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官发财在宋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三十三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出数日, 奉旨填词的柳大词人, 惊喜地收到了陆姓友人那以前所未有的快速抵达的咆哮信。

  对陆辞通篇力透纸背的强烈谴责, 柳七仍是满脸笑容, 在温暖的火盆边舒适地读着,时不时拍着膝头,着实是乐得不行。

  不论内容为何, 作为头一个有两回都收到陆辞以诗词作回的友人, 柳七俨然是头一份的,且巴不得将此事宣扬得天下皆知。

  在边上沉默观察的朱说,无奈中又夹杂了些许羡慕地看着柳兄自打收到信起, 便因抑制不住心里的高兴,兴奋地四处走街访友了。

  仅费了半天功夫,但凡与柳七有丁点交集的, 都被迫知晓此事了。

  甚至到夜里,朱说都忍不住反思了一阵, 自己究竟是不是也用错方法了

  柳兄所为, 之前在他眼里,总有太过促狭之嫌, 令人不禁三思而却步。

  但仔细想来,却又不得不承认,柳兄心思灵窍, 法子也是既高明又狡猾左右陆兄是个极厚道的,绝不会真恼了厌了他们,还有被撇在京中此事可借。

  那偶尔开些些许逗趣的玩笑, 应是称得上无伤大雅的。

  朱说若有所思。

  不论如何,陆兄唯二以诗词相回的信,都的的确确只到了柳兄手里。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柳兄的方法,着实可行。

  在再三犹豫后,朱说悄悄地下定了决心。

  对自己的连得青睐无意中启发了朱说这点,暂还一无所知的柳七,当晚就被听得一些风声、此刻已是好奇心满溢的小皇帝给迫不及待地召进宫了去。

  而那封陆辞的亲笔信,自是被内侍千叮万嘱过,叫柳七揣进了怀里的。

  对小夫子字里行间透出的、对于柳七的肆意创作快要带歪官家的谴责,赵祯也读得乐了。

  在乐过之后,心里亦忍不住对小夫子展现出的偏爱和关怀,感到暖融融的。

  只是感动归感动,对小夫子三番四次拖延归期的不满,可不是这么点温暖就能安抚住的。

  赵祯笑得眉眼弯弯,同柳七又商量几句后,到底没忍住,当场派人展开墨宝,就要要给小夫子写回信。

  他洋洋洒洒地写道“陆秦州既这般挂心,何不早日回京”

  写完后,他期待地看向柳七“柳校理认为如何”

  柳七赞许地点了点头。

  他嘴角挂着令友人万分熟悉的欠揍笑容,在激动地搓了搓手后,于底下得意地添了一句“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虽怒之盛,不及帝京。”

  就算是被誉为文曲星下凡来的陆三元,也没有顺着信纸来揍他的通天本事啊

  赵祯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位才情让小夫子曾赞不绝口的柳三变,果真是位不可多得的妙人。

  不仅诗词信手拈来,字字沉挚真切,婉丽动人,还是位才思绝伦的编曲能手,甚至还有副老天赏饭吃的好嗓子。

  只消兴致一来,大可自弹自唱。

  与柳七商量完如何对付小夫子后,赵祯也未急着放柳七回陆宅在等纸上墨痕干透的时候,便让柳七唱了一小段即兴写好编好的曲目。

  对那对自经他撮合而勾搭到一块儿,即将狼狈为奸的君臣的挑衅回信,此时此刻的陆辞,还是不得而知的。

  他还难得天真地寄希望于柳七能在读了他回信后,就识趣地收敛几分打趣归打趣,可千万别把原本正经八百的小皇帝给一道带歪了。

  只不知为何,他隐约已有了一种此事恐难顺利的不妙预感。

  不过陆辞很快就无暇关注汴京那头的小动静了李元昊在与其父促膝长谈了那么一宿后,虽听话地减少了密会张元吴昊二人的次数,但私下里的小动作,却不减反增了起来。

  既然大的举动不能有,他便使劲儿折腾些小打小闹来。

  就连直接接受陆辞指示,紧密盯着李元昊近来所作所为的那几名细作,都感到说不出话来这位党项一族的首领继承人,亲手将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几剃了个干净,仅在边上留了一圈。不仅如此,还在耳垂上各穿一孔,佩戴着一对一看便沉甸甸的大金耳环。

  对此,李元昊给出了个听似正当,实则荒谬的理由但凡是创下伟业的鲜卑先祖,皆是如此发式。那身为鲜卑后裔,难道不当仿效之凭借这点,许能振兴党项,一扫颓唐。

  这对遵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礼的汉人而言,简直是患失心疯了。

  头发和耳饰折腾完后,李元昊又请裁缝赶制了一身新衣裳上身紧窄雪白,头冠由红里毡制,后垂红色结绶,红白相间,极其鲜艳醒目。

  焕然一新的李元昊,整日招摇过市,引来注目无数,与其之前的低调隐秘截然不同,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陆辞却在无语片刻后,在心里骤然敲响了警钟。

