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年代二婚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赵家的人刚离开, 整个大宇村都知道董佳慧今天说亲的事。

  “说的是上河村赵满柱家的大儿子赵东林,也是离过婚的, 前头的媳妇是下乡的知青, 后来不知怎的, 不想跟赵东林过了要回城, 心狠的撇下两个孩子就走了。这赵东林也是个能耐的主, 十几岁进部队一路当上连长,前阵子转业回乡当了他们上河村的村支书,一个月工资就有62块钱。”

  永远不要低估人民群众八卦的力量,人前脚刚走,后脚就被人扒的底朝天,家里有啥人, 工资多少,房子多大,甚至于养了几只鸡几只猪都探听的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真的假的她一个离过婚的也能找着条件这么好的男方不是有什么隐疾瞒着没说吧”

  这就是人性, 大部分人是见不得别人好的,他们的隐藏台词就是,离了婚的女人不可能这么有市场,这男的即便是村支书, 即便工资拿的高也一定有什么不好的。

  “隐疾倒是没听说过, 刚刚他人经过,我远远看了一眼,穿着军装, 长得挺精神的,个子高着呢,起码得有六尺高。”

  一尺是三十三厘米,六尺就相当于一米八左右的身高,这个身高不管放在哪个年代都算高的。

  “这下陈桂香满意了,挑捡了这些日子,还真给她捡了个好的。”

  赵东林在部队是连级干部,拿的是二十级工资,转业后属于乡级科员,由上级指派到上河村担任村支书,工作就是负责监督村长及村委会其他人的工作,拿的是二十一级干部工资。

  二十一级行政工资每月六十二块,如今一块钱就能买一斤二两鸡蛋,买一斤七两的猪肉。

  玉米面能买十一斤,白面能买七斤,豆油能打一斤四两,如果是白萝卜,可以买上百十来斤。

  农村人羡慕城里人的城市户口,有了城市户口可以去工厂招工,城里工人的工资最普遍的是三十六块钱一个月,城市居民的人均生活费一个月八块钱,要是算农村生活费那就更少,人均两三块钱就足够了,毕竟农村有自留地,蔬菜鸡蛋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另外花钱去买,六十二块钱的工资,还是月月都有,那是多大一笔收入,也难怪村里好些人心里头泛酸。

  从下午开始,董家一的来了好些人,都是来打听董家跟赵家亲事的。

  “桂香,这下你可是扬眉吐气了,佳慧找的这个比之前那个还好呢。”

  陈桂香本来是笑着的,一听这话脸上就有些不大好看,觉得说这话得简直不知所谓,都这时候了,还提什么卢家,这不是存心让人心里不痛快嘛。

  陈桂香还没说话,另外就有人跳出来转移话题,当和事佬。

  “哎呀,今天是个好日子,提以前的事做什么,咱们说以后就行了。”

  “就是,人家可是村里的支书,是吃公家饭的,佳慧下半辈子跟着吃香喝辣就行。”

  “听说男方有两个孩子,都是多大啊”

  “一个四岁,一个还不到一岁,都挺小的。”

  “小的好,小的佳慧嫁过去带着还能养熟了,要是大了心里记挂着亲妈就养不熟了。”

  “这样也好,不管以后佳慧生不生,反正男方有孩子也不怕。”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热闹,陈桂香就陪大家坐着间或回两句,等下午上工时间到了大家才各自散了。

  张巧儿回家后拿着儿子赵东林跟董佳慧的生辰八字去算日子,顺便问问两人合不合适,现在全国都在开展破除封建迷信的活动,因此她是偷偷带着鸡蛋白面上门问的。

  “这两个八字算下来上乾下坤,天作之合,夫妻和睦,事事顺心,能够安享晚年,子孙都有大出息。”

  张巧儿一听两人八字相合高兴的合不拢嘴,至于什么“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话没怎么注意,拿着先生算好的日子就回了家。

  农历九月十月十二月各有个好日子,因为今年过年早,元旦后一月三十号就是除夕了,腊月里忙着过年天气也太冷,因此张巧儿首先把农历十二月的那个日子给否了,剩下的两个她纠结着选哪个。

  “妈,要不你问问大弟的意思,他要是想早点娶媳妇呢你就挑前头那个,他要是愿意多等等,那你就给他挑后头那个。”

  农历九月也就是阳历十月,属于天气不冷不热刚刚好的时节,等到了十一月就开始上冻了,赵彩霞自己就是冬天结的婚,那叫一个痛苦,所以她觉得能早点结就早点儿结,新人不用受苦,来家里帮忙做席面的不用受苦,就是一家人也不用顶着凉水洗锅洗碗。

  “问你兄弟,问他能咋说,他肯定是巴不得媳妇早点进门子了。”

  赵彩霞看她妈笑的不像不情愿的样子,手里剥着花生好奇的问道,“妈,我觉得你对这新媳妇挺满意的啊,怎么之前听美香说你不大同意的呢。”

  张巧儿放下手里写着结婚日子的红纸,叹了口气,跟大闺女把自己上次去大宇村的事说了。

  “我觉着这闺女性子挺好,模样也不差,也挺会收拾孩子的,你说你兄弟娶媳妇回来图什么,不就图过日子带孩子嘛,人是他自己选的,我硬是犟着不同意也不是个事啊,之前汪梅那事你兄弟心里说不准真的怨我,这次我要是不顺着他,以他的性子,这辈子不找都有可能。”

