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慢穿]我靠种地赚功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3章 清穿之熊孩子(三十一)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一系列的变化, 像是暴风骤雨一样, 突然发作,又以极快的速度结束。这一波发展砸的人头晕眼花, 叫人根本反应不过来。

  明华是第一次直面这样的政治斗争,一处理好一天的宫务, 就忍不住跑去了六阿哥那里。她到的时候,四阿哥也在里面, 两人头凑着头,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这两兄弟的感情越发好了。

  看到她没有经过通报就跑进六阿哥的书房, 四阿哥没有一挑,却没有多说什么。

  宫里规矩, 向来是后宫不得干政, 汗阿玛将这一条执行地很好, 对他们兄弟也是这么教导的。以后的嫡福晋,只要帮爷们生儿育女,管理好后院就行。

  但明华不一样, 她原先是跟着他们上课的,后来跟着公主们上课, 早已经学了一肚子的政务。

  碰上大阿哥这样的事情,后宫的娘娘们都得琢磨上几天,揣测汗阿玛的心意,明华这样的姑娘, 肯定更加满肚子疑问。

  六阿哥笑着对她招了招手, 等她跑到他身边的时候, 才叫她坐到自己边上,问道“怎么了,是不习惯吗”

  明华就点了点头。

  六阿哥便抚摸着她的后背,安抚道“没事的,别害怕啊,汗阿玛不是针对大哥,而是明珠真的做了不可饶恕的事情。他伙同余国柱卖官鬻爵,几乎将新科进士一网打尽,全网罗成了他的人,形成了朋党之势。汗阿玛恨他带坏大哥,拿大哥当枪,所以才处置了他。别人不了解汗阿玛,你还不了解吗他向来都爱护子女,只是有的时候形势所逼,难免会打了老鼠,伤了玉瓶。”

  明华点了点头,道“幸好有你。”

  不然她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道得吃多少亏。

  四阿哥垂着眼喝茶。

  以前单知道小六和小明华感情好,没想到小六哄起小明华的时候,竟然这般耐心。他这种徐徐安慰的样子,只怕也就对着她有了吧。

  再过两年,又是一轮选秀。皇额娘说,汗阿玛打算在那一届秀女中给他挑选福晋。

  也不知道他的福晋会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和小明华对小六一样,毫无保留地对待他呢

  想到这里,他放下了茶盏,道“我得赶在天黑前,去皇额娘那里看看她,你们慢慢聊,我先走了。”

  明华和六阿哥起身送他,被他摆手拒绝了“自家兄弟姐妹的,别那么客气,你们坐着吧,别送了。”

  说着,就转身离开了屋子。

  明华和六阿哥还是走到门口,目送着他离开了,才回身坐到椅子上。

  六阿哥道“刚刚四哥在,我不好说。你最近得避着些太子和大哥。他们两个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汗阿玛动了明珠,索额图那里势必会更加嚣张。说实话,大哥虽然接触了一些朝政,但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罢了,明珠的事儿,汗阿玛不会算到他的身上,索额图嚣张起来了,他自然就会心疼大阿哥,给大阿哥恩典。可明珠是罢官了不是死了,他的手段还在那里呢,只要大阿哥在,只要汗阿玛还惦记着大阿哥,这大阿哥党就散不了。就这么着,他们之间,还有的纠缠呢。咱们在宫里,切记谨言慎行,只管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平日里,也要小心些,别踩进了别人的圈套。”

  明华自动将他说的话归纳总结了一下,那就是说明珠和索额图之间有着微妙的平衡关系,哪个势力过大了,皇上就会打压哪个势力。但皇上同时也心疼自己的儿子,打压了哪个臣子,却会想办法保护被哪个臣子波及的儿子。实际上,朋党之争,因两个皇子而起,只要两个皇子好好的,无论皇上处罚哪个臣子,这两波势力都不会被打散。

  除非皇上下狠心,彻底打压下大阿哥,否则朝堂上会这样纠纠缠缠很多年。

  明华咋舌,这儿子不能当成儿子看,看来皇上也挺不容易的。

  接下来的时间,明华就彻底遵循了六阿哥的话,除了永和宫、上书房哪里都不去了。办公地点,她从乾西四所改到了自己在永和宫的书房,若是想和六阿哥见面,就提前派人去和他说,让他回永和宫吃顿饭。

  接下去的事情,也如六阿哥所料,明珠下去了,的声势越发煊赫。

  宫里的许多人和明华一样,噤若寒蝉,呆在自己的院子里不肯乱动一步,就怕惹祸上身。

  明华在永和宫里,通过针线房的嘴巴,都能知道,现在宫里有什么好东西,都先紧着毓庆宫。有一次太子的一串玉珠摔坏了,内务府急急忙忙地将要敬献给太后的玉珠先送去给了毓庆宫。后来还是太子自己发现了不对,发了好大一场火,将内务府的人训斥了一顿,尔后亲自将太后的玉珠送去永寿宫,并像太后请罪,才把这事儿给圆了过去。

