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痞子相公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8章 078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面对温钧竹的质问, 李诫也不着急分辩,反问道“温大人,你既是来赈灾的, 敢问朝廷的救灾粮什么时候能到”

  温钧竹一怔,他此次随行秦王,主要是盘查当地官员有无渎职、贪墨,并不负责赈灾物资调度, 所以李诫问他,他还真答不上来。

  他看到李诫正望着自己, 似笑非笑, 投过来的目光带着讥讽,像是在说果真是个狗屁不通的酸书生

  这让温钧竹尤其难以忍受,轰一声全身的血倒涌上来, 顿时脑子发热,几乎就要不管不顾,当场弹劾李诫利欲熏心, 和土财主勾结起来强占灾民土地。

  但他脑中蓦地响起父亲的训诫戒急用忍,行稳致远

  发热的头脑顿时一凉。

  他并非蠢人, 先前因在赵瑀身上栽了个大跟头,极度的悲痛愤怒之下,他觉得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一时想不开钻了牛角尖。

  痛定思痛, 经过半年多都察院的历练, 再有温首辅的悉心教诲, 他逐渐沉稳下来,不管是装的还是真的,如今面上又恢复成温良君子的模样。

  他微一思忖,没有避讳自己的不足,坦言道“我没有经手,不知道具体的日子。不过我们离京前,户部已开始筹措粮食,按照以往的经验,预计中秋节左右第一批粮怎么也能运到曹州。”

  “太晚了,根本来不及。”李诫摇头说,“这次水灾严重,双河口整个堤坝垮掉,不止附近的郊县,曹州城都淹了,城内丈高的积水,衙门淤泥都有一尺多深,可想其它地方是个什么情况。”

  他顿了顿又道,“受灾的百姓足有三万之多,外出逃荒的至少也有六七成这么多张嘴,立时就要吃饭,吃不上就要闹事作乱。二爷,您没见过饿急了的人,看见吃的抢了就跑,看见穿着略体面些的,上去就打”

  李诫望着签押房外面的影壁,洪水在上面留下的痕迹刺得他眼睛一眯,“二爷,七月二十决堤,不到五日,曹州城外就全是灾民。看着那一片乌压压的人,我从心底里打颤,灾民不能变饥民,不能变流民”

  秦王听明白了,“所以你允许灾民卖地换钱,可是价格也太低了,只能解一时之急。”

  “二爷,灾年的地价不能与平时比,如果高了,根本没人买”李诫苦笑道,“我只好压着粮商不让提价,尽量让灾民多换些粮食吃至于温大人担心的流民问题,这一点我倒是有应对的方法,只是还没来得及说就让温大人抢了先。嘿嘿,正好也请二爷帮帮忙。”

  秦王示意他说下去。

  李诫慢悠悠说,“买主须雇佣这些无地的农民做佃农,三年内不得夺佃,期间农民想要再买回自家田地的,按当年买卖的地价算,买主不得擅自抬高价格。二爷,您看可行不可行”

  温钧竹目中闪过一丝怒气,原来李诫早想好了法子,为什么不写在条陈上如此一来,倒显得自己小肚鸡肠,故意找他茬似的

  他目光幽幽盯着李诫,说道“你想法是好的,但此举容易产生土地兼并,会动摇国之根本。”

  李诫笑了,“那温大人有什么好办法,既可以让灾民不饿肚子,又能保住他们的田地”

  温钧竹顿时语塞。

  李诫轻蔑地扯扯嘴角,对秦王一躬身,“二爷,所以才要请您帮帮忙,给买地的地主、士绅写个字,题个词,有您的嘉奖在,他们不会在意买地钱多钱少,肯定还会争着抢着买。而且以后农民想要把地买回去,他们也不敢乱抬价。”

  秦王不禁失笑,“好你个李诫,算计到我头上了也罢,三年佃户可保灾民活命,勤劳点儿的还能攒几两银子,把地赎回来,你能想出这个法子也不容易,我便成全你这份功绩。”

  李诫嘻嘻笑着,颇有些蹬鼻子上脸的架势,“那个,二爷,还有个事儿,也得请您示下。”

  “说”

  “我媳妇儿见不得小孩子受罪,想单独设个善堂,专门收容小孩子,我觉得不错”李诫手比指划,将善堂的事说得很细。

  秦王听了,凝神想了想,点头道“这不仅可以安抚灾民,还能将他们控在原籍处,流民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不过现在又要赈灾,又要修堤,西北战事还要用钱,国库吃紧,这笔银子”

  他瞥了一眼角落里的齐王,因笑道“三弟,我知道你是个有钱的主儿,这么着,咱俩一人出两万两银子,把这个善堂建起来,怎么样”

  齐王对政事毫不上心,正无聊地望着承尘发呆,乍听二哥叫他,再一听原来是要他拿银子,遂摇头叹道“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我本就是出京躲清静来的,谁成想二哥你也不放过我好吧,算我怕你们了,不就两万两银子么,我掏就是。”

  李诫听他话里有话,暗自琢磨了会儿,陡然脑中一亮,似乎明白点什么,却是没敢接茬,只笑着沉默不语。

  旁边的温钧竹同样沉默不语,他心中暗暗诧异,李诫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奴,竟有如此见识他写的赈灾条陈,逻辑缜密,条理清晰,虽然用词直白浅显,没什么文采,但便是自己来看,也挑不出辞藻上的毛病。

  就是想从文字上做功夫,给他安个“大不敬”之罪都不成。

  难道背后有人指点他便说“条陈写得这样好,几条建议非常中肯,都说李大人不识字见识浅薄,我却不信。李大人,你之前别不是故意藏拙吧”