  赵彩霞把剥好的花生米碾碎了喂给英宝吃,边喂着侄女嘴里也不住的安慰着她妈。

  “妈,你别想那么多,东林心里不可能怨你,谁也不知道汪梅是那样的啊,刚认识她那会她嘴多甜啊,跟摸了蜜一样,别说你看差了,我还看差了呢。人嘛都是会变的,她一个城里人,不想在农村过想回城里也正常,我没去过大城市就去过咱们县城,我还羡慕住在县城的人呢,人家出门就是大公路,有商店有市场还有电影院,这些咱们下乡可没有,所以吧,我一直不认为汪梅回城怎么样,虽然东林没了媳妇但现在不是又找了嘛,只是可怜了这两个没妈的孩子。”

  赵彩霞摸了摸英宝的头,英宝这丫头被张巧儿赵美香照顾的很好,米糊糊、鸡蛋羹、白面馒头泡糖水,吃食绝对是村里上数的,也亏了赵东林工资高,否则这么吃也吃不起。

  赵东林每月的工资还是上交到家里,赵彩霞知道她妈手里捏着不少钱,像她平时回娘家,她妈也没少给她捎东西,大丫二胖最爱来姥姥家,就知道姥爷家的吃食多。

  之前她妈过的挺节省的,现在不知道是不是想开了,也舍得拿钱出来给孩子们买吃的。

  “给董家的彩礼就那么来”

  六十六块钱,从头到脚买两身,另外还有5斤玉米面,2斤白面,1斤红糖,十斤水果糖,五条大前门,2个鸡蛋,另加两床棉絮。

  之所以添这么多吃食,是因为董家说了,彩礼钱董家不会留,全让董佳慧带过来,另外,董家还给佳慧陪嫁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台缝纫机。

  缝纫机是陈桂香加上的,这半年来董佳慧给人缝缝补补做衣服能挣些钱,除了平时给家里添点东西外都给陈桂香存着了,钱不多,不过大几十块,陈桂香心疼闺女,想再添点钱给她买个缝纫机,这样到了婆家也能继续干点私活挣些钱。

  女人手里有钱腰杆子才硬,她是怕闺女性子绵软,在婆家受欺负,虽然赵家人现在看上去都挺好,但日久才能见人心。

  陈桂香的提议董家人大部分是没什么意见,尽管她是二嫁,但陈桂香用的是自己的钱给闺女置办嫁妆,另一个,董佳慧找的人家好,村里的干部,你能保证什么时候用不到人家的关系,人情社会,多个人就多条路,脑子清楚点的也不会计较这点蝇头小利。

  “你妹结婚咱家没赚到还要倒贴,咱们农村有这么嫁闺女的吗”

  农村人家儿子值钱,闺女的彩礼娘家多半会扣下大半,甚至一样不陪的也有,到小姑子这可好,婆婆不仅说了赵家的东西都让小姑子带过去,还另外给她添置东西,一张床一个衣柜还有一台缝纫机,就算小姑子有几十块钱在婆婆那,剩下的也要花上百十来块的吧

  刘秀云不是对小姑子有意见,她就是心里不平衡。

  “别人家是别人家,咱家是咱家,吧闺女不当人你就高兴了亏你自己还是个女的,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这话是董佳慧说过,董家人觉得挺有意思,也常拿这句话开玩笑,董爱民一说刘秀云就绷不住笑了。

  “瞎说什么呢,我就是这么一嘀咕,就成为难了”

  刘秀云哼了一声扔了件衣服过去,经过丈夫这么一打岔她心里的不舒服已经散了大半,剩下的就只能忍着了,关键是这种想法千万不能让婆婆知道,否则又得说自己如何不懂事,不团结。

  “家和才能万事兴,你是咱董家的媳妇,就得守咱们董家的规矩,咱们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就跟生产队吃大锅饭一样,不能有那种你吃得多我吃的少的心思,你要是觉得自己吃不饱那你就使劲吃,咱们全家不吃紧着你一人吃饱了,要是你自己不饿只是看别人吃的比自己多就心里不痛快,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你自己要反思,要纠正。”

  这么大人,被婆婆这么当着面的教训还怎么见人啊,反正刘秀云是挺怵自家婆婆的,虽然婆婆人看上去挺和气,也不是那种天天来事的性子,但说话做事一套套的能把人给说晕了。

  更无语的是,每次被婆婆教训后,刘秀云都觉得婆婆说的话特别对,特别有道理,这就造成了她自己心态上的纠结和崩溃,理智上知道自己错了,但思想上却控制不住那么想,有时候她都觉得自己会得精神分裂症。

  作者有话要说  之前评论里说工资高的,今天特意查了资料,跟前文可能有几块钱的出入,稍后修改。

  另今天要赶另一篇文的榜单任务,赶完另一篇就完结了,所以这篇今天不会更新啦,从明天开始全力更这篇。

  大家都在问固定更新时间的问题,那就暂定21点明晚开始,更多少我不确定,争取日六日九日万,onno哈哈

  每天有1个随机小红包,留评宝宝们的小福利哦,么么哒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颜雪 5瓶;2277246 4瓶;支名不具 15瓶;加油小猪 1瓶;科科科科科 6瓶;糖果、天蝎颖、七月的回响 5瓶;乐哈哈、得闲饮茶 2瓶;桑思悦妈妈、2335463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