱笑,笑起来圆圆的脸蛋透着福气,让人忍不住想上去捏上一捏;小姑娘好奇,常常瞪着眼睛观察曾诚的一举一动,全然不在意被曾诚发现;小姑娘爱玩,同伴们的一声招呼,便一溜烟的跑掉,老陈在她身后怎么叫也叫不回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