  李德明的蛰伏隐忍,是为铺垫李元昊的野心图谋对于这点,他已是清清楚楚的了。

  既是有勾践卧薪尝胆之坚韧的父子,又岂会在一朝一夕间,忽一人如跳梁小丑般做些离奇改变,另一人却对此不闻不问,视而不见

  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陆辞微微蹙眉。

  在他看来,与其说李元昊真疯,倒不如说他装疯卖傻,借此麻痹宋廷的警惕心,也好掩饰循序渐进的试探意图。

  之后的事态发展,当真就有朝着陆辞猜测的方向去的趋势先是李元昊的举动如此之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朝堂的注意。

  在打探清楚状况后,朝野上下登时哄笑一片,群臣纷纷借嘲笑党项小族粗鄙无知、却一派夜郎自大、当真可悲可笑之机,大肆向英明神武的新帝歌功颂德。

  自那可恶而残暴的莽夫李继迁死后,李德明就成了个畏畏缩缩的胆小鬼,生了个继承人李元昊,还是个坐井观天的疯子

  照这么继续下去,党项怕不是用不着大宋发兵,就要自取灭亡了。

  群臣取笑之余,对闹出如此动静的党项,一时间是轻蔑到了极点。唯有包括寇准在内,极少数的臣子感到此事蹊跷,但在颂声一片的大局下,也不好公然站出来,向党项发出毫无依据的质疑。

  只是回到相府后,寇准在厅中踱步许久,思来想去,还是倍感不安。

  他当即决定给陆辞这一心眼多的狐狸去信一封,问问情况。

  虽说不敢抱多少期望,但根据他对陆辞的一贯行事作风的了解,就认定对方所知的消息,绝对比远在汴京,鞭长莫及的自己要强。

  当陆辞收到信时,刚巧就从下属处收到了关于李元昊下一个计划的情报。

  李元昊在成功扮演了一个狂妄不可一世的蠢材后,就在张元吴昊两位宋人为首的幕僚们的出谋划策下,按部就班地制定了朝大宋试探的第一步领一千党项骑兵,袭击秦州榷场,掠走财物,诛杀辽、宋二国商队,俘虏负责监督榷场秩序的秦州官吏。

  至于被俘官吏的性命,尽管情报就到此为止,陆辞也能猜出,多半会视宋廷对榷场遭损毁劫掠的态度来定了。

  若是雷霆震怒,便借此索要大量钱财,再归还人质;若只是不痛不痒地派使臣训斥,便暴露出底气不足的弱势,党项怕是要直接将人杀了立威,再进行下一步的蚕食计划。

  此事棘手。

  陆辞按了按发痛的太阳穴。

  若非宋军正逢青黄不接、皇帝亦登基不久、政权尚未稳固的过渡时期,大可将计就计,在榷场中埋伏大量兵马,借此发起对党项的反击战。

  但党项是羽翼渐丰,宋军却远不到时机成熟的地步

  对眼下这个一旦处理不妥,就将掀起一场箭在弦上的大战的烫手情报,他一时间,也难以下定决心。

  在给朝廷发去紧急军函后,陆辞又给紧邻相望的曹玮将军去了加急的军报,再之后,就立马召来滕宗谅议事了。

  滕宗谅在刚听到党项竟敢密谋袭击榷场时,怒得猛击桌面;在听得党项兵备不过一千,以秦州兵力应对起来也是绰绰有余,不至于叫对方得逞后,紧绷的脸色稍微松懈一些

  只是这份轻松,只持续到听完陆辞分析的前一刻。

  滕宗谅与陆辞对视一眼,从友人眼中,看到了自己面上的愁云惨淡。

  陆辞稳声道“先往好处想。党项自以为此事隐秘,却早早遭我方洞察,且事定于一月之后,既有备战、亦有变动的空隙,不至火烧眉毛的危急地步。”

  甚至在自方主意未定、而时近时,可以先通过改动榷场的举办时日,来干扰和拖延对方的计划只是幅度大不得,也只能用这么一回,否则势必要打草惊蛇。

  见滕宗谅面上虽还勉强稳得住,但三言两语间,不难发现其实已乱了心神,陆辞心里轻叹一声,先寻了个备战理由,将人打发回家做事,好让对方冷静冷静。

  滕宗谅一走,他原想召李超来,却忽然想到了狄青的名字。

  陆辞不禁一顿。

  尽管对出身平凡,凭借军功一直稳打稳扎地晋升着,现终于至在秦州统兵上独当一面的李超而言,他的念头极不公平但青史上赫然记下的,的确是同样出身卑凡的狄青的名姓,就连赫赫有名的杨家将,都无法遮其锋芒。

  鬼使神差下,陆辞在同李超商榷备战军略前,先随意寻了个由头,将狄青和杨文广给召请了过来。为避免引起怀疑,还将高继宣也捎带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关于李元昊的那一系列改头换面的壮举,是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不过是在他爹李德明死后他继位了才折腾的而且强迫所有党项人和他一样发型耳饰,否则要被杀。

  对详情感兴趣的可以看如果这是宋史3西夏孵化记 这一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