  明华就觉得汗阿玛不容易,太子也怪不容易的。内务府送了太后的玉珠过来,太子身边居然没人提醒他,还得他自己发现才能处理,敢情他身边就没有什么能做实事的人。

  又过了几天,明华从上书房回到永和宫的时候,正好赶上成贵人来做客,在和德妃聊天。

  明华回了自己房间洗漱,换了一套衣服出来时,听到德妃正在和成贵人说“内务府说,本朝无皇太子婚礼的成例,索额图向皇上请了旨,说是选秀眼看在即,要先定下皇太子婚礼的各项仪程,等以后定了太子妃人选,这事情操持起来,就方便了。”

  成贵人便道“这也是应当的,选秀过后,太子殿下正好是成婚的年纪,若是等到那个时候再去做这个事儿,太子妃只怕要延迟好些年才能嫁进来。”

  德妃笑着摇了摇头“便是现在开始制定仪程,也得耽搁几年,才能叫太子妃进门。听说礼部那边,吵嚷地厉害。”

  晚间的时候,六阿哥过来了。他洗漱的时候,明华便跟在他后头,拿这事儿问他“礼部在吵什么呢,连娘娘都听说了。”

  六阿哥拿毛巾擦了擦手,拉着她在软榻上坐下,细细解释道“索额图太过了,在二哥之前,大清并没有太子,所以礼部也没有太子先例。太子刚刚受册封的时候,他曾奉命制定太子应有的仪程。那时,他定下的太子份例、衣食、仪仗等方面的东西,已经无限接近汗阿玛了。汗阿玛怜惜太子年幼,需要索额图站在太子身后,为太子壮大声势,便没有反驳。如今太子妃遴选近在眼前,礼部尚无皇太子婚礼的仪程,汗阿玛就将此事交给了索额图。索额图此人,不怎么能看得清局势,这皇太子大婚的衣裳,仪程,和皇上皇后大婚,也差不到哪里去了。汗阿玛说了一句,这都比得上朕了,礼部就不答应了,和索额图扯起了皮。”

  说着,他就讥讽地笑了笑“这两年来,索额图可没少拖太子的后腿。这事儿闹的这么大,你说被罢黜的明珠,有没有在后面使力”

  太复杂了,我还是选择过自己的小日子,偶尔吃吃瓜看看热闹。

  明华果断地转移了话题,道“三月份船队出航时,咱们也不是凑了两艘船如今都快半年过去了,你说大清的船队,怎么还没回来”

  六阿哥大致算了算,道“估摸着这段时间就该回了,这一次有许多民间的船加入了船队,美洲之行的收益,怕是藏不住了。只怕过不了多久,就该像欧洲那般,掀起全民去美洲的热潮了。”

  顿了顿,他又道“这回赚回来的钱,咱们藏一半在你的空间里,别太显眼了。”

  明华睁大了眼睛“还往里面放钱呐咱们前两世准备的东西,都没怎么用到。”

  第一世的时候,除了她自己准备的金银首饰书籍以外,他将林家三分之一的家业换成资源,放在了她的空间里;第二世做了科研人员,他不仅仅放了他们两个的各种科研成果,还像躲避世界末日似得,用淘宝买了大量的物资,悄悄挪进了她的空间。

  可这些东西,除了第二世一开始的时候,她吃了空间里的几盘饭以外,都没有用上啊。

  六阿哥自有他的想法,他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对子孙后代,咱们该教他们的是本事,钱财这些东西,够用就行,多了反而容易惹祸。咱们收了那些东西,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为了他们好。”

  本来弄两艘船去美洲,也不过是为了叫自己人去看一看美洲的情况,也让以后要做的事情,能拿这一趟出行做借口。

  明华想了想,就不再多说什么了。这方面帝君懂得多,听他的就好。

  又过了两日,明华从上书房回到永和宫,经过正厅时,看到正厅里多了一只大黄狗。那大黄狗趴在德妃身边,十分安静。

  她心里有些疑惑德妃若是要养狗,那也是从猫狗房挑的血脉纯净的宠物狗吧,怎么会挑这么一只中华田园犬莫非这条大黄狗有什么过人之处

  这么想着,她衣裳都没有换,就走进了正厅,想要上前去一瞧究竟。

  谁知,还没等她靠近,那大黄狗忽然起身,对着她“汪汪汪”地叫了起来。

  明华止住了脚步,迟疑地皱起了眉头德妃要了这条大黄狗,难道是因为这条狗护主

  德妃忍着笑“小明华,你站在那里做什么”

  明华看了眼四周,发现严嬷嬷和木香等人也都是一副憋着笑的模样,便问道“额娘,这条狗”

  到了这会儿了,德妃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这哪里是大黄狗,你好好看看这是什么。”