  齐王噗嗤一笑,拿扇子虚空点点李诫,“这个本王知道,父皇让他跟他媳妇儿念书,哈哈,李诫,你念不好是不是还要挨你媳妇儿手板”

  李诫也跟着笑,“三爷给小的留点面子吧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我好歹也是五品官儿,这话传出去,可让我在下属面前怎么耍威风”

  听似无奈,只是他那笑,怎么看怎么带着炫耀。

  温钧竹不想他的话竟引出赵瑀来,只觉心头刺痛,藏在袖子里的手都在微颤。

  李诫眼睛余光瞥见他的神色,暗自冷笑,心道你个酸儒,我醋死你

  但温钧竹的话提醒了秦王,他拿起条陈,反复看了几遍,面所有思地瞟了李诫一眼。

  “不瞒两位小主子,赈灾条陈的确是我和幕僚一起商量出来的。”李诫索性说,“我只是脑子里有想法,落到笔头上的事情,都是我那位幕僚在操办。”

  秦王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月上中天,几人终于商议完正事。

  李诫引着他们往后衙走,“二爷三爷,这儿的知州是只身赴任,没有带家眷,整个后衙都是空的,正院应已收拾出来了,您几位暂且住那里。我在西跨院,有事您叫一声就行。”

  温钧竹跟在后面,路过垂花门的时候,不由自主向西边看了一眼。

  漆黑的夜晚,小跨院的门开着,透出昏黄温馨的灯光,似乎是在等着某人。

  他不禁有些发怔。

  李诫的目光已经冷了下来。

  寂静的夜,突兀地响起一声咳嗽,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唐虎摸摸喉咙,一本正经说“上火了,李诫,明个儿预备些绿豆汤,多搁点冰糖。”

  “你一个舞刀弄枪的大男人偏偏爱吃甜食”李诫嗤笑道,“行,明儿个让我媳妇儿盯着厨房多煮点。”

  秦王看看李诫,又看看温钧竹,罕见地笑了下,和齐王自去歇息不提。

  李诫回到西跨院的时候,赵瑀还没睡,坐在炕上,就着烛光做针线活。

  他凑过去一看,是小孩子的衣服。

  李诫脑子有点发懵,“瑀儿,你有了”

  “不是”赵瑀笑道,“是给阿远做的,还没来及告诉你,阿远是我收养的孤儿,只三个月大没和你商量就往家领人,你不许怪我”

  “你做什么我都不会怪你。”李诫挨着她坐下,拿过她手上的衣服放在针线笸箩里,“我是想啊,咱们也该有个娃娃了,第一个是男孩还是女孩呢嗯,最好是女孩,乖乖巧巧的,和你一样,我准得宠到天上去”

  赵瑀抚摸着他的鬓角,目光温柔,又含着说不出的心疼,她轻声说“我希望是个男孩,快快长大,好多替你分担些看看你,脸颊都凹下去了,怎么就瘦成这个样子,可心疼死我了。”

  她眼中泪光点点,李诫不忍她难过,故意嬉皮笑脸道“决堤之后我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兴许是瘦了,不过哪儿都瘦了,这儿可不敢瘦,不信你瞅瞅。”

  两朵红云登时飞上赵瑀的双颊,轻啐他一口,“你就没个正行儿,两位王爷都在正院,一墙之隔你悠着点,别闹腾忒厉害了。”

  李诫眼睛笑得弯弯的,“我就知道瑀儿最疼我不过。”

  一阵风吹过,烛光熄了,屋中被朦胧的月色笼罩着,赵瑀环着他的肩颈,在他耳边轻轻笑嗔道“傻瓜。”

  李诫的声音发闷,“傻就傻吧,反正在你面前我也不需要聪明。”

  赵瑀笑了,没有继续说话,只是闭上眼睛,紧紧抱住了他。

  月亮躲进云层,廊下金黄的月见草开了,浓郁的芬芳充满了整个院子,又飘出院门,四散在风中。

  翌日赵瑀醒来时,满院都是花香。

  许是昨天过于贪欢,她觉得小腹隐隐发坠,不过她没在意,月事晚了半个月,她只当是月事快来了身子不适而已。

  一大早,秦王和李诫就去了双河口,唐虎作为护卫自然也是跟着,让赵瑀意外的是,刘铭竟也随侍左右。

  赵瑀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一朵白云悠然飘过,越走越远。

  她不由叹了一声。

  齐王嚷着腿疼不乐意去,他打小娇惯,秦王也不勉强他,只让温钧竹留下陪着。

  赵瑀不愿意与温钧竹打照面,连粥场也不去,把小跨院的门一关,坐在廊下,一边逗阿远,一边做针线活。

  那温钧竹倒也识相,没有出现在她面前。

  本是平静安和的一日,却被两个人却打破了。

  蔓儿急匆匆赶过来,“太太,木梨姐妹追过来了,如今人就在衙门口,您分明让她俩看家的,她们简直是没规矩”

  说完她忽哈哈笑起来,“哎呦,您没看见她们那狼狈相,就像从泥潭里捞出来一样,浑身泥巴,隔老远就闻着臭味了,把看门的衙役都熏出去老远。”

  “她们来得真不凑巧,恰恰和老爷错开了。”赵瑀现在已不把木梨放在心上,“你叫婆子领她们洗洗澡,木梨不是会做饭么,就打发她去粥场熬粥去。”

  蔓儿应了一声,刚要走又问“若是木梨不愿意呢”

  赵瑀正拿衣服在阿远身上比划大小,闻言漫不经心道“她以为她是谁由不得她愿意不愿意。蔓儿,只管拿出架势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