  严嬷嬷笑着上前,在那只“大黄狗”的头上拍了拍,然后翻开了狗背,在里面操作了一下,又合上狗背,那只“大黄狗”就又趴在了地上。

  敢情这是只木头做的机关黄狗

  额娘你是不是被六阿哥带坏了,现在怎么这么皮

  明华饶有兴致地上前,将那只大黄狗背上的机关打开看了几眼,发现里面有好些齿轮,便问道“这是打哪儿来的”

  德妃道“这是小六送过来的,哪儿来的,我倒是也没问。”

  严嬷嬷在一边道“六阿哥今晚要过来用膳的,不如格格到时候问问六阿哥”

  那也行,明华戳了戳已经七个月大的,被放在软榻上的十四阿哥,然后回房洗漱换了衣裳。

  吃了晚膳后,六阿哥带着明华在永和宫散布消食。明华挽着他的手问道“那只木头做的大黄狗是打哪里来的”

  “黄履庄这个人,你听说过吗”六阿哥问道。

  明华摇了摇头。

  六阿哥便解释道“黄履庄在工程机械制造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制有瑞光镜、自动戏、自行驱暑扇、验冷热器和验燥湿器等重要器具。这所谓的瑞光镜,有些像现代的探照灯,自动戏其实就是自行车,比咱们还要早上几年,还有自行驱蜀扇,有点电风扇的意思,验冷热器就是温度计,验燥湿器在现代的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他还发明了所谓真画,人物马兽,皆能自动,与真无二,那大黄狗就是他的作品。要说起来,这个人和爱迪生比也不差什么了”

  明华惊了一下“清朝还有这么厉害的人那赶紧将他请到京城,好生照顾起来啊。”

  这样的人才,当得“国宝”了。

  六阿哥摇了摇头,叹息道“黄履庄在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他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贫寒,靠亲戚接济为生,发明了那么多东西,除了他的好朋友,也没什么人赏识他,实在是怪可惜的。”

  顿了顿,他又摸了摸明华的头,道“黄履庄制作的这些机械,都送给了他的朋友,所以遗留给后世的作品几乎没有。这一回也是运气好,他的好朋友梅文鼎来京城,想要出版发行他自己的著作方程论,正好求道了乌雅家。这梅文鼎可不是普通人,他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英国牛顿和日本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还有一个就是,梅文鼎的手上有黄履庄奇器目略的初稿。这本书在后世,可是已经失传了。如今能将其保下来,倒也算是一桩功德。外祖父倒是不懂这些,但他觉得梅文鼎带过来的大黄狗十分有趣,想要敬献给额娘,便将人留了下来。也是他运气好,这么一留人,就给咱们留了一个大牛。”

  “这么厉害吗”明华对这些超级大牛向来尊敬,她看着六阿哥,有些兴奋地问道“可以把这个人留下吗我可以出钱,给他办一个科学院,让他和他志同道合的好友安心研究科学我还会免费给他们出书,帮他们宣传,想办法让他们的著作传到欧洲去”

  看看别的国家的科学家名声多响到了现代,谁不知道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些人明明中华也有很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可名字叫起来就没有人家那么响亮她要帮着宣扬他们的学说,叫中国的科学家们扬名世界

  六阿哥失笑“这些事情,还要等你来说我早就叫外祖父去筹备了。等过几日,我出一趟宫,去见一见那梅文鼎。咱们给出的条件优厚,再把他的家人亲戚都安排好,想必他会愿意留下的,说不定,还会叫他的同好一起过来呢。”

  几日后,六阿哥独自出了一趟皇宫,等他回来后,还另外带了一个消息“我把黄履庄的亲戚也安排好了,他有个表弟叫做涨潮,这个涨潮在后世也颇有名气,他编写了一本书,叫做虞初新志。我叫外祖父将此人请到京城,到时候会好生招待。除此之外,外祖父将当初黄履庄制作的机械都找了回来,除了机械狗机械鸟以外,他居然还制作了一台专门生产弹簧的机器,那机器生产出来的弹簧,他以前经常送给周围的工匠使用,可见起稳定性已经相当不错了。”

  明华惊喜异常“太好了,黄履庄发明了这么多东西,有些研究,咱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做了,这给咱们省了多少时间呢。”

  她十分豪气地对六阿哥道“要多少银子,你说只要能把梅文鼎这样的数学大拿留下,多少钱我都出”

  六阿哥摸了摸鼻子他的钱全在小明华那里了,这会儿连出门的零用钱都是临时问她要的,这出银子的,还真得是她。

  很快,京郊一座三进的院子里,就迎进了几户人家。这座院子的前院被改建成了办公室,其中一个房间里,放满了能在京城附近找到的各类格物、数学书籍,另一个房间里,则放满了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工具。

  原本破釜沉舟,决定就算被骗也要过来看看的梅文鼎见到这些东西,瞬间热泪盈眶“咱们是遇到真识货的人了。”

  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发生了,明华竟然因为这件事,在大朝的时候,被御史